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时大威光菩萨,得如是无量智光明已,承佛威力而说颂言。】
  这一段长行是说偈仪。『尔时』就是『威光菩萨』见佛闻法得益的时候。世尊为我们介绍了,介绍虽然是很简略,别中只有十一句,我们从十一句里面,可以概略的知道见佛闻法殊胜的功德利益。功德利益一定是从『智光明』而生起的。我们今天见佛闻法,虽然佛不在世,我们见到佛菩萨的形像,读到佛菩萨的经典,我们所获得的利益要是跟「威光菩萨」相比,真是所谓天壤之别。为什么我们不能够获得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得如是无量智光明』,我们没有得这个。那要问,为什么我们得不到?前面多次提到过,我们是烦恼覆心,烦恼盖覆著我们的心性,所以得不到,道理在此地。烦恼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贪瞋痴慢。再说得白一点,自私自利,没有智慧,不能够辨别是非邪正,总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不但是得不到佛法殊胜的利益,往往在这里面造作许许多多罪业。这是我们应当反省、应当检点,求智慧,改过自新。
  在说偈仪里面,我们所看到的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菩萨「得如是无量智光明」。这个道理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威光菩萨善根福德因缘深厚,佛来给他做个增上缘,启发他宿世的善根福德;善根就是「智光明」,福德就是他获得的利益。前面世尊给我们说了十一句,以如此的善根福德还要『承佛威力』,谦虚!恭敬!来赞叹如来,叙述自己的心得报告,与一切大众共享。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意思,也是在勉励我们,威光菩萨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做了一个示范。请看赞颂,赞颂一共有十首,我们看第一首:
  【我闻佛妙法,而得智光明,以是见世尊,往昔所行事。】
  这一首偈是总说,清凉大师在科判里面给我们标的是「标益体用」。益就是利益,利益之体是「智光明」,利益之用就是佛往昔所行事。如来从初发心,修行、开悟、证果成无上道,成佛之后,在法界虚空界普度一切众生。这些是事,威光菩萨看到了。看到了,就知道怎样向佛学习,这是学佛。你要是看不到,你从哪里学起!为什么他能看到?闻佛说法,智慧开了,所以在头一句『我闻佛妙法,而得智光明』。佛的「妙法」是什么法?给诸位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前面,世尊为我们介绍的是如来在大会当中,说的是「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罗」,我们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这个经题就是我们今天在此地读诵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
  威光菩萨闻经就开悟了,这个开悟就是「得智光明」,我们在前面十一句里头所看的全都是智光明。十一句是略说、是表法,在说偈仪里面我们看到了,「如是无量智光明」。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起心动念,一切造作,点点滴滴,无不是智光明,这是佛法里面常讲的「一悟一切悟」。那我们也要知道是一迷一切迷。我们是凡夫,我们现在在迷,迷而不觉,威光菩萨觉悟了。智光明,实在讲就是宗门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然后你才见到,虚空法界、森罗万象、一切众生,无不是智、无不是光明,才真正体会到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光明遍照。『以是见世尊』,这样子我见如来,见如来『往昔所行事』,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佛所行的是什么事。下面要为我们叙说,请看第二首:
  【一切所生处,名号身差别,及供养於佛,如是我咸见。】
  这是说佛他所示现的出生,正如同世尊为我们显示的八相成道。『一切所生处』,这个「一切」不是指的一生一世,而是说生生世世;生生世世所生的处所、名号、身相不一样。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不仅是一个人间,有天上,还有应化在畜生道,应化在饿鬼道、地狱道,哪一道里面类别都是无量无边。佛菩萨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威光菩萨智慧开了,见到了。从这一句,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威光菩萨真的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为什么?如果不是明心见性,他就不能超越空间的维次,明心见性的人超越空间维次;换句话说,他能见到过去,也能见到未来,他没有障碍了。不但六根没有障碍,而且六根可以互用。诸位如果读过《大佛顶首楞严经》,你就明了,六根互用,神通广大。
  『及供养於佛』,佛在因地时候,就像我们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欢喜供养佛,向佛求法;向佛求法就是向佛请求开示,请求教诲。供佛,佛一定会教你。我们以财布施供养佛菩萨,佛菩萨以法布施供养一切大众,决定没有空过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决定没有说是佛菩萨接受众生供养之后而不说法的,没有,一定要说法,一定有祝福,这是佛门的常规。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见到佛菩萨大慈大悲,确确实实不舍众生。众生念佛,有时候还有间断,还有夹杂;佛念众生从来没有间断,从来没有夹杂,佛恩浩大,於此可见。再看第三首:
  【往昔诸佛所,一切皆承事,无量劫修行,严净诸刹海。】
  这是说诸佛如来因地上为我们做最好的示范,这一尊佛我们在前面读过,佛的德号「一切功德须弥胜云如来」。大威光太子跟著他的父王喜见善慧王见佛闻法,所以此地我们读到『往昔诸佛所』,这就是一切功德须弥胜云如来,他在因地作菩萨学佛的时候,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一切皆承事,无量劫修行』,这一句我们要特别留意。「修行」是长时间的,是永远没有间断的。世间法里头,即使在学校读书,还有寒假、有暑假,过年过节也有假期,每一个星期星期日放假,有些学校星期六也不上课,假期多!假期多是什么回事情?中断多,你修学中断了。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法门,方法秘诀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就是不怀疑、不夹杂,这叫净,相继就是不中断。诸位一定要懂得,佛法里头是永恒的,从来没有中断过的,要是中断就不是佛法,中断里头一定有烦恼渗透在里头。所以一般人学佛为什么那么样困难?我们也看到很多人也很精进、也很努力,对於学佛也有很好的信心,为什么道业不能成就?假期太多。修学有意无意中断的时间太多,中断的时间太久,所以他的功夫不得力。换句话说,功夫不得力的真正原因就在这个地方。要想真正成就,记住永远没有间断。所以二六时中,一天到晚、一年到头没有一天中断的。
  我们细细观察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在这里头观察,那是举一个最好的例子、模范。威光菩萨在此地看到的亦复如是,「无量劫修行」。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真正觉悟的人,你绝对不会看出他哪一个时间,哪怕再短,几分钟、几秒钟他功夫中断了。你去看看,没有这回事情,你找不到。不但是一秒钟中断的时间你找不到,刹那之间你也找不到。他的功夫是相续的,行住坐卧功夫都不间断,穿衣吃饭、工作应酬,功夫也没有间断。凡夫有间断,菩萨没有间断,这里面的理很深,事微密、微妙,我们要会学。首先你要体会得这个境界,义趣你能够体会得,然后你自然就会仿效,就会效法,向佛菩萨学习。
  现在我们得要谈谈「修行」,这两个字大家都会念,这两个字真正的意思懂得的人不多。什么是行?行是行为、行动。讲到行为、行动,那确实是无量无边,刹那不住,这是行。佛有善巧方便,把无量无边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起心动念,「意业」的行为,我们今天讲心理的行为,现代的名词;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的动作,「身业」的行为。行为无量无边,不出这个三大类。正因为这三大类的行为与自性相违背,这出了麻烦。大乘经里面佛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依报随著正报转」,佛都把这些事实真相说得这么简单、这么清楚、这么透彻,大学问!我们起心动念(这是思想)与法性相违背;换句话说,想错了。能把错误修正过来,这是修行。修是修正、修理,坏了要把它修理好,错了要把它修正过来。我们行为坏了,行为错了,现在要加以修正、修理,务必使它回归到性德、回归到法性。诸佛如来身语意三业究竟圆满的称性,所以我们称他为因圆果满,他修行圆满了,究竟圆满。菩萨还没有圆满,还在继续努力修学。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这是刚刚懂得,懂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但是不要紧,懂得一条,用这一条标准来修正自己的三业行为。譬如佛教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完全与性德相应;杀盗淫与性德完全相违背,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随顺性德是一真法界,随顺杀盗淫是六道三途。为什么?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三途六道哪里来的?是你自己胡思乱想变现出来的。就跟做恶梦一样,梦虽然不是真的,但是你做恶梦的时候,你有苦受,你并不快乐,并不自在,事实真相就是如此。我们知道这三条了,我们就依照这三条来修行、来修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与性德相悖;佛教给我们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与性德相应。起心动念,意业,佛给我们讲不贪、不瞋、不痴,这是性德。真如自性,法尔如是。我们今天起心动念有贪瞋痴慢疑,这是与性德完全相违背。在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够中断。佛菩萨的标准就是自己真如本性的德能,智慧德能,这是我们修行的绝对标准。
  所以我常讲,随顺佛菩萨的教诲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千万不要怀疑「被释迦牟尼佛牵著鼻子走,样样听他的」。有时候我们听到这种言论,觉得也很有道理,我为什么要跟别人走?说这些话的人邪知邪见,说这些话的人是魔王外道。看你走到正路,他在想方法把你拉回来,他不愿意看到你有成就,他愿意看到你堕落。我们听到这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心里动摇了,正中魔外的心怀,上了他的大当。所以佛菩萨的教诲,无论是很浅近的,或者是很高深的;是很明显的,或者是很深密的,无不是自性的流露,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要肯定,然后你才真正死心塌地向佛菩萨学习。佛菩萨今天不在世间,我们学习到哪里去学?经典就是。只要是《大藏经》里面所收的这些经论,这都是靠得住的。《大藏经》里没有收的,这里面有真有假,我们没有能力辨别。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导我,如何辨别经典的真伪?以《大藏经》为标准。而《大藏经》一定要依古人所编辑的。为什么?古人编辑《大藏经》,收取经论非常谨慎,没有私心。不像现在,现在人没有这个道德,把自己的东西,或者自己喜爱的东西,都编到《大藏经》里面去,所以《大藏经》也被染污了。那怎么办?我们找从前的版本,距离我们最近的《龙藏》,《龙藏》是干隆年间所编的,这是最近的、最可靠的。
  我们依据学习的经论,《大藏经》里头有没有?如果《大藏经》里有,我们就很放心、很踏实,依教奉行。《大藏经》里没有的,我们不选这个经典。这是自古以来真正善知识指导初学,不会误事。学习的方法,世出世间没有两样,「贵以专」,专攻。实在说,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善根福德因缘都不一样,指导的老师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我早年遇到章嘉大师,遇到李炳南老居士,都不是普通人。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他们的学生都很多,他对於每一个学生指导的方法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学生根性不相同,所谓是因材施教。只要学生真正好学,遵从老师的教诲,没有不成就的。亲近一个善知识自己没有成就,毛病出在哪里?出在阳奉阴违。表面上对老师很尊敬,实实在在讲,私心对老师并不服,那就没法子。诸佛如来来教你都没用处,为什么?你不服。所以你看看成就的人,这个学生对老师百分之百的服从,心服口服,他的成就无比殊胜。对老师有怀疑,对老师不是完全佩服,你的成就就打折扣;你的成就决定与对老师(我们常讲尊师重道)的心态一定成正比例。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也说到,「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两分诚敬得两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对老师没有诚敬心,你什么利益都得不到。所以,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身语意三业的行为,念念不舍,无量劫都不离开,才能成就无上道。
  『严净诸刹海』,这一句是讲具体的成就。这十首偈里头「严净诸刹海」有七句,重要,这是成绩。菩萨修行,这是修行的成绩;如来教化,这是教化的成就。「严」是庄严,「净」是清净,不是一个佛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的刹土。这个事情难,太难太难了!我们想严净这个小道场都感到不容易。但是你要晓得,小的道场严净做不到,你的修学成绩等於零。几十年当中,我们在讲台上常常跟同学们互相勉励:成就自己就是成就众生,庄严自己就是庄严佛刹。这个话讲了千遍万遍。「严净诸刹海」从哪里做起?从自己身语意三业严净做起。你能懂吗?你是不是这样去做?这么多年来,我们也常常说,自己的身一定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你在家你有家庭,你的家庭做所有家庭的好榜样。我们有个小道场,我这个小道场是世间所有一切道场的好榜样。严净一法就是严净一切法,严净一个小道场就是严净诸刹海。不能随便,不能马虎,不能够松懈,这是真正学佛,这是走的明心见性菩提大道。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威光菩萨偈赞第四首:
  【舍施於自身,广大无涯际,修治最胜行,严净诸刹海。】
  这是菩萨为我们说出如来在往昔行菩萨道的时候,他们所行的事,是「往昔所行事」,非常具体。『舍施於自身』,布施里头最难得、最殊胜的是内财布施。什么叫内财?我们的身体是内财,身外之物叫外财。外财布施不难,内财布施,难!功德当然是无比的殊胜。怎么样施舍自身?诸位想想看,我怎样把我自己的身体布施供养一切众生?你要不会做,那我问你,持戒是不是以自己身做布施供养?我要把持戒这个形象,从我这个身体做出来给别人看,这就是供养。就像演艺人员在舞台上表演,他是不是要用他的身体来表演。舞台上表演的目的何在?供养娱乐大众,让大家看了生欢喜心。是用自己身体来表演,以这个来做供养。
  诸菩萨生生世世在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永远没有间断的在表演,这是用身体在供养。表演不杀生,表演不偷盗,表演不淫欲,表演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表演不贪、不瞋、不痴,这是基本的,必须要具备的。其余的表演,要看社会的需要。现在这个社会上,一般大众不知道孝顺父母,我要表演孝顺父母给大家看。我的父母不在了,别人父母在,他不知道孝顺,我来孝敬这个老人。我孝顺老人、供养老人,做给天下做儿女的人看,做给天下做父母的人看。我在这里表演,这是以身,这个叫舍身。舍身,不是说这个身不要了;不要了,拿什么东西表演?拿什么供养?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现在的人不知道尊敬师长,我要表演尊敬师长给大家看,这就叫舍身布施供养。现在社会上,一般做朋友的没有道义,我要表演出道义来给人看。现在一般人忘恩负义,我要表演报恩,知恩报恩,我要表演道义给社会大众看。这就是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的「为人演说」。诸位想想,演要身体表演,说要口去说,这都是舍身,「舍施於自身」。在境界是『广大无涯际』,「涯」是边界、边际,没有边际的。你看到芸芸众生,他缺少什么,我表演什么;他需要什么,我表演什么。
  『修治最胜行』,「修」前面讲过了,是修改,是修理;「治」是对治,只要修治得当,这个行是「最胜行」。今天社会上普遍忘失道德,什么是道,什么是德,没有人知道了。我们如何修道成德?那在今天就是最胜行。什么是道?在大乘佛法里面讲,恒顺法性这是道。能够恒顺法性的总原则、总纲领,这是「道」;恒顺法性局部的原理原则,那是「德」。道是总的纲领、总的原则,像佛门里面讲的三皈、五戒、十善,《观经》里面讲的净业三福,一般大乘经典里面讲的四摄六度,这是属於道。某一个宗派里面修行的原理原则,那是德。道是通一切宗派、通一切法。
  在中国儒家里面讲的道,道是什么?五伦是道,五常是道,伦常大道。五伦这是讲人与人的关系符合大自然的原理原则,在佛法讲称性。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这个关系是自然的,不是哪一个人发明,哪个人来制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