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吏人要用印,打开只见空盒子。当时众人皆慌,而主簿却神态安详,
向县令汇报之后,立即不露声色地进行查找,果然在县令房舍的灶头烟煤堆
里找到了县印。主簿何以不作声张,主要怕盗印人一时情急,将印毁掉,那
就坏了大事。今日我处省印丢失,我料定是吏人盗用省印去印署驿券了。这
是内部人干的,干完定还归原处。倘若刚才急于追查,他怕承担罪名,弄不
好就会把印投进水火里灭迹了。”
同僚们听罢这番话,恍然大悟。
… Page 31…
阎济美水中捞银
唐朝。某个秋高气爽的早晨,有一只小货船正在长江峡谷中行进,船很
沉重,速度很慢。商人们想着船再过一个晚上便到达目的地,暗中庆幸自己
将要发财了。这中间有一个大商人,怕身边的银子遭人偷窃,趁着其他商人
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银子藏在货物中间。但是他的举动却被一旁掌舵的小
伙子看在眼里。
船行了十余里,停靠到一个码头,商人们都到镇上买东西或散步去了。
等商人全部上岸,年轻的船夫偷了那个大商人的银子,却照原样将货物安置
好,然后也上岸去了。
第二天,船终于到了江南的一个码头。那个大商人发现自己藏在货物里
的银子不见了,在船上翻了几遍,均没发现。于是,大商人便扭着年轻的船
夫到了官府,官府派人对小船重新进行搜索,始终没见银子的踪影。
案子交到太守阎济美手中,他对船夫审讯几句后也没有结果,最后问几
个商人,小船昨夜停靠在什么地方。知道详细地点后,他命令几个差役立即
赶到昨夜停船的码头,到水中打捞。并说谁捞到赃物将给予重赏。结果真的
捞出了一只小箱子,里面全是银子。
原来,那船夫经常采用这种巧妙的方法逃避检查,待风波平息后再去取
赃物。现人赃俱在,船夫只好认罪伏法。
… Page 32…
吕元膺巧掀棺材
唐朝吕元膺出镇岳阳时,一日,出门游览。走到江边,只见路边停有一
辆灵车,跟随着五个带孝的汉子。
吕元膺一瞧心中生疑,他想:“看他们的葬礼似有不妥:说远葬,过分
排场了;说近葬,又未免太俭省了。”
见吕元膺一行过来,那几个汉子神色有点紧张。这细小的反应皆收入了
吕元膺的眼中。他不动声色地上前招呼道:“过江啊?”
孝子们点头道是。
吕元膺又问:“棺中所躺是你们何人?”
孝子回答:“小人们的父亲。”
吕元膺装作同情的样子叹了口气说:“唉,这也难为你们了,这么热的
天去远葬。孝心可嘉啊。哦,你们五个是亲兄弟?”
孝子们又点头道是。
吕元膺见他们神情呆板,不肯多说话,心生一计,道:“船来了,你们
先上吧。”
那几个孝子有点迟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其中一个年龄稍大的汉子
作答道:“大人在此,应该先行。小人们有孝在身,不敢同船而行。请大人
先过江吧。”
吕元膺听后大笑道:“错矣。人乃孝字为大,你们兄弟不必客气,奔葬
要紧,快上船吧。”
孝子们见吕元膺坚持要他们上船,只得将棺材扛上肩,摇摇晃晃朝摆渡
船走去。
吕元膺仔细观察,疑虑更深。照理一副棺材并没多大分量,可这几个壮
汉扛着却如此吃力。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其中定有奸诈。想到此,立即命令
手下装作去帮忙放跳板,待孝子们踏上跳板后悄悄一移,只见众孝子站立不
稳,把棺材翻至江边,棺材盖板也掀至一边。
吕元膺带众手下上前一瞧,只见棺内并无死人,而是整整一棺兵器。他
大喝一声:“拿下!”
那几个孝子束手就擒。经审讯,原来这帮假孝子是强盗,打算过江抢劫
一批货物,假装送葬,以免摆渡艄公怀疑。这时,他们还供出:几十名同伙
已约好在对岸集合,待兵器到手便行动。
吕元膺即令发兵,悄悄过江,将那帮盗贼一网打尽。
… Page 33…
张允济蒙面讨牛
唐代武阳县令张允济,善于断案。
一天,张允济忽闻县衙外“咚咚”的击鼓声传进来,知道有人告状,当
即传呼来人上堂。
告状人是个农民,见了张允济就“扑通”跪倒在地上,连呼:“青天大
老爷,请帮我讨还黄牛!”
原来他曾到岳父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去的时候还带着一头母牛,帮岳父
家耕地。谁料耕过田地不久,母牛生养了几头小牛犊。岳父家见了眼红,心
存不良。待他要告辞回家时,岳父硬扣下了他的母牛和牛犊,还说:“口无
凭据,凭什么说这些牛就是你的?”故而他气得不行,不得不求县令作主……
张允济听罢农民的申诉,心生一计,当即让差役将农民五花大绑,又用
黑布将他头脸包扎好,吩咐道:“你不要乱说乱动,一切听从我们的安排。
本官自会将牛儿如数归还于你。”
接着,张允济坐上官轿,带着农民和差役直奔那农民的岳父家。
到达目的地后,差役们高声传唤道:“县太爷到,家里人速速出来!”
岳父在屋内听到,吃了一惊,急忙跑出大门迎接。
张允济掀开轿帘,对他岳父说道:“本官刚捉到一个偷牛贼,请你将家
里的牛统统赶出来,以便查核它们的来历。”
那岳父看着那个蒙面盖脸的偷牛贼,吓得魂飞天外,生怕自己给牵连到
偷牛案件里去,连连向张允济磕头,还拍着胸脯,指天发誓说:“我们家里
的牛都是自己养的,决不是偷窃的!”
张允济追问道:“有什么证据?”
那岳父赶紧回答道:“这是我女婿家的,母牛是他前些时候带来帮我耕
地的,牛犊是后来在我家生养的。”
张允济听了便断喝道:“还不快把偷牛贼的蒙头布撕开!”差役闻命即
揭开农民头上的黑布。
岳父见状大惊,正要回话,便听得张允济冷笑道:“既然你承认牛儿是
女婿家的,那就把它们统统还给他吧。”
那岳父乖乖地吩咐家人将牛儿们赶出牛圈,交还女婿。
… Page 34…
李杰疑寡妇告儿
唐朝滏阳人李杰任河南尹时,曾断过一桩母亲告儿子的案子。一日,李
杰正在堂上与僚属议事,忽听有人喊告状,便命传入。只见外面走进一个中
年妇人,长得颇具姿色。她跪于堂中掩面抽泣道:“我乃寡妇弱女子,原指
望儿子能尽孝道,可他成人后对我虐待之极,我再也活不下去了。”说着列
举了无数事实证明儿子大逆不道。
李杰听后心中纳闷,母亲告子乃天下少有之事,一般作人母不到无奈不
会作出此举。便道:“你守寡已属可怜,而且只有一个儿子。倘如你说的是
事实,让他坐死罪,你将来老了无靠不后悔吗?”
那妇人道:“不孝之子,哪里还心疼他?我恨不得让他立时去死!”
李杰见她对儿子如此咬牙切齿,就安抚道:“你的状子本官接下,你暂
且回去吧。”
妇人走后,李杰便派人暗中考察那妇人的儿子平时所作所为。结果却与
那妇人所言绝不相同。她儿子不光斯文达理,而且待母亲甚是孝顺。李杰将
那妇人传到。
李杰道:“你儿子不孝,本官调查确实不假。如此忤逆之子,实在该死。
为严法纪,本官判他死罪。”
妇人脸露惊喜之色,叩头道谢。
李杰扔下令牌,命衙役立即前往将妇人儿子捉拿归案,并对那妇人道:
“你去买只棺材来收殓他的尸体吧!”
妇人应诺而去。李杰马上派人暗中窥视她的行踪。只见她行至外面僻静
处,对一个道士喜滋滋地说道:“事情顺利,已经了结了。”过了一会儿,
妇人把棺材真的弄来了。
李杰至此仍希望妇人有悔改之意,不想她还是坚持治儿子死罪。李杰一
声喝令手下冲出大门,将那等候门外的道士擒获。一经审问,他就招供伏罪,
说道:“我和寡妇早有私情。可他儿子长大后处处监视她,不许她和我往来,
因此设此计除掉他。”
李杰大怒道:“这是谁出的主意?”
道士不语,妇人见事败露,哭道:“是他指使我这样做的。”
于是,李杰下令杖杀了道士,并把尸体装进了那口棺材。
… Page 35…
崔大臣智找小妾
唐代,有一个姓黄的御史密告一个姓崔的大臣蓄意谋反。还说:“崔大
臣的谋反计划,曾在酒后告诉过他的小妾秀英。事后,崔大臣怕事情泄漏出
去,就将秀英杀死了。”
崔大臣明知有人想夺他的权而设法陷害他。但小妾秀英确实失踪了,使
他有口难辩,为了要洗清自己的罪名,必须把那小妾找到。
他就将几个亲信的食客找来商议,他说:“我出重金招募智勇之士,为
我找回秀英。”
食客中也有鸡鸣狗盗技能的,他们都跃跃欲试,但都没有获得结果。在
这期间,他发现每次同食客们商议的内容,都被黄御史知道。他怀疑食客中
有同黄御史通风报信的人。所以他把食客找来商议,故意放出风声:“既然
找不到秀英,那就干脆将黄御史杀了吧!赏金是黄金100两。”
崔大臣预料这个“悬赏杀人”的消息会传到黄御史那里的。所以他悄悄
守在黄御史家门口的台阶下,果然看见自己的一个名叫舒展文的亲信食客走
进了黄御史的家中。不一会黄御史家中加强了警戒,而且在官场公开宣扬,
崔家要刺杀他。
这使崔大臣明白了真相,向黄御史通风报信的就是这个亲信食客舒展
文,他就将舒展文找来,骂道:“不知廉耻的东西,如果我谋反的罪名坐实,
不仅我有杀身之祸,而且株连九族,就是你们食客也难幸免,这个最简单的
道理你还不懂吗?为何要帮他人来害我呢?”
舒展文听了此话又惊又怕,惊的是自己与黄御史串通之事已被主人知道
了;怕的是,主人如果获罪,自己确实是要受牵连的。他告饶说:“我不知
道黄御史是要谋害主人,只知他贪秀英之美,用钱买通了我,将秀英藏在他
家中。”
崔大臣接着说:“我现在赏你黄金100两,你要将秀英从黄御史家中给
我找回来。”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当初是舒展文将秀英藏到御史家中的,现在
又是他从黄御史家中把秀英找了回来。小妾回到家中,使黄御史参告崔大臣
谋反的证据不能落实。反以拐骗良家妇女的罪名,受到革职处分。
崔大臣如数付给舒展文100两黄金。但从此以后,他礼送了所有食客。
那些食客丢掉了饭碗,都来责怪舒展文,跟着他吃喝玩乐,很快就把那笔赏
金用完了。
… Page 36…
曹绍夔捉妖治病
唐朝时,洛阳有座寺庙。一个老和尚屋里的铜磬,常常自己会发出低沉
的声音。半夜,寺中的钟声悠扬地响起来,铜磬也跟着幽幽地响,似鬼魂在
啜泣,如幽灵在飘荡,老和尚神情悸动,恍惚不宁,以为妖怪作祟。时间一
长,老和尚给吓病了,卧床不起。既然是妖怪作祟,和尚们不敢去搬掉那口
铜磬,以免招灾上身。
老和尚的朋友曹绍夔前来看望。谈起铜磬作怪的事,曹绍夔觉得很奇怪,
仔细察看铜磬,与别的铜磬并无两样。这时,寺庙里开饭,饭堂里响起钟声,
那磬也跟着发出“嗡嗡”声响。老和尚又惊惶不安起来。旋即,钟停了,那
声音也停止了。曹绍夔见老和尚如此害怕,不由好笑。他故弄玄虚地对老和
尚说:“明天你请我喝酒,我帮你捉妖。”
老和尚不相信地摇摇头,说:“你若能捉妖,别说一顿酒,就是你天天
来,我也请你!”
曹绍夔诡谲地笑道:“捉妖只是举手之劳,你不用太客气。”
第二天,老和尚备了丰盛的酒菜,曹公毫不客气,把好酒好菜吃个精光。
酒足饭饱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刀,在老和尚眼前晃了晃,然后“刺拉,
刺拉”地把光溜溜的铜磬挫了好几道口子。老和尚被弄糊涂了:“你这是……”
曹绍夔说:“哪里有什么妖怪呢?是因为磬和寺里的钟标准音相同,钟
一响,它也就随着响起来。现在挫了几道口子后,和钟的标准音不同了,磬
就不会自己响起来了。”
老和尚终于明白了,拍着自己光亮的脑袋说:“怪不得,每次钟一响,
铜磬也响,原来鬼怪是它。”这时,钟又响了,可是磬真的不再和鸣了,老
和尚的病也就好了。
… Page 37…
郑氏机智拒侮辱
唐代的滕王极其荒淫,曾立誓要睡遍众官的美妻。他常以妃子呼唤为名,
把人家的美妻骗到宫里,就立即进行强奸。这样,他看中哪个女子,哪个女
子就没有不被其奸污的。
当时典签崔简的妻子郑氏刚到这里,滕王闻讯,就派来呼唤。崔简犯了
愁,如果让妻子前往宫中,那妻子就要被糟蹋了;如果不让妻子去,那么,
滕王降罪下来,岂非家破人亡?正在左右为难之际,郑氏对崔简说:“丈夫
放心,我决不会让滕王得手。”
郑氏跟着来人走进王府中门外的小阁,正在阁内等候的滕王看见崔简的
美妻进来,就扑过去要下手。郑氏心中早有准备,大声呼叫左右的人道:“大
家快来呀,大王怎么会是干这种勾当的人呢?这人一定是个品行不好的家
奴!”一边叫着,一边脱下一只鞋猛击滕王的头,把滕王的头打得血流满面,
又抓破了滕王的脸,样子十分难看。郑氏还不解恨,又张嘴咬其耳朵、鼻子,
就在此时,王妃听到叫声出来,郑氏乘机逃脱。
滕王哪会想到郑氏如此厉害,被她一阵厮打,弄得十分狼狈。在王妃们
面前又不便发作,又气又恼,10多天不出来处理政事。
郑氏回到家里,把在宫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告诉崔简,崔简战战兢兢,
害怕滕王将自己治罪,可又不敢不去参候滕王。这样过了一段提心吊胆的日
子。
后来,滕王获罪,崔简看准这个时机,前往宫中道歉。滕王十分惭愧,
才认识到以前对不起崔简,对不起其他的官员和他们的妻子。于是下令放出
众官的妻子。
这些被糟蹋过的妻子,出宫后知道了郑氏拒辱的事,无不钦敬她的勇敢
和智慧,而为自己软弱怕事遭昏王奸污而感到无地自容,当天就有几人自杀
身亡。
… Page 38…
李母鞭儿息事端
唐朝李景让在浙西担任观察使期间,有一次军队内部群情激愤,气氛紧
张,眼看就要发生事变。
李景让一筹莫展地叹着气,坐等事态的发展。
这件事被他的母亲郑氏知道了,走出内室一看,士兵们一个个瞪着眼睛,
说话粗声粗气的,憋着一肚子的怨恨。她把一个士兵找到身边,友善地和他
说话。士兵看着李母十分诚恳的样子,就告诉她士兵的情绪都是对着她儿子
来的。
原来,李景让性格暴戾,不懂得爱护士兵,军中都有怨言。有一位牙将
当面顶撞了他,李景让竟然命令卫士用刑杖将牙将活活打死。此事激起公愤,
还不知怎样收场呢。
郑氏在军中生活多年,知道一旦发生兵变,不仅儿子的生命和前程丢了,
而且对国家还会带来祸害。这可怎么办呢?事情都是自己的儿于乱打乱杀引
起的,这帐首先要算到李景让身上。她拿定主意,命人将儿子叫到庭前,当
着诸位将士的面大声斥责道:“皇上把浙西托付给你,你理应把这块地方治
理好。可是,你却滥杀无辜,激怒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