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肃在当阳找到了处境狼狈的刘备。鲁肃向刘备询问今后的去向。刘备回答说,想到苍梧(今广西梧州)去投奔在那里担任太守的老友吴巨。鲁肃劝阻刘备说,吴巨处地偏僻,没有作为,迟早会为人所吞并,不是托身的地方。他介绍了江东的实力和孙权的为人,指出刘备只有联合江东抗曹才有出路。在当阳,鲁肃还结识了刘备的谋士诸葛亮。诸葛亮也是主张孙刘联盟的人,两人见面后非常投缘,很快成为知心朋友。刘备接受鲁肃的意见,放弃投吴巨的计划,改向东行。沿途与部将关羽的万余水军和刘表另一儿子刘琦所率的万余人会合,退守到樊口(今湖北鄂城)。他派诸葛亮随从鲁肃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商讨两方联盟的大事。
正在这时,曹操给江东送去了恐吓信,声言要与孙权决战。面对曹操逼人的气势,以张昭为首的朝臣吓破了胆。他们认为,曹操操纵皇帝,政治上占主动地位;占据荆州后,获得刘表大批水军,并控制了江东的上游,江东无力对抗又无险可恃,只有迎降曹操一条道路可走。本来孙权对战胜曹军就缺乏信心,他“拥军在柴桑,坐观成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看着刘备被曹操追得团团转,没有打定主意,投降派的议论更把他搞得举棋不定。鲁肃坚决反对降曹,力图使孙权树立起抗曹决心。他对孙权晓以利害,明以是非,劝孙权不要听信投降派的议论。他说,这些人要断送孙权的事业。迎降曹操,对一般朝臣没有损失。鲁肃用自己举例说,我鲁肃要是投降曹操的话,曹操一定会按照我在家乡评定的品级,分派我担任州官或者郡官。他指出,如果孙权投降曹操,曹操会因为无法安置而不能容忍他。鲁肃一针见血的劝告,终于使孙权转变了态度。孙权拔刀砍去奏案的一角,警告群臣说:“谁再敢说迎降曹操的话,和这个案桌一样。”鲁肃向孙权推举杰出的军事家用瑜担任抗曹主帅。当时周瑜奉命出使鄱阳,未在江东。鲁肃请求急速将他招回,作抗曹的军事准备。
周瑜到达柴桑,支持鲁肃的主张。他帮助孙权分析当前的形势,指出曹操是可以战胜的,从而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并将粮船齐备的三万水军交托给他们,逆水直上迎击曹操。
这年九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矾山)以少胜多,大破曹军。赤壁大胜使江东政权进一步巩固,曹操的势力暂时被压回北方。
功劳卓著的鲁肃返回江东,孙权为表彰他,特意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
仪式结束后,孙权亲热地对鲁肃说,子敬,我亲自为你下马扶鞍,这样的殊礼,你该感到荣耀了吧?然而,鲁肃的回答,不但使孙权感到意外,而且使在场的人无不大惊失色。他冷淡地表示:“我不觉得荣耀。”当坐定以后,鲁肃从容地说:“我希望您的威名震动天下,能够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到那个时候,您派车子来接我,我才感到荣耀呢!”孙权终于明白了鲁肃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用激将法提醒孙权,不要为眼前的胜利所陶醉,应该时时刻刻不忘统一天下的政治目标。
在荆州问题上的让与争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暂时停止南下的军事行功,但是他与孙权之间的力量对比,并没有发生改变。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北方的实力都远远超过江东。这时,刘备也逐步在荆州站稳了脚跟。他先后取得长江以南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刘备势力在荆州的发展,成为孙权西进的障碍。面对两方面的威胁,采取何种对策是赤壁战后江东政权必须迅速解决的重大问题。恰巧刘备亲到江东拜谒孙权,要求把江东占据的荆州土地划归他来管辖。于是,在如何处理荆州的决策上,江东政权内部出现分歧。周瑜反对借荆州给刘备,主张用美人计把刘备软禁在江东。将军吕范也劝孙权把刘备扣着不放。一场孙、刘两家之间的火并迫在眉睫。只有鲁肃坚持不同意见,反对因土地问题破坏联盟。他认为,曹操的“威力实重”,仍是江东的主要敌人。借给刘备土地,等于为曹操树立一个对手,为自己增加一个盟友,可以分散、转移曹操对江东的兵力,避免被各个击破。借刘备土地,孙权并不情愿,然而鲁肃的分析说服了他。孙权认识到巩固同刘备的联盟是当务之急,也看到采取极端手法对待刘备,不一定能达到目的。他答应将长江以南的南郡土地借给刘备。孙权借地给刘备的事情传到北方,当时曹操正在写文章,这个消息给予他极大的震动,竟然惊得他失手把笔掉在地上。原来,赤壁战后,曹操最担心的是刘孙联盟的继续和巩固。
建安十五年(210)十二月,江东著名的军事家周瑜病逝。临终前,周瑜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务。孙权尊重周瑜的遗愿,也相信鲁肃的能力,于是任命他为奋武校尉,并把原属周瑜统率的军队和所享受的奉邑,尽数划归鲁肃掌管。最初,鲁肃驻守江陵,后改屯陆口(今湖北嘉鱼西南)。鲁肃为人严肃认真,生活俭朴。他治理军队十分强调纪律,讲究一丝不苟。所以部下能够做到“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三国志·吴书·吕蒙传》)。鲁肃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在繁忙的军务活动中,他仍然手不释卷,因此无论是谈话,或是写文章,他的见解都要比别人深刻得多。人们公认,鲁肃是继周瑜之后最善于治军、最有谋略的统帅。这一年年底,孙权提升他为偏将军,改任汉昌太守。
建安十九年(214 )闰五月,孙权攻破曹军的重镇皖城(今安徽潜山县),取得重大的胜利。鲁肃参加了这次军事活动。
皖城之役不久,西方传来刘备攻陷成都,占据益州的消息,孙权十分吃惊。在赤壁战后,孙权曾有西进益州的打算。为此,他曾写信探询刘备的态度。刘备欺骗孙权说,占据益州的刘璋与他是宗室亲戚,他不会攻打刘璋,也不能坐视孙权攻打益州。刘备还在江陵、秭归等处布设重兵,阻止孙权的军队通过。但不久,刘璋邀请刘备帮助他对付张鲁,刘备立刻留下诸葛亮、关羽守荆州,自己亲率大军进入益州。这是建安十六年的事情。三年之后,刘备与刘璋反目,终于夺占益州。孙权发觉自己受到刘备的捉弄,非常气愤。他派遣诸葛瑾出使益州,向刘备索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回答说,他正攻打凉州,凉州打下后,一定将荆州全部归还江东。孙权知道刘备并没有归还荆州的诚意,又在敷衍他。不久,他委派的三郡新太守也被关羽陆续驱赶回来。孙权决定报复,一面派遣吕蒙等人强行攻取三郡,一面命令鲁肃屯守巴丘(今湖南岳阳),防备关羽的救援。
吕蒙连陷三城,激怒了刘备。建安二十年(215)五月,他亲由益州赶到荆州的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命令关羽率军夺回三郡。鲁肃进驻益阳(今湖北益阳),堵住了关羽南下的道路。关羽是刘备最倚重的大将,虽忠义刚直,但骄矜自信,不善于处理同江东之间的关系。刘备入川后,关羽经常在边界地区制造一些摩擦事件。鲁肃以大局为重,一般都采取忍让、友好的方式进行处理,力求边界和平,避免由此导致联盟的破裂。这次双方陈兵对峙,鲁肃针锋相对,不让关羽在军事上有任何便宜可占。同时,他仍想通过同关羽的说理斗争,维持联盟。因此,他主动邀请关羽到约定的地点进行会谈。鲁肃的部属担心对方下毒手,不愿他同关羽会面。鲁肃劝慰大家,今天的事情,应该当面讲清。刘备是有愧于我们的。谁是谁非没有判断清楚,关羽不敢贸然下手。会谈的时候,双方各把兵马安排在百步以外,鲁肃只带领几个部将,佩挂单刀赴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单刀赴会”,只不过主角不是文艺作品中的关羽,而是鲁肃。关羽说,赤壁之战刘备亲临前线,不能白辛苦一场,得到荆州是应该的报偿,指责江东索要荆州是没有道理的。鲁肃反驳说,当初与刘备在当阳会面的时候,刘备带领的人马比一个校尉领的还少。那时候,你们狼狈极了,只打算远远逃命,对荆州连想也不敢想。我们可怜你们没有立脚之地,不吝惜我们血战取得的土地,借给了你们。刘备以怨报德,占据益州后,还赖着荆州不还。我们只要三郡,你们也不肯答应。作为一个普通人都不肯自食其言,何况像刘备这样的一个领袖人物呢?一席话,把关羽说得面红耳赤,无话对答。恰巧这时,刘备听说曹操要进攻汉中,害怕益州有失,慌忙遣使向孙权求和。孙权也自感兵力不足,取胜把握不大,便同意媾和。双方重新修好结盟,签订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的条约。长沙、江复、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
夺得荆州三郡后,鲁肃仍然与关羽和平共处,并劝说吕蒙不要挑起战争。他认为,只要曹操存在,江东就要受到他的威胁,孙刘两方的敌人是共同的,联盟只能巩固,不能破坏。
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病故,只有四十五岁。孙权为鲁肃致哀,并亲临他的安葬仪式。远在益州的诸葛亮,也为鲁肃的去世表示哀悼。
鲁肃死后,孙权评价他有二长一短:“子敬东来,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失二长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孙权肯定了鲁肃的榻上策和赤壁战前的主战意见,但对借荆州问题进行了翻案。其实,孙权的指责是不公正的。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是因为他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活动家。
第四节陆逊①初露锋芒陆逊(183—245 ),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陆逊,本名议,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身于江东大族。父亲陆骏,曾任东汉九江都尉。
陆逊早孤,小时候跟着从祖父陆康在庐江太守任所读书。袁术割据淮南,唆使孙策攻陷庐江。一个多月后,陆康病死。陆康事先把家眷都送回吴县,其子陆绩尚幼,刚刚十二岁的陆逊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
青年陆逊是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当时,陆绩及其外甥顾邵以博览书传齐名,陆逊、张敦、卜静次之,风声流闻,远近知名。然而,历史的风云际会却把陆逊推上了东吴的政治舞台。陆逊凭借这个舞台,演出了一出有声有色的活剧。
孙策死后,孙权继领其众,“招延俊秀,聘求名士”①。陆逊二十一岁,应召入孙权幕府,历仕东、西曹为令史;稍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理县政。海昌境内连年大旱,他开仓赈济贫民,组织生产自救,缓和了灾情。东汉末年,许多农民因逃避赋役而投靠豪强大族,沦落为依附民;豪强大族为了反抗政府征发、保卫和扩大既得利益,把依附民组成武装队伍②。这类豪强武装依山阻险,被官府称作“山贼”、“山寇”。他们经常扰乱地方,有的豪强集团还与曹操遥相呼应,对抗孙吴政权,成了孙吴政权的心腹大患。针对这种情况,陆逊在海昌任职期间,采取了抑制豪强,安定社会秩序,扩大军队的措施。在孙权的支持下,他召募吴、会稽、丹阳三郡的依附民为兵,进讨会稽豪强大帅潘临。他率领军队深入重山险谷,终于消灭了这支为害多年的豪强武装,他的部曲也因此扩充到二千多人。不久,他又兴兵配合奋武将军贺齐剿灭尤突的豪强武装。事定之后,孙权拜陆逊为定威校尉。
孙权很赏识陆逊的才干,把孙策的女儿嫁给这位年青有为的将领,以结秦晋之好。孙权多次向陆逊征询政见,陆逊献策说:“如今英雄对峙,豺狼觊觎。若要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人数众多的军队是达不到目的的。而目前山寇等旧势力,仍然占据深山险阻,这些腹心之地不安定,就谈不上大展鸿图。因此,当务之急是扫平山寇,取其精锐,来扩充我们的军队。”孙权采纳他的建议,提拔他担任帐下右都督之职。这时,恰巧丹阳地区又发生豪强叛乱事件,豪强费栈接受曹操封号,煽动武装叛乱,充当曹军内应。陆逊奉命讨伐费栈,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他多设营帐,遍布鼓角,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然后,他乘夜领兵潜入山谷,鼓角齐鸣,向敌人发起突然攻击,很快镇压了这场叛乱。接着,陆逊检括吴、丹阳、会稽三郡的依附民。以强壮者当兵,羸弱者补户,共得精兵数万人,既打击了地方豪强,也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智取荆州① 本节材料主要依据《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下引此传者,不另注。①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②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第12 页。
陆逊虽然在早期活动中初露锋芒,但并不甚为人所重,直到建安末年的吴、蜀争夺荆州之战,他才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吴军将领中一位杰出的后起之秀。
荆州地处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建安十三年(208),以曹操为一方,以孙权、刘备为另一方,因争夺荆州在赤壁打了一场大战。战后,刘备占据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孙权占据了江夏郡和南郡南部。刘备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既阻碍孙吴势力向西扩展,又威胁着孙吴侧翼的安全,成了孙权的一块心病。从此,吴、蜀争夺荆州的纠纷越闹越大。
建安二十四年(219),蜀汉荆州守将关羽出兵进攻曹操的樊城。当关羽的大军团团围住樊城的时候,镇守夏口的东吴汉昌太守吕蒙突然声称旧病复发,要回京城建业(今江苏南京)治病。吕蒙带着随从,张张扬扬离开荆州,途中路过芜湖。这时陆逊驻兵芜湖,他连忙赶去谒见。一阵寒暄之后,陆逊说道:“吕将军与关羽接境,您走了以后,荆州的局势岂不很令人担忧吗?”吕蒙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足下言之有理,只是我的病情日益沉重,实在无法坚持下去。”陆逊又说:“将军一走,目前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关羽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这次立了大功,更加得意忘形。他一心只想北进,而对我不疑,这回听说将军有病回建业,必然更是不加防备。如果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定可以稳操胜券。请将军回到建业面见至尊的时候,与他好好计议一番。”陆逊的这席话不禁使吕蒙大吃一惊。原来,吕蒙病重是假,麻痹关羽、伺机出击是真,这是孙权和吕蒙合演的一出戏,可没想到戏刚出台,就被陆逊识破了。不过军机不可泄露,吕蒙只得佯装无动于衷,他说:“关羽是员猛将,本来就很难与他抗衡。现在他占据荆州,甚得人心,又刚刚打了胜仗,锐气更盛,夺取荆州恐怕不那么容易吧!”吕蒙回到建业,孙权问他:“谁可以代替你?”吕蒙极力推荐陆逊,他说:“陆逊有深谋远虑,可以委以重任;况且他目前名声不大,不是关羽忌怕的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于是孙权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进驻陆口,接替吕蒙统率孙吴西线军队。
陆逊赴任后,为了进一步麻痹关羽,给关羽写了一封措词十分谦恭的书信。信上说:“将军善于用兵,军纪严明,小举大克,功业何等伟大!敌人的失败,就是我们联盟的胜利,我们获悉喜讯,无不拍手称快,希望能与将军席卷中原,同扶汉室。我是一个很迟钝的人,受任西上,时刻盼望亲聆教诲。”不久,关羽水淹曹操援军,俘虏大将于禁,陆逊又马上去信祝贺说:“将军活捉于禁等人的消息传来,大家赞叹不已,都认为将军的功勋足以流芳百世,即使往昔晋文公城濮的雄师,淮阴侯攻克赵国的谋略,也比不上将军。近来我听说徐晃带领少数骑兵,在一旁窥探。曹操是个狡猾的家伙,或者还会派兵增援,以求一逞。虽然曹军已经疲惫不堪,但也有些骁勇强悍之徒。打了胜仗以后,容易因轻敌吃亏,古人越是打胜仗越是警惕,因此,希望将军集思广益,保证大获全胜。我是一个粗疏迟钝的书生,有幸与将军这样才能非凡、品德高尚的人为邻,很乐意倾诉自己的一孔之见,虽然不一定有用,仅供将军参考。”关羽读了这些信后,觉得陆逊谦虚、诚恳,彬彬有礼,大有投靠自己之意,也就不把他放在心上了。
这时,关羽虽然在前线取得节节胜利,但他的后方却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