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了。一般人以为这是迷信,其实是真有其事。
  现在西方人也逐渐相信人有前世、有今生。既然有前世,当然就有后世,这就是一些宗教里面所讲的六道轮回。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肯定有轮回,肯定有来世。我们这一世的做人,那得要好好做一个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规规矩矩的人、随顺圣贤教诲的人,修养自己的德行,对一切众生慈悲施舍,来生果报一定殊胜!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助人者人恒助之」。我们对人要仁慈,对一切众生我们要帮助,无条件的帮助,特别是众生有苦难的时候,要伸出援手帮助他,不求任何报答。他要感恩?我们就劝他念佛、劝他听经。他念佛在积累功德,他听经慢慢会开悟,这是真正的布施供养。
  没有人把佛法、把圣贤教诲介绍给我们,我们确确实实不认识,确确实实对它产生误会。这个误会是严重的障碍,这个障碍在根本烦恼里面叫「疑」。你看贪、瞋、痴、慢、疑,对圣贤教诲怀疑,以为它是迷信,以为它是消极,根本没有接触过,人云亦云,的确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我学佛之后对这桩事情小心谨慎的从事,别人怎么说,我不能马上就相信。我要想一想你说的那是真的还是假的,你对这个事实搞清楚了没有?因为我以前没有搞清楚,我也是盲从,几几乎乎害了大事。这个大事是什么?这一生学佛的机会差一点错过了。要不是遇到方东美先生,我一生都不会入佛门,心里从来就没有这个念头。以为佛教是迷信,这个念头根深蒂固,总认为自己的观念思想正确:那是迷信。所以方先生把佛教介绍给我,这是布施供养,我们才了解这是世间真正希有的珍宝,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没有一样能跟它相比。要认识真正认识的人,有缘遇到了介绍给我们,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获得得度的因缘,获得离苦得乐的因缘。
  『心生大欢喜』。这个「心生大欢喜」就是《论语》里面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个欢喜是从内心里头生的,不是从外面境界上生的。外面境界上生的欢喜,这个境界没有了,欢喜也没有了,那不是真的;从内心生的欢喜。内心怎么欢喜?觉悟,这个悟年年悟入境界不同,月月悟入境界不同。功夫真正要得力了,上等根性的人天天境界不相同,契入境界;中等根性的,纵然不能够天天境界不相同,大概每个星期不相同,真的能做到。月月不相同这个人就很多,他怎么不生欢喜心?常生欢喜心,五浊恶世里头,他也快乐无比,这快乐从哪里来的?佛法里头得来的。
  清凉大师再讲从第三首到第七首到这一首,都是赞叹佛的德、佛的慈悲、佛的智慧,是九法界众生真正的皈依处。尤其是六道众生,说实实在在的话,我们没有能力在这一生当中脱离六道轮回。如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那就是经上所讲的,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苦海无边。只有遇到佛法认真的修学,那就是回头是岸。六道众生不皈依三宝,我们依靠什么?没有依靠,什么都靠不住,唯独依靠三宝。什么叫三宝又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搞错了。三宝的名大家都知道,三宝的义理知道的人并不多。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这三个字讲解不是容易事情,三个字如果深讲其深无底,广说其广无边。深广的义趣不是初学人能够理解的,对初学人讲,把他吓跑了,他不敢来皈依。对初学只有浅讲、略说,让他得眼前的小利益,这个他欢喜,很容易接受。随著自己修学境界一层一层向上提升,你对三宝的义趣自自然然认知的不一样。所以,你对三宝的皈依,真的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还是依三宝。契入到究竟圆满了,三宝跟自己融合成一体,那就恭喜你圆满成佛了。三宝是谁?三宝是自己!这是讲到最究竟处,不在心外,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到究竟圆满的时候是一体,这个意思我们在这部经里面常常看到。下面有三首,八、九、十这三首,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引例劝归,无远不归,故宜往见」。你看佛的大德大能,请看经文:
  【观诸菩萨众,十方来萃止,悉放摩尼云,现前称赞佛。】
  这是引例子让大家来看,你看看十方无量无边的这么多菩萨,这菩萨都来了;这个菩萨里头有大菩萨、有小菩萨。『诸』,从初信位到等觉位,这是「诸」。后面那个『众』,每一类人数都数不清,初住菩萨人数数不清,初信位的菩萨、初回向的菩萨、初地的菩萨,乃至到等觉菩萨,每一类里头许许多多人,这些人来自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来萃止』,这个「萃」,荟萃,成语里面讲「人文荟萃」,现在人讲聚会,荟萃就是聚会的意思,从十方来到佛这个地方来聚会。
  『悉放摩尼云』。这是菩萨供佛的,「放」是放光,「摩尼」是如意、是自在,光云来供佛。其实我们要问:佛是不是需要这么大的场面?需要这么多庄严?不是的,佛绝对没有这个念头。菩萨来到此地何以要放光献瑞?这是诸佛教化,因为业障深重的凡夫不认识佛,菩萨做这些表演让这些凡夫们看到了;菩萨都拜他了,菩萨都要到这个地方来听他讲经说法、听他教诲,这个人一定了不起。菩萨来做影响众,菩萨帮助佛接引众生,这就很有必要了,这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手段,我们现在讲的是宣传、宣导,就这个意思。
  『现前称赞佛』。这些菩萨们从十方来的,现在佛的面前,没有一个不赞叹佛,赞佛的智慧、赞佛的德能、赞佛的相好;相好是福报,赞佛的福报。九法界一切众生一天到晚梦寐所祈求的求什么?求福报、求智慧,福报智慧到哪里求?现在这些诸菩萨来给你介绍,你看这么多菩萨赞佛的智慧、赞佛的德能、赞佛的相好。你要想求这些,那佛现成在此地,你为什么不来求?请求佛陀教导,教我们怎样开智慧,教我们如何获得能力,教我们怎样获得福报。现在这个世间人,绝大多数的人都钻在钱眼里面去了,迷了,念念都在求发财,求怎么赚钱。这是求福报里面的一种,认为钱是万能的,有了钱,什么福报都现前了。佛对这桩事情了解得最透彻,你要是得到佛陀的指导,教导你,你依教奉行,有求必应!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要求大福报,要求大财富,你求它干什么?我自己享受。那你得要有命,你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人家把福报给你,你灾祸就来了;命里头没有!
  我初学佛的时候,记得一桩事情,讲经的时候也讲过几次,现在时间太长了,人的名字都忘掉了。我记得曾经有一个人,军官少将,那一年他升级了,升到中将。这个文件批准了,但是还没有颁布下来,内幕的新闻传出来了,告诉他:总统批准你了,你马上升中将。他非常开心,请了一些亲朋好友在家里预先庆祝,哪里知道酒喝多了,就在宴席当中死了。以后就有很多人讲他命里头只有一颗星少将,两颗星就把他压死了,没有这个命。我们听到这个话,也有道理,没有这个命,他那个死真的叫欢喜死了。这是什么?不知道佛法。你要高的职位,要大的权力,你要来干什么?不是自己享受,为国家、为人民做更多的服务,那就对了,你要是这样求的话,当然有求必应。为私没有感应,为公就有感应了。为什么?私心是违背了性德,所以它不能产生感应的作用。为公,不求都有感应。我获得更高的地位、更大的职权,便利我为一切众生做更大的服务、更大的贡献,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念头生起来了,有求必应,不需要刻意去求,自自然然的感应现前。
  如果感应不能现前,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你的诚意不够,诚意不够这个话什么意思?你还夹杂著私心在里头。换句话说,夹杂著个人的利益在里面,你的心不清净,你的意不真诚,感应就起了障碍。如果你的意是真诚的、是清净的,也求不到,这也有。那什么原因?众生福薄,众生造的这个业太重,你一个人替他求,消不了众生的业障,众生要受果报。佛菩萨在这个状况之下也无能为力,帮不上忙,佛不能转众生的定业,所以这个有求也没有感应,都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偈颂第九首:
  【道场出妙音,其音极深远,能灭众生苦,此是佛神力。】
  这一首妙音灭苦。这个『妙音』是佛陀教学的音声,说法的音声,念佛的音声;说念佛自然就包含念法、念僧,这是「妙音」。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无论示现什么样的身形,示现什么样的身分,所谓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所表演的,就是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你看他所表演的,他所想像的,他所演说的,他一切的作为,仔细观察他是不是都是好像有意无意,无一不是启发众生开悟。这些善巧方便做到绝妙之处,就是说你连痕迹都不容易看出来。像在舞台上表演,表演得太逼真了,让观众看到是赞叹不已。谁赞叹?内行的。从前观听戏剧的表演,有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诸佛菩萨在世间的表演,我们能够观察到的祖师大德,各个宗派法门的善知识,这里面有男女老少、有出家在家,他们种种示现细心去观察,真的你看到门道了。那个门道是什么?他在教化众生,有显说、有暗示(不是明的讲)、有直截了当的跟你说、有意在言外,你都得会听才行,你要会听会看,你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微妙,或者说奥妙也可以。那个得益非浅!
  《大方广佛华严经》,究竟圆满的妙音,有说、有唱、有表演,我们都看到了,那我们看的是热闹还是门道?要是看热闹的话,什么也没得到,可以说阿赖耶里面种个善根,在这一生当中不产生影响,就是古德所谓「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如果真的看出门道,觉悟了,豁然大悟,这一觉悟我们的思想见解产生变化了,跟没有接触佛法之前大大的不一样,这样一来对我们这一生当中就产生巨大的变化。我们一般讲改造命运,有没有心去改造?无心。不像了凡先生,了凡先生有心。真正深明佛理的人无心,自然而然,确确实实没有加一点意思在里头,没有作意,一切恒顺经教的教诲,只知道这样去做。我应该这样去做,佛怎么说,我怎样做,我能理解,我能相信,做久了就有心得。这个心得是什么?契入了,契入叫证,信解行证,尔后乐此不疲。
  这一句『道场』,道场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众生聚会的场所。恒出妙音,从来没间断过,你懂吗?这些妙音在说什么?它所讲的就是《大方广佛华严》,这一本经是个引子,引导,引导我们真正入「大方广佛华严」。所以大家要晓得,「大方广佛华严」不是在这一本书上、在这书外面,这是说明书,你先看了说明书,你才真正能够看到「大方广佛华严」。如果没有看这个书,「大方广佛华严」摆在你面前不认识。那这本书的效果,这本书的价值非常宝贵。从这本书找到了真正「大方广佛华严」,找到了世出世间无比希有的珍宝,一点都不假!这个珍宝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疑难杂症,无论什么问题,无论什么样困难,到这个地方来都化解,都消融掉了,这个东西就是宗门所讲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谓大开圆解。『其音极深远』,说「极」,不但九法界众生无法想像,「深」到什么程度、「远」到什么程度没有法子想像,经典里面只是讲遍虚空界、遍法界,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要在当人会得,你能体会得,这个重要。
  『能灭众生苦』,这是跟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菩萨有一法,能灭一切世间苦」,这句话非常重要!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说的这个法是什么法?纯善,能灭一切世间苦。此地讲的是什么?纯净,比纯善还要纯。这个地方的众生,九法界众生,九法界众生包括菩萨,菩萨里面包括等觉菩萨。我们要问:等觉菩萨还有什么苦?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是他的苦,这不能不知道。怎样能帮助等觉菩萨?纯净,心纯净,身也纯净,不容毫分不净夹杂就对了。毫分不净都没有,这样那一品生相无明就破了,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能灭众生苦」。
  『此是佛神力』。这个地方「佛神力」我们千万要记住,你看到这个佛:这是释迦牟尼佛,这是毗卢遮那佛。你要执著有一个佛,这就是夹杂不净。「佛神力」到底是指什么?佛是觉,觉法,那是真佛,前面我们读过,佛是梵文,音译过来的,翻成中文意思就是觉。觉什么?觉总有对象,觉一切法。换句话说,对於宇宙之间一切法,包括宇宙、包括虚空法界,彻底究竟圆满的明白了,这就是佛,这就是佛神力。佛神力是对什么?对你无始劫以来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时候统统放下了,断得干干净净,一丝毫都不剩,佛神力是这个意思。千万不要想到阿弥陀佛的神力,毗卢遮那的神力,你这个拖泥带水不干不净,你不懂得佛说法的意思。我们常讲佛法无边、佛力无边,都是说这个意思。这些话佛门弟子常常听说,有时候自己也会说几句,真正的意思实在讲没搞清楚,搞清楚慢慢就会入境界。
  由此可知,学佛不研经教、不听讲经,不去研究,智慧不开,只是每天好心读几卷经、念几声佛号,很好,不是不好,是好事,不容易觉悟。觉悟要认真去研习,研究真干,这个习是真干,把你所学到的统统落实到生活上,你也去认真像佛菩萨一样参加表演。我们虽然是凡夫,果然能参加表演,有大利益!什么利益?容易悟入,表演就会认真做,佛教给我们要做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佛说不可以做的,一定要放下,一定不能违背。这个样子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解是看破,行是放下。请看最后一首:
  【一切咸恭敬,心生大欢喜,共在世尊前,瞻仰於法王。】
  大威光太子对大众这一番劝导果然有效,说明大众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但是比太子差一等。为什么?太子一见到光就觉悟、就明白了。他们这些人见到光还不清楚,感觉得这很希有、很欢喜,觉得很难得,这是一个很希有的瑞相。经过太子这样一说明,明白了,还是善根非常深厚!『一切』是一切大众,对太子所说的尊重,由这个尊重落实到恭敬如来,对佛的恭敬心生起来了。『心生大欢喜』,这个欢喜真正的体会到佛法里常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更难的见佛了,现前有机会见佛,这是太希有了!
  『共在世尊前』,大家一起像前面讲的十方菩萨众一样聚集在世尊前。『瞻仰於法王』,瞻仰是对佛致敬,以最恭敬的心、以最恭敬的礼节向佛致敬。「法王」就是佛,王是比喻,比喻自在,一个国家只有王自在;国王他发号施令,别人都要听从他的。佛於法自在,在一切法里面通达无碍,得大自在。我们一般人在一切法里头,还有很难的,我们没有办法理解的、没有办法体会的,佛在一切法里头自在无碍,所以称为「法王」。菩萨,我们一般称地上菩萨,法身菩萨里面的地上菩萨,尊称为法王子,像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经上常常看到称他们为法王子,就是这个意思。这正是清凉大师所说的「无远不归」,大家统统都到世尊面前来皈依请教,来求法。
  第四段「偈赞如来」我们就讲到此地。现在再看下面经文,第五段「父王宣诰」。大威光太子的父亲就是喜见善慧王,他跟大众一样也是看到佛光,感觉得很奇怪,是一个好预兆,不知道佛光里面的意思。听听太子这一番话,国王开悟了,国王跟与会的大众一样开悟了。请看经文:
  【诸佛子,彼大威光太子说此颂时,以佛神力,其声普遍胜音世界。时喜见善慧王闻此颂已,心大欢喜,观诸眷属而说颂言。】
  这段文也是说偈的原因,这个偈颂有十一首。国王听到太子说法,他明白了,他来说偈劝勉大众。清凉在此地这个注解讲得好,「太子道深,亲承佛益。王机犹浅,转假他闻」。这几句话说得好,太子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见到佛光,他就明白了,他就得十种利益;那个「十」不是数字,十是代表圆满,他得的是圆满的利益。他的父王(国王)根性、善根比他浅,不如大威光太子,所以见到佛光之后,还要听到太子这一番开示他才觉悟过来,所以转假他闻,与会大众亦复如是。但是这都算是善根非常深厚,想想我们自己跟他做个比较,那就差得很远了。
  我们在此地现在总有几分体会,不能说多分,少分。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有佛光注照此地,因为佛光从来没间断。佛的光明遍照虚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