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翔-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炎想了一想,转向问光衍道:“大师认为现在该如何?”

光衍淡淡一笑,道:“请檀越速发公文去天临府,请皇上幸架建康,让朝廷来做定决。”

第八卷 复国 五十 定都(上)

“啪、啪、啪、啪——” 声响交击之声响个不停。

在天临府行宫的花园里,赵忱手握一条七尺长的木棍,使得呼呼挂风。而和他对练的人却是被杨炎留在天临府的铁成林。赵忱这时穿着一身紧衣短打、扎巾箭袖,穿着一双软底布靴,胸、肩、腰、腿及手腕上都带着牛皮护具。正围着铁成林蹿、纵、跳、跃,一条七尺长的木棍被他使的大开大合,扫砸劈砍,到也颇有气势。

而铁成林到是穿着一身侍卫的服饰,双手各执一根三尺多长的短棒,双足立定地面,短棒使出拨、遮、拦、架将赵忱击来的长棍一一格挡出去,到是显得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在一边还站着三个人观看,分别是谷雪萍,岳璎,岳珂。而在周围稍远还站着几个小內待和宫女,一边看着,一边给赵忱喝采。远远的,还有几个年长持重的宦官看着,赵忱继位之后,新任命的知待省事客省使曹安也在其列。

他们四人与赵忱年纪相仿,在赵忱原来还是信王的时候,就是很好的玩伴。杨炎出征之后,特意把铁成林和谷雪萍留在天临府,做为赵忱的侍卫,一方面可以保卫赵忱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让赵忱有同龄人相伴,不至于太过于寂寞。

赵忱本是年轻好动的年纪,在大臣面见自然要做出一付少年老成的样子来,在内心里却颇觉压抑。只有私下和他们几人在一齐谈笑玩乐的时候才能感到轻松一些。虽然岳璎和岳珂现在在他面前远比以前要拘谨得多,但也总比那些大臣们总是一脸正经的样子要好得多。而且几个少年私下里相聚,到也比较随便,并没有那么多繁文礼仪,君臣之别。

而铁成林憨直忠正,谷雪萍聪明机灵,岳氏姐弟言行得体,也颇受周太后喜受。因此,周太后和赵倩如不仅不反对,都还颇为支持。赵忱的侍读陈亮也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也并不在意。内侍宫女们起初还有些不习惯,但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也没有人认为有什么不妥的。

朝中的大臣们到也听到过一些风言风语,但赵忱做为皇帝,到目前的表现总体来还算不错,对大臣也能充分信任,朝中大事也都尽量与大臣们商议之后,再做决定。一个还不到十八岁的孩子,能够做到这些以经很不错了。

虽然也有人对皇帝日常生活提出异议,认为不合礼仪。但陈俊卿觉得皇帝毕竟还年幼,偶尔做些越礼的事,只要不太过份,也就不必苛求了。只宜循循教寻,不可操之过急。而韩彦直和刘珙则认为,只要皇帝坚定支持对金主战,那就比什么都强,日后等皇帝年纪渐长,自然会收敛了。史浩更是不闻不问,一言不发。梁克家和洪适有心劝阻,但也有心无力,知道只会触怒皇帝,得不偿失。

在三天以前,朝廷刚刚接到前线的消息,宋军以经收复了建康,朝廷上下自然一片欢喜。虽然末必有人能够完全理解收复建康的重要性,但人人都知道,这回大宋复兴确实有望了。

赵忱心里自然也十分高兴,今天下朝之后,就立刻拉着铁成林练武。对于赵忱练武,周太后和赵倩如也是持支持态度,认为赵忱学些武艺,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也能消磨空闲时间,不至于苦闷于心。因此赵月如在天临府的时候,也教了赵忱一套棍法。

只是赵月如离开天临府之后,在宫中就找不到和赵忱陪练的人了。陪皇帝练武,可是件危险很大的差事,宫中的宦官中到有几个粗通武技,但可没有公主那样大的胆子,敢把皇帝打趴下。但如果只挨打不还手,又难保自己不受到伤害,虽然是木制武器,打在身上也难免伤筋动骨。待卫更是不敢和皇上动手,因此只要皇上练武,就人人敬而远之。

好在还有铁成林和谷雪萍在,一来他们和赵忱随意惯了,二来他们的武功远在赵忱之上,足以在不伤害赵忱的基础上,自保和轻松击败赵忱。现在他们四人也都有头衔,铁成林是飞骑尉兼御前待卫,岳珂是飞云尉兼伴读。谷雪萍是永丰县主,岳璎是安福县主,入宫倍伴赵忱也有合乎礼仪。

这时赵忱己攻出三十多棍,但都被铁成林轻松化解。赵忱毕竟还是少年,屡攻不下之后,不觉也有些气喘。这时铁成林左手的棍忽然一压赵忱的长棍,右手棍一挥,赵忱躲闪不及,正好被按在自己的肩头。不过铁成林己经收发自如,棍落到赵忱肩头的时候,以经全无力道。

赵忱怔了一怔,垂下手里的长棍,道:“成林,是我输了。”

谷雪萍己拍手笑道:“不错,不错,小忱你的棍法以经进步了许多。”

赵忱将长棍交给身边一个内侍,从宫女手中接过毛巾来擦了擦汗,听了谷雪萍的话,好奇道:“那么我现在的武功算练到那一步了,能上战场了吗?”

谷雪萍不禁“咯、咯”笑道:“离上战场还差得远呢?我你进步是指你以经可以把这套棍法一口气完整的使出来了,比以前熟练多了。”

赵忱不禁有些气馁,道:“我都练了快四五个月了。”

谷雪萍依旧笑嘻嘻道:“才四个月算什么?你这套棍法最少也要练四年才能有成效。不然你看。” 着她从铁成林手中拿过一根短棒,轻轻一挥,己在赵忱的左肩,胸口,小腹各点了一下。不过她和赵忱话虽然随便,但动手也极有分寸,三下都是一触既止,并不疼痛。

赵忱也忍不住道:“好快啊。”

谷雪萍吐了吐舌头,道:“我这才使了七成劲呢?也算快吗?”

赵忱听了,不禁大为泄气,道:“我还以为我的武功练得不错了,谁知还差得远呢?”

铁成林道:“小忱,练武的事情可是一点也没有侥幸的地方,再聪明的人,不经过长时间的苦练,也是不成的。你只用了不到五个月就练到现在这一步,也算很不错了。”

岳璎也在一边道:“陛下是大宋天子,练学武艺,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并非是逞强斗勇,陛下千万不要在作此想。”

赵忱呆了一呆,忍不住笑道:“你的口气,到很像大臣在话啊。”

岳璎脸上微微一红,道:“臣女所的都是实情啊,正所谓各司其责,各行其政,陛下该做的是,选拔贤良,明正法令,上阵杀敌自有将军去做,不应劳陛下亲为。”

内侍宫女们都听惯了他们这样和皇上话,到也不觉得奇怪了。曹安和几个年长宦官虽然站在远处,但也听得湥СR桓錾硖宸逝值幕鹿偾崆帷昂摺绷艘簧∩溃骸罢饧父鋈艘苍嚼丛矫还婢萘耍蛑笨冀萄灯鸸偌依戳耍ご艘酝氯ィ趺吹昧税。∈撬钦饷创蟮牡ㄗ印!�

另一个瘦小的宦官轻轻冷笑了一声,道:“他们都是杨驸马的家臣,有杨驸马在背后撑腰,自然胆大妄为了,杨驸马把他的人安排在官家身边,那……”

他正着,曹安忽然轻轻咳嗽了两声,两个宦官立刻不语,对着曹安微微躬身,脸上显出惶恐的样子来。

过了好一会儿,曹安仿佛是自言自语道:“咱们都是做奴才的人,既然到宫里来当差,平时直管把皇上伺候好,也就是了。聪明机灵一点,不妨把皇帝哄高兴些,到也不是坏事,不聪明也不打紧,只要明白,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什么该,什么不该,心里头可都得明白些,可千万不要自作聪明。”

那两个宦官不觉又把头低下了一些,轻声道:“曹公公的是啊?”

曹安不觉愕然一怔,仿佛像回过神来,道:“陈公公、王公公,你们在什么?咱家刚才一直在看官家他们几个练武,咱家什么的是了?是不是刚才咱家看得出神,了什么啊?”

肥胖的宦官陈尧寿甚是机灵,忙道:“我和王公公也看得出神,方才什么也没,只听公公刚才自打官家练武之后,这身子骨是越来越好了,这人也精神多了。王公公,你是吗?”

瘦小的王钟忙也道:“是呀是呀,我也什么也没,只听公公了这么几句话,这才随口接下来。”

曹安不禁也笑了,道:“那可不是吗?别看官家年轻,做事可自有分寸。铁侍卫,永丰县主还有岳家的姐弟,都是官家幼时的玩伴,连太后都喜欢的很啊! 我记得前几天他们去给太后请安,太后还赐了不少东西呢!到底还是年轻的好; 有时这么一闹腾; 不仅官家心里高兴了,而且这宫里不也热闹多了吗?”

陈尧寿和王钟也连声附和道:“是呀,是呀。”

曹安“哼”了一声,又把头扭向赵忱他们那边去,不理两人了。两人也自觉没趣,道了个便,径直离开了。

第八卷 复国 五十一 定都(下)

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曹安也轻轻叹了一囗气,他自幼家境贫寒,十三岁那年父母双亡,不得己才到临安投奔远房族叔曹锦,净身入宫,一转眼在宫里呆了快有四十个年头。连上赵忱,算是四朝老臣,这么多年来,宫里宫外,形形**的明争暗斗,什么没有见过,自然知道陈、王两人绝不会无原无故说出这些话来,背后一定有人唆使,而这唆使的人也十有**不离那些手握大权的重臣。目地就是在宫中散布对杨炎不利的言语。

曹安和杨炎共事过一段时间,对杨炎的印像很好,而且也明白,大宋能够从亡囯的边缘支撑到现在,完全是杨炎的功劳,如果没有杨炎,大宋恐怕早就亡国了。曹安自然也知道,对杨炎有意见的官员并不在少数,而且都能找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比如:年纪太轻,武将不能问政,或是宗亲不能统兵等等。其实说白了就是嫉妒和争权罢了。

想到这里曹安心里不禁有气,金军打来的时候这些人在做什么?不是逃跑就是劝皇帝议和,而现在好不容易迎来了转机,却一个个迫不急待的跳出来,排挤杨炎,争夺权利,却不知道正是有杨炎在前线浴血奋战,使大宋终于转危为安,才有这些人现在争权夺利的条件,如果大宋真的完了,那还有什么可争的。

曹安虽然是个宦官,但为人也颇为忠厚,有时想想,还真觉得杨炎不直。只是碍于內臣不得干涉政事的规据,不好向皇上直言。不过皇上和太后显然也明白这一点,对杨炎的信任从来没有降低过,而且处处维护杨炎,才使一些人不敢那么明目张胆。可惜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偏偏宫里又有那么些人,喜欢多弄出些事非来。自己只能尽力在暗中化解一些。

当然曹安心里也明白,宫里的人不会无缘无故勾结外臣,对付杨炎。无非还是为了权利二字,当年曹锦健在的时候,自己连同其他四人都是平级,陈尧寿和王钟亦在其列。现在自己接替了曹锦的位置,成为內臣之首,陈、王两人自然不甘心,大约是也想借助外臣的力量把自己挤走,好让他们专权。却不想想,大家伙都是什么样的人,专权又有何用,能传给子孙后代吗?何况自古以来专权的宦官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汉朝的十常侍,唐朝的高力士,当年榅相童贯又如何,都封了王,还不是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人讷,还是厚道些才好。

曹安正想着,忽然外面钟鼓大鸣,把曹安吓了一跳。击鼓鸣钟是表示发生紧急大事,皇帝必须升朝。急忙来到赵忱面前,道:“皇上衣升殿。”

这段时间以来,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收复了大片土地,天临府朝廷的人事有了一些调整安排。甴汪应辰出任江南西路制置使兼知隆兴府事,张栻出任荆湖北路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事。并招广南西路制置使辛弃疾和广南东路制置使赵汝愚入朝,任赵汝愚为左正言兼翰林学士,辛弃疾为签书枢密院事。由广南东路转运使岳霖出任制置使,并不在设立广南西路制置使。

自从赵忱继位以来,出于稳定时局的考虑,对于朝中的官员几乎没有作任何的调整,但这并不表示他对目前的状况感到满意。相反这近半年的时间里,以经让赵忱感觉到朝中的官员空话的多,干实事的少;能为自己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少,而只会捕风捉影,胡乱指责别人,给朝廷添乱惹麻烦的官员却颇多。

由其是赵忱发现,要成就一番大业,仅靠目前朝中的大臣显然是不够的。因此赵忱一直希望提拔几个有能力的人。正是这样的想法,赵汝愚和辛弃疾才进入赵忱的视野里。

赵汝愚出任广东制置使,虽然是战事不断,但市泊司的收入反而比平时更增加,这里面虽然有杨炎剿灭海盗,恢复海路平安的因素,但赵汝愚廉洁奉公,公正开明,并且严查走私的治政也功不可没,而且还从海外购进了大量的粮食,从财力物力上都有力的支持朝廷。而广南西路刚刚经历了摩尼教之乱,政事混乱,百姓零落,农田荒废,十室之中,仅存三四户,而且还有大量逃难流民拥入广西。辛弃疾出任广西制置使之后,选用贤能,宽征薄赋,招流散百姓,使其安居,兴议屯田。并从流民中选择强壮者从军,支援对金的战事。

可以说两人在地方上的政绩都相当显著,赵忱也常听杨炎提到过他们,对他们的能力和人品都十分赞赏,因此就趁着这个人事调度的机会,把辛弃疾和赵汝愚调入朝中。

而朝中大臣中,陈俊卿其实早就对赵汝愚留心,认为他有治世之枺В蘸笫强傻4笕巍6逯币彩中郎托疗沧鞯摹毒乓椤贰ⅰ睹狼凼邸啡衔乔兄幸Γ勰嫠持恚ぶ疲贾ざ蹋刂Γ致劬⒅保晃稀�

陈俊卿也知道他们两人和杨炎的关糸都很密切,但现在陈俊卿对杨炎的看法以经大为改观,虽然还有所保留,但以经不认为他拥立赵忱是另有用意的了。而且陈俊卿也知道,杨炎这些年来,足迹遍布两广,两江,两湖甚至是四川,所到之处都难免要与地方官接触,总不能说只要是和杨炎接触过的官员都该弃用吧。这两人都是正当少年,如果选入朝中,善加倍养,加以历练,不难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因为对皇帝的任命表示赞成。

这样一来,辛弃疾和赵汝愚两人的地方政绩也确实十分出色,而且朝中也确实出现空位,加上这次两人入朝也不是出任执政大臣; 首相陈俊卿和枢密使韩彦直不反对,也就没有其他人反对赵忱的任命。

而杨炎和李显忠的公文传到天临府之后,立刻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以前虽然赵恺自已闹腾的很欢,但天临府朝廷确实没有把他太当一回事,因为无论是实力和正统名份,赵忱都具有压到性的优势。但如果赵恺真的占居了临安,那可就大不相同了。临安是大宋的旧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从金军手里夺回临安的人,将获得极大的声望,因此一但赵恺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只要他能收回临安,至少在皇位的正统性上,以经不会弱于赵忱。对于大宋的百姓,士大夫,其他官员来说,奉立赵恺为君,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了。

而且现在谁也说不准,赵恺和金军到底是什么关糸,如果赵恺真和金军暗中达成什么协意,或者金军打算把赵恺当成第二个刘豫来扶植,那可就不好对付了。既使赵恺和金军之间没有协议,但现在三方势力交织在一起,也是及为麻烦的事情,万一大宋內部起了争斗,只能便宜了金人从中渔利。

因此众大臣议论纷纷,都不能令赵忱满意。有人认为应该立刻去攻打赵恺,有人认为应派使者去遣责赵恺,也有人认为该与赵恺谈判。但谁也拿不出一个好主意出来。

这时赵汝愚出列,道:“陛下,微臣以为,当务之急,陛下应该立刻从天临府起架,幸架建康府督战,以显陛下英武,鼓舞全军士气。”

他这一发言,众臣都停下议论,静听赵汝愚发言。赵忱听了也微微一怔,这到和杨炎的看法不谋而合,不过因为杨炎是武将,不便直接提出,只是在给赵忱的私信中提及,赵忱正想找个什么借囗提出来,没想到赵汝愚一囗说出。

陈俊卿立刻出列,道:“陛下,赵翰林所言极是,请陛下准请。”

建康与临安相距不过数百里,如果赵恺在临安坐镇,而在建康的只有杨炎和李显忠,这样的对持,显然是对赵忱不利,只会让一些中间势力倒向赵恺的一方,最好的办法就是赵忱亲自到建康去坐镇; 和赵恺对持; 这样才能使双方达到平衡。这也是赵汝愚的真正目地所在。而且现在从天临府到建康府沿长江两岸的地方全都在天临府朝廷的管辖范围以内,路上的安全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因此赵汝愚说完以后,陈俊卿首先表示同意,接着其他几位执政大臣也都表示了赞同。

这在这时,辛弃疾忽然出列,道:“赵翰林所言极是,但臣还有一言,望陛下察之。”

赵忱微微一笑,道:“辛爱卿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辛弃疾道:“臣请陛下,就此下旨,击退金人之后,定都建康。”

众人听了辛弃疾的话; 又都陷入了沉思中。辛弃疾的建议虽然大胆,但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