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1909-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呼一口气,叶开向着下一个目标进发。

“臣还有一事要说,摄政王恐怕又要接着听臣鼓噪一番了。”

“说吧。”载沣摆摆手,既然有话要说,他当然不会拒绝。

“依法治国,是长久之计,须日积月累,方能见成效,用在当下的话,恐怕有些鞭长莫及。”叶开斟酌用词,用对方对方完全能接受的言辞说道:“如何疏导请愿风潮刮起的这股民意,才是当务之急,依臣看,得让他们明白,咱们立宪的诚意是有的,绝非什么假立宪。”

第一百四十五章到人民中去

(第一更,抱歉有点晚了。)

整个清末,思想尚处于封建政权时代的大清朝廷,根本没有把民意放在眼里,总是想法设法把自己置于人民的对立面,“苏报案”,“查封朝闻社”等等大案的发生,帝国的最高层被冠以“恶政府”的名号,民心早就不知道跌倒哪里去了,特别是请愿运动如火如荼的1910年,民间充斥着各种对朝廷的负面评价,这种极度的不信任感导致的唯一后果就是,无论你做什么事,都是一概论错。

九年立宪,朝廷三令五申,确实动了真格,甚至为了给立宪保驾护航,载沣上台之初,就火速罢免了要求延缓立宪的山西巡抚升允,意志不可谓不坚决。然而,他这么做换来的却是恶评如潮,沸腾的民众用朝廷拒绝“速开国会”的行为质疑载沣立宪的决心,这分明是莫须有啊,载沣有苦说不出。

“本王亲自保证过九年之后,国会自开,上谕里白纸黑字昭告天下了,又怎会是假立宪,但各省民众执意要朝廷速开国会,这些天来,京城内外,上书的上书,请愿的请愿,我是有口难言啊。”捏了捏眉梢,载沣略显疲惫的说道。

“摄政王不过是一张嘴,底下那可是四万万张嘴啊,君如水中舟,顺流者昌,逆流者亡,这民意终究是不可违啊。”叶开说道。

民心不附,哪朝哪代不是因此而亡,得民意者得天下,后世太宗爷不是说过吗,我是人民的儿子。

“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总不能任由两句喊话就胡来吧?”载沣满肚子苦水倒不出来。

“国情虽在,奈何人民不领情啊。”听到载沣的抱怨,叶开直接泼了一盆冷水,不是他存心打击载沣,一味的抗拒,只能把自己和民众越推越远,等到双方势同水火,手里什么牌都没办法打的时候,你这江山恐怕也保不了几年,真要那样就坏了,等到了叶开掌权的时候,江山碎了坏了,那就太大跌眼镜了。

“那真应了他们?”载沣有点不情愿地问,眉梢缓缓挤成了一个八字,“这次是速开国会,以后要是让本王下野那也答应他们。”

载沣显然说了重话,他不想这么快就把主动权拱手相让,一旦答应了他们的诉求,尝到甜头的民众,万一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怎么办,那处境不就更加不利了,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有载沣这样的猜想。

但问题是即便不是甜头,直截了当喂给他们苦头吃,他们也未必就善罢甘休,既然如此,还不如一早就答应他们,这样也好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过,答应,怎么答应?答应什么?这里面就有大学问了。

“万事都要有个变通,度过眼下的难关才是上上策,臣倒有两个法子。”叶开看了看皱眉不解的载沣,恰到好处的献上了自己解决方案。

“这里不是朝堂,本王说过了,不必拘礼,有什么你就只管讲,讲对讲错都无妨。”载沣给出了信任的示意,叶开开口。

“他们不是要速开国会吗,咱们就给他们一个国会。”叶开缓缓讲道:“真正的国会虽然开不了,预备的国会倒是有,按照九年立宪章程,资政院要到今年的八月份才开设,反正都要开,那不如就趁着这个时机提早一点儿,开春之后,摄政王再发上谕,就说民众诉求,政府感同身受,然立宪大计,条陈浩繁,不能轻改,本王深以为憾,四万万舜民赤诚之心,断不可辜负,本王遂下旨,正式国会之前,特开资政院,以预备国会之名行使职权,九年之内,供各议员练习西方议事之用,待国会召开之时,本院自当解散,此乃万全之策。”

叶开说了这些,总之就是一句话,你们要开国会不就是向赶快图个新鲜吗,那就先设立一个低配版的国会,等到能玩转的时候,那也基本到了开正式国会的时候,这是叶开提出的权宜之计。

“开资政院?”

载沣细细琢磨一番,比起速开国会这种大步冒进的诉求,他更能接受这一点,反正再过八九个月,资政院也要开了,提前不提前,干系也不大,于是点头答应了。

“第二个法子呢?”刚才的建议没有障碍的通过了,载沣直接进入了下一个讨论环节。

“第二步就是和谈,请愿风波闹得轰轰烈烈,就是因为上不知下意,下不知上意,上下隔绝,才生出这么大的祸患,严令呵斥,必然找来民怨,而民怨也会化为更大的民怨,所以依臣愚见,咱们应该适度放低姿态,派出和谈代表,坐下商量商量,这民怨自然可消。”

在没有退路之前,和谈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启用的方案,任何一个政府都不会主动低下头,更被说那个年代的载沣,他接受起来,的确有点困难。

但叶开却不这么想,主动示好,除了让自己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还能博取一个好名声。

“商量不妥怎么办?”载沣的眼神游移不定,还是有点顾虑,“这和谈恐怕不会轻松。”

载沣预测不是凭空想象,双方观点针锋相对,和谈肯定会苦难重重,一旦双方闹翻了,不但朝廷丢了面子,和谈的大臣也等于当场折辱,这可是个苦差事。

“讲得结果怎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所有人明白,咱们是有这份诚心的。”叶开轻描淡写的解释,载沣抚着下巴,还在做着最后的考量,若要真的选派大臣去,人选是个大麻烦,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谁肯干呢?

“和谈一事,臣愿意亲自前往。”叶开站起身来,郑重请示。

载沣微讶,是对是否,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赉臣,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再想想。。。”

叶开的态度却十分坚决。

“国难当头,臣责无旁贷,况且,和谈是臣提出来的,这担子总不能让别的大臣来挑吧,那良弼的脊梁骨就要被世人戳破了。”说到最后,叶开反而脸带轻松的面对着载沣。

“好吧,也只能依仗赉臣了。”

载沣无可奈何,脸上也浮出一丝欣慰。

“臣不胜感激,定当竭力。。。”

“等等。。。”叶开刚要拜谢,载沣这边也发话了。

“和谈之前,你再加一个领侍卫内大臣的配衔,这样以示郑重,就像你说的,朝廷是有诚意。”

载沣这是要拔高和谈的规格,不过叶开也稀里糊涂官升了一层,虽然是个虚衔,好歹也是荣誉勋章。

“臣谢摄政王隆恩”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叶开还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第一百四十六章偷闲

(第二更,不能理解为什么晚清立宪运动历史课本居然不讲,只在小字部分提了四个字“立宪派人”,个人愚见立宪运动的意义不亚于辛亥革命,跳过立宪,好多东西都无法解释。

2。大家觉得要不要建个小群呢?)

==========================================================

在叶开的建议下,速办资政院以及主动和谈被列上了政府日程,不过这两件事也不是说办就办,在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前,载沣选择了秘而不宣,还好农历新年悄然而至,他有足够的时间去细细谋划,倒不用赶得太仓促。

第二天,宫里的太监来良府宣旨,叶开被授予宪政编修馆总理大臣的职务,负责清廷法律的编纂工作,另外,为了给接下来的和谈铺路,圣旨里还有领侍卫内大臣的任命,虽然只是配衔,并非实授,但载沣还是吩咐内务府赏了一品麒麟补服,这件事在良府内可着实炸开了锅,下人们没见过什么世面,但“一品大员”的称呼还是听说过的,特别是见到精美威仪的官袍,想想都觉得自家老爷威风凛凛。

叶开一下子成了下人嚼舌头的焦点,这是始料未及的,不过他在乎的可不是这个,如何和请愿团的人谈判才是了叶开真正要忙的。

请愿团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民意,而民意这种东西,用好了是助力,用不好就是阻力,叶开用后现代人的思维,这一点并不难看出。

所以,怎么和请愿团谈判,或者说处理民意,在叶开的手中并不是什么棘手的难题,而是一次自己争取的好机会。

一旦叶开能够圆满处理好这次谈判任务,特别是让请愿团的人满意,那他就居功甚伟,民意自然会转向他,而曝光率越高,叶开的政治资本就足,护理天津的经历已经很能够说明这一点。

如果说权力的宝座只能容纳一人,那他和载沣注定要分道扬镳,这是残酷的现实,叶开不得不面对,既然终究会有那么一天,早作谋划就显得极为重要,除了在两人彻底分离之前尽可能的把权力抓在手中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政治上的独立。

叶开需要民意这张扶梯助他登顶。

。。。。。

卧房里,叶开坐在躺椅上,双目闭合,神情还算闲适,火炉就在他的脑袋边,温度舒适而不炽热,房屋的墙壁上,映出了两个人的影子。

“丫头看老爷最近越来越精神了。”

韩翠儿坐在叶开的身旁,小手贴在前者的额头上,替他轻轻揉捏。

“朝中无大事,夫人也痊愈了,老爷自然心里舒坦。”

叶开很享受现在这种气氛,没有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只有至亲家人的温暖,是个人都会贪恋这种状态,当然现阶段是不可能这样持续了,他只能在过年这段时间忙里偷闲。

“那老爷的舒坦究竟是因为夫人呢,还是国事呢?”

韩翠儿问了刁钻的问题,叶开闭着眼笑了。

“那都是刚才的舒坦,老爷记不清了,翠丫头的手捏的好,这是老爷现在的舒坦。”

“老爷什么时候学会韩春儿那贫小子的滑嘴舌了,夫人见了我,肯定要数落我。”韩翠儿伶俐的脸庞上含着一抹笑,手上的力道一刻也不曾失去分寸,“等他回来,丫头一定要敲他脑壳。”

“你这个姐姐当的也真是心狠,人家春儿替老爷办了多少好事也不见你夸夸,反倒一个劲的损他,再说,老爷的嘴皮这哪儿是韩春儿能够教会的?”叶开打趣道。

“丫头只希望韩春儿能在老爷身边好好学,把一身的臭毛病都改了,将来能讨到一个媳妇,省的爹娘到了那边儿也整天惦记。”

叶开听见了浅浅的叹息,裹在韩翠儿那依旧柔和的嗓音里,只是一瞬间。

房间里一时安静了下来,只有炉子里的火炭声“咂砸”响着。

父母过世的早,姐弟俩从小相依为命,又经历了中国最动荡的时代,流离失所,生活困顿,不然,韩翠儿也不会被卖给良府做丫鬟,她怕是从小就吃了不少的苦头吧。

“过年了,丫头不回家看看。”叶开像是很随意地问道,但在出口的瞬间,他能清楚的感受到韩翠儿的手上闪过一丝惊慌。

“不回去了,回去家里也早没人了,这就是丫头的家。”

“还是回去瞧瞧吧,给爹娘坟头上柱香,寒冬腊月,扫扫荒草也好。”

韩翠儿沉默了。

“诶。。。”

很久,才听见了韩翠儿并不确定的回答。

“叫上韩春儿一起去,告诉他们,你弟弟出息了,不要说讨个好媳妇儿,老爷瞧他那脾气,肯定是要娶个几房姨太太,你们韩家肯定香火断不了。”

叶开闭着眼,笑着说道,像是开玩笑,又像是说着极为认真的话。

额头上的触感再次出现了波动,一同变化的还有当前的气氛。

“丫头谢谢老爷,能在良府当下人是丫头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丫头知足了。。。。”韩翠儿说道,但说着说着,手头上的按摩停住了,像是被挪去擦拭什么了。

听见了细微的抽泣声,叶开突然笑了,似乎对于前者的状况闻所未闻:“丫头你可不许偷懒,老爷的额头还没有舒坦够呢,你可要伺候好老爷。”

韩翠儿愣了片刻,赶忙接着按捏叶开的额头,这时才破涕为笑,“丫头一定伺候好老爷,夫人,还有格格们。”

“这才对嘛,只有你的按摩老爷才觉得舒坦。”

叶开脸上浮现出极度享受的神情,两人的动作像是定格了一样,恍惚间,墙上的影子也分不出彼此。

“翠丫头你就一直这样伺候老爷好不好,一秒,一分,或者一辈子也行,有你在,老爷不光觉得额头舒坦,这心里也无时无刻不舒坦。。。。”

闭着眼,叶开喃喃说道,仿佛梦呓。

韩翠儿的手腕僵住了,不知是不是火炉的光映的,原本干洁的脸庞,一下子变的通红通红起来。

老爷睡熟了?韩翠儿不敢确认。

第一百四十七章线人

(书友的声音我听到了,但立宪是个普通人模糊的概念,需要辅助大量解释,所以可能读起来有些拖沓,以后会改进。)

过了一个舒舒服服的安稳年,叶开的悠闲日子也到头了,接下来他不得不抖擞精神面对一连串的问题,而与请愿团的谈判就首当其冲。

请愿团的核心是同志会,现驻扎在京师琉璃厂的会馆中,人员组成大部分为各省咨议员,这些人既让朝廷深感难缠,也是叶开此次谈判的对象,面对这么一帮陌生,且对政府抱有某种成见的人群,第一印象是个大问题,就这么堂而皇之碰面,必然会在两者之间形成一道无形的隔膜,叶开需要更为巧妙的途径。

接触是必要的,但接触,怎么接触,在院中踱步的叶开,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春儿!”叶开大叫一声,招呼来韩春儿。

“今晚替我在粤仙楼定个房间,另外,你跑一趟琉璃厂,把请柬送给一个人,那个人你交过,叫孙洪伊。”

韩春儿点了下头,把叶开的吩咐原封不动的记下了,孙洪伊这个人他是知道的,前不久还来登门拜访,他还有印象,不过就算之前没见过,他也能凭着这个名字找到本人,韩春儿的鼻子可是一向灵得很。

“是!”

“去吧”

叶开摆了摆手,示意马上就办。

交代好了这件事,叶开就坐等着晚上和孙洪伊见面,两人有过不错的交情,想必这次的邀请他不会拒绝,当然在此之前,叶开还得准备一份特别的见面礼。

。。。。。

晚上七点钟,叶开早早坐在雅间里等候,韩春儿在门外迎接,屋中弥漫着酒菜的醇香,鸡烩蛇、厚菇芥,麒麟鲍片,清炖鳗鲡,桌子上都是最好的潮州菜,无污染,不含防腐剂,不知比后世的广府菜肴正宗了多少。

几分钟后,门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进门,孙洪伊就拱手作揖。

“俗事缠身,让良公久等了,伯兰深感内疚。”

叶开站起身来,他自然知道伯兰是孙洪伊的字,伸手指了指,笑容满面,“孙议员不用客气,本官也刚刚到,坐,坐。”

招呼孙洪伊坐下,边上韩春儿顺势倒了一杯酒。

“这还没过了正月,孙议员就跑到京城来了,上次是请愿,不知道这次是为了什么事啊?”

“不说怕良公也知道,前不久的请愿,全国上下是同心共进,眼见着国会就能早一天开了,但摄政王。。。”孙洪伊说到这,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把脑袋转向了叶开,“哦,伯兰差点忘了,上次良公为请愿团代为上奏,此乃大义之举,伯兰还没登门拜谢,真是愧怍啊。”

“举手之劳,孙议员不用在意,人但凡有颗爱国之心,都会答应,再说“速开国会”,圣意不允,真是一件憾事,该愧怍的是本官这食禄之人啊。”叶开一脸的遗憾,抬起头来,冲韩春儿使了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的退出门去,把守在外面。

“孙议员接着说,本官也不是什么迂腐造作之人。”叶开摆出一副附耳倾听的态度。

“刚才说到摄政王他。。。”孙洪伊忽然支支吾吾,“嗐,反正良公也不是外人,伯兰就是实话实说了,摄政王不顺民意,必会失尽民心,恕伯兰谬言,民心不附,江山难保不会毁于一旦。”

孙洪伊也不顾及叶开的身份,说的都是真心话,他之所敢这么直白地说出口,多半是因为对方的立场,叶开施政天津的时候,已经被他列为同情立宪的开明一派。

“伯兰也不怕良公知道,这次赴京赶得这么急,就是为了联系各省代表,共谋下一次请愿,摄政王一日不答应,请愿就一天不停歇,四万万同胞也不会答应。”

孙洪伊越说越多,直接把同志会下一步的动向说了出来,不过,他并不介意外人提前知道,反而,人知道的越多越好,他们请愿不就是为了营造这种铺天盖地的声势吗。

“本官常听人说忠言逆耳,一直想知道什么是忠言,这就是忠言呐。”叶开端起了酒杯,似乎比孙洪伊还激动,“孙议员于新年伊始,就奔赴京城,联络各方民众,共谋大事,这真是舍小家,为大家的仁义之举,本官佩服之极,来,先干为敬。”

叶开仰头咽下,接着满上。

“良公过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