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人属于乐天派,喜欢尝试新鲜事务,可以选个摔跤手当州长,为什么不能哪天修改宪法、容许外国出生的公民选总统呢?这类修宪问题,近日不断被提起,更不免让施瓦辛格想入非非。不过,修宪不是个简单的多数就可以的。要在议会赢得三分之二的票才行。议会里的人,有总统野心的不只一个人。他们能情愿为自己添加一个很难征服的竞争对手吗?无怪有人挖苦:现在什么都讲外包(outsourcing),我们美国人的工作都通过外包给了外国人。如今,我们又要将总统这个职位外包出去了。
  施瓦辛格当总统,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这件事情还是引得众说纷纭,成了一个介于政治笑话和政治想像之间的事情。你不能对之太认真,又不能对之太不认真。因此,我们不能不分析一下这一奇谈怪论的现实政治基础。这次布什虽然大胜,但共和党对未来绝非高枕无忧。第一,布什四年政绩不佳,能力不强,这次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对手克里缺乏政治魅力,竞选时又犯了几个大错误。如果碰上克林顿这样的对手,布什几乎死定了。接下来四年,面对自己留下的巨额财政赤字和伊战的乱局,谁也看不出他能拿出什么解决办法来。第二任如果经营不好,再赶上坏的经济周期,他自己倒是可以无所谓,但会重创共和党的声誉。
  第二,布什的社会基础是南部基督教保守主义,有些自由派甚至称之为是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这派力量虽然很大,但布什过分右翼的政策,单一地依赖这股力量,排斥了其他的力量。这次大选,越是落后的地区,越是没有文化的人,越倾向于布什。如今美国处于技术革命的时代,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在大学生中克里的支持者占压倒优势。所以,从长远来看,布什的社会基础很难保证共和党的长期优势。
  也正因为如此,共和党必须作好布什之后的准备,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特别是由于南部保守主义在党内的主导,使传统的新英格兰温和派共和党人失势,他们正寻机东山再起。这派人在社会政策和文化问题上,不像布什那样极端。如前纽约市长朱里安尼,前新泽西州长、布什的首任环境部长惠特曼,都对堕胎、同性恋表示宽容,同时坚持财政纪律,反对布什式的财政赤字。这些人的特点,是在民主党的州以共和党的身份当选过行政首脑。他们如果出来选总统,不仅能够拿下本州这块民主党的领地,而且对邻州民主党的阵地也构成挑战,颇像当年克林顿这样的民主党人从南部共和党的后院起家一样,成功的可能颇大。
  施瓦辛格正好处在这样的位置上。加州是民主党的一统天下。但他在那里竟当了共和党的州长,这就使他在共和党内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历史上看,共和党人在加州成功的重要政治家,常常有问鼎白宫的实力。尼克松是加州的参议员,后来当了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1960年大选输给肯尼迪,1962年竞选加州州长失败,但后来两度赢得总统大选。里根则是先当选了加州州长,最后成为总统。他缔造的西部个人主义和南部基督教保守主义的联盟,比目前布什的社会基础要牢固得多。如果施瓦辛格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公民的话,有加州这样一个最大的民主党基地作为自己的筹码,大选就已经赢了一半,理应是共和党总统政治中的一个大热门。
  施瓦辛格的总统狂想,多少体现了共和党内重新组合的意愿。俗话说盛极必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布什的南部基督教保守主义不可能永远主宰美国政治。温和的共和党人,力图探求一条经济和军事上的保守主义、社会文化上的自由主义的道路,在加州和新英格兰地区寻求突破。拥抱个人主义政治哲学的施瓦辛格,正是这条道路的一个象征。
欧洲宣言(1)
  自布什上台、新保守主义得势后,欧洲就成了美国保守派挖苦的对象。拉姆斯菲尔德称德法等国为“旧欧洲”,《每周正论》〖WTBX〗(WeeklyStandard)〖WTBZ〗则描绘欧洲“正在稳固地滑向一个不宽容、恐惧和仇恨的丑恶的大灾难”。最近在华盛顿的思想库米德等甚至质问:“欧洲还有生物的和文化的本能存活下去吗?”
  表面上看,欧洲确实已经衰落。和美军比起来,欧洲的军队已经是世界二流。欧洲在世界事务上庸碌无能,连家门口波斯尼亚的冲突也得等着美国来解决。欧洲的经济增长继续落在美国之后,人口在老化。再过50年,欧洲的经济规模便远远无法和美国相比。
  然而,在许多人眼里,欧洲在静悄悄地复兴,并且终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2005年美国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欧洲合众国:新的超级大国和美国霸权的结束》。作者里德(T。R。 Reid)声称,欧盟比起美国来有更庞大的人口、更多的财富、更繁荣的贸易,而且在几乎每一个国际组织中都比美国更有影响。另一本书叫《欧洲梦:欧洲未来的远见是如何静悄悄地让美国梦退色》。作者里夫金(JeremyRifkin)观察道,在欧洲你可以看到人们衣着得体,享受着更好的生活方式。回到美国一看,满街是体重严重超重的人,美国人工作过度,工资过低,却消费过度。1/3的美国人说他们不再相信美国梦。美国精神正在疲倦和衰弱。与此同时,一个新的欧洲梦正在诞生。这个梦比起美国梦来,更适合人类的下一个发展阶段。
  最有力的声音,还是欧洲人自己发出来的。上周英国著名作家和学者阿什(TimothyGarton
  Ash)在《纽约时报》上宣称:“也许是欧盟而非美国代表着自由的未来!”这仿佛是欧洲向美国发布的一个“独立宣言”。
  这话从阿什嘴里说出非同寻常。此公是靠1990年代初报道苏东解体成名,是“西方价值”的捍卫者。虽然近年来美欧分裂已经是媒体必谈的主题,他仍坚信西方的团结,并把美欧视为西方文明的两大支柱,而非两大竞争对手。但是,在这篇文章中,他强调美国已经大大低估了欧洲。欧盟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里已经在赶超美国。
  阿什一语中的地指出:在最近国际形势的发展中,欧洲明显压美国一头。首先,乌克兰大选重新投票后,反对派领袖尤先科(Yushchenko)很可能获胜。他获胜后的一个首要政治目标,就是加入欧盟。12月16日,欧盟领袖和土耳其达成协议,同意谈判土耳其加入欧盟的事宜。虽然在这两个问题上,欧盟和美国都站在一起,但最后收获果实的,不是美国,而是欧盟。
  土耳其加入欧盟的前景最不确定,但也最有意义。首先,欧盟主要国家反对土耳其加入的势力非常强大。土耳其的加入,必须经过这几个国家的全民公决。如果现在投票,几乎肯定无法过关。同时,土耳其内部的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在这个问题上也很分裂。即使一切顺利,土耳其作出一系列改革满足了加入欧盟的要求,最终入选也要20年左右的时间。但是,欧盟和土耳其的关系,与美国与中东的关系有平行的竞争性。人们可以想像这样一个前景:美国陷入伊拉克泥沼不能自拔,无法实现巴以和平,继续激发阿拉伯世界的反美情绪。而阿拉伯世界的高出生率,在未来几十年继续为恐怖主义提供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与此同时,欧盟接纳了土耳其,表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不仅可以共存,而且可以组成一个家庭。欧盟不再是一个基督教的俱乐部,而是一个世界的文明的汇聚地。这样的前景一旦实现,谁在世界上更有权威呢?
  比起美国将中东“民主化”来,土耳其加入欧盟明显是一个更现实的目标。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汇流,走欧洲道路远比走美国道路更有希望。比如,土耳其有7000万人口,但在德国的土耳其人就有260万。57000位土耳其人在德国拥有的公司已经创造了260亿欧元的产值,雇用着30万人。这些土耳其人和德国人通婚的越来越多。德国的电影,也开始把土耳其人描绘成性感、复杂的人物,而不是奇怪的异类。两个土耳其出生的德国人已经被选入德国议会。虽然在德国的土耳其人还和德国社会十分隔离,但作为土耳其在欧盟的一块“实验田”,这样的收成按说已经不坏。
  再看土耳其目前这位人气甚旺的总理埃尔多安(RecepTayyipErdo?an)。仅仅在5年前,这位虔诚的穆斯林还公开吟诵这样的诗句:“清真寺是我们的军营,其穹顶是我们的钢盔,
  拜楼(伊斯兰教寺院的尖塔)是我们的刺刀,虔诚的信徒是我们的勇士!”从这诗里,你恐怕能听到那些恐怖主义者和在费卢杰的清真寺里与美军殊死激战的反叛者的心声了。无怪埃尔多安为此被关进监狱。要是在“9·11”之后有此行为,他可能就被当成恐怖主义嫌疑犯了。其实,如果他在与美国的对抗中成为一个恐怖主义者和反叛战士,没有人会奇怪。但在和欧盟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却变成了一个保守的民主政治家。他正在用他手中所有的权力,在宗教、人权等一系列问题上让土耳其达到欧盟的标准。不久前他的原教旨情绪发作,试图把通奸定为犯罪。欧盟一干预,他立刻放弃。事实上,对他权力威胁最大的,是土耳其军方。而欧盟的要求,则是让军方退出土耳其政坛。在土耳其,埃尔多安是欧洲民主的最大受益者。
欧洲宣言(2)
  美国新保代表人物卡根(RobertKagan)比较美欧时说:美国代表着力量,欧洲代表着软弱。
  阿什挖苦说,这话让他想起当年斯大林对梵蒂冈权力的著名质疑:“教皇有几个师?”但是最后还是教皇赢了。美国目前对欧洲采取的,正是斯大林当年对梵蒂冈的态度。因此大大低估了欧洲在战场之外的力量。
  欧盟有25个成员国,四亿五千多万人口。欧盟GDP总和按现在的汇率算已经达到11万亿美元,和美国平起平坐。美国的GeneralElectric和Honeywell合并,美国的监管部门已经批准,但欧洲的监管部门否决,合并只好作罢。欧盟向WTO提出诉讼,美国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企业税条例。这一回合的交锋引发了共和党众议院领袖哈斯特(DennisHastert)的著名讲话:“230年前,我们打了一场独立战争,目的就是要欧洲人少对我们在国内如何征税说三道四。如果他们还要我们服从他们的意志的话,我就会怒发冲冠。但是我们这次也只好照他们说的去做。”在经济上,我们显然还不是生活在一个单极的世界。
  在反美情绪席卷世界的时刻,欧洲的生活方式、文化和社会,几乎吸引着它的每一个邻居。欧盟在世界拥有更大的“软权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加入欧洲的大家庭。你不能指望海地会像夏威夷一样加入美国。甚至波多黎各想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也受到本地居民的强烈抵抗。但是,欧洲的邻居都要加入欧盟。欧盟已经从西欧的6个民主国家,扩张到12个国家,又再进一步扩张到25个国家。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
  不错,欧洲的整合还会碰到许多问题。但如果放眼过去的二百年,我们仿佛看到了欧洲与美国历史的倒转。二百年前,欧洲陷入战争,美国却不断扩张。当美国从法国手里收购路易斯安那时,碰到的问题并不比现在的欧洲接受土耳其轻松。路易斯安那的加入,扩张了奴隶州的势力,削弱了北方的工商利益,乃至有人在新英格兰地区酝酿脱离联邦。更有人争论路易斯安那的法属和西属居民缺乏自由的天性,无法成为美国公民。但是,美国还是不断西扩,生机勃勃。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基于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它不断扩张领土;第二,它基本不卷入战争;第三,美国的理想,召唤着世界,吸引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这些原则,正是现在欧洲开始运用的。相比之下,美国却更像当时陷入拿破仑战争的欧洲。
  历史已经为欧盟提供了“自然疆界”:东至土耳其,西临大西洋,北顶北极,南濒地中海。俄罗斯以外的前苏东地区,几乎可能全入欧盟。虽然欧盟国家在对外政策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上有诸多不同,这些不同也主要反映了政府之间的政策分歧。一系列“民调”显示,即使在最亲美的国家,大多数选民都强烈反对布什的单边主义,反感美国的霸权。一个整体的欧洲意识已经浮现出来。从长远看,美国很难在欧盟中拉一派打一派。这就像美国刚刚建国之时,亲英和亲法的势力在国内势不两立,但最终还是形成了完整的美国意识。目前要考验欧洲人的,是他们能否意识到土耳其的历史意义、扩大西方文明的包容性,能否迅速完成内部的文化、政治、经济整合,能否更加开放、吸收和消化大量移民,来弥补其人口的衰减。如果能够完成这些目标,欧洲就无疑会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道路。
印度洋海啸挑战美国的领导力
  印度洋海啸过后,各国慷慨解囊相助。人们也许没有注意到,这场危机,是美国自“冷战”后的世界独霸地位第一次受到真正的挑战。
  自海湾战争以来,国际上只要有大危机,没有美国的参与似乎就无法解决问题。从波斯尼亚到伊拉克,世界即使不是处处跟着美国行动,也是看着美国行动。美国在各种国际援助中,也一向投入最多。
  但是这次危机,美国却出奇地落后于人。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公布了各发达国家的救援数字,与美国国内的报道略有出入。如今各国许诺的救助总额达40亿美元。在政府许诺的援助总量上,贷款和辅助金加起来,德国第一,达674亿美元。日本第二,5亿美元。澳大利亚第三,38亿美元。美国仅排第四,35亿美元。如果对照一下各国的经济总量,就更说明问题。美国GDP达11万多亿美元。日本4万多亿美元,不及其一半。德国2万5千多亿美元,不及美国的1/4。澳大利亚仅5千多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零头。以人均GDP算,美国38000多美元,日本34000多美元,德国30000多美元,澳大利亚26000多美元。美国绝对是最富。就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在本国GDP的比例而言,美国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比如法国拿出GDP的0。41%作援助,英国为0。34%,德国为0。28%,美国仅 0。15%,可见都落后于欧洲国家。
  《华尔街日报》发表社论,继续宣称美国是世界最慷慨的国家,并称媒体一天到晚比较政府的捐助数字,根本不去注意民间捐助。美国是个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家,一切事情主要依赖民间。从过去的国际援助看,民间捐助远远超过政府,欧洲根本没有办法比。但是,在这次印度洋海啸的救助中,截止到1月5日,美国的民间捐助仅1亿美元左右,略高于英国,但落在德国之后。
  这次海啸对世界的冲击,不比波斯尼亚危机、伊拉克战争小。美国媒体纷纷强调,这正是一个向世界显示美国的伟大的机会。但是,到目前为止,这却是海湾战争后第一次可以不让美国充当领袖的重大国际危机。特别是经过出师无名的伊拉克战争,世界视美国为一个仅仅为石油而战、为自己的利益而战的国家。美国这次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又没有领头救助,就更加深了人们的这种印象。
  也正是如此,反应迟钝的布什政府渐渐感到压力。布什宣布,这次美国人的个人捐助,要破例从马上就要申报的个人税收中扣除(按惯例要等到下一年度才能够扣除),以鼓励民间捐助。鲍威尔也公开表示,布什随时准备提高救援款项。但这要根据受灾地区的需要而决定,需要一个评估过程。
  美国政府这次落后于人,原因可以理解。布什政府陷入伊拉克的泥沼不能自拔,巨大的减税又使联邦赤字攀升,不愿意再有更大的国际承诺。但是,民间捐款落后于德国,实在是一大惊奇。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民间捐款很可能后来居上。但是,以美国的经济总量和国民的富裕程度,这样的数字显然太低。美国的老百姓注意力一方面被伊拉克吸引,无心他顾,一方面对自己的经济状况忧虑重重。看来,不仅是美国政府,就连美国社会也感到不堪重负的帝国之累。
克林顿与布什家族交情日深(1)
  美国的总统政治,经过两次势均力敌的大选,两党势如水火,仇恨不仅表现在意识形态上,而且落实到了个人层面。比如戈尔和布什,两人即使在正式场合,也藏不住一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状。想想美国的党争,从建国开始,就是你死我活。比如1800年亚当斯和杰弗逊之间的大选,双方不仅极尽诽谤之能事,而且几乎要兵戎相见。亚当斯落选后,作为卸任总统,竟然连杰弗逊的就职典礼都不参加。更不用说反杰弗逊的汉密尔顿后来在决斗中死于其政敌、杰弗逊的副总统布尔的枪下。仇恨,似乎就是政治的天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