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金主-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元佐点了点头:“四书是基础,快些过掉,哥哥再给你找郡城大儒开笔作文。”

    “多谢哥哥。”徐良佐兴奋道。

    他现在是班上的学霸,一方面常得陆夫子当众夸赞,一方面自己也的确有些积累,学会高级的读书方法之后,进步颇快。这种情况下,他已经喜欢上了读书,因为这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

    而且还很实惠,读书读得好,受人瞩目之外,吃穿待遇更好,还有零花钱拿。

    徐良佐换了衣服,抱着汗湿的衣服偷偷去求姐姐洗掉,又折回房里跟哥哥一起读书。他发现哥哥的进度好像比他快不了多少,心中疑惑,却不敢问出来。这也是徐元佐渐渐有了威严,让他不敢再像以前那样的小觑调笑了。

    二人一直读到姐姐上来叫吃年夜饭,方才吹灯阖卷,喜气洋洋下楼去了。

    =============

    求推荐票~~求各种支援~!

第九十五章 银和钱

    除夕是辞旧迎新最重要一餐饭。除了种种江南风俗之外,酬神也是重中之重。徐元佐对别的都是马马虎虎,乃至徐家的祖宗他都没怎么客气,但是对于神道一说却有些敬畏。

    若说世上没有超自然力量,那他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呢?

    相比没有遭遇诡异事件的人,徐元佐更加上心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徐良佐则全程酱油,急急忙忙吃好晚饭要去街上跟小伙伴放爆竹,跨火堆。

    至于徐母则带着女儿文静去镇南的雪葭浜城隍庙上头香。如今徐家已经是徐阁老的亲戚,徐元佐又带着三十来个镇上少年讨生活,地方上的富户也与他家拉关系,眼看着就是异军突起的大黑马,所以徐母总算能够一圆上头香的夙愿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另外一些富户人家都信佛,所以城隍庙这边算是让出来的。若是徐母也信佛,那么这头香兴许还要再等两年才能烧到。

    徐元佐和徐贺都懒得出门,在家大眼瞪小眼,终于熬不下去的时候,徐元佐先打了招呼上楼看书。不过这回却不是看四书五经科举时文,而是翻出了当日自己初来时写下的笔记,对隆庆三年的局势再次进行了分析,拾遗补缺,就像是临交卷前的检查一样。

    结果也跟交卷检查一样,基本没有什么收获。

    就在徐元佐阖上秘籍的刹那,眼前突然闪过一条货币兑换率。

    “一两银子等于一贯铜钱,万历年间约为八百钱。”

    徐元佐重又打开了秘籍,仔细看那条目,原来是一条有待验证的记忆。作为一个文科生,他看过的书实在太多。也只有实实在在看了许多书的人,才会知道书里的知识、信息不能全信。有些是书作者存在错讹,有些则是自己的记忆错觉,所以当初他把这条写下来,也是要提醒自己多加验证。

    后来发生的事太多,竟然就忘了。

    不过这题目的答案也有了。因为假银的问题,徐元佐更喜欢铜钱,起码铜钱的质量是一眼可辨的。所以几次兑换下来,汇率也很清楚,一两九成银能兑一千四百到五百的铜钱——看铜钱的质量有所升降。

    徐元佐提笔将正确内容补上去,突然心中一动,开始默默寻思。

    从银钱兑换开始,一两兑一贯也就是千文,似乎就是常识和基准。

    大明本就忽视铸钱,整个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经济总量高于两宋,铸钱数量却只是两宋的三分之一。在市面上,非但能看到各种心安理得流通的洪武钱永乐钱这些明朝“古币”,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宋朝铜钱。至于铁钱,虽然不在国家经济序列之中,却也是被市场认可的辅币。

    徐元佐从后世人的角度来看,经常有某地发掘出数吨宋钱的记录,而且古玩市场里除了赌石之外也有“赌钱山”——就是从凝结成一体的“钱山”中,赌运气看能否开出价值高品相好的宋钱。

    明朝人是怎么都不能想象这种情形的。

    万历年间跨度极大,也正是万历时期,世界银矿冶炼技术有了两次大提高,而开采出来的白银有三分之二是涌入中国的。这对于大明,尤其是江南而言,白银贬值是大趋势。

    白银作为市场主流货币,一旦发生贬值,那么最直观的市场表现就是各商品种类的涨价。所以因此导致铜价上涨,从而铜钱兑换比例就从一千四五比一,变成了八百比一?

    这就意味着白银贬值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徐元佐知道白银还将进一步贬值,直到英国人的忍不住用**换白银。这是历史大趋势人,也是偷看来的标准答案。然而再深入分析一下,白银却似乎不应该会贬值这么多。

    首先,汉人的习惯是将白银存在地下的银窖里。这样大部分白银都不会进入市场流通,当然也就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其次,历史知识告诉徐元佐,大明的米价在崇祯国乱之前都是很稳定。虽然稳中带升,但必须考虑到万历十五年之后南直、浙江两省基本改种经济作物,日用粮食全靠从湖广“进口”。这也证明白银增量起码在万历年间并没有造成通货膨胀。

    那么,是铜价涨了么?

    徐元佐仔细想了想铜价上涨可能存在的因素。

    首先,铜作为工业原料,在大明是基本不用考虑的。因为大明没有工业可言。

    其次是作为工艺品和日常用品,比如佛像、铜炉、铜镜……随着海贸扩大,这些东西应该会有一定的海外市场,但贸易量不能跟后世大工业时代相比,所以要说直接影响银铜比价实在有些牵强。

    除非也如宋朝时候,商人大量收购铜钱作为工艺品外销,导致国内铜钱紧缺。

    不过明朝的铜矿开采技术有了大幅度提升,国内又不像宋朝那样依赖铜钱,甚至铜钱都不能作为合法货比纳税,谁会套购铜钱去铸造工艺品呢?

    徐元佐脑中灵光一闪,猛然抓住了“纳税”两字!

    为了保证大明宝钞的市场流通,朝廷先后有过“银禁”和“钱禁”。当然朝廷没有能力真正杜绝市面上的白银、铜钱流通,而且他们本身也在铸钱,所谓的“禁”就是“禁以此纳税”。

    白银从天顺时期就在江南流通了,但纳税则要到嘉靖之后方才弛禁。虽然嘉靖朝以二火黄铜铸造了钱币史上第一批金背钱,但仍旧是禁止百姓用铜钱纳税的。

    徐元佐想到这里,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隆庆之后,必然有铜钱弛禁之令。朝廷肯定是同意用铜钱缴税了!如果不是这样的大利好消息,以自然经济的发展,钱币价值很难上升一倍。

    如今二火黄铜的价格是每斤八分银子,锡每斤八分。按照弘治朝定下的规矩,每用铜一斤,配锡一到二两,成钱重一钱二分。如此算来,一百五十文铜钱的物料成本是八分五厘银子。

    一千五百文也就是八钱五分白银。如果足料足色,加上人工成本、冶炼损耗、运输费用,那么一两白银兑换一千四到五百文金背钱,基本是等价的。

    徐元佐算完,心中暗道:没想到朝廷竟然没有在铜钱发行上赚钱!而一旦铜、锡价格上涨,管理成本增大,朝廷可能还要亏钱。

    难怪朝廷没有铸钱的积极性呢!

    朝廷不铸钱,民间又离不开钱,私钱自然泛滥成灾。私钱质量不好,质量差些的钱,含铜量可以低至两分,朝廷当然不愿意看到收上来的税全都是铁铅杂钱。如此一来,也就只能禁钱了。

    如果现在用白银兑成铜钱,等到铜钱升值的时候,再用八百文一两的价格回购白银,这可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啊!

    简简单单资产翻倍,还有没有比这更爽的来钱法子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政策投资,只是不知道朝廷留给我的时间还有多少。

    徐元佐心中不由有些急迫的感觉,同时又在秘籍宝典上写下了两个字:私钱。

    ================

    求推荐票,求各种支援~!

九十六章 隆庆三年来了

    求一下推荐票,求大家各种支持~~~~!祝周末愉快!

    =====================

    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天下私钱大多出自江南,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获利常在百分之三百到四百之间。如今才是隆庆三年,距离井喷一样的万历时代还有三年。距离野马一般失去了控制的万历时代,还有十三年。

    想想也是一眨眼的事啊!

    徐元佐心中不免焦虑,但是看看外面,爆竹声声,就连除夕夜都没过完呢!

    真想早点放完假呀!

    徐元佐略带焦虑地起身,做了几组俯卧撑,身上微微出汗,心情方才平缓了许多。

    他突然发现自己上班之后果然分心了许多,四书五经背起来总有些应付考试的不情不愿,只是自制力尚可,不需要别人强迫罢了。然而一旦开始思考赚钱的事,大脑就像是上了机油,根本停都停不下来!

    等外面声音稍轻些,徐元佐便在床上和衣而卧。除夕夜是要守夜的,一家人吃吃宵夜聊聊天。所以徐元佐打算先睡一会儿,以免等会煎熬难受。

    徐母和大姐回来之后,见堂屋里漆黑一片,上楼寻找,才发现徐贺和徐元佐父子两个都在各自卧室里睡了。她们怜惜徐元佐在外挣钱辛苦,也不去叫他,只是给他多盖了被子。

    徐元佐在朦胧中有所感觉,但是暖洋洋的又不想睁眼,只是一个念头之间,又沉沉睡去了。

    这一睡,便是一年。

    等徐元佐睁开眼睛的时候,外面天色大亮,弟弟良佐犹在梦中。

    已经是隆庆三年了。

    徐元佐先去父母房间,照着时下的礼仪给父母亲大人磕头拜年,拿了个红包。然后下楼,姐姐已经准备好了早餐,正是大年初一早上必吃的汤圆,见人下来便下了滚锅。

    徐元佐见大姐精神不错,便问道:“姐,昨晚你也早睡了?”

    徐文静道:“睡下去的时候都快五更了,只是过年兴致高,倒也不觉得疲倦。”她顿了顿又道:“磕过头了么?”

    徐元佐坐桌旁,点了点头,端起刚出锅的汤圆:“今天不用等吧?”

    “来了便吃,不用等的。”大姐笑道:“我都吃好了。”

    徐元佐吸溜一口汤水,搯起一个:“正好饿了。咦,昨晚怎么不叫我?”

    “娘看你太累,就说让你睡吧。”大姐在徐元佐身边坐下,小声道:“我看娘这几日精神开朗许多,用钱也舍得,你给了娘多少?”

    徐元佐还在为昨天没有喝道屠苏酒遗憾呢,闻言道:“给你都有十两,你猜娘那边多少?”

    “二十?”大姐猜道。

    徐元佐摇了摇头,轻咬糯米皮不说话。

    大姐又猜道:“莫非是五十?”

    “你壮着胆子猜。”徐元佐撇嘴。

    “八十!”大姐掩嘴惊呼道:“你哪里来这么许多银子!”

    “一百两!”徐元佐低声道:“当然都是挣来的。”

    “少唬我!我又不是不知道园管行的收入。”徐大姐不信。

    “谁跟你说一定就是园管行?”徐元佐轻笑:“我只当园管行是个踏脚石,日后赚大钱的日子还多着呢!不是我吹牛,国朝开国以来,恐怕也就是未来三十年最能让人挣钱!”

    徐大姐心中一动:“那……你说这织机的事,娘会买么?”

    “这个得看娘。”徐元佐不以为然道:“这种小钱,我是看不上的。除非哪一日钱多了没处用,便买它千八百张织机,雇人日夜不停地做……那还有可能。”

    “你不让人活啦!日夜不停……”徐大姐瞪了弟弟一眼,去后厨收拾了。

    徐元佐将“三班倒”三个字吞了下去,迅速地吃完了碗里的汤圆,往前院换气做体操去了。

    虽然风俗是要守岁,但通宵守岁的人家并不多。在这个没有电视和缺乏娱乐的时代,除了寺庙道观能够守通宵——他们要做法会;大户人家可以看戏;寻常人家不过就是聊聊天,过了子时就算守岁了。

    此时天色大亮,街坊邻居也都纷纷出门活动,互相拜年。徐元佐开始还乐呵呵地跟人打躬作揖,转眼看到街上杀来一群熊孩子,登时惊醒!

    年年都有这样的孩子啊,跑到家庭富裕的人家磕头拜年,说些吉祥话,固然是喜气洋洋,但主人家总得给点压岁钱啊!

    徐元佐想到自己身上可是一干二净,抽身便走。

    那些熊孩子见了富豪徐家哥哥,哇呀呀叫着就冲了上来。

    徐元佐得顾忌自己的形象,不能像熊孩子那样疯跑。结果前脚进门,后脚这帮熊孩子也冲到了。

    万幸,徐母已经换上了新衣,收拾妥当下得楼来,见到这么多小儿来拜年,正是从前不曾见过的景象,喜笑颜开。

    “恭祝徐家妈新年大吉,徐家哥哥财源广进,祝贵家富贵盈门,家丁兴旺……”

    一群几岁孩童七嘴八舌,比赛一般高声唱着。

    徐母高兴地一双手在众孩童的头皮上抹过,笑道:“来来来,都有压岁钱。”她又朝后面厨房叫道:“大姐,炸好的果子拿出来,给弟弟妹妹们分了!”

    孩童们更是一蹦三丈高,吉利话更是流水一般往外流淌,根本刹不住车。

    徐家大姐也是高兴,端了炸好的小面点出来,人手分了一些,又叫他们不要把油弄衣服上,引得新一轮的叫好赞颂。

    徐母留够了喜庆,取出一早准备好的喜钱,每十个铜钱用红绒绳绑成一吊,人手一吊。眼看着堂屋里挤了十三四个小童,一百三四十钱就出去了。

    若不是徐元佐带足了银两铜钱回来,徐母还真没有这份底气,能够如此阔绰地出手打赏。

    徐元佐此时倒是站到了一边,只是看了舒畅。他突然觉得,这一人一吊的喜钱,绝对是物有所值,完全可以时不时地多发点嘛!

    ——咦,慢着!为啥我的压岁钱还没他们的多!

    徐元佐摸了摸口袋里的小红包,里面果然只有三枚铜钱。

    ——老娘这分明是要在外人面前炫个富啊!

    徐元佐心中暗道,嘴角却不自觉地咧开了。

    一群小童出了徐家门,还没走远,就有人叫了起来:“我跟你们说先来徐家可是对的?我哥哥就跟着徐家哥哥做事,出手可阔绰了!”

    “就是,比去朱大户家好多了。去年他们家才给了五个钱!”又有人附和道。

    “徐家大概是镇上最富的人家了吧?”有小童一手提着赏钱,一手捏着油果,嘴里猛流口水。

    “那倒未必,朱家的房子大好多好多。”有人并没有因为拿了徐家的手短,也没有吃了徐家的嘴短,仍旧公平公正道。

    “人家房子大关咱们什么事,肯给喜钱才是真的。”之前那个表功劳的小童隐隐一副孩子头的模样,高声笑道:“小的们,咱们把钱提起来,去朱大户家咯!”

    众孩童一阵哄笑,都觉得开门大吉。若是第一家选错了人家,闹个灰头土脸,拿不到三五个喜钱,后面的人家也都不愿多给。

    谁都希望这些孩童第一家上自家门,这也是社会地位啊!

    徐元佐跟在后面听着,上前一把拉住那个带头的小童,和颜悦色道:“你叫什么?”

    “我姓林,叫二狗。”那小童见了徐元佐,满脸堆笑:“徐家哥哥,可有事么?”

    徐元佐从腰带里挤出一小块碎银子,掂了掂,也有一两五七分重。他捏着银子在这林二狗眼前一晃:“知道这是什么?”

    “银贼!”众小童眼冒金星,中气十足地高声尖叫起来。

    徐元佐将银子放在林二狗手里:“跟小伙伴们分了,拿回家过个肥年。”

    林二狗眼中发亮,却是欲语还休,良久才道:“这银子怎么分呢?”

    “不关我事。”徐元佐直起身子,双手一背,踱步而去,只是带着满脸坏笑偷看小童们怎么分银子。

    所以说,没钱能考验人,有钱更能考验人。

    没钱的麻烦终究好解决,有钱的麻烦却只有智慧才能解决得了。

    这个年,貌似也还是很有意思的嘛!

    ===

    《本卷终》

第九十七章 紧抓思想教育

    在诸位读者朋友的支持之下,《大明金主》终于要在九月一日上架了!请大家届时多多支援,有月票的投月票,有推荐票的投推荐票,还没收藏的请收藏,各种支援都很重要,小汤在此拜谢!

    ================

    隆庆年间虽然没有家属院的说法,但是夏圩园管行的少年们却都住在朱里,相距最远的两户人家也不过是十几分钟脚程。有好些少年都是贴隔壁的邻舍,一时间走动起来方便而热闹。

    不过虽然方便,习俗上去外面拜年是大年初二以后该做的事。而且初二这天较多的是回娘家,这对朱里的小伙伴们没有什么影响,一大早就到了徐元佐家拜年。让徐家妈妈更是着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