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如是示现,在九法界里头,现身说法。诸大菩萨、诸大声闻,亦复如是。你问他有没有意思?告诉你,他没有意思。他有没有目的?给你说,也没有目的。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众生有感,法性自然有应。法性所应的,确确实实是「宝光遍照」。
  众生有心感佛,佛菩萨无心而应,这里头确确实实妙不可言。所以大乘经上常讲不可思议,几个人能体会得?思想,想而无想,无想而想;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都是真的。但这个话很难懂。你说有想,好懂;你说无想,也好懂,怎么无想就是有想,有想就是无想,这个搞不懂了。没错,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确确实实如是。在大乘教里头,什么时候你才真正能懂、能体会?大乘经上说得好,最低限度你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听这个话你就懂,你就点头,你不会反对了。
  但是自己确确实实没有入这个境界,到什么时候才真入境界、真懂了?登地就行了。初地以上,摩诃萨,他们才真正懂,真正明了。我们凡夫纵然不明了,如来的性德和一切众生的性德,什么时候不是宝光遍照?就如禅宗所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是这个光景。
  一旦觉悟,在我眼前几十年了,天天是这个样子,我都没有看出来!今天豁然看出来,明白过来了;明白过来之后,穿衣还是照穿衣,吃饭还照吃饭,应酬还照应酬。这个时候不一样,这个时候跟如来境界相同,念而无念,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妙!没有看出来,没有觉悟,不妙!为什么?所有一切造作都跟烦恼相应,都在造业,这一觉悟之后,点点滴滴跟自性般若相应,跟自性德相相应,完全不一样了。我只讲到此地,诸位细细去体会,你要会了,受用不可思议。再看第四句:
  【次有香水海。名布众宝网。世界种名安布深密。】
  这一类的种习叫『布众宝网』。「宝网」是表法的,要用我们现前很容易懂的话来讲,这是什么样种子?喜欢修布施,「布」是展布,就是布施。对於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很喜欢去做,多生多劫尽心尽力去做,这个种子习气在阿赖耶识里头自然成了一类。这一类种子遇到缘,它就现相,就变现成一个世界种。
  这个世界种叫『安布深密』。你看看因跟果相应,「深密」是圆顿的大法,「深」,法甚深;「密」,浅学的人不能懂,不能理解,我们常讲中下根性无分。哪些人能明了?要上根利智。这一类的人不是一生修积的,生生世世修这个三种布施,而且布施都跟性德相应,《般若经》上讲的三轮体空,所以他的果德不思议。稍稍契入大乘境界的人能体会到少分,这少分的体会就很难得,它能够增长学习大乘的信心,能够坚固修学的弘愿。
  「深密」是示现,境界都没有离开我们眼前,只是我们粗心大意,没有仔细去观察。你要细心去观察,你就发现到样样事情都「深密」。以最普通的一个现象来说,最普通的,我们这个身体。从父母生下来到今天,这个身体,你看有眼耳鼻舌,这里面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器官、组织,配搭那么样的巧妙。全身每一个器官密切合作,从来没有看到它们闹过意见,没有起过冲突,发生过纠纷,没有,这什么道理?谁造的?这个理深密,事深密,因深密,缘深密,果深密,你说哪一样不深密?
  六根、六尘、六识这个境界,随便拈一法,你没有去观察,你要去观察,真的,法法都深密。外面的境界,佛常讲的一毛端、一微尘;内里面起心动念结业感果,确实点点滴滴无一不深密。「深密」真的是安布法界虚空,这个业因,我们在此地讲,「布众宝网香水海」变现出来的。
  我们读《华严》,诸位千万要记住,《华严》的总纲领、总的教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佛华严」的味道,决定不能用妄想分别执著。你要读诵、研经、听教,必须要遵守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给我们讲的态度,「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才真正懂得这里头的味道。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佛讲得太好了。我们今天天天读,天天学习,天天在研究讨论,而不能入境界,什么原因?没离相。无论是读诵、是听讲、是学习,没有离言说相,没有离名字相,没有离心缘相,这样搞法,只在阿赖耶里头种一个种子而已。天天学习,天天下种,我的种子无量无边。烦恼习气种子比这个更多,不晓得多多少倍!烦恼种子把你的佛法种子压住了,你不会起作用。
  所以我们生生世世不断的在学习、在薰习,希望我们佛法种子年年增长,烦恼习气种子年年减少。到哪一天佛法种子多,超过烦恼习气种子,行,功夫得力了,境界就好了,就这么一个道理。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古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一句话几个人真懂?念头一起,立刻要提起观照的功夫。什么叫观照?念头才起,我就知道这一念是跟烦恼相应?是跟性德相应?一起来,我就看到了。
  我们修净宗的人,世尊教导我们,第二念就换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与性德相应,念念是阿弥陀佛,烦恼种子就进不来,就不会起现行,念佛的原理如是。所以,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什么时候中断,烦恼习气立刻渗透进来,肯定的。於是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我每天烦恼习气种子有多少?我念佛的种子有多少?不成比例!
  要问我念佛妨不妨碍工作?给你说一点都不妨碍。这个法门无比殊胜在此地。站著可以念,坐著可以念,走著可以念,睡著也可以念。祖师大德告诉我们,睡的时候念,不要出声,心里头默念;出声是伤气、伤身体。站著、坐著、走著,出声也行,不出声也行,念念不断,用这个方法控制烦恼,不能够渗透。
  功夫久了,佛法里面讲,烦恼被降伏住。什么叫被降伏住?功夫久了,你不念,烦恼也不起作用,它也不起现行,它已经被你控制了。这是什么道理?你念佛那个功夫得力,是阿赖耶里头种习的量大概跟烦恼习气可以平衡,稍微还多一点,这才能控制住。要不是这个样子,你怎么能控制住?我们讲用百分比来划,我念佛这个种子有百分之五十一,烦恼习气种子现在只有百分之四十九,控制住了,你超过了;一半一半,还没有办法控制,必须超过一点。这个要自己努力,佛菩萨再慈悲,一点忙都帮不上,佛菩萨只能劝你,只能给你做样子。你看看,佛菩萨说:你看看我,我没有烦恼了,阿赖耶识里面,我的佛法种子百分之九十九,烦恼只有百分之一,根本就不起作用。
  我们看这些有成就的人,阿罗汉,佛法跟烦恼习气的种子来比例,阿罗汉大概是佛法有百分之六十,烦恼只有百分之四十。辟支佛比阿罗汉高,大概佛法有百分之七十,烦恼只有百分之三十。菩萨的烦恼习气,大概只有百分之十的样子,佛法有百分之九十。佛是圆满了,一点烦恼都没有。我用这个方法来讲,大家好懂。现在我们的状况就是我们佛法种子在阿赖耶识里头不够,跟烦恼两个对比不是比例,所以烦恼伏不住!二六时中,起心动念,都是烦恼在作祟,应当觉悟。再看下面第五段:
  【次有香水海。名妙宝庄严幢。世界种名世界海明了音。】
  这个习种好,『妙宝庄严幢』,都是修学大乘,力行道德,所成的习气种子;变现出来的世界种,『世界海明了音』,世界种叫「世界海明了音」。「世」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中国古人讲三十年叫一世,所以「世」字是三个十,三十年叫一世;「界」是讲的空间,时空无有边际,所以用「海」做比喻。这个世界的名称是世界海的明了音,换句话说,它没有不明的,它没有不了的。「明了」都是慧,这不就是说明这个世界种里面的住众智慧圆满,实智权智。这是什么世界?如果文字具足,我们相信它这里头一定会有「纯一清净」。「妙宝庄严」种习所现的。
  我们读了这么多了,长行文我们快要念完了,总要觉悟,唯有真实智慧现前,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今天这个世间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世界各处冲突太多了。如何消弭冲突?多少人在想。冲突真能够消弭吗?我们在旁边冷静观察,难,太难太难了!难在什么地方?希求消弭冲突这个人的本身没有离开冲突,那怎么能消弭冲突?
  什么才能消弭冲突?智慧。我们没有离开烦恼,我们智慧没有开,自己内在的冲突不能消灭,怎么能帮助世界,帮助别人消弭冲突?佛法,圣贤的教诲,无不是反求诸己。消弭这个世界众生的纷争冲突,是从自己心性里面用功夫,在这儿扎根。然后光明遍照,才能真正帮助众生消弭冲突,和平才落实。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第六句:
  【次有香水海。名日宫清净影。世界种名遍入因陀罗网。】
  这一类的种子名叫『日宫清净影』,这个名字不好懂。首先我们想「日宫」,日宫是太阳。日、月、灯,在大乘教里面,通常都是表般若智慧。「清净影」,太阳清净影是什么?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太阳的地心引力。它的引力范围多大?就是这一个太阳系,太阳系里面所有的星球,都在一定的轨道上围绕它旋转,这是它的引力。我们知道每一个物体都有引力,随著它质体的质量产生引力大小不相同。在太空当中,依著自己的轨道,跟其它的星球不至於碰撞,不至於错乱,是第一个受太阳引力的影响,第二个彼此互相产生引力,所以它造成了均衡,在空中有秩序的运行。
  这个阿赖耶识里头的种子,用这个比喻来说。这是一类喜欢般若智慧的种习,由於多生多劫的修学,也产生了引力,这个引力是比喻,产生什么?产生一种习气,喜欢求智慧的习气。你看我们世间,这许多大学,大学里面有哲学系。哲学系学的什么?就是求智慧。在大乘佛法里面,法门很多,宗派也很多,有专门喜欢求智慧的,禅宗、性宗,这就像「日宫清净影」的意思相彷佛。
  这个种习变现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种叫『遍入因陀罗网』,这个我们懂。「因陀罗网」是很细密的罗网,大梵天王天宫当中有。佛经里面常常用梵天因陀罗网,也常讲到帝释天的因陀罗网,比喻网孔很密。这里面的意思就是说,只有智慧才能契入一切境界,像因陀罗的网孔一样,无孔不入,光一照统统都入。所以,唯有真实智慧,才能解决问题。
  对於个人来讲,断烦恼,开智慧,学法门,成佛道,度众生,全靠智慧。佛法的修学,最后的目标就是智慧。戒定慧三学,定,是开智慧的手段;戒律是帮助你得定的方法,所以戒律是手段的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开智慧。这个智慧不是普通的聪明智慧,明心见性,是开这个智慧,是要开发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现前,前面跟诸位说过多次,德能现前,相好现前。佛在大经常讲的,般若现前,法身、解脱同时证得。
  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学佛就是学开智慧,不是别的。世间人求福,求功名,求儿女,求长寿,对不对?给诸位说,对!怎样才有求必应?智慧现前了,真的有求必应,而且是非常容易。常言说得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不是假的,智慧开了,才有求必应;智慧没有开,有求未必会应,为什么?因为你所求的不合理,不如法,就没有感应。智慧是通达明了,合理合法,哪有不应的道理!
  像我们看电视,按频道的按钮,如果你懂得,你很熟悉,你要看哪个频道,一按,画面立刻就出现。如果是个外行,对这个机器一无所知,看到按钮那么多,随便去按,按错了!就像这桩事情一样,凡夫有求没有感应,是他按错了按钮,那是没有智慧。修行人,有功夫的人,有求必应,他知道按钮在哪里。
  从最浅显的地方去看,袁了凡先生把自己命运改过来,他怎么改过来的?他知道按钮在哪里。他怎么知道的?云谷禅师告诉他的,他能相信,他能依教奉行,他的一生真的转过来了。如果你不懂这个道理,不知道依教奉行,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你没有办法改造命运,你这一生一定是随著命运去转。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智慧,你才晓得命运怎么回事情,从哪里来的?怎么造成的?如何改变?操在自己的手上,不在别人。
  般若现前,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问题,这就像「遍入因陀罗网」一样。这个世界种居住的这些众生喜欢般若智慧,爱好智慧,学习智慧,这个世界肯定是大乘佛法非常兴旺的一个地区。再看下面第七段:
  【次有香水海。名一切鼓乐美妙音。世界种名圆满平正。】
  这个种子习气,我相信很多。喜欢音乐,喜欢歌舞,喜欢舞台表演,连原始土著都不例外。真的是,大概这个世间从有人类以来,歌舞音乐是最原始的文明,文明的起端。一直到今天社会文明、科技文明发达到高水平的时候,音乐歌舞愈来愈盛,没有看到这一门衰微的现象,没有。但是这一种娱乐,看它与什么地方相应,如果与烦恼习气相应,这个事情造业。在造作的时候不知道,果报现前的时候,一般人也看不清楚。
  我们冷静观察,对於这个社会影响最大的,影响最深的是什么?诸位知不知道?就是大众娱乐。古圣先贤知道,所以把娱乐引导到教育,使娱乐变成教育的重要形式,重要的手段、方法,好,乐教!所以孔老夫子当年在世,把当时每一个国家地区的民谣,国家在祭典或者是各种不同集会里面所演奏的乐章、歌词收集起来,做一番整理,做一番修订,这就是流传下来的《诗经》,都可以配上谱来演唱的,来表演的。
  孔子删诗书,他有一个标准,标准是什么?思无邪。你看看圣人他们是怎么想的。歌舞、音乐、戏剧,用它来教化众生。教化众生远离邪见,培养他正知正见;远离迷惑,让众生在观听里面起了觉悟;让观听的人远离一切染污,恢复到清净心。圣人用乐教,唱歌、跳舞、表演,用这些东西来教人觉正净。
  发展到今天,成为大众传播,这里面最受人欢迎的,现代人几乎在生活当中不能离开的,连续剧。可惜这个世间圣人太少,如果有大圣人出现在这个世间,我相信他一定会编很多很好的连续剧。这个剧的内容都会教大家「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正面的教学。我也曾经认识几位从事於电视广播的领导人,我也跟他们谈起现在播出节目内容。这些领导人说我自己不能做主。因为节目的时段是卖给工商界的,他们要打广告,他们要讲求收视率。大众喜欢看什么,他们就找人编哪一类的剧本。所以,完全脱离了道德的教育,完全违背了思无邪的理念。
  今天整个社会动乱,与大众传播关系最大。我在多次讲演的时候,提到有两种人有权力毁灭这个世界,也有权力拯救这个世界。哪两种人?一种是国家领导人,另外一种是主持电视节目人,他有权主持那个节目。这两种人的权了不起,他一念正,拯救世界;他一念不正,毁灭世界。所以,从事於演艺工作的人员,他们是社会教师。你看看他每天教人什么?他要教人竞争斗争,教人杀盗淫妄,这世界就向毁灭道路上走。如果他能够教仁义道德、礼义廉耻,那他就拯救社会。
  这一桩事情我早年就想到,自己没有智慧,没有福报。读《华严经》,深深感觉到《华严经》全部经文是最好的电视连续剧的题材。这个东西要是把它写成连续剧搬上舞台,肯定受大众欢迎,又拯救了世界。用电视表演的方法,比我在这里讲,效果要大得多。因为很多人看到讲经的画面,呆呆板板,他没有兴趣,他很难接受。什么样人能接受?差不多已经契入境界了,他听课的时候,听了有心得,听了有法喜,他喜欢。没有办法接引初入门的人。初入门的人,要歌舞,要音乐歌舞,那个会把很多人都引进门来。
  这一桩事情也不是我第一个想到的,古时候就有出家人想到。大藏经里头有一个剧本,《归元镜》,那是平剧的剧本,写得非常好,写三个人的故事,就把它搬上舞台去了。第一位是我们净土宗庐山慧远大师,东晋时候的人,把他的故事搬上舞台;第二位永明延寿大师,第三位莲池大师,这三个人的故事编成舞台剧。现在也有这些连续剧,我没有看过,听人家说过,好像有虚云老和尚,有弘一大师,已经拍摄完成。
  《华严经》善财五十三参,好故事,非常精彩!每一参就是一个单元。看情节内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