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1909-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前后后筹划了这么多,关键就在这里。

事实上,奕劻这时候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半熟不透,只剩下四脚朝天直蹦挞,梁敦彦那里已经谈的差不多了,就差撤兵这临门一脚,而法国人没有英国人那么好的脾气,已经等得不耐烦了,马士里此前催了好几次,甚至威胁上海部队继续进军。最要命是来自资政院的压力,载振已经得到了确切消息,明天下午的常会上,梁启超很有可能会动议弹劾内阁,一时间,所有的矛头,直指奕劻,他早已经急得满头大汗,这才省略了许多不必要的扯皮环节,直接跟叶开谈正经的。

在这种情况下,叶开无形中处于优势地位,他不着急,急的是奕劻。

“告诉奕劻,我也有三条要求,第一,1600万两的救济银不能变,少一分也不行,第二,外方必须交出所有的涉案人员,少一人也不行,第三,要我撤兵可以,但英法联军必须优先撤离上海,这关乎一国尊严问题,不能退让。”

“大帅,要不要差人润色一下。”

“不用,一个字也不用改,就这么发过去。”

叶开吩咐,既然上方已经撕破脸皮,那就不怕把话说的难听一点。

。。。。。

“阿玛,良弼欺人太甚!”

接到电报,载振第一个忍不住了,指着上面的内容,大骂不止,“这哪里有半点诚意?!”

奕劻只看了一遍,就把电文放下来。

“既然是谈判,一开始总要漫天索价,换我也会这么做,再说,咱们是现在是求着他良赉臣,自然不能怜惜面子。”

“不能一下子谈妥就一条一条的谈,给他回电,内阁府库无富余,一千二百万两已经是极限,多余的实在拿不出,还有,再告诉他,英国人已经答应双方共同审案,组成联合法庭,到时候他可以去现场旁听,一定会做到公平公正。”奕劻说道。

“阿玛,这不是密约上的条款?要告诉良弼?”载振有些不解。

“这条款项不痛不痒,告诉他也无妨,既然良弼成心要把自己扮成忠臣良将,咱们就给他点面子。”奕劻道。

载振犹豫了一会儿,有气闷地说道,“我猜他不会就这么罢休。”

“他要是这么罢休就不是良赉臣了”奕劻斩钉截铁的说道,听得他的说法,似乎对叶开的所思所想了然于胸,“斗了这么久,他的脾气习性乃父还是摸得清的,从宣统元年开始,他就频频给人意外啊,先是依傍载沣,后来又不惜去之,世人都以为他高风亮节,哼,诓骗天下而已,这样的角色,真是不得不防啊。”

奕劻絮叨了半天,言语中,依稀有些追悔。

“告诉良弼,请他务必到宁波驻防,就这发给他。”

奕劻摆摆手,示意赶紧下发。

半个小时后,叶开回复,除了将奕劻的要求一一驳回外,最后还加了一句阴测测的话,要紧随资政院的步伐,对内阁进行弹劾。

对此,载振又是一通大怒。

“沉得住气!”

“阿玛,你瞅瞅,他良弼这是什么意思?!”载振气喝喝的坐下,片刻后又愤然起身,“这摆明了是羞辱!是羞辱!”

“哈哈”奕劻却大笑。

“良弼之所以愤怒,是因为咱们没给他加银子,这就证明,他最看重的是银子,别的倒是其次,再说,他对联合审理也没有异议,看来,撤兵的事有门路了。”奕劻接着道。

“可良弼居然这么说阿玛!这简直是。。。”载振指着上面的“弹劾”二字说道。

奕劻抬手制止。

“他越是急,咱们就越要忍,记住,只要他退兵,什么都可以忍,只有现在忍住了,将来咱们才有出头的机会,你没听说过一句话吗,‘宦海沉浮,十年折返’,只有先沉下去,才有一天能浮上来。”

纵横官场这么多年,奕劻深谙“忍”字诀。

“回电,一千六百万内阁批准了,至于撤兵撤到哪里,随他便,三天之内,务必让租界荡然一清。”

“良弼会答应吗?”载振持怀疑态度。

“总要试一试”

第五封电报发了过去,入夜之前,回电到了。

这一次叶开的态度甚至比前几次更加坚决:撤兵可以,但洋人必须先撤兵。

消息传来,奕劻死死的捏住了下巴。

“良弼究竟要干什么!”

眨眼的时间,奕劻脑海里想象出了无数种可能,但每一种都被他否定了。

“莫非他在等第二天的资政院会议?”

想到这,奕劻突然站住了。

“不行,决不能让此事发生!”

奕劻吸了一口气,似乎在酝酿着什么大事,最后猛然砸了一下手心,对载振交待道:“给良弼回电,告诉他他的条件我全部答应,但是,洋人撤兵后,他必须立马撤出租界,不然一千六百万两一分没有。”

紧接着,他一连贯的说道:“火速叫梁敦彦,我有要事找他磋商,十万火急。”

第二百七十六章梁良密话

(第一更)

梁启超起床时,外面天还暗着。

这一宿他经历了太多太多,以至于到现在还不能完全接受,他一个人坐在床头,眉头不住地发酸发胀,眼神中充斥着疲倦。

弹劾奕劻的决议就定在了今明两天,最迟在第三天举行,这已经和宪友会籍议员打好了招呼,只要现场机会允许,他会及时动议,凡宪友会成员一律投赞成票,八十多张铁票再加上中间派的票数,总数极有可能超过一百二十票,这就无限接近弹劾总理大臣所需的三分之二票数的要求,凭借着多数席的优势,这场弹劾议案很有可能通过,甚至能一举将奕劻拉下马来,在他看来,这样的结果才是大多数人想看到。

然而,一封远方的电报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

电报的署名是两江总督,发来的时间将近凌晨三点。

内容简明扼要:时情有变,请任公(梁启超)暂停罢免奕劻总理大臣之决议,五日之内,静候风声。也就是说,让梁启超挑起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弹劾浪潮到此为止。

看到这个时候,梁启超全然没有睡意,脑中轰隆一响。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那一边议员都联络好了,此前的准备工作也做到了万无一失,等的就是在议场投票的那一下子,现在停止弹劾,这不是让他突然勒马吗?再说,奕劻窃据高位,媚敌丧节,惹得民怨沸腾,这个时候罢免他正是千载难逢,他不明白,好好的机会放在眼前,赉臣为什么改变主意?突然提议停止?

多余的话,电报上面也没有写,梁启超想不通,当即回复了叶开。

上面写到:资院劾奕,正当其时,缘何骤止?

叶开回复道:奕劻业已应允,洋人兵可退。

梁启超再次询问:奕劻多诈,此言岂可信?

叶开道:但信之,等一两日,可判虚实。

梁启超道:动议劾奕,箭在弦上,明日即行。

叶开道:请缓之,奕劻位居总理,退洋兵,非其不可收拾。

梁启超道:将之劾免,令选一总理,此事也可成。

叶开道:贸然弹劾,恐有激变,请任公静观事变。

梁启超道:是何激变?

叶开道:弼暂不知详实,任公明日可观效。

。。。。。

前前后后发了十几封电报,梁启超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总之,叶开就是一句话,暂停对奕劻的弹劾,理由是只有他才能让洋人退兵,这让梁启超深深为难。

一方面他已经安排好了弹劾奕劻的事宜,而另一方面叶开却苦苦坚持让他停止进行,这两个做法完全相悖,究竟该如何是好?

“恐有激变?到底有何激变?”

梁启超自言自语,随即一个劲的直晃头,叶开最后的话让他再次陷入泥潭,到底会发生什么大事?难不成还有神仙下凡救了他奕劻不成,想想就觉得匪夷所思。

在一细想,以赉臣的性格,做事沉稳,不是那种拖泥带水的人,或许是他隐隐觉察到了什么吧?但这个节骨眼上,能有什么。。

哎。。。

梁启超用手抹了抹脸,又是陷入了深深的为难中。

在床边呆坐了大半时辰,不知不觉,外面天已经大亮。

资政院会议时间,照常定在了下午一点,他倒是有充足的时间来“观效”一番。

如果没什么“激变”发生的话,梁启超的心思多半是倾向于照计划进行的。

“罢了,还是和群僚们商量商量吧。”

梁启超一拍床榻,站了起来,一个人苦思也不是事,想来想起,他最后还是决定召集宪友会议员,好好商讨一下叶开的提议。

上午十点,梁公馆内挤满了各省进京的咨议员,自从宪友会成立后,还没这么热闹过。

当然,梁启超的本意,并不是很喜这份热闹,他找这些人来是商讨大事,但事与愿违,大厅里洋溢着轻松的氛围,毕竟他们马上就要弹劾中国第一位总理大臣,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都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

梁启超真不知道该如何张口。

先前联络的是他,如今又要停止,鼠首两端,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议,梁启超苦笑了一声,随即按实说道:“昨晚赉臣来电了,请宪友会暂停对奕劻之弹劾,”

声音立下,全场甫静,梁启超有些苦涩的看了看全场八十多号人,片刻也没有人发言。

“卓如,这是怎么回事?”

梁启超身旁传来了林长民的小声问询,他是福建省咨议局秘书长,亦是中央资政院议员,同时,身兼宪友会福建支部干事长的职务,和梁启超私交甚密,这次正是响应后者的号召,从福建匆匆赶来,参加这次紧急会议,听闻这个消息,最先反应过来。

“宗孟,情况有变,原计划恐怕。。要暂时变更了。”梁启超说道。

“什么情况?”林长民皱这眉头。

“情况是。。嗳。。。我亦不知。。。”

梁启超心中苦涩更甚,情况?什么情况?说到底,他也不知道啊,不光他不知道,就连强烈要求他停止弹劾的良弼,恐怕也不知道啊。。这真是。。。。

林长民一愣,半天没说话。

“宗孟,咱们在等等看,今天先不进行了,明天再动议也不迟。”梁启超无奈的道。

人群议论纷纷。

“卓如!卓如!出大事了!”

门外,突然传来了杨度的声音。

“哦?是皙子!”

梁启超一警,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不待他细细思索,杨度已经从门外跑了进来。

“出什么事了?”林长民问。

杨度喘了一口气,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中英盟约》,《中英盟约》。。。洋人罢兵了。。”

(昨天的第二更跳票了,抱歉抱歉,有空再补上。)

第二百七十七章弥天大谎

(第一更)

1911年9月16日上午九点三十许,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引爆了整个京城城:中英结盟。

这是一条前有未有的大新闻,消息一出,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然而,比这条消息本身更为石破天惊是其来源方式,而整个过程堪称匪夷所思,首先,结盟的消息并非官方宣布,而是《新京报》的爆料,在早上的紧急刊文中,它首先报道了中英结盟的消息,上面用几个大版面,详细公布了《中英密约》的所有内容,紧接着就有四家报纸同时转载,三万多份的印发量,几乎被一扫而空。

之后,仅仅过了半个小时不到,该报馆即被警察查封,印刷原版也被没收,散发出的报纸在陆续追缴中,十分钟后,其余的四家报馆也遭到了同样的待遇,警察出动了上千人,进行全国封锁,甚至扬言要将涉案人逮捕归案,据消息人士透露,这次查封报刊的理由是泄露国家机密。

这一前一后的两出双簧,几乎让所有人都认定,不管《新京报》的消息真实与否,“中英结盟”的传闻都绝非空穴来风,而这,恰恰中了某人的下怀。

八个小时前,奕劻最后一次派遣梁敦彦和朱尔典进行会谈,会议一直进行到了凌晨一点,在最后关头双方达成了协议,朱尔典同意对条款进行部分修改,主要是第一点:不再坚持中国军队优先撤兵的要求,而是选择乘船北上,到威海卫驻扎,之后会和清朝巡洋军队(北洋舰队)进行联合演习,三个月后撤出中国,在此期间,中方必须保证租界内的军队立即撤出,英**根据中方的行动而保留更改权,这样以来,既保存了大英帝国的面子,有让本次争端和平解决,双方最后各得所需。

奕劻的心思不言而喻,甚至堪称老谋深算。

既然在针对谁先撤兵的问题上,良弼那边已经谈不动,而英国人只想要个保留面子,那倒不如从后者下手,只要英国人撤离上海,一切就好办了,所以他才想出让英国人北上的计划,毕竟那里可没有第二个“良弼”,至于怎么撤,以什么名义?那就好好办不过了,正好可以利用这次的《中英密约》,达到这个理所当然的目的。

奕劻的考量还远远不止这些。

撤军只是一个开始,他要做的是打消资政院对他的所有弹劾,而《中英密约》的出现,恰好可以转移全国人民对他的围追堵截,既然中英是盟友,也就不存在什么“入侵”不“入侵”的问题了,这只是一次友好的妥善的真诚的军事交流,只不过涉及到了国家机密,没有第一时间向外界传达罢了,所以,资政院的大张旗鼓完全没必要,误解,纯属是误解,而之前的紧张对峙,也可以理解成军事盟友之间的“深层次交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摆平好了良弼和洋人,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怎么把这份《密约》公布出去,或者说,怎么把密约改成明约?

梁敦彦的建议是,意外泄露,然后在大张旗鼓的封锁消息,如此,这份密约便更具真实性,而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也让外界摸不清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原则,公众心里多半会相信,至少会很留意,毕竟,这个年代可没几个人感开政府的玩笑。

到了这一步,一个弥天大谎就此成形。

主意打定后,奕劻当即授意载振将此这个消息散布出去,主要是报纸业,载振对此驾轻就熟,做起来也不难。

最后,为了让这份《密约》看起来不像城下之盟,在秘密交给报社密约的内容上,奕劻略微动了动手脚,附加条款自然全部删掉,在日期上,他也进行了必要的删改,这也造成了公众的模糊,分不清这封密约是由来已久还是被迫签订,奕劻很清楚,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怀疑这个小问题。

如此,一个逻辑链条便形成了,这场所谓的“冲突”,前前后后,原原本本,就是一场误会,公众误会了内阁的部署,地方督抚误会了中央的计划,中国百姓误会洋人的意图,既然是误会,那就没必要闹下去了,当然,如果非要有人担一点错的话,奕劻完全可以用“国家机密”四个字来搪塞。

作为报业的老资历人,杨度当然清楚这里面的利害,所以得到消息后,他第一时间来向梁启超汇报。

“卓如,就是这么回事,我猜要么是奕劻釜底抽薪,生造出这么一份密约来,要么就是真的,这时候被人捅漏了出来,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会我们大大不利。。。”

杨度如实讲完后,全场俱惊。

“皙子,你讲的是真的?!”

作为学术大家,梁启超合格的很,但论阴谋手段,他就远远不及那些肮脏的政客,剧情发生了神逆转,他到现在都不敢相信。

“这。。。。”

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了叶开的话。

“诸位,不管怎么样,咱们先静观其变,下午,咱们照常去资政院开会,至于弹劾不弹劾,看情况到时候在说,奕劻为人钻营,这份密约未必就是真的。”

众相互对视了一眼人,为今之计,也只有这么做了。

“听理事长的,下午看看再说,哈哈,要我说,这是奕劻狗急跳墙弄出的障眼法,他这么做,越说明已经山穷水尽。”

林长民急忙出来打圆场,众人才勉强有了点活气。

“大家先后去把,下午资政院见。”

变主动为被动,似乎只在一瞬之间,不知为何,梁启超突然有种感觉,他脚下的路难走了起来。

第二百七十八章结束还是开始?

(第二更)

事情一****着一波,远远没有结束。

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下午一点钟,宪友会籍的资议员进入了议事厅,新一轮的会议即将开始。

而一上来发生的事,就让梁启超等人大吃一惊,经历了上午发生的事,密约事件已经弄得众人皆闻,几乎代替了弹劾成为了全场的关注焦点,现场议论纷纷,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提议要资政院质询总理大臣,询问密约的事宜,而让梁启超始料未及的是,提出这个建议居然是宗社党的议员,宗社党虽然人数少,但经这么一闹腾,六十多位中间派纷纷表示,赞同这个提议,他们对密约的事似乎更感兴趣。

无可奈何之下,梁启超只好派人给内阁打电话。

按他的考虑,内阁多半不会理会,因为《院章》上规定,总理是政府首要,受到质询时,可以由特派专员到场,本人可以不必亲自来。

让众人始料未及的事再次发生了,内阁回复说,下午两点,总理亲自到场。

而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梁启超有种不祥的预感,这一连串的组合拳,都是计划好的。

下午两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