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九卿包括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 


… Page 130…

                                                                       ① 

    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其为世道人心之害,尚可胜言哉!” 。另一 

    方面,清朝统治者对于不利于统治的思想言行,则进行严厉的钳制和残 

    酷镇压。 

          乾隆朝编定《四库全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在编 

    定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对全国书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检查,查禁,销 

    毁和删改了许多所谓“悖逆”和“违碍”书籍,据不完全统计,当时被 

    销毁的书籍将近300余种,六七万卷以上,其种数几乎与《四库全书》 

    现收书相当。 

          清朝统治者除了销毁、篡改不利于自己统治的书籍之外,还大兴文 

    字狱,以达到消灭异端,钳制思想的目的。 

          所谓“文字狱”,是指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 

    置的刑狱。文字狱是封建社会中没有政治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必然产物, 

    也是专制皇帝用以震慑官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中国封建社会中, 

    文字狱屡见不鲜,而清朝的文字狱,次数之频繁、株连之广泛、处罚之 

    残酷,都超过了以往历朝历代。 

          清朝文字狱是从康熙朝开始的,它是对清初十分流行的民族思想和 

    反清意识的一种反应,是清朝统治者为了阻遏反清复明思潮而采取的严 

    酷措施。康熙朝最有代表性的案件是庄廷■的 《明史》案。浙江富商庄 

    廷■请人增编《明史》,如实地写了明末天启、崇祯两朝的历史,如建 

    州卫与明朝的关系,被认为有意反清,庄氏全族和为此书写序、校对以 

    及卖书、买书、刻字、印刷的人等共70余人被斩杀,还有几百人充军边 

    疆。此案发生时,庄廷■已死,但仍被剖棺戮尸。 

          雍正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文字狱除用来作为镇压具有反清 

    思想的知识分子外,还成了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工具。如1726年(雍正 

    四年),江西考官查嗣庭,出题“维民所止”,被认为“维止”二字意 

    在去雍正二字之首,“谓为大不敬”,将查下狱,查死于狱中,仍被戮 

    尸。其亲属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究此案的真正原因,是由于查嗣庭 

    依附隆科多。 

          康、雍两朝文字狱主要打击的对象是具有反清思想的士大夫或政治 

    上的反对势力,获罪的大多是官吏和上层知识分子。文字狱发展到乾隆 

    时,更是望文生义,捕风捉影,获罪的人中又有很多是下层知识分子。 

    很多人无辜被杀。文字狱就是要在知识分子中造成浓重的恐怖气氛,显 

    示皇帝生杀予夺的专制淫威。如杭州人卓长龄著《忆鸣诗集》,因“鸣” 

    与“明”谐音,被指为忆念明朝,图谋不轨;“布袍宽袖浩然巾”被说 

    成是反对清朝服制;“天地一江河,终古自倾泻”被说成是希望天下大 

    乱等等。甚至为清朝统治者歌功颂德不得法,也会遭到杀身之祸。如直 

    隶人智天豹编写《万年历》,祝颂清朝国运久长,其中说“周朝止有八 

    百年天下,如今大清国运,比周朝更久”,可是万年历中把乾隆的年数 

    只编到57年为止,被认为是诅咒乾隆短命,结果智天豹被处死。 

          文字狱是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 

    化领域内树立君主专制的绝对权威。文字狱极大地桎梏了学术思想的发 

    展,知识分子终日提心吊胆,不敢议论当代的社会问题,也不敢编写历 



① 《东华录》雍正朝五年七月。 


… Page 131…

    史,只有脱离现实,埋头于故纸堆中。 

          18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文字狱趋于平息。即便如此,知识分子仍心有余悸。因此,到了19世纪 

    初,龚自珍仍有“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悲叹。 



                            4。清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清朝在经历了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的兴盛以后,至乾隆帝统治中 

    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大清帝国开始由 

    盛而衰。 



          (1)社会矛盾的激化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无法根治的痼疾。进入18世纪以后,全国已经 

    统一,大规模的战争基本停止,清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发 

    展,但在商品货币经济的冲击之下,土地兼并又日益严重起来。康熙时, 

    大官僚高士奇仅在本乡平湖县就“置田产千顷”,又在杭州西溪“广置 

    园宅”;徐乾学不仅在老家昆山有大量田地和房产,而且还在苏州、太 

    仓、吴县、常熟、吴江等地置有大量田产,仅在无锡一地就买田1000顷 

    之多。 

          与此同时,清朝的人口却在急剧增长,从1741年 (乾隆六年)到 

    1840年 (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全国人口从一亿四千万增至四 

    亿一千万。100年内,人口增加了3倍,平均每年增加270万人,年增长 

    率为1。88%。在人口剧增的同时,耕地面积的增加却很缓慢,从顺治末 

    年至乾隆末年的140年间,耕地面积从5亿亩增至9亿亩,这其中虽有 

    隐匿的成份,但总的来讲,耕地的增长大大落后于人口的增长。加之土 

    地兼并日益加剧,地少人多、无田可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18世纪末, 

    人均耕地尚有3亩,到19世纪前期时,人均耕地只有2。25亩了。 

          土地兼并和地少人多的矛盾导致农民纷纷破产,变成了地主的佃 

    农,被迫承受地主高额地租的剥削。清朝前期仍以实物地租为主,其分 

    成租的剥削率一般都在一半以上,有的甚至高达七成或八成。此外,清 

    政府对农民的赋役剥削也越来越沉重。清初的赋役基本上是按明代一条 

    鞭法制定的,此外,还有茶税、渔税、当税、关税等各种名目的杂税。 



          (2)吏治和军队的腐败 

          与广大下层劳动人民苦难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皇帝为代表的地 

    主阶级过着骄奢淫侈的生活。乾隆帝好大喜功,曾6次南巡,所到之处, 

    极尽奢糜。乾隆还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苑囿,将北京的圆明园从28景 

    扩建至40景,又在圆明园东南修建长春园、绮春园。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户部尚书福长安的一座花园就有房674间, 

    游廊楼亭282间;阿克当阿任淮关监督10余年,搜刮大量民脂民膏,人 

    称“阿财神”,仅鼻烟壶就有不下二、三百枚,其“过客之酬应,至少 

                     ① 

    无减五百金者” 。道光时的闽浙总督颜伯焘罢职回乡时,其随从夫役之 



① 《清朝野史大观》卷六,《阿财神》。 


… Page 132…

     多,比得上一支军队。路过漳州时有人目睹,10天之内,每日有六、七 

     百名杠夫过境,扛抬细软财物。这支队伍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白吃白 

     喝,骚扰得当地鸡犬不宁,“县中供应,实不能支”,后来,通过贿赂 

                          ② 

     才送走了这尊瘟神 。 

           与贵族官僚们的奢侈生活相伴随,政权机构中吏治败坏,贪污公行。 

     乾隆后期,各级官吏粉饰太平,对朝廷报喜不报忧、隐瞒真实情况;办 

     事不负责任,因循苟且,得过且过,甚至玩忽职守。对来自下面的诉讼 

     案件,主管官吏拖延塞责。1818年 (嘉庆二十三年),山东巡抚积压案 

     件1374件,按察使司积压案件6080件。其他各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类似的情况。 

           吏治腐败的另一重要表现是贪污腐化,贿赂公行。清代官员的俸禄 

     很低,一个七品知县岁俸银仅45两,即便是总督、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 

                                               ① 

     每年的俸银也只有155两至180两 ,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清 

     代,这样的收入甚至不足以维持官吏本人和家属的生活。另外,地方上 

     的办公费用数额很低,而且经常被克扣。康熙帝说:“从前各州县有存 

                                                                       ② 

     留银两,公费尚有所出。后议尽归户部,州县无以办公”。这一制度无 

     疑逼迫各级官吏另寻他途,因此,贪污受贿便开始盛行起来。清代官吏 

     贪污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耗羡”。政府征收赋税、交纳钱粮时,总会出 

     现一些合理的损耗,如熔铸银两时会发生零星损失,收放粮米时也会有 

     一些亏损。因此,清政府允许地方官在收税时每两银子加征二、三分, 

     称为“火耗”或“耗羡”。这本来是为了抵补合理亏损而增收的附加税, 

     但地方官在实际征收时,每两银子常常加至一钱以上,重者每两至四、 

          ③ 

     五钱 。加收的“耗羡”一向由地方官支配,所以弊端很大。为清理财政, 

     杜绝贪污,雍正时采取了“耗羡归公”的作法,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 

     为政府的经常税收,统一征收,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 

     活补贴和办公费用。养廉银的数额大大高于官员的俸禄,如七品知县的 

                                                                          ④ 

     养廉银为1000两,而巡抚、总督则高达10000至15000两 。“耗羡归 

     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起到了一 

     定的作用。 

           但是,贪污腐化是封建官僚机构的痼疾,养廉银也无法满足清代各 

     级官员的贪欲,因此,乾隆以后,贪污之风又恶性发展,和褪且桓觥

     典型。和尉蟪24年,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嘉庆时查抄其家私, 

     抄出的赃物和私财有赤金580万两、生沙金200万余两、元宝银940万 

     两,还有当铺75座、银号42座、土地80万亩。另外,还有手串200余, 

     绸缎毛皮等珍贵衣物数逾千万,其他各种古玩、玉器、珍品不计其数。 

     总计约合银10亿两。嘉庆抄了和募遥洳撇棵皇眨笔泵窦渚汀

     有“和梗吻斐员ァ钡难栌铩!

           上梁不正下梁歪。从乾隆的奢糜、和奶袄飞喜荒芽闯銮宕糁巍



② 张集馨:《道咸以来宦海见闻录》,第56 页。 

① 张晋藩:《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 年2 月版,第695 页。 

②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十二,《陈宾》。 

③ 《清实录》雍正朝,卷三,雍正元年三月。 

④ 张晋藩:《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 年2 月版,第695 页。 


… Page 133…

     的败坏程度了。乾隆时发生了不少大贪污案,如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 

     两淮盐政以筹措乾隆的南巡费为名,私自规定每一盐引交银3两,此项 

     银两的征收、支用从未向朝廷奏明。据以后调查,历年所提盐引银达1090 

     万两,除供南巡费用外,大部分被曾任两淮盐政高恒、普福和盐运使卢 

     见曾等人侵吞。再如王亶望以捐银做官,因其在甘肃任市政使时,上下 

     串通,冒领赈粮,又互相勾结,贪污监粮银。他在浙江巡抚任内被处死。 

     案发后,抄其家得金银数百万,此案牵连的官吏有60多人,杀了22人。 

     负责查抄其家的闽浙总督陈辉祖,竟以银换金,隐藏玉器,抽换朝珠, 

     将王亶望的赃物窃为己有,事发后被赐令自尽。 

           军队是政权的组成部分,随着吏治的腐败,军队也十分腐朽。清朝 

     入关以前和入关之初,八旗兵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但仅仅过了一代 

     人的时间,八旗兵的战斗力便大大减弱。到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 

     八旗兵“不思安民定难,以立功名。但志在肥己,多掠占小民子女。或 

                                                                 ① 

     借名通贼,将良民庐舍焚毁,子女俘获,财物攘取” 。这样一支军队自 

     然在作战中屡战屡败,以致于清政府不得不依靠绿营兵将,经过长期作 

     战,才把“三藩”平定下去。此后,八旗兵越来越腐败,八旗高级将领 

     养尊处优,玩忽职守,把训练武艺、处理公务等置之脑后,“居家弹筝 

                                                       ② 

     击筑,衣文绣,策肥马,日从子弟宾客饮” 。而一般士兵则由于长期居 

     住城市,脱离了农业、游牧和采猎等生产劳动,安逸的生活使他们丧失 

                                                                                 ③ 

     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竞尚鲜华,多用绸缎,以穿着不如他人为”,不 

     仅战斗力大大减弱,而且军纪废弛,成为一支徒有虚名、不能打仗的老 

     爷兵。绿营兵也是宿娼窝赌,甚至盗卖兵器或公然抢劫,而“一遇贼匪 

                            ④ 

     攻扰,即纷纷散失”。各营将领还领吃空额,克扣军饷,往往册上有名, 

     实际无兵,所发饷银,均被将领所侵吞。再加上清廷财政困难,常常拖 

     欠饷银,士兵生活无着。以至许多地方有营无兵,有的士兵甚至不事操 

     练,而以做买卖营生。 



           (3)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清代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佃农进 

     行的减租、抗租和争取永佃权的斗争。在租佃关系比较发达的地方,特 

     别是南方的许多省份,抗租斗争风起云涌。1647年 (康熙十三年),江 

     西万安、石城、太和、庐陵,福建宁化、上杭等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 

     佃农反抗斗争。农民的抗租斗争,使乾隆年间以后各省上交银粮发生“滞 

     纳”的现象,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以致嘉庆、道光时发布过许多 

     旨在镇压佃农抗租的法令。 

           抗租斗争是一种经济斗争,当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 

     度时,这种斗争便会发展成为公开的武装起义。因此,抗租斗争是农民 

     起义的准备和预演,而农民起义则是抗租斗争的延续。 

           1774年 (乾隆三十九年),山东寿张县等地“年岁歉收,地方官妄 



① 《东华录》,康熙朝,卷二十四,康熙十八年七月。 

② 《旗军志》,第2 页。 

③ 《例案汇编》卷上,嘉庆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④ 《清实录》,乾隆朝,卷1297,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三日。 


… Page 134…

                    ① 

     行额外加征”,引起当地农民的极大不满,爆发了王伦领导的起义。起 

     义队伍发展到数千人,他们攻占了寿张、堂邑、阳谷等县城,又分兵进 

     攻临清、东昌,屡败官兵。清朝统治者急忙调兵遣将,从四面八方围剿 

     起义军。起义虽然仅仅1个月就被镇压下去,但却揭开了清朝中期以后 

     各族人民大规模反抗清朝统治斗争的序幕。 

           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甘肃回民马明心为反抗当地伊斯兰教教 

     长对教众的残酷剥削,另创新教,反对老教的“门宦”制度,深得当地 

     回族、撒拉族贫苦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新教的迅速传播,引起了老教地 

     主的仇视与反对,新、老教之间多次发生械斗,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