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肷希酝疃喾衬斩啵悄阏飧鱿木投嗔耍亩啵比荒阋凶愎荒芰坎钩洌绻钩洳蛔悖馍硖寰突嵘。舛际且恍┏J叮婪ǚ鸱ǘ冀睬蟆
  十善业第二个是不偷盗,不杀得长寿,所以不杀生的果报是健康长寿,我爱护动物的寿命,也延长自己的寿命,不盗得大富,这个富是讲财富,不盗是得大富,这些话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说的,这个经过去我们也印的很多,也讲过很多遍,老同修还能够记得,这个经文里面这些话,这个盗叫不予取,没有得到主人同意,你就拿到了这都叫盗,这个盗的范围非常广泛,这一条戒很不容易持,但是这个地方是讲善,他没有讲戒,善跟戒不一样,不相同,善是得人天福报,修这十善得人天福报,如果持戒的话,戒是得定的,持戒的目标是得定的,修善的目标是得福报的,所以这个项目虽然相同,他这个目标不一样,果报不相同,所以这个我们要知道,因为这个五戒前面的五条,跟这个十善前面五条,完全相同,但是善跟戒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要记住,这个偷盗是损福。人在一生当中无论是个人,家庭乃至于踏进社会,领导大众都需要福报,没有福报,什么事都不能成功,有福报的人做起来很顺利,没有福报的人去做,就处处都是障碍,我们修福都来不及了,怎么能把自己的福报毁掉呢,偷盗就是毁自己的福报,这个不是一个聪明智慧人所做的。
  十善第三个是不邪淫,这是讲在家的同修,有正当的夫妻,这个不算邪淫,夫妻之外的统统算邪淫,这个过失非常之重,十善刚才讲了,是得这个人天福报,十条都是修福你才修到圆满的福报,如果有欠缺,你的福德就不圆满,后面四条是口业,不妄语,不欺骗人,不两舌,是决不挑拨是非,两舌是拨弄是非,恶口是说话粗鲁容易伤人,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这叫口四种过失,犯这四种过失,在社会上就得不到大众对你的信任,我们中国古人常说,人无信则不立了,一个人在社会上,没有信用就不能生存,不能立足于社会,中国社会从前非常守信,超过外国人哪,外国人两个人办事,要签约要订合同,有这个文字作凭据啊,中国古时候没有就是一句话,不需要这些手续,但是现在的社会不行了,从前中国人非常守信,认为这个欺骗人,那是莫大耻辱,外国像美国,完全是法治的国家,信用摆在第一位,因为资本主义的社会,他这个人民一般生活的,最重要的就是贷款你没有信用的话,你就借不到钱,你借不到钱的话,那你生活就非常困难,所以他们那个信用卡,真叫有信用,没有信用的时候,在国外生存就非常困难,所以他们的信用看作比什么都重要,比财富重要,没有钱没有关系,没有信用就不得了,这个口业,所得的是社会大众对你的信任。
  意三业呢,不贪不嗔不痴,这个在果德上讲呢,你会得到心地清净平安自在,因为什么呢,这三样东西叫根本烦恼,你这个东西没有了,烦恼断掉了,烦恼断掉,当然心安理得,所以这是人天之福,我们在人天这两道当中,要想得圆满的福报,你只修这四句就行了,你一定可以得到,佛专门为我们讲解的十善,有一部经叫十善业道经,那十善业道经呢,这是本经,三福末后这一句,修十善业的详细说明,这是三福,第一福。
  第二这个就是讲的,小乘的福报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诸位同修在这个地方,必须细心去体认学佛不容易,学佛有成就更不容易,原因在那里呢,因为佛法建立在人天福德的基础上,我们今天讲受三皈,三皈是建在前面孝亲,尊师,慈心,十善,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这些没有,三皈纵然给你受了,假的不是真的,你所受的是形式样子,真正三皈有没有,没有,为什么没有呢,你没有基础,我给你一杯甘露你用手捧着不行,你拿不到,你一定拿个杯子来盛,前面这个人天福报,就是盛甘露的杯子,所以你没有,没有你就得不到,这是许许多多的人,不明了而疏忽掉了,所以虽然发心学佛,学了多少年,都没有成就,依旧是茫然啦,原因在那里呢,都在这几句上,受是接受,持是接受之后要保持,永远不能失掉,三皈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是我们修行最高的指导方针,换一句话说,我们这学佛了,有人来问我,你学的是什么,我们总要能答的出来,你学什么,你修什么,三皈就是我们所修学的,三皈诸位知道是佛法僧,什么叫佛,什么叫法,什么叫僧,你就搞不清楚,搞不清楚还罢了,这当中产生了误会,那个麻烦就大了。
  佛是什么,佛像,坐那里的佛,法是什么经典,僧是出家人,那这个完了,这俗话常讲,泥萨过河自身难保,你要依靠他,那怎么能靠得住,泥塑木雕的佛靠不住,经典也靠不住,过去大陆红卫兵那个时代,所有经典都烧光了,自身不保他怎么能保佑你呢,所以一定要晓得,佛教给我们的三皈,这个授就是传授,就是教给我们,是教我们皈依自性三宝,不是外面的三宝,是自性里面的三宝,所以佛法称为内学,在印度称内明,佛法是向心性里面求的,不是向外求,向外求的变成外道了,这个外道在佛法的定义叫心外求法,心外求法是外道,六祖大师说的好,他老人家唯恐授受三皈,怕大家误会,所以他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这样说法,怕大家误会,因为佛法僧,是梵语音译过来的,他说这个这三句话的意思,所以他老人家传授三皈,他叫人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个觉正净,这个觉正净,我们听起来不会误会,然后他老人家给我们解释,佛者觉也,佛是觉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正就是正知正见,僧者净也,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是这个意思,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你今天学佛学佛是什么,佛是觉的意思,我今天开始要学觉悟了,我不再迷惑了,学佛是这个意思,现在许许多多人对于学佛这两个字没搞清楚,没搞清楚,他不学佛,不肯学佛,反对学佛,那如果你换一句话讲的时候,你要不要觉悟了,觉悟听不懂,你要不要明白呢,那不明白不就糊涂了,他要明白他要觉悟,那就对了,你学明白学觉悟就是学佛,印度话叫佛,我们中国话叫觉悟,所以从糊涂,从迷惑,从颠倒回过头来,这叫回归,回过头来依靠觉悟,依靠明了,这叫皈依佛,如果大家都明白这个意思,清清楚楚的了,那一个人敢说不学佛,他要敢说不学佛,岂不被别人笑话吗,这佛法那有迷信,都是在里头产生了许多的误会没搞清楚。
  法正知正见,简单的讲,就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你的思想见解没错这叫法,佛教给我们从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要依靠正确的想法看法,这叫皈依法,第三这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要从一切污染回头,依清净心,这个叫皈依僧,学佛从那里学起呢,佛教给我们就从这学起,你修什么呢,修觉正净,这个就是佛教导我们的,觉正净修到圆满了就叫佛,你开始学,开始学这就是在大乘法里面讲,这就是菩萨了,初发心的菩萨修到圆满了,菩萨圆满就成佛了,所以佛法无论大乘小乘修什么,修觉正净,这个不可以不知道,那你用什么方法修呢,方法就很多了,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很多,这许许多多方法,修什么,统统修的是觉正净,所以佛门里才说,法门平等,殊途同归,方法虽然不一样,所修的方向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修觉正净,那有差别啊,没有差别,那我们念佛的人用念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修觉正净,宗门里面用参究的方法修觉正净,教下用读诵大乘的方法,修觉正净,密宗里面用持咒三密相应的方法,还是修觉正净没有两样,是一样的,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那里会错,老师把佛法的,最高的修学指导方针,传授给我们了,我们要保持,这叫受持,一时一刻不能离开,换一句话说,我们念念都是向觉正净,这个方向,这个目标去精进,这就是佛的意思,这个才叫受持三皈,这是诸位一定要懂的。
  所以三皈总而言之,佛是觉而不迷,法就是正而不邪,僧是净而不染,佛法里修的,就是修这个东西,那我们现在要问了,什么样的标准才叫觉呢,我几时才真正觉悟呢,这问题就来了,觉正净这三个字要互相解释,什么时候你觉了呢,你心正心清净就觉了,什么时候我心正呢,你心清净,心觉悟了就正,什么时候我心清净呢,那你觉悟了心正了就清净了,一而三,三而一,换一句话说觉正净这三个字,你只要得到一个那两个都得到了,因此在修学方法上,古大德就不会三个一起修了,修一个,一个成功了统统成功了,好像我们这一个讲堂,有三个门可以进来,觉正净三个门,无论从那个门进来,都一样,你就全都得到了,所以在中国大乘八个宗派里面,禅宗、性宗走觉门,他专门修这个,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宗门是从觉门进来的,教下除了禅宗之外,都叫教下,偏重在经典上的修学,像天台贤首,三论法相,这些都是重视经典的,这叫正门用经典来修正我们知见,我们怎么晓得,我们的思想见解有错误呢,拿佛经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想法看法跟经上讲的一样,那我们的知见就是正,正确的,如果想法看法跟经上讲的不一样,那我们一定是错的,根据经典修正过来。
  所以教下这觉正净三门它走正门,觉门要天赋,这叫上根利智,中下根性的人没份,你去参禅参一辈子也不会开悟,所以中下根性没有份,这个教下的方法真的,中下人都有份,它好像爬楼梯一样,爬一级就升一层,但是这个路太长了,像念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很麻烦要很长的时间,这个觉门快速,是顿超顿门,教下是渐门是渐渐往上修,顿渐两种根基,如果这两门都入不进去,你这个觉门吧,我们程度不够业障太重,走教下时间太长,我们寿命太短,这怎么办呢,还有一个门净门可以走,净土宗跟密宗这两宗是走净门,净门上是修清净心,实在讲,这个三门比较起来修清净心,比较容易,在清净心上下功夫,心清净了知见自然就正,自然就觉悟了,就开悟了,所以这个三皈依就变成了,大乘所有宗派入道之三门,这个一定要晓得,走一个门就行了,就能成功不必要禅净双修。
  禅密净三修,那说起来很好听,进不来的,你要不相信,我们这个佛堂有两个门,你同时走两门进来,你走进来看看,进不来的,一定是一个门进来,双修到最最后还是舍掉一门,从一门进,三个一起修到最后舍掉两门,从一门进,他要不肯放弃,他决定进不来,这是一定的道理,这三皈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个授受三皈,这个法师是代表僧团,把佛法修学的总纲领传授给你,你从今之后在佛菩萨面前发愿,我一生遵守这个方针,遵守这个方向,我认真来修学,这叫接受三皈,这个才真正受三皈,不是在佛菩萨面前把那个誓词念几遍,你就皈依了,那叫装模作样,那不是真的,假如你们没有真的,去遵守这目标方向去修学,你那个三皈是骗人的,骗自己,骗大众又骗佛菩萨,这个不能不清楚,所以这个受三皈不如法,就是造罪业,变这个大妄语了,那三宝这个自性三宝非常重要。
  自性三宝外面有住持三宝,这个住持三宝,我们要尊敬,为什么要尊敬呢,因为没有住持三宝,这个佛法就不能常住在这个世间了,佛法弘扬,佛法承传需要住持三宝,我们对住持三宝要尊敬要护持,佛灭度佛不在世间了,这个住持的佛宝就是佛像,我们前面这尊佛像是铸造的,就是金属铸造的,后面这个木雕的,或者泥塑的,或者是彩画的,我们见到佛菩萨形象,要把它看作真正佛菩萨在,以这样恭敬心来对它,见到佛像,已经受过三皈依的人,立刻就要联想到,我要皈依觉,所以佛像有一个好处,好处大了,大在那里呢,时时刻刻提醒你,你见不到佛像忘掉了,他又迷惑颠倒了,一见到佛像,我发过誓我要觉而不迷,这马上就提醒,所以这个住持三宝最大的德用,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法宝是经典,无论是什么经典,一看到经典,我要自性正,我皈依正,见到出家人穿着出家人衣服,你也不必去想他,是持戒,破戒,是好出家人,不好,不要去想,这个打妄想,那你就有罪过了,一见到出家人马上就想到,我要六根棈净一尘不染,他是提醒我的,他是提示我的,这就是我的善知识,我们要用这样的心态,来看待住持三宝,拥护住持三宝,我们供养住持三宝,这个供养就是家里面陈设,你家里的有佛像,有经典,有菩萨像,菩萨像,菩萨是僧,这个我们供养西方三圣,家里有本弥陀经,三宝具足,你每一天一看到这个,就要想到,我曾经已经发誓了,我要学佛,我要修觉正净,这个是我们对待住持三宝的态度。
  万万不可以,我皈依这个法师了,这个法师是我的皈依师,那一个不是,我对待我的皈依师要好,那个我不要理他,你这个叫皈依迷,不是皈依觉,你这个思想是邪知邪见,是污染,是染污,你所皈依的是迷邪染,你没有皈依觉正净,唯恐自己迷邪染还不够深,还要再加深一层,所以后来的果报,不是到极乐世界,是到阿鼻地狱,这个我在传授三皈,都跟大家讲明白了,讲清楚了,你们再要错想了,责任是你们自己负,我不负,我不受这连带的责任,我话讲清楚了,你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我的,我只是佛法这个修学纲领方针传授给你,你应该依照这个修学才对,所以这个是同修们,一定要搞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个三皈误会了,不是在今天,其来已久,我们看到五戒相经笺要,这个本子我看我们现在印的也不少在流通,是近代弘一大师编的,弘一大师对于戒律很有研究,他老人家里面所引用的大概都是澫益大师,蕅益大师明朝末年人,对于戒律也下了很大的苦心,所以才在当时,人家称他做律师,他对戒律很研究,那么他在三皈里面就讲了很清楚,可见得在那个时候,这差不多距离,我们将近五百年,大家受三皈观念都错了,都皈依某一个师父,已经不是皈依三宝了,都搞错了,所以他在这个经里头给我们纠正,印光大师老人家非常慈悲,你看在这个上海息灾法会开示里面,最后一天讲这个,传授这个三皈五戒,他三皈那段文后面,也讲的清清楚楚,我给大家授三皈,我是僧团里的代表,并不是皈依我某一个人,都讲的清楚,很可惜,现在有很多版本的时候,这一段都删掉了,这不知道是什么人删掉,如果诸位找原本,原本上有,这个香港曾经印过一次,是照原本印的,那个本子后头有,我在台湾看到有好几种本子,这一段删掉了,真的,这真正善知识讲的清清楚楚,给你传授三皈的时候,我们就像你们入党一样,我们是资深的党员来给监视,给你做证明,不是皈依我,这个的一定要搞清楚,如果这个观念错误了,罪过很大,什么罪过,破和合僧,破坏僧团,破坏僧团的制度,这还得了,所以这个罪过堕阿鼻地狱的,这个经典讲到这里受持三皈,特别把这一点重要的意思,要介绍大家,这个出家人跟在家人,传授三皈要清楚要明了,我是做证明的,我发给诸位同修的皈依证,后头注明是三皈证明阿阇黎,我是给你们做证明的,阿阇黎就是我们普通讲的老师,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印度话叫阿阇黎。
  底下是,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这个戒是戒律,戒律范围包括很多,不仅仅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制定的这些戒律,我们要遵守,我们要明了,要遵守,现在世间法里面,佛所没有讲到的,没有讲到意思都圆满包含的,国家的宪法,法律要遵守,社会的道德要遵守,风俗习惯要遵守,这些全都是在戒律的范围之内,换一句话说持戒就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守法,就是守法,要培养成守法的观念,要认真去做到,不犯威仪,这个威仪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风度,礼节礼貌,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当然这个这个礼节,古今中外都不一样,我们是现代人,要遵守现代人的礼节,我们打交道的是现代人,不是古人,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清楚明了,才懂得什么叫不犯威仪,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观无量寿经 第十卷 华藏图书馆 
  请掀开经本一百零二页,倒数第四行,从最后一句看起。‘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是三福最后的一条。在这部经里面,最重要的两段;是全经中最重要的两段;也是我们修学净土最得力的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