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3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业公司。包括从车里雅宾斯克逃生的奥伦罗夫这位电气工程师在内的一千多位工程师和设计师在都被集中到这里,由于他们必须完成语言课程暂时无法离开营地。所以吴青度干脆把工作搬到这里,让他们提前适应重庆的工作方式和节奏。…;

    奥伦罗夫的工作是为五万千瓦级发电厂设计电气总线,这是工业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最重要的全国20家电厂项目,本来考虑国内电气设计很弱准备交给美国惠普和西屋公司,但吴青度得知后认为重庆已经具备了独立承揽发电厂电气项目的能力,为振兴民族工业也为规避风险,最后工业部商量将其中三分之一承包给重庆,剩余则继续交给美国两家公司。

    这种大项目是必须全力以赴的,所以吴青度得知奥伦罗夫为沙皇设计建造过电厂,还为战列舰设计过电气总线后,立刻将他招入麾下,并积极联络民政部把散落于各难民营的这方面人才全部汇聚到重庆,一起加入这个项目。

    奥伦罗夫早就听说过杨秋,但当见到后还是被他的年轻和渊博吸引,主动讲解起设计过程和思路。

    里面耐心的听,但外面蔡锷等人却等得有些焦急,几人正商量是不是要进去打断时,身后响起了陆征祥的声音:“咦?你们怎么都在这里?副总统呢?”

    陆征祥也是来参加重庆经济会议的,见几人脸上忧愁,忙问道:“出什么事情了?松坡,你说。”

    蔡锷将雅库茨克密林深处的事情说了一遍后。原来在屠杀发生后第三天,潜伏的情报员就将消息发回海兰泡。王庚和东北战区司令部虽然气愤但都没太在意,也不可能为叛军去打断原有的剿匪计划。问题是,大家刚刚收到电报,今天早上日本的几份报纸居然把这个消息捅了出来,还刊登了大量现场照片,并把标题改为俄军屠杀东北移民!

    “日本怎么会有照片的?”陆征祥虽然有些愤怒,打狗还看主人呢。但对日本拥有照片却很奇怪。虽然日本和远东俄国游击队一直有联系,但很少有照片,难道说他们当时有人在现场吗?

    蔡锷说道:“这正是我们奇怪的!从以往的经验看,日本刊登照片后英法美等国肯定也会转载,我国目前还有很多英美报社,一旦他们转载这些照片,我们担心……激起民愤。破坏将来的谈判?”

    蔡锷点点头:“连续胜利让全国上下民气都很高,真要散播开来势必会造成全国谴责,我们就不好办了。”

    陆征祥明白大家为何担心了。《上海公报》之所以单方面宣布收复国土。其实就是给将来中俄谈判定下个基本调子。如今日本把事情捅出来,还故意混淆事实,国内英美报馆转载后势必会激起民愤。这种情况下军方不做出点行动肯定不能让大家满意。但如果大张旗鼓的行动,又势必要搁置现在的改编和将来的中俄谈判。

    张文景很奇怪的问道:“我觉得这事没这么简单。日本哪来的现场照片?不是说日本政府已经派人去莫斯科了吗?怎么还报道这种事情?就不怕影响两国关系?”

    岳鹏也一直在想这件事,说道:“这就是我们最奇怪的地方,他们这样做到底想干什么。”

    “不奇怪,因为斯大林和永田铁山见过面了。”大家正在分析时,身后响起了杨秋的声音。扭头看去,他和唐绍仪等人视察结束已经走了出来,陈浩辉也坐着轮椅跟在旁边。

    见到他大家也明白,杨秋已经得到了消息。

    这句没头没尾的话让大家纷纷皱眉,蔡锷还是想不通。问道:“总司令的意思是,这件事根本就是斯大林和永田铁山的交易?那他为何这么做呢?这件事对他可没什么好处。”…;

    杨秋呵呵一笑:“这个问题还是让浩辉回答你们吧。”

    陈浩辉挥挥手让戴春风先下去,邝煦堃主动接过推车的活后,他才一边走一边说:“我们已经得到情报,莫斯科内部在先打波兰还是先打高尔察克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分歧。托诺茨基和总参谋部的想法是先对付东面。但斯大林却坚持应该先打波兰,目前两派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俄国内战是总参谋部最关心的事情,每周都要展开针对性研究,等他说完后岳鹏立刻说道:“这有什么好选择的?打了几年,喀山乌法防线早已固若金汤,就算我们来打没一年半载也啃不动。东面伏龙芝部已经握有约150万大军。只要补给能跟上,击溃高尔察克甚至收复托木斯克都不算难,但要是错过这个夏天肯定要拖到明年了。反观西线,波军连战连捷士气正盛,现在扑上去就是火中添油,即使能赢损失也会很大,最好办法就是不停后退积蓄力量,等他们疲软打不动后再反击。”

    陈浩辉点头道:“子安兄你的办法托诺茨基也想到了,所以提出全力保证东面,先解决高尔察克和邓尼金,但斯大林却不愿意……这是为何?”徐秀钧插了句嘴。

    “这还不简单。”杨秋见到大家还没明白过来,看看唐绍仪说道:“列宁手里的资源只能打一个方向,加强东面,西面就必须减弱。斯大林收复察里津后士气正盛,这个时候让西南军故意失败向后大步撤退,你说他会愿意吗?”

    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

    列宁遇刺后身体很差已经是众人皆知的秘密,在这个时候莫斯科内部权力斗争肯定很激烈。目前有希望接班的主要有四人,托诺茨基、斯大林、捷尔仁斯基和布哈林。前者不仅被誉为红军之父,还是十月革命的总指挥,在军队中人望很高。斯大林则靠察里津战役确定了自己的威望,得到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支持,西南方面军就是他最重要的砝码。捷尔仁斯基是全国肃反委员会主席,是最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列宁的最忠诚伙伴。至于布哈林则因为左派思想,拒绝放弃任何一寸原俄国领土而得到激进派的普遍支持。

    从态势看布哈林肯定最弱,捷尔仁斯基的工作性质比较容易让人诟病。所以最大竞争者就是托诺茨基和斯大林两人。后者在军队上还是不如托诺茨基,所以就一心想要先打南方。因为只要列宁答应先打南方,那么伏龙芝就必须抽调部队给西南军,全国各地的资源也要向西南集结,斯大林的底牌就能一下厚很多。

    想通这些后就不奇怪为何日本有照片了。肯定是斯大林和永田铁山达成协议,故意破坏恢复中的中俄关系,意捏造谣言试图让国防军行动起来。不管是向西北还是向东北,只要造成紧张,列宁为了不想两面被夹击就必须先把东方放一放免得继续刺激中国。这样斯大林就有足够理由要求先打南方的波军了。

    “这个斯大林太危险了!这样做根本就是要牺牲掉穷党未来向东发展机会,换他自己的政治地位!”蔡锷想明白后也暗暗心惊斯大林的狠辣。原本只要保住舒米亚茨基等人,发展日俄关系。穷党理论就有机会向东方渗透,毕竟民国也是穷人多,剥削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但他这样干还故意让日本泄露照片,将来相信穷党思想的人就要少很多,除非野心之辈,否则谁都会敬而远之。…;

    “俄国内战终究是要结束的,打了几年莫斯科不仅没被打掉,反而越打越强。不出意外的话,列宁和穷党执掌大局也就在这一两年内。日本既然和斯大林走到一起。那我们。。。。。。。”唐绍仪看看杨秋问道:“是不是也派人联系一下托诺茨基,让徐树铮往后撤撤?”

    托诺茨基就是好人了?这家伙比斯大林可厉害多了!等斯大林上台后再和他拉拉关系还行,但现在。。。。。。杨秋完全没这个想法。说道:“野心家总比战略家好对付!既然人家那我们当靶子,那我们也被闲着,这是人家给的机会。就好好利用利用。

    果夫,你去发封电报给戴季陶,对这个消息新闻总署不仅不要限制,还要加大转载力度,至于到底发生在哪里也别去解释,就当是东北移民区好了。浩辉。你们也要做做贡献,把手里的资料放一批出来进行宣传,要引导国民相信莫斯科是邪恶的,是凶残的。”

    “扑哧……最后这两句让推车的邝煦堃没忍住笑了起来,杨秋自己也笑了:“他们既然给我们这个机会,不利用也对不起自己。你们都去,接受采访,写专栏都行,怎么黑怎么抹,能妖魔化就最好了!再给王庚和吴佩孚发电报,天气热了,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声势要造大点!”

    原本大家还紧张会造成国内压力,却没想到坏事到了杨秋手里反而成了好事。大家正愁没机会抹黑俄国呢,毕竟俄国内战再惨也是人家国内的事情,无法引起国内共鸣。虽然被斯大林和日本耍了一次大家心里不舒服,但好歹是个机会。

    唯有蔡锷动动嘴皮,却最终没说出来,因为他觉得杨秋过于乐观了。先不说这种宣传会给本来就困难的移民带来多大压力,光是日俄第一次合作就针对自己的态势,就应该加倍提高警惕!但他不知道,其实杨秋早就警惕起来,斯大林和永田铁山初步联手就展现出了威力,一旦两国都渡过困难期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他也很无奈,在手中的力量只具备打败却不能打死的情况下,一场长期的政治外交对抗注定无法避免了。

    此时此刻他没多少选择,无论出现多大的突发事件都必须暂时忍着,因为最重要的经济和货币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随后的几天杨秋都在积极准备重庆经济会议,对外界几乎不闻不问。随着雅库茨克事件的消息和照片陆续从日本东渡进入国内,全国上下却都陷入了愤怒中。得到暗示的新闻总署不仅没去纠正事件发生地,反而开始大量宣传穷党在西北和东北的所作所为,还将俄国内战的残酷和血腥全部报道出来,竭尽全力妖魔化莫斯科政府,误导国民让大家以为事件真发生在外兴安岭。情报部为此还提供了几百张精选照片来宣传莫斯科的邪恶。

    当然,俄国还是有好人的,比如遭迫害不得不逃难来到中国的难民,比如率部队誓死抵抗的高尔察克将军,都被宣传成了正面人物。

    正如蔡锷开始时最担心的,连续胜利造成国民心气增高,当一张张血腥照片被报纸刊登出来后,学生们立刻上街游行要求严惩凶手,全国上下也涌起惩罚莫斯科的呼声,连议会像模像样做出要求军队打击莫斯科,确保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决议。这种局势下国防部也没法沉默,不少完成改编的部队都接到调动命令,向西北的军列和运输马队数量飞速增加,西北和东北两地汉民和俄国人的冲突也日渐增多,短短几天内就有数百人受伤,刚结束战争的远东再次给人山雨欲来风满的感觉。

    这么明显的举动自然瞒不住克里姆林宫,列宁先打东线的想法本来就不坚定,面对来势汹汹的国防军终于答应先让东线沿乌拉尔山防御,一边派加拉罕秘密访问中国,一边全力解决西线的波军。

    全国报纸竭力丑化俄国,上下齐心喊打时,意气风发的斯大林终于拿到了所有想拿到的东西,决定亲自前往督战。永田铁山也看到了日俄携手后对付中国的希望。而他们的对手杨秋,却果断选择忍耐,一心推进货币和经济改革……未完待续)rq

第五四零章 有钱和没钱(上)

    1920年5月2日。

    杨秋在国社大会上正式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截止的这天,黎元洪抵达重庆。大总统的抵达也宣布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进入倒计时。

    邝煦堃起得很早,率领工作人员将一份份统计资料放在与会的各位部长和代表们桌上,雷猛也率领中央警卫团将会场严密保护起来。怪不得大家紧张,这次会议实在是太重要了,不仅仅是五年的总结和未来展望,更涉及到连欧美强国都必须小心翼翼的货币改革。

    “眷诚,哈哈。。。。。。我们的铁道部长可算是出现了。”

    “培植(申树楷),听说你去考察上海南洋机器厂了。怎么样?值不值得扶持?”

    “子鸿,山西银行那边打过招呼了吗?”

    八点起,会议室走廊上就陆陆续续响起各位部长的聊天声,平时难得一见的詹天佑和申树楷等人都来了,平时不怎么敢和杨秋照面的交通部长梁士诒也来到了会场。

    虽然经济会议和军方没多大关系,但作为花钱大户的军方,杨秋也想让他们清楚目前国家的整体情况,但国防部在派谁来的问题上商量好久。张孝准和石小楼带军官团去美国深造,苏小虎也带了不少军官去法国留学三年,蔡济民退出军界改任民政部长已成定局,岳鹏本来答应但在雅库茨克后闲不住去东北看王庚。冯国璋已经是半退休自己要求留下看门,萨老头只关心海军拨款对经济会议没兴趣,薛慕华还在搞空军建制,叶祖圭去开会并接收战列舰回来时还要去法国考察购买诺曼底半成品。秦章书和张廷辅看守东北,吴佩孚谢汝翼两人在西北,徐树铮远赴俄国。尹昌衡何锡藩负责西南。华北交给了回来的陈宦姜泰,萧安国需要督导东北剿匪和台湾驻兵,最后只能让蔡锷带负责装备采购和训练的蒋作宾、邱宝仁列席。

    就算是次级的刘明诏、龙云和白崇禧等人也纷纷被委任赴各国出任武官顺带继续深造。军方这种四面撒网的态势也说明国家战略政策出现巨大调整,短期内爆发大战的概率很低。

    “老师,南京还好吗?”

    杨秋和黎元洪肩并肩而行。当年把后者顶上副总统时他就一直用这个称呼。黎元洪倒也习惯了,说道:“其它都挺好,倒是有一件事。瑞士大使半月前来见我,带来莫斯科的口信,说列宁派来一位叫加拉罕的人前来,大概这几天就该到了。”

    加拉罕杨秋很熟悉,列宁的第一次对华宣言就是他发表的,看样子列宁是真被斯大林的诡计骗到了,还真以为自己有能力横扫乌拉尔杀到莫斯科呢。不过这是好事。也是时候建立起与苏俄的对话通道了。

    黎元洪继续说道:“辰华你这些日子不在南京,英美代表就天天来烦老夫,希望把经济改革的事情透露给他们。这帮洋人。鼻子倒挺灵的。”

    杨秋笑笑:“他们能不关心嘛。在我国的各家外资银行手里捏着大批金银,我们这回把金银废掉他们都损失不小。何况还要首开储蓄准备金和外汇管理制度。这个。。。。。。可是抽他们的血呢。”

    “我不懂这些,辰华尽管放手做就行。现在。。。。。。也没人敢来打我们了吧?”

    杨秋故意很认真的点点头:“肯定没有了。”

    “哈哈。。。。。。。”两人聊着天步入会场。总统和副总统抵达后会议正式开始。既然是经济会议,张文景这位民国财政部长自然是主角之一,大家到齐后他立刻向旁边的贝祖贻点了点头。…;

    贝祖贻是江苏吴县人,11年考入西南大学,15年被选中前往美国留学,19年回国后在中央银行外汇管理司工作,因能力杰出被徐秀钧推荐到财政部,张文景出访时他全程陪伴帮助打理各项事宜,尤其是在与美国华尔街谈判发行国债时表现出色,回来后就立刻被升任秘书长。这位年轻的小伙子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大人物显得有些紧张,上台时还差点磕绊摔跤,惹得张文景直挠眉心,但这也让大家都记住了他。

    “首先是欧战时期的统计。”进入话题后,贝祖贻身上的青涩完全不见了,穿着西装侃侃而谈,在他的讲解下一连串经济数据被记了下来。

    欧战开始后,杨秋就一直没有要求立刻统计得失,甚至巴黎和会结束都没告知大家,因为他知道欧战经济是长期性的,从经济规律看整个欧战经济时限性要延伸到1920年底,所以今天大家才对欧战得失有了明确的概念。

    贝祖贻脸上升起了自豪之色,说道:“欧战收入总分为3个方面,轻重工业出口,资源出口和外部收入。轻重工业出口中,轻工出口占据主要,1914年时我国茶叶、丝绸、桐油等出口总额为5亿(民元单位),当时因关税还未拿回所以收入很低,但从15年起尤其是16年关税全部回收后出口大幅增长,其中茶叶、丝绸、桐油、烟草和药品(磺胺)等增长最快,6年累计总额达到90亿。重工出口主要集中在武器和船舶方面,6年总计向欧美出售各类船舶17艘,武器157万件,弹药2亿发(含子弹),全部总额为30亿。资源出口方面增加最快是稀有金属矿石和煤炭,总额为6亿民元。最后就是外部收入,这方面主要分为获得贷款,出兵费用和战争收入,分别为50亿,5亿和39亿。”

    “嗡。。。。。。。”

    如同一枚重磅炸弹落入会议室,平时不怎么关心经济发展的部长全都瞪大眼睛交头接耳,尤其是蔡锷等军方代表更是面红耳赤。50亿贷款和5亿出兵费用这些他们都知道,但战争收入这项上怎么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虽然大家都知道西线的缴获和俄国抢劫都是暴利,可万万没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