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成了六零后-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病了十来天,脸色有点苍白,下巴也有点尖,不过这并不影响这具身子的美丽,田思思被镜子里的自己看呆了,随即便乐了起来,要说她前世最不满意的就是相貌了,虽说不难看,但却绝对不是个美女,如今这一穿竟然穿到了个美女身上,真是赚大发了。

田思思想到前世见到的招娣姨妈苍老枯萎的模样,打了个激灵,不行,既然现在她是田招娣,可再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了,一定得过上好日子,田思思为自己暗暗加油。

“阿囡,好吃饭了!”外面响起了赵老太的声音。

“来了!”田思思应了声,便放下镜子,跑了出去。

外面堂屋坐着田老爷子和田满银两口子还有两个弟弟,8岁的田东华和6岁的田清华,他们已经在吃早饭了,是泡饭就昨天的剩菜,泡饭就是把剩饭用水煮开,上面蒸上剩菜,其实味道挺好的,不过后世有专家说泡饭对胃不好,田思思就不怎么吃了。

“爷爷、爹爹、姆妈、东华、清华,新年好!”田思思笑眯眯地和家人打招呼,便去厨房打热水洗脸刷牙了,说起来她也算幸运,虽然原主是个养女,但是家里人对她比对亲生的还要好,要不然也不会把原主养成那种单纯娇气矫情的性子了。

“好好好,阿囡这一病性子活动了许多,也算是因祸得福啊!”田老爷子笑眯眯地回应了田思思,扭头对二儿子田满银说。

“嗯,看着是活动了些,阿囡以前不太爱说话,现在这样好,小姑娘就是要活动些才好。”田满银点头同意老爷子的话。

“妈,您可别惯着阿囡,干嘛还要给她单独烧早饭,泡饭不是够了?”朱艾青看婆婆给女儿开小灶,瞪了田思思一眼,这个女儿都被公公婆婆还有丈夫宠坏了,吃要吃好的,穿也要穿好的,农村里的活一样都拿不起来,以后有哪个男人敢娶这样的姑娘,模样生得再好有什么用?

“没事,阿囡病刚好,嘴巴没味道,开小灶应当的,咱们家又不是吃不起。”田老爷子不依了,在他看来,孙女儿开小灶再正常不过了,小姑娘就得娇着养。

田满银也附合地点点头,朱艾青翻了翻白眼,合着就她是后娘了?算了,大不了以后多给阿囡陪嫁些嫁妆,嫁得近一些,以后也好照顾着,朱艾青叹了口气,作为家里唯一理智的人,她不得不考虑得长远一些。

田思思洗漱好后,从厨房里捧出了赵老太烧好在锅里蒸着的一大碗青菜年糕,白软的年糕片,碧绿的青菜,一股熟悉的香味涌入田思思鼻子,好香啊!她吸了吸鼻子,捧着碗慢慢地朝桌子移去,赵老太见了忙上来替她捧着,嘴里还叫道:“唉哟,你这个傻囡囡,这么大碗你哪有这个力气捧哦,怎么不叫娘娘和姆妈替你捧?烫着了怎么办?”

“妈,您就让她自己拿,都10岁的大姑娘了,连饭都捧不动了?钟良才家的钟玉英10岁时都顶半个壮劳力了。”刚下决心不想管的朱艾青实在是忍不住了,这是养公主还是养女儿?

都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小姐了。

钟玉英?这名字咋这么耳熟呢?田思思听到自家姆妈嘴里冒出来的名字,心神一动,只是她怎么想也没想起来这个钟玉英是何方神圣,但她就觉得这个钟玉英应该是个很重要的人物,想了一会的田思思索性不想了,说不定以后突然就想来来了。

“我家囡囡生日小,哪能跟那些上半年生日的人比,再说阿囡刚病好,哪有力气?瞧她的小脸瘦的,都没一点肉了,你这当姆妈的都不知道心疼。”赵老太不乐意了,埋怨媳妇。

朱艾青见到女儿瘦得尖削削的下巴,白得几近透明的皮肤,还有那深陷的眼窝,到底还是心疼女儿,“是瘦了不少,也是她自找,非得跑到河边去放炮仗,这下知道厉害了吧!”

她话虽说得厉害,田思思却一点都不怕,这个姆妈向来是刀子嘴,心里却也是疼女儿的。

“好了,你也别说阿囡了,她不是跟着中华卫华(田爱国的两个儿子,田中华15岁,田卫华13岁)一起去的嘛,谁知道会掉冰洞里去的?”赵老太替孙女儿说好话。

“姆妈,以后我看见哭囡河就离得远远的,绝对不靠近它。”田思思向朱艾青保证,等天气热了再去河里玩,她在心里补充下半句。

第4章改名

赵老太把年糕碗放在桌子上,田思思看着那一大海碗年糕,苦笑了声,赵老太是有多想孙女儿长胖啊,这一海碗就是大人也吃不了好吧?她再看桌子上所有人都是用的海碗,只有两个弟弟用的是正常的饭碗,难道家里没有小碗了吗?(其实田思思不清楚的是,七十年代的人因为油水少,不管男人女人吃饭都是用海碗做计量单位的,个个都超级能吃)

田思思看了看两个弟弟,他们都眼巴巴地看着她面前的年糕,虽然田家条件不错,不过这么有料的一碗年糕他们也不是常吃的,田思思见状便把两个弟弟的碗拿了过来,每人拔了一碗让他们吃,两小东西乐坏了,今天的阿姐真大方,以前她可不会把好吃的分给他们。

“快吃!不够我这碗里还有。”田思思小声对两弟弟说,从原主记忆里她知道原主对这两个弟弟并不是特别好,小时候爱吃独食,长大后发财了也不怎么帮扶弟弟,算是个薄情的人了。

“阿囡,你把年糕都给东华他们,你还怎么够?要不娘娘再给你烧些。”赵老太边说边起身要去烧年糕。

田思思忙把赵老太按住,“娘娘,您烧得太多啦,我哪吃得完这么大一碗呀!再说我还得留肚子吃您做的汤团呢!”

“好好,娘娘吃过早饭就给你做汤团,今天元宵你得多吃点,保佑阿囡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嗯,也保佑爷爷娘娘爹爹姆妈东华清华还有大伯小叔大姑二姑小姑他们全家人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长命百岁。”

田思思像说绕口令般,把家里人都逗乐了,觉得招娣这丫头落水后性子确是改了许多,现在还知道把好吃的和弟弟分吃,真是越来越招人喜欢了,田老爷子看着田思思的目光更加慈爱。

要说原主在这个家里以养女的身份能够得到这么多宠爱,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当然是因为原主长得漂亮,相貌好的孩子总是受宠些,其次当然是她一抱来后朱艾青就连生了两个儿子,要知道朱艾青可是结婚五年肚子都没动静的,原主一来就有了消息,所以田家人都认为这两个孙子就是原主招来的。

再有就是田家本来也不过是在村里是中上水平,但是自从原主来了后,田爱国在部队里平步青云,一路开绿灯,升官的速度比坐火箭还要快,再有就是田满铜本来安排好的工作是去学校里教书的,但是不知怎么的,县运输队恰好一个老司机提前退了,正好田满铜就顶了上去。

七十年代可不是后世,老师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职业,工资虽然不低,有三十来块,但是司机可更吃香,虽说工资也不高,可它外快多啊,像田思思现在身上穿的戴的基本上都是这个小叔顺回来的,回为原主穿得时髦,再加上顶着天然卷的黑发,原主在月泉村有个非常好听的外号,叫做“上海小姐”。

当然这个外号是没有任何岐视意义的,在当时全国人民的心目中,上海就是时尚、洋气、有钱的代名词,年轻人不管是男是女若是身上有件上海产的东西,比如手表之类的,那他(她)可就是全村人集体羡慕的对象了,比现在的人拎个LV包戴个劳力士手表可要耀眼得多,所以村里人叫原主“上海小姐”

确实是真心称赞,当然也带了些妒嫉。

再然后就是大姑和二姑家的日子也在原主来了后红火起来,之后生的孩子都是带把的,让她们在婆家的腰板越来越硬,小姑田满兰家的日子虽然过得不好,但是肚子还是挺争气的,连生三个男娃,都是原主来了后生的,田家人认为这些是原主带来的福气,所以才对原主宠爱有加。

田思思见大弟东华吃完了碗里的年糕似还没吃饱的样子,便把自己碗里的又划了些给他,惹来了赵老太嗔怪的眼神,“你就吃这么点食哪能行?等会汤团你可要多吃点。”

东华感激地朝田思思笑了笑,他倒也不吃独食,把碗里的年糕想划点弟弟清华,被田思思制止了,“别给清华了,他肚子小,吃多了年糕要不消化的,你一个人吃完就行。”

“唉哟,我的乖囡怎么这么懂事呦,还知道年糕要吃胀食的,真是个聪明的囡囡。”赵老太惊奇地看着田思思,仿佛她知道小孩不可以吃多年糕是件很厉害的事情一样。

田思思暗翻了个白眼,年糕吃多了不消化只要是随城人都知道好不好,不过她还是甜甜地冲赵老太笑道:“以前听娘娘说过的。”把赵老太喜得直眯眼。

田思思努力把小半碗年糕吃完,撑得她连打了三个饱嗝,见朱艾青准备收拾桌子了,她才想起来最重要的事,“爷爷,娘娘,爹爹,姆妈,我想改名字。”

“改什么名字?”朱艾青正收拾碗筷的手停了下来,反问道。

“我想改成田思思,田招娣太大众化了,学校里十个女同学就有五个是叫招娣的,每次有人一叫招娣我都应,丢脸死了。”田思思嘟着嘴撒娇。

她倒也没说假话,只是夸张了点而已,田东华抬起来头来想说学校里叫招娣的只有五六个人,没有姐姐说的那么多,田思思甜蜜蜜地朝他笑了笑,眼神暗含杀气,田东华打了个哆嗦,把话咽了下去,今天的姐姐太奇怪了,他还是安静地吃年糕吧。

“招娣有什么不好?好听又带福,思思有什么好的,叫起来拗口。”赵老太第一个就不同意,在她看来招娣比什么思思好听多了。

娘娘这里没戏,田思思转而对家里的最大权威田老爷子撒娇,她跑到田老爷身边,又是捏肩又是捶背,最后还像扭股糖似的挤在老爷子怀里放无赖,“我不管,我就是要叫田思思,田丽丽总笑话我的名字,我也要叫重名。”

原主和田丽丽向来不对付,田丽丽仗着身高体长,总是欺负原主,所以把责任推到田丽丽身上,田思思一点负担都没有。田老爷子十分享受孙女儿的撒娇,他看着二儿子一脸艳羡的表情,别提有多得意了,乐开怀的田老爷子心里其实早就同意了,不过他想逗逗孙女儿,不松口。

“田招娣,你这像什么样子?还不从爷爷身上下来。”朱艾青气女儿的太会作,板着脸教训。

“好了,好了,爷爷都被你弄得头晕脑眩的,趁这几天队里不上工,让你二大爷开封介绍信,你爹带上户口本去镇里给改了,以后你就叫田思思,不过家里还是叫阿囡。”老爷子总算是松口了,二大爷是田老爷子的弟弟,叫田八斤,是月泉村的书记。

家里向来是由老爷子说了算,所以赵老太虽然不满,也没多说啥,而田满银则从来都是闺女最大,此刻听了老爷子的安排,还安慰田思思,“爹爹呆会就去找你二大爷,明天我就去镇里。”

“不急,等太阳把路照干了爹爹再去,要不然骑车要摔跤的。”田思思倒也不争这一时。

老爷子向来一言九鼎,说了就不会变,而且现在外面刚化雪,路上泥泞不堪,骑车很容易摔跤的,她可不想田满意路上出什么事,前世没有得到父爱关怀的田思思一点都没有障碍地接受了田满银这个女儿奴爹爹。

第5章月泉村

被女儿关心的田满银嘿嘿地笑着应了,朱艾青狠狠地剜了眼丈夫,再瞪了眼田思思,眼里写满了“晚上再收拾你”的内容,田思思一点也不怕,晚上说不定朱艾青的气早消了,实在不行她就在田老爷子那里磨得晚点再睡。

田满银抽了根纸烟后便起身去了他二叔家,闺女的事情还得早点办了,省得闺女不高兴。田老爷子不爱抽香烟,他抽的是水烟袋,烟丝是自家种的,吸一口得费老大力气,抽起来“咕噜咕噜”地响,田思思狗腿地替老爷子填上烟丝,再给老爷子灌上干净的水,忙得团团转。

老爷子抽好了一袋烟便打发田思思出去玩了,“去去去,转得我头晕,出去玩去。”

赵老太已经洗好手端了个大面盆出来,里面是大半盆糯米粉掺的晚米粉,纯糯米粉太软,搓出来的汤团不够筋道,掺了晚米粉搓出来的汤团吃起来才筋道,田家人都爱吃这种七成糯米三成晚米的米粉,不管是年糕还是汤团。

赵老太倒了热水在面盆里,见老爷子一脸明明很受用还要装出一副嫌弃的样子,笑骂道:“人老作怪,阿囡,你去外面玩去,别管你爷,可怜见的,在床上躺了这么久,去外面透透气。”

田思思本还想帮着赵老太搓汤团的,被疼孙女的老太太挥着沾满米粉的双手赶出了房子,让她带着弟弟出去玩,朱艾青在田思思后面追出来说了句,“阿囡,别又跑到河边去了。”

“哦,知道了。”田思思拉着两个弟弟换了雨鞋,一溜烟地跑出去了,她早就想出去看看七十年代的月泉村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真的如同老娘说的那样,山青水秀,景色宜人。

外面的太阳已经挂得老高,屋檐上、路上、树上的积雪悄然融化,化成水滴了下来,屋檐上挂满了透明晶亮的冰棱子,长短不一,长的有一尺来长,在阳光下映射出七彩的光芒,田思思看到这久违的冰棱子,欣喜地跑到柴房边,褪下手套,从屋檐下掰了根,送进嘴里,“咯嘣咯嘣”地咬着吃,还不停地嘶嘶,冰得嘴唇都木了,但就是忍不住想咬。

东华和清华也早就拗了两根下来咬个不停,吃得嘴里直冒白气,一点都不怕冷,田思思只吃了两口就把冰棱子扔了,这副身子才大病初愈,可别又吃到床上去了,她见东华和清华吃了一根还要再拗,忙拉住了他们,小孩子肠胃弱,大夏天都不能多吃冰,何况是这么个严冬。

田思思打量了自家的房子,极普通的农房,五间两层木板楼房,前后都有院子,后院养猪鸡鸭等家畜,前院比后院大,有块很大的晒谷坪,旁边还种了两小块菜地,地里种满了青菜和红杆菜,这么毛看看,自家的房子还是不错的了,起码还是楼房嘛!

“阿姐,我们还去不去玩了?”清华见姐姐呆站着不动脚,便催问着。

“去,你们想去哪里玩?”田思思征求两个弟弟的意见。

“去钟家湾老樟树下炸雪玩。”清华兴奋地建议,今天的阿姐真好,肯带他们玩。

两个弟弟都愿意去炸雪,田思思便依着他们,田家住在月泉村最西面,背靠月泉山,独门独院,与村里其他人家都不相连,钟家湾处在村东头,与村西正好隔着条哭囡河,清华和冬华开心地在前面带路,田思思一路小跑跟上,溅起一片泥点,有几点还溅到了裤子上。

田思思皱了皱眉,拉住冬华和清华,这两家伙裤子上溅的还要多,两人不肯慢慢走,要是去晚了,好地盘都让别人给占了,田思思恐吓他们,“裤子弄脏了,回家看爹爹怎么揍你们!”

田满银可只是对闺女慈爱,两儿子他向来都是板着脸的,所以在冬华两兄弟眼里,爹爹可比姆妈恐怖多了,当下立马放慢了脚步,还小心地避开烂泥深的地方。

走了一小段路后,就是田庄,挨家挨户,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基本上都是平房,很少有两层楼的,而且还有不少是茅草屋顶,和自家的房子比起来真是欧式别墅与乡村茅舍的区别。

田思思二大爷也住在这里,二大爷家就在路边上,虽然是平房,但院落看起来明显要出众些,田庄住的基本上都是田姓人家,除了少数几个杂姓,田姓人家在旧社会大都是穷人,给河对岸钟家人当长工的,所以田庄基本上都是些塌墙烂院,虽说新社会二十多年了,但一般的村民想要盖新房,简直连想也不敢想。

从月泉山的月泉流出来一条细得像麻绳一样的小溪,在田庄汇聚成一条五六米宽的小河,就是哭囡河,哭囡河本来是叫月泉河的,但不知道是哪个朝代,月泉村接连有十来个小孩在河里出了事,那些孩子的爹妈每当孩子的祭日便在河边哭天抹泪,闻者伤心,哭囡河之名也由此而来。

哭囡河上有一座石桥,这石桥也有好些年份了,据说是清乾隆时钟家湾几个地主出钱造的,到现在也依然坚固,不过田思思知道,这桥在1998年发大水时就会跨了,当时她老娘还可惜了好一阵呢。

过了石桥就是一大片钟家湾,钟家湾不像田庄地势高低不平,钟家湾都是平地,连成一片,像是北方平原一般,这里大都住的是钟姓人家,当然也有一些杂姓,湾里家家户户住得密密麻麻,大都是二层楼房,十几户人家连在了一起,围成一个大圆圈,中间空中一个大院子。

其中最大的一个院落就是钟大地主钟玉白家,钟玉白不仅是月泉村最大的地主,就是在随城市也是有名的,按理说像他这样的大地主早没命了,但因为钟玉白他为人不错,以前对家里的长工挺和善,不像旁的地主那样恶,另外他还懂医,救了村里不少人性命,所以他虽然被划作了地主成分,但也只是被没收了家里的土地和财产,上面造反派下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