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放牧大唐-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在他也曾经是自己手下,还经常和自己这帮子武勋后代混迹在一起的情分上,石磊可没少提点这个家伙,好几次都怂恿着他,给高阳一点颜色看看。

    因为从后世的好多案例来看,像高阳公主这种外表强势的妹子,很可能都有潜藏的受虐倾向,就像是鹿鼎记中的建宁公主一样,一个更加强势的汉子,反而更容易降服她。所以石磊给房二支的招是什么样子,也就可以想见了。

    有了小兕子的承诺以后,石磊就不再去四处撒网了,他也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啊,有这些重量级的说客就可以了。

    如果所有人都在李世民耳朵边,众口一词的念叨石磊是合适的人选云云,搞不好这个时不时就喜欢跟大臣们对着干的皇帝,就偏偏不安排石磊上前线了。

    别人也挑不出理来不是,人家是皇帝啊,大唐也是人才济济,从没有非谁不可这么一说,少了谁都玩得转,都打得赢,作为大唐的皇帝,就是这么自信。

    和那帮子二代们的聚会,自然也就没了让他们帮忙,为这事造声势的内容了,大家吃吃喝喝的,顺便给那几个有望,或者已经确定了会当驸马的家伙们多出出主意。

    这事他们也没少问计于石磊。虽然石磊是出了名的缺乏智计,更是为官从政方面的白痴,但是放到生活领域,他却是公认的达人小能手。

    而且作为少数老婆孩子都齐活了,还把后院打理的很和谐的年轻人,他还是公认的情感专家,当然也是出了名的老司机。

    谁让后世的各种资讯都特别发达,还有专门讲解那方面的技巧,和各种奇闻趣事的呢。后世的石磊虽然做了一辈子的老处男,但是知识的积累可是一点都不少的。

    如今也算是有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就成了这一群小年轻当中,当之无愧的资深专家。

    热热闹闹的和他们聚过几次以后,石磊同时也知道了,哪些家伙和他一样,有志于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而且未来可能的搭档都有点眉目了。这些家伙同样也是消息灵通之辈,所以他们的宴席内容,很快就变成了互相祝福为主题了。

    趁着这段时间还比较有空闲,石磊也少不了好好关心一下太子李承干那边的情况。

    他也是好久没能关注一下长安这边的情报了,在广州那边实在太远了,除了紧急的事情,能通过飞鸽传书来传递消息,像是这种大规模的情报,肯定是没法一一呈现在他的面前的,只有回到长安以后才能翻看一下。

    总的来说,在石磊不在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承干一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据说武技的训练,已经到了相当的火候,身板更是比之前又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能够算得上健硕了。

    而且大概是身体更好了,精力也比原来更加的充沛,所以在文治的方面,也有着长足的进步,起码那些表现的跟卧底一样的太子府教习们,包括孔颖达和于志宁这俩老顽固,都很少再有理由数落太子的不是了。

    李世民出游的时候,几次安排李承干监国,他在处理政事上的老道,和接地气的做法,也让所有的大臣们都对这位储君交口称赞。所以说他这个太子之位,如今可是稳固的很,相比起史上的最近两年名声不佳,他的转变算得上巨大了。

    这里面当然少不了石磊的一份功劳,李承干在和石磊的书信来往中,也多次提到了这一点,虽然石磊对此很是欣慰,但肯定不会因此便居功自傲,反而一直在站在同龄人的角度,更多的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劝慰着李承干,把他朝向更加阳光,更加积极的方面去引导。

    而现在来看,石磊的这番努力并没有白费。李承干本就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人,是那种从骨子里就散发着不服输的精神的家伙,史上的他之所以走向那一步,在石磊看来很大的因素,就是源自于他的这种骄傲。

    他的足疾造成的打击太大了点,粉碎了他的骄傲的同时,也带走了他的自信,所以才有了后来铤而走险的做法,因为他骨子里的骄傲,不允许他有失去太子之位的失败。

    但是现在的他,很有自己就是当仁不让的帝国继承者的心态,并且时刻在这样的要求自己,他的骄傲也不允许他做一个不合格的太子,所以才有了现在这样一个,近乎让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来的他。

    石磊对他的这种改变,绝对是乐见其成的,然后当然少不了也要去拜访一下,这位身份格外不同的同龄朋友。

    而从李承干那里,石磊不出意外的得到了消息,李世民属意他作为一路先锋,参与到平灭吐谷浑的战争中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八章 舍我其谁

    石磊去到东宫以后,照例还是要通传一下的,哪怕门口的带班护卫,已经变成了石磊彻底送过来的原石家护卫,薛仁贵也很快就赶了过来,但例行的程序还是一点都不能少的。他经常这么要求这些人,自己当然也要带头遵守规则。

    尤其是在李承干这里,石磊不想给太子一种自己恃宠而骄的印象,因为他这个年纪其实还比较敏感,尤其是当他比较在意这份友谊的时候。但这位未来可是要当皇帝的,石磊可不想自己忙活半天,等到他真正上位了,自己却成了不受欢迎的人,那他的这番努力岂不是都白瞎了。

    等到石磊这边被检查的差不多了,那边李承干也得到信了,匆匆的赶了过来,见到石磊的时候,他那惊喜的神色,可绝对不像是作假的,不顾还在东宫大门这,李承干高兴的前行几步,给了石磊一个分外热情的熊抱。

    “石头终于舍得来我这东宫走一遭了。”两人分开以后,李承干笑着说了一句。虽然略有些埋怨的意思,不过显然并没有真的为此生气。

    “许久不见,太子殿下气色更胜从前,身形也变得雄健多了,想来身体一定大好了,武技应当也练得不俗了。”石磊仔细上下打量了李承干一番后,很是有些感慨和高兴的说道。

    “那不还得谢谢你吗,有你这么一号武技师傅在,我这个当徒弟的,也不能给你丢脸吧。

    得了,咱俩快别在这客套了,走走走,先去练武场走上几招,不就知道我有没有偷懒了吗。哈哈……”

    李承干说完后,拽住石磊的胳膊,就奔着练武场走去,看这自信的姿态,这武技应当是有不小的进步。

    被拽住的石磊这会却有些感慨,也比较欣慰,虽然两人许久不见,但并没有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就变得生疏了,这样一段别样的情谊,实在是难得的很。

    尤其是对方还是一位太子,绝对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角色,能有这番做派,就更是难得了。这也是石磊当初坚定了想法,一定要支持李承干上位的很重要的一点。

    他本人是个比较感性的人,既然两人比较投契,看上去这位也确实是个能成事的,更重要的是李承干确实也是个重情义的家伙,石磊的一番努力不会没有任何的回报,他没道理不旗帜鲜明的站到他的身边来。

    哪怕是在石磊不在长安的这段时间内,李承干不仅没有和他划清界限,也不是仅仅在送别的时候样式一下,而是很郑重其事的执弟子之礼,带着他刚娶回来不久的太子妃,一起上门拜访过几次程处月母子,也送上了不少的礼物和宽慰。

    石磊看中的当然不是他送去的那些价值不菲的礼物,而是这其中所表现出的那份真切的情谊,哪怕他石磊是用来招揽千里马的马骨,能得到这番对待,好像也不枉他出力一场。

    而相较之下和石磊认识最早的李治小子,也不知道是性格使然,还是觉得去到石家没人可以一起玩,所以近几年功夫,不论石磊是否在家,这位都从未主动登门过。

    又或者这位也自觉地自己翅膀硬了,已经是大人了,所以应该找地老实蹲着,开始谋划怎么取李承干这个大哥而代之的事情了?

    反正这位那有些阴鸷的性子,总会给石磊一种跟着他混,很难善终的感觉,大概是后世所知的那些史,给了石磊先入为主的印象吧。不过从他现在的表现来看,他不是没可能继续走上原本的老路。

    这个性格就注定了,假如他还是和史上一样登上帝位,他为人处世的手段,多半还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

    况且现在因为石磊的搀和,李承干相较于史上的他,可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强悍的身体分明给了他更多的自信,只要他自己不行差走错,或者说只要不出太大的纰漏,他这个太子之位就是没跑的。

    李世民自己就已经给大家开了一个不好的开头了,他肯定不希望兄弟阋墙的悲剧,再在他的儿子们身上上演,所以才会在李承干小小年纪,就确立他的太子之位。

    而且公开场合,总是理所应当的拿他当做帝国继承人来对待,就是为了不停的给大家传递一个嫡长继承的信号,表明他维护这种传统的决心。

    就现阶段来说,李治肯定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大概唯一对李承干能有点威胁的,也就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继承了长孙皇后的文艺青年范的老四李泰了。

    这位在文学上的成就确实是不低,本人也是出了名的聪慧,还有那么多老学究不停的给他鼓吹,包括石磊一直觉得是卧底的孔颖达他们,大概都会对这样一位喜欢埋首纸堆,手不释卷的书呆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吧。恨不能大唐天下,从皇帝到平民,全都变成圣人门徒,化作文人天下,所以这李泰也算是有几分声势。

    但是这位的表现,可是和做一个好皇帝的要求相去甚远,反而更像个喜欢挥斥方遒的书生,还是读书读傻了的那种,能把所有朝臣全都得罪光了,连他的亲舅舅见了他都不爽的很,也算是一朵奇葩了。

    李世民也就是被父爱煳了脑子,才会有立这位的想法,但凡他清醒一点,都不会让一个书呆子去当皇位继承人的。

    甚至应该想到,那些一直在为李泰鼓吹的家伙,背后会不会有点什么做权臣,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弄个书呆子上去好煳弄不是。

    当然在李世民脑子清醒的时候,他们的希望都是不大的,也许还有故意树立这么一个假想敌,以磨练李承干的想法在。

    毕竟皇家教育吗,大概都会有点什么厚黑学啊,狼性啊这方面的内容,谓之帝王心术的就是了。或者干脆更喜欢用养蛊的方式来培养继承人也说不定,谁让他们的天下得来的那么不容易呢,大概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轻易的就得到吧。

    但是就现在这个局面来说,石磊可以很肯定的说,只要不是李承干自己不断犯错,他的地位就是无法动摇的。无非就是变成一个适合做守成之君的合格继承人,还是有明君潜质的卓越继承人的分别而已。

    至于因为被李二的一句“英果类我”的评价,而被后世众多男女,视作悲剧人物的李恪吗,其实他一直就不在备选名单之中,倒确确实实的是个悲剧,只不过不是悲哀在与皇位失之交臂上罢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九章 亲疏有别

    大概是受到了影视剧的影响,一直扮演悲情人物的李恪,就成了很多迷妹们心目中的最佳太子人选。其实真实的情况来看,除了长孙皇后亲生的,或者亲自抚养大的几位,其他的孩子在李世民眼里,都有点像是后娘养的,待遇差别真的是挺大的。

    这要先从李恪的亲娘说起,有人比较认可这位,或者觉得他与皇位擦肩而过,都是因为他身负两朝皇族血脉,这自然让他贵不可言,同样却因为担心他上台以后,大唐就变成大隋了而没能成功上位。

    其实这是有点高估他这血脉的威力了。先说他的母亲,虽然也是隋朝的皇女,但却没有加封的名号传下来,可见这位多半不是什么太受宠的公主,要不然也不会在皇帝出巡的时候,被落在长安这边,然后就被李唐顺便给接手了。

    而且这位杨妃生前,好像也没能位列贤良淑德四妃之一,待遇甚至不如作为李唐仇人之女的阴妃,说明她在后宫之中的地位,也不见得会有多高。

    这种情况下,作为庶子之中的一个,李恪能够受到的关注有多少,也就可以预见了。他们母子的存在,大概更多的作用,就是给那些隋朝旧臣们一点心理安慰吧。

    而他几年前就已经早早的被安排去封地上任了,可根据后世的记载,李泰和李治这哥俩,可一直都滞留在李世民身边,就没出过远门。

    长孙皇后病死以后,李治更是李世民一手带大的,甚至立了太子以后,都舍不得让他住进东宫去。这什么宠爱,对李恪那有多公式化,这差别待遇未免太明显了点。

    给李承干他们哥仨的赏赐经常超标,以至于魏征他们经常要上折子投诉,可到了李恪那里,直接一句为避免你骄奢淫逸就给免了。

    关于李世民过分宠爱长孙皇后生的仨儿子的记载还有很多,对李恪的宠爱,却没有什么具体的事例留下来,可见这位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也就那么着吧。

    而且从他们私下的交流中,也能看得出这个差别来。李世民给李恪写信,大部分都是训诫的,通篇都是教育他别见天不干正事,少打猎,少糟蹋手下农户的庄稼,诸如此类的吧,反正感觉温情的成分少了些,大都是书面语言,更像是君臣关系的体现。

    倒是给李治的书信,有个很有名的例子叫《两度贴》,前面的内容太肉麻了就不说了,就这最后一句吧,“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大意就是“想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爸爸,敕”。

    这里面体现出的那浓浓的父子情,绝对不是那些公式化的书面语言能够比拟的。由此也可见,就这个远近亲疏上,这亲生的和后娘养的,有多大的差别。

    当然有很多人又会觉得相比起空负“仁孝”之名的李治,李恪起码还是很有才的,可惜史书上记载的,貌似他只有“善射”这么一个拿得出手的长处。

    可这玩意对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子弟来说,好像都只能算是必备的本事,其他的文治武功方面,也都没什么亮点能让史官记录的,可见他的本事,应当也算不得多么突出。

    倒是关于他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记载有很多,没比他那被李世民评价为“禽兽不如”的亲弟弟李,来的好多少的样子,可能这也是他的一种自保手段吧,深得自污的精髓。

    可惜他的这番努力,最后还是没能得逞,就因为被李世民提了一句,他就悲催了。

    甚至石磊都有点腹黑的想,这位是不是就是李世民专程推出来,给他的小儿子李治立威用的,明知道他的大舅哥长孙无忌,是个出了名小心眼的家伙,还只在这个笑面虎的面前提上那么一嘴,有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

    偏偏只是长孙无忌轻飘飘的反对了一句,都没拿血脉来说事,李世民接着就改口了,这个提议未免也太不走心了点,更像是提点长孙无忌的。

    而且为了他那俩儿子,李承干和李泰能好好活下去,李世民可是想尽了办法保他们的周全,让看上去软懦的李治上台是一重保险,长孙无忌这个顾命大臣的存在也是一重,其他的安排也是不少。

    那俩儿子最后确实也不是遭了毒手才没的,只是他们的骄傲,让他们无法忍受后来的状态罢了。

    可到了李恪这里就完蛋鸟,什么后手都没给他留,然后果然就被长孙无忌给办了,震慑效果还是很强的,毕竟先把他的位置抬高了不少,然后再用造反的罪名干掉他,这么一号皇家的顶尖人物都能杀,其他人还敢随便起造反的心思吗。

    所以石磊总觉得这倒霉催的李恪,根本就是被捧杀的可怜人,是用来帮刚上台的李治树立威信用的。

    当然每当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石磊总要忍不住吐槽一下李治的所谓的“仁孝”,这个“孝”就不说什么了,干掉长孙无忌这个亲舅舅,还睡了他老子的女人武则天,还是在她为李世民守孝,跑尼姑庵里的时候就恋奸情热的了,已经可见一斑了。

    所谓的仁慈吗,难道就是在杀李恪的时候,流下的那点眼泪就能体现了?你不杀不行吗,哪怕你干不过当时强势无比的长孙无忌,总能把李恪的孩子们救下来吧,不至于等到扳倒长孙无忌之后,还让侄子和侄女蹲山旮旯里一直受苦,压根就没提给他们恢复生活的事吧。

    如果说干掉长孙无忌不能算他不够仁慈,只是纯粹为了政治需要,那废了和他荣辱与共的皇后又怎么说。况且为了所谓的政治需要就什么人都能牺牲,本就说明他的凉薄。

    反正因为他的这些表现,石磊是肯定不乐意跟这么一位混的,谁知道人家皇位坐稳当了以后,会不会反手就把他给料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