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金主-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前头;过了盖州是熊岳。要在五十寨头停;人吃马嚼走复州,大城大店大妹子;城南六十另五里,栾古山里栾古关;石河、金州通木场,再前便是旅顺口。”

    徐元佐笑道:“这还有口诀啊。”

    “没口诀怎么记得住。”石铁一直掰着手指:“十三站,一个都没少。第二条是辽阳到开原城的,那个口诀我忘了。不过走得熟,一共六个站,出了辽阳北上就是虎皮驿、沈阳驿、懿路驿、嚣州驿,然后就到开原城了。”

    “开原也是辽东都司的?”徐元佐问道。

    “辽海卫、三万卫都在那儿。那是个大镇,好几万人呢!”石铁道:“从镇北关过来的边货。都得先到开原。”

    徐元佐道:“这条路或许可以走走,不过你说的这两条路跟咱们关系不大啊,咱们怎么去辽阳?”

    石铁想了想,道:“咱们去辽阳方便得很。走耀州驿,往北就是塔山铺,再往北就是海州卫,跟着就是鞍山了。到了鞍山,也就到了辽阳。”

    徐元佐一听:“也就是五个站?”

    “对,近得很。”石铁道。

    辽东驿站相距离六七十里不等,基本就是商旅一天的路程。

    徐元佐道:“那就得走五六天。还有别的路么?”

    “还有就是水路了。”石铁淡漠许多:“从辽河口往上,过东昌堡,到长定堡上岸,然后再走一天就能到辽阳了。就是逆流而上,不怎么好走。小船也运不了太多东西,所以很少有人走水路。”

    徐元佐脑中的辽东地图丰富了不少,几条交通路线都勾画了出来。

    石铁见徐元佐沉默不语,又道:“佐哥儿,其实吧,这儿真不如旅顺好。”

    “哦?”

    “旅顺是大地方,人多,商货也多。这儿你看,啥都没有。”石铁道:“若是多运点货,连个搬运的脚夫都找不到。而且我听人说,要跨海做生意,都得走旅顺。”

    “为何?”

    “因为水道不好走吧。”石铁含糊道:“我也就是听说。”

    辽东湾的水文条件还算好的,到底是所谓的黄水洋。不过要从梁房口到旅顺,沿途多岛礁暗沙,搁浅风险太高。若是走蓝水洋,必须得在铁山岛转进近海,否则要么冒险走老铁山水道,要么就索性走到登州了。

    这样算下来,从梁房口出渤海,差不多就要六、七天时间。

    “从旅顺口到咱们这儿。要走几天?”

    “快则十天,慢的话就难说了,碰上下雨,路不好走,走上半个月也是常见。”石铁道。

    徐元佐微微闭了闭眼睛,计算了一下路程。还是海路更快。不过陆路安稳,即便碰到极端情况也不可能有覆没的危险。只要沿途不被打劫,总能平安到达旅顺。不过陆路的成本也高,非但走的天数多,而且需要的运夫也远远高于水手数量。

    更不用说公关所需要的成本。

    “还是得把梁房口建起来。”徐元佐下了决定。

    石铁见徐元佐如此坚决,只能说:“佐哥儿说了算。”他又道:“佐哥儿打算在沟里修房子?”

    徐元佐看了看低处的村落,又看了看脚下的小山岗,道:“我打算在高处修个寨子。”

    “那取水可就不方便了。”石铁舔了舔嘴唇。

    此处说是山岗,不过也就十来米高。从平山一路延绵过来,渐行渐矮。直到辽河边上,跟着辽河打了个小湾拐进辽东湾。如果从生活角度而言,肯定不如低洼处方便。既没有办法开垦农田,也没有毛细血管一般的河流可以取水,哪怕是要打井也不如沟里方便。

    然而作为辽河的出海口,战略价值却无法估量。徐元佐的根基在江南,这里就像是个桥头堡。作为进入辽东的第一步。必须要根底扎实。

    “辽东多的是木头。”石铁咧嘴笑道。

    徐元佐也笑了,他可不是要造个木头寨子。

    有张居正的背书。这里完全可以造一座堡垒。

    “一切等到了辽阳再细细分说。”徐元佐挺喜欢这个粗壮的大个子,并不像他身形那般鲁莽。

    李腾隐约猜到了徐元佐的意思。作为一名道士,他得精通儒释道三教元典、本门经传、文学历史、天象地理、兵法阵图……生在太平盛世,则炼丹修真;遇上兵灾战乱,则辅佐明主。这也是他能一眼看出徐元佐选择营地的奥妙所在。

    “若是这里放一门泡,能打到北岸去呢。”李腾试探道。

    徐元佐毫无芥蒂道:“能打那么远?”

    “千斤弗朗机。应该没问题。”李腾道。

    “若是要镇守此地,控制港口和辽河口,弗朗机不如红夷炮好用。”徐元佐见李腾面露异色,只以为这道士分不清两种火炮的区别,解释道:“弗朗机射速快。可惜射程近,而且威力也不如红夷炮大。”

    李腾因为有外人在,也不多说,跟着徐元佐继续缓步在山岗上测距。按照大明的营造法式,周长三里的屯堡就足以屯驻上千人了。眼下徐元佐这个走法,倒像是想充分利用这里的每寸土地。

    徐元佐默默走了一圈,抬起头见后面已经跟了一队人,刚才太过投入,竟然没有发现。他张口道:“一共是一千二百七十八步。”在众人目瞪口呆之中,他又报出一个数目:“周长三里另七十八步,可以建一个大堡了。”

    “光是建堡要花多少银子?”罗振权略有心痛道:“现在海上太平,也没什么海贼,造个木寨就够了吧?”

    徐元佐扬了扬头,四处打量了一番,道:“将来这里要屯货,店栈肯定不能少。说不定还要屯很多银钱,难免引人窥测。”不能因为海贼少了,就放松警惕。须知这年头落草为寇的成本太低,对山中的专职土匪和军户客串的强盗都得防备一手。

    罗振权咧嘴问道:“你打算修成县城那样的?”

    徐元佐道:“先用夯土修个一丈高的土墙,以后再考虑包砖。”

    对于城池而言,一丈高略显得矮了,不过对于寨子来说,这个高度足以对抗大部分的强盗。

    “墙厚两尺半,里面再延伸两尺半,修个隔层,这样可以当货栈用。”徐元佐不担心敌人有重武器,这个厚度若是再包上砖,等闲火炮都轰不塌了。

    众人心中暗道:这不就等于是修了一半的房子嘛?佐哥儿倒是难得省钱。

    “现在就可以找人开始清地、取土了。”徐元佐拍了拍手:“谁愿留下监工?”

    好不容易都到了辽东,当然要去辽阳走一圈,开开眼界。留在这儿当个监工得多无趣?

    徐元佐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终于看到有人主动往前走了一步。

    沈玉君捋了捋鬓角被吹乱了的发丝,道:“我留下吧,正好也要看船。”

    徐元佐见沈玉君神情淡然,心中知道是因为降伏了的缘故,微笑道:“这样正好。招揽人手方面也多麻烦你了。”

    “放心。”沈玉君果断地回了两个字。

    徐元佐好奇道:“你不问问这银子从哪里支出么?”

    “自然是从江南船行支领。”沈玉君眼睑用力,整个人都绷了起来,就像是一头随时会扑上去的母狮子。她认真道:“日后这里店栈的租金、码头的规费,都应该算是江南船行的吧!”

    徐元佐哈哈一笑:“行,只要你高兴。”反正江南船行股份重新分配之后,他必然是占大头的大股东,说是他的产业也不为过。日后若是真能发展起来,这一块还能剥离出去,独立法人,该注资就注资,什么都不耽误。

    沈玉君这才放松下来,开始筹划该找多少人,先平出多少地来。徐元佐在一旁出了些主意,众人也纷纷建言,反倒说得沈玉君头晕脑胀,最终决定就按自己的理解,再不理会那些指手画脚的口舌之士。

    北国天黑得似乎要比京师早许多,货还没卸完,天已经暗了。虽然村子里条件简陋,但是几个患有晕船病的人还是更青睐于陆地,死活不肯回船上过夜。

    徐元佐本想体验一下草棚生活,谁知道半夜就被虱子、跳蚤各种小家伙咬醒了。他挠着身上的肿块十分纳闷,被褥都是自己带的,哪里来的虱子跳蚤?下床一翻才发现,许是有人怕他睡不惯太硬的土炕,给他垫了层干草,也不知是否是人家用过的,混了这些小家伙在里面。

    棋妙没有享受这层干草垫,倒是安然无恙。

    徐元佐恨不得裸奔回船上,连夜叫棋妙起来烧水给他洗澡。至于贴身衣服和被褥,都要拿去蒸煮,否则是绝对不会再穿了。

    洗了澡,换了干净衣裤,徐元佐也不敢再体验如此接地气的生活,逃回船上去睡了。

    *

    *

    抱歉则个:上一章有个小bug,改了一下没成功,可能起点不允许改收费章节了。基本不影响阅读,就是李腾并非被徐元佐骗上船的,只是因为晕船所以反应大些。这是细纲没跟上的技术错误,实在对不起。今天有读者赠送了阅读包,就当小汤的道歉吧,谢谢大家支持。

    求推荐票,求月票~!

    *(未完待续。)

三三五 铜钱的故事

    顾水生不是没有见过银子的人,但是看着满满一大箱子的白银摆在他面前,心头仍旧止不住地跳。应该说,这是他头一回过手这么大笔银两。

    “两千四百两现银,一百五十斤,都是九七粗丝松纹银。你家徐掌柜是个爽快人,我也不能小气。商定好的运价不易变动,成色上便尽我所能了。”安掌柜站在一旁道:“这回运货的事全亏了他,还要记得帮我道声谢。”他见顾水生年纪轻,总有些不牢靠的感觉,手把着香樟木箱的盖子不肯松开。

    顾水生随手挑了一块。

    船型的银锭,入手冰凉。

    顾水生掂了掂,又放了回去,道:“我家佐哥儿虽然命我看家,不过这银子一时不便搬回去。”他心中寻思着:招人时打的是仁寿堂的招牌,沿途开销却是佐哥儿自己的银子,最后落脚的地方又是客栈——那是徐家的买卖。关系复杂也就不说了,关键是这笔生意见不得光,银子真要拿回去了该如何入账?入仁寿堂的账又怎么跟董事、股东交代?

    “库房这几天不方便,放在外面又怕有个闪失,终究不是小数目。”顾水生解释道。

    安掌柜也松了口气,顺水推舟道:“那我给你开个存票,日后凭票取银,你家掌柜也方便,你也安心。”

    顾水生当然认同。

    安掌柜又道:“你我两家常有往来,这存费就不收你们的了。”

    “多谢安掌柜。”顾水生谢道:“安掌柜就是会做生意,难怪财源滚滚。”

    安掌柜知道顾水生在人寿堂中的地位,也知道他是徐元佐十分看好的年轻人,更知道他清楚倭铜的底细,难得给了一个笑脸:“哪里比得上你家掌柜?那才是真正的云间小财神。”

    顾水生呵呵直笑。等安掌柜锁了箱子,一并往外走,道:“安掌柜,小的冒昧问一声,求安掌柜给长长见识。”

    “你说。”

    “为何大家都在铸钱,市面上的铜钱还不够用呢?”顾水生问道。

    所谓“大家”便是指那些银铺。但凡能够倾销银子的铺面。都有自己的能人镇店。这些能人除了琢磨银子真假,还要琢磨如何用银子赚银子。他们是金融嗅觉最为灵敏的商人,何时该屯钱换银,何时该留银花钱,即便几文钱都要算得清清楚楚。

    “嘿嘿。”安掌柜笑了一声:“你这问得可太没诚意了。”

    “望月楼!”顾水生利索道。

    两人出了银铺,径直往望月楼去了。

    望月楼的掌柜已经认住了顾水生,这些日子听说小财神出去办货,仁寿堂里这位爷说话分量极重。虽然此人年轻,但是徐敬琏也不年长呀。说不定正是因为同龄人才更加亲近,委以重任。

    “小爷,楼上雅间有请!”小二高声唱到。

    顾水生让安掌柜在前,上了常去雅间。

    这间不同其他雅间那样只有薄板相隔。因为过道楼梯的缘故,这间被单独隔了出去,保密性最好。因为徐元佐喜欢这里,所以掌柜的总会尽量不安排别人进去,以免徐元佐突然光临。

    其实也不是因为徐元佐来得多。而是掌柜自己的发现:只要徐元佐拿到了这间雅间,打赏就格外高。若是坐了其他雅间。可能连打赏都没有。

    白花花的银子会说话,而且比谁说得都动听。

    顾水生请安掌柜上座,随口点菜,有鱼有肉有酒有菜,绝对算是丰盛。以他现在的收入,即便家有百亩的小地主都得眼红。而他又因为出身寒家。在花钱上也是格外潇洒,像是要补偿年少时的困窘一般。

    何况今天的目的就是要表表诚意,增长见识。

    安掌柜大为满足,就着望月楼送的小吃,叫人先打了酒。道:“你想问铜钱的事?”

    顾水生听了心中一喜,这可不是他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比他问的更广。他当即道:“还请安掌柜不吝赐教。”

    安掌柜眯眼笑道:“这事我本来要与你家掌柜说的,看你这般诚心,便先与你说说也罢。你可知道铜钱的来历?”

    “小的什么都不知道,还请安掌柜从头说起,越细越好。”顾水生说罢,给安掌柜斟满了酒。

    安掌柜端起酒杯,浅浅抿了一口,道:“早在春秋战国,天下就已经开始用铜铁作钱了。咱们常见的天圆地方方孔钱,是秦始皇铸的。从那以后,一代一代传下来,样式便没有改过。一直到了前后两宋,华夏铸钱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国朝都不如弱宋?”顾水生颇为惊讶。

    安掌柜缓缓点了点头:“若说敛财上面,我朝还真不如两宋的官家。更主要的是,国朝初立便通行宝钞。商家不能用白银交易,天顺年间方才解了银禁。到了今上元年,朝廷正式颁布法令,值银一钱以上的货物,银钱可以兼使;值银一钱以下的货物,只能用钱不能用银。”

    顾水生正色道:“原来还有这等说法。”

    安掌柜抿了口酒:“啧,咱们平时不管,只是图省事罢了。你说市面上见不到铜钱,却不是因为朝廷铸的钱少——虽然跟赵宋官家比起来,国朝两百年铸的钱还不如赵宋两年铸的多,不过大约也该够用了,到底大家都喜欢用银子嘛。”

    顾水生又给安掌柜斟满酒,耐心等安掌柜说下去。

    安掌柜继续道:“主要啊,是这铜钱都流出去了。”

    “流哪去了?”顾水生问道。

    “外国呀。”安掌柜道:“西南蛮诸夷,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不会铸钱的。东夷朝鲜、日本,也都是不会铸钱的。他们做买卖又少不得要用钱,那么钱从何来呢!当然是从我大明买。比如说日本吧,你看咱们从他们那里几十万斤地买铜,真是因为他们铜多吗?”

    顾水生好奇道:“难道不是?”

    安掌柜大笑道:“他们银多铜少。而且少得厉害!但是他们即便开采出来了铜矿,也铸不成钱,没那个手艺啊!你看那些满是沙眼、拍都能拍碎的铜钱,敢要么?所以还是得卖给咱们,然后咱们炼出铜矿里的夹银,再把铜铸成钱。反卖给日本。”

    顾水生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还能赚笔钱息。”

    “光是钱息?哈哈。”安掌柜大笑道:“咱们现在,一两银子兑多少钱?”

    “八百钱,多的九百钱。”顾水生老老实实答道。

    “你知道在日本多少钱就能兑一两银子?”

    “多少?”

    “这个数。”安掌柜竖起两根手指。

    顾水生颇有些不可思议,失声道:“两百?一两?”

    安掌柜重重地点了点头,看着顾水生说不出话的样子,笑得更灿烂了。

    小二上来传菜,这才让顾水生恢复了平素的镇定。

    “安掌柜,请用。请用。”顾水生殷勤招待道。

    安掌柜吃了几筷子菜,道:“他们如今国君失位,诸侯混战,其中有一个唤做织田信长的诸侯,去年发布法令:一枚永乐通宝可以兑换四枚恶币。他们说的恶币,就是自己本国铸的那些劣钱。若是换银两,两千枚永乐通宝可以换十两银子。这岂不是二百钱兑一两么?虽然他们的银子成色不好,不过咱们铜钱的成色也好不到哪里去啊。哈哈哈哈!”

    顾水生连连点头。赞叹道:“果然好买卖,好买卖。”

    安掌柜换了口气。道:“本想跟你们掌柜的商议,看如何做成这桩大买卖。他却跑去了京师。”

    “无妨,待他回来,总有的是机会做生意。”顾水生说罢,又为安掌柜斟酒布菜,殷勤非常。

    待两人酒足饭饱。顾水生会了钞,将安掌柜送到家,然后才回了徐家的布行总店。

    仁寿堂那边日常工作由程宰负责,顾水生更多时候还是在布行研究账目,仔细安插人手。离间以前的老人。这工作虽然不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