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贵娇-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老师说是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有东宫属官和太子良娣之事,都是人力所为,而不是局势自然发展。

    即使知道得这么多,遗憾的是,他想不出,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达成心中所愿又不会触怒父皇,不致父子成仇。

    父皇……默念着这两个字,朱宣知的脸色沉了沉。

    沈度将他的脸色收归眼底,忍不住伸手为他正了正衣冠,然后才说道:“你不知,便对了。世无双全法,太子身处这样的危机,很难破解。因为帝王心中有疑,在这样的局势下,不管太子说什么做什么,皇上都不会信任。”

    沈度为朱宣知分析崇德帝的想法。声音缓慢而清晰。——他希望朱宣知能懂得多一些,更多一些。

    现在有了东宫属官和太子良娣之事,崇德帝和太子都无暇他顾,定元寺中的监视也松懈了下来。在郑太后的配合下,沈度将朱宣知接到了沈家。

    也无须多作什么伪装,朱宣知的暴瘦,使得他和过去胖乎乎的样子旁若两人,倘若不细看,还真不会发现他就是九殿下。

    沈度将他安置在南园,由曲玄负责伺候和保护。显然。朱宣知在沈家适应良好。虽然过去的伤痛仍在,但他已经停止了继续消瘦,脸上也不总是暴戾的神色。

    能抚慰伤痛的,除了时间。就只有最纯粹的关爱。

    沈度对这个小孩儿有无尽的耐心。也有十足的信心。他相信。这个小孩儿会慢慢好起来。

    现在,他让朱宣知在一旁看着,看着东宫属官会如何发展。太子良娣一事又会如何解决。这些,是对朱宣知的教导,也是最有用的锻炼。

    沈肃冷冷开口:“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因为无法舍弃。东宫会出现这样的危机,说白了是太子太贪,也是因为帝王太贪。”

    他这个毫不客气的评判,让朱宣知微张着嘴巴,呆愣地问道:“太贪,师公,请问是何解?”

    “你要记得,太子就是太子,皇上就是皇上,都各自有责任。配设东宫属官,纳太子良娣,这是国朝法规。但是,倘若太子没有这么急,或者狠得下心来纳无势力的良娣,局面就不会变成这样。”沈肃回道,看了沈度一眼。

    沈度会意,接过了话语,说道:“至于帝王贪,是因为太子既立,总要有自己的势力,身为帝王,总要分权。这是为了培养储君,也是为了国朝绵延作准备。有些势力,是一定要给东宫的,倘若不给,就会出现当下的局面。”

    说得难听一点,帝王的心态就是想要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怎么可能?

    太子不肯放弃,皇上不舍出让,才会出现在隐隐对峙的局面,这就是东宫危机的根由。

    朱宣知似有所悟,疑惑地回道:“师公和老师的意思是,只要太子和父皇各退一步,就不会有危机了?但是,这怎么可能?”

    若是他们能各退一步,就不会出现这危机,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沈度笑了笑,就着朱宣知的话说道:“是呀,摒弃贪欲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很少人做得到。殿下宜当警戒自己,问问自己能不能做到。唔,应该是想办法去做到。”

    贪欲不舍,那么就用足够残酷的现实来作出取舍。说白了,东宫现在还没到伸出一脚就是深渊的地步。看来,还是要等,要等局势。

    他也很想知道,局势将会如何发展,太子和皇上还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沈度的话语,让朱宣知的脸色更显迷惑。想办法做到,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呢?

    这办法是什么,沈度却是不说了,任由他自己去慢慢咀嚼。有些道理,是要靠自己才能领会的。

    在沈家之外,东宫属官和太子良娣两事仍在发酵,以一种遍及京兆的态势,传到了许多地方,就连云山书院也不例外。

    云山书院这里,有京兆官员的儿孙,也有许多平民百姓子弟。不管是谁,都多多少少听到了这两事。

    有好事者,还将这两事摊开了、揉碎了说,什么官员倾向了啦、官场格局啦,都说得头头是道,颠来倒去,意思都是说这两事关涉甚大,绝非寻常事。

    顾重安是云山书院的教习,这样的事情当然入了耳。他是吏部尚书顾霑的儿子,太子良娣那份建议名单也有他的庶女,这两事都和他有不大不小的联系。

    顾重安现在一心扑在教习上,在听到这些事后,不免有所忧虑。只是去见了松龄院的顾霑后,这些忧虑就散去了,神情依旧和往常一样敦厚亲切。

    除了顾重安之外,云山书院里还有一个顾家人也听说了此事,那就是顾道征,不能说话的顾道征。

    他是不能说话,但他不是聋的,也不是蠢的。从老师和年长同学的话语中,他知道了这两事不寻常,尤其是太子良娣的人选。听说,皇上都在为这些人选不满,听说这些人选有多么多么不对……(bgm:哪里有那么多听说呢?)

    在又一次听到太子良娣那些人选时,顾道征的眉头深深皱了起来。

    因为,他所听到的那些人选中,有他一母同胞的姐姐,顾珺。

    (章外:二更!快要放假,作者君一颗心也蠢蠢欲动了~)(未完待续。。)

    ps:  二更!多谢大家的票票~

412章 未尽

    (三更!祝诸君国庆假期愉快!顺便求明天的保底月票,10月初是双倍月票开始的时间,一直持续到7号,求求求!)

    顾珺,是顾重安的庶女,乃金姨娘所出,比已经失踪的顾玮要小几个月,在顾家一众姑娘中排行第五,已经十三岁了。

    十三岁,到了可以议亲的年纪。但是这个名字会出现在太子良娣备选名单中,着实不同寻常。

    就连顾霑,在第一次听到顾珺这个名字的时候,都忍不住一愣。他想得明白,刘以佐会选定顾珺这个名字,必是因为自己是吏部尚书。

    但他的庶孙女不少,年纪比顾珺更大一些的,还有排行第四的顾珮。

    为什么刘以佐就选了顾珺呢?

    当然,不管是顾珺还是顾珮,在顾霑看来,都是不能进入东宫的。顾家称“三朝四书”,却没有出过一个妃嫔。在顾家先祖看来,成为外戚什么的,只会是家族之祸害,而不是家族的幸运。

    有多少家族是因为外戚的身份而倾覆的,数都数不清。到了顾霑掌管顾家,同样是这么认为的。

    乍听到顾珺的名字,顾霑在呆愣过后,想的就是如何推拒。但很快,他就想到了自己正在负责的东宫属官一事,心知顾珺入东宫,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成,顾家静待便是,什么都不用做。

    在顾重安来松龄院的时候,顾霑便将原因说了。是以顾重安也放心了。

    但是当中错综复杂的原因,顾道征不知道啊,顾珺又是他的胞姐,所谓关心则乱,他怎么能不着急?

    在云山书院休息的时候,顾道征跟着顾重安回到了顾家。他连自己的迩言院都没有进,就匆匆去了顾珺所在的澜漪院。

    澜漪院的得名,很简单,就在于院中有一个池塘。当顾道征匆匆走进澜漪院的时候,顾珺正和婢女在喂鱼儿。

    见到顾道征。顾珺的嘴角立刻就扬了起来。对这个唯一的胞弟。顾珺极为喜爱。然而她的笑容很快就顿住了,顾道征急匆匆的样子,显然是有事。

    “三弟,发生什么事情了?缘何如此着急?素心。赶紧备纸笔!”顾珺快速地说道。一连串的吩咐从她嘴中逸出。

    素心原是顾道征身边伺候的丫鬟。随着迩言院素缘那一件事,随后就来了澜漪院。听到顾珺吩咐后,她便匆匆往书房跑去了。

    顾道征用手指着顾珺。“啊啊”地比划着什么。见顾珺不明白,便拉着她往书房跑,随即拿过了纸币,唰唰地写下了许多字。这些字,就是顾道征想说的话。

    顾珺顺着顾道征所写的看下去,看到了“太子良娣人选名单,有姐姐的名字,这非好事……”

    除了这之外,顾道征将云山书院师长的议论,都摘录了不少,充分让顾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见到:“太子良娣”四个字,顾珺的脸色就异常难看。太子良娣,虽说比关内侯,在后宫之中是贵淑贤德四妃般的存在,但在顾珺看来,这就是一件天大的祸事!

    东宫、后宫,在那些吃人的地方,她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顾珺的脸色,一下子就白了。

    她一直在顾家后宅,最近基本都没有出去,并没有听到多少关于太子良娣的事。现在顾道征这么一写,就像大山崩裂一样,让她慌乱了心神。

    顾道征轻轻推了推她,指了指迩言院的方向。这意思很清楚,是去迩言院旁边的高澄院找金姨娘,一起商量此事。

    顾珺咬着唇,却是缓缓摇了摇头。不,就算去找姨娘也没有什么用,姨娘想必也不知道此事,不然早就对她说了。就算姨娘知道了此事,又会怎么想呢?

    她清楚姨娘的心思,一跃飞上枝头的机会,姨娘肯定会很高兴。但是,她自己……不想!

    父亲和祖父肯定已经知道此事了,但松龄院和叠章院无声无息,他们对此事是怎么看的呢?她的命运,将会如何?

    种种想法涌入她脑中,令得她脸色更加苍白。

    顾道征扯了扯她的衣袖,担心地看着她,似乎在问道:姐姐,现在该怎么办?

    很快,顾珺便说道:“三弟,你先回迩言院,先别告诉姨娘,免得她担心。此事,我知道该怎么办。”

    她不知道父亲和祖父的心思,不敢贸贸然去找他们。但是,她可以去找一个人,那个人,肯定知道这些事,也肯定能为她解决这些事!

    于是,到了掌灯时分,尺璧院内便来了一个意外的访客。尽管出乎意料,顾琰还是吩咐水绿将人领了进来。

    对待这些庶妹,顾琰本着河水不犯井水原则,既不亲近也不打压,仔细说来,还有些漠然。

    她是顾家这辈唯一的嫡女,差别摆在这里。顾珺等这些庶妹,也并不亲近顾琰。嫡庶相处融洽,多少有些好笑吧?

    顾珺突然来尺璧院,这原因,顾琰大概猜得到了,想必是顾珺已经知道了太子良娣一事。

    果然,她从顾珺口中听到的,就是这一事。只不过,她没有想到顾珺没有先去找金姨娘,而是来了尺璧院。顾珺,倒有些特别。

    见到顾琰沉默不语,顾珺心中一紧,再一次急切地说道:“请问姐姐,此事妹妹应该如何做?”

    顾珺来找顾琰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顾琰让顾道征去了云山书院读书,二是因为与顾琰定亲的人,是朝中最年轻的权臣。

    莫名其妙地,顾珺就觉得顾琰肯定能帮她,她肯定自己来找顾琰,是最正确不过的选择。

    见到顾珺焦急的神色,顾琰终于开口道:“五妹不用担心。顾家从来没有出过一位妃嫔,父亲和祖父没有这样的心思。”

    这句话,就是最大的解答。在顾琰看来,顾珺不想入东宫,完全不是问题。

    倘若顾珺想进东宫,想成为太子良娣,才是要费心神的事。

    太子良娣这个建议,是顾琰的主意。在此之前,她早已有了完全的考虑,顾家的情况,已计算在其中。

    即使刘以佐提及了顾珺,对顾家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以崇德帝的猜疑之心,加上祖父负责东宫属官一事,吏部的势力,怎么能归为东宫呢?

    这些理由,不用和顾珺细说,只须让她明白,顾家不会让族中姑娘成为太子良娣,就足够了。

    顾琰的表情太平静,体现出来的就是笃定,让人不由自主地信服。心忧的顾珺,选择了相信顾琰,最后放心地离开尺璧院。

    顾珺的到来,并没有引起顾琰心绪的起伏。她现在所关注的,和沈度一样,都在观望东宫对这个局势有何应对。或者准确地说,她在等待东宫和皇上决裂的时候。

    她万万没有想到,明明已经可以预测的局势,会以一个诡异的角度发展。在朱宣明不舍贪欲的前提下,东宫真的有办法应对这个危机。

    这个办法,不,准确地说这个局势,只能让她怅然地叹息一声。或许,真的是东宫气数未尽了。

    (三更!来些顾家日常,作者君在此提前求保底月票,请大家多多支持!)(未完待续。。)

    ps:  三更!下个月作者君会勤奋,请大家来点动力!!!!!!

413章 老蚌生珠(求保底月票!)

    (一更!求保底月票,12点后是双倍,请大家多多支持!)

    纵淡定如顾琰,在听到这个消息时,都僵住了。这个消息……她实在万万没有想到。

    这个消息,和东宫有关,和被禁在永和宫的淑妃娘娘有关。这个消息就是:淑妃娘娘有孕了!

    淑妃已年近四十,在这样的年纪,在这样的份位,她现在有孕,对于皇族来说就是天大的喜事。老蚌生珠,就是一种祥瑞!

    就连崇德帝本人,都被淑妃有孕这个消息震住了。巨大的喜悦从他心底漫延出来,他犹不可信地盯着郑杏林,再三问道:“淑妃娘娘的脉象,可查清楚了?”

    郑杏林恭恭敬敬地回道:“回皇上,臣已经查清楚了,确是喜脉无疑。这个脉象,原本是尚药局年轻太医诊出,臣心想此乃大事,便亲自去诊了。”

    这个时候,郑杏林甚至连意思意思请罪都不用,因为淑妃是喜脉,崇德帝高兴尚且来不及,哪里会责罪他擅自为淑妃把脉?

    在淑妃有孕面前,别的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

    崇德帝眉眼都舒展开来,少有地表露出真正的兴奋来,连声说道:“好!好!好!”

    他的皇子的确很多,但近五年来,皇宫中便没有婴孩出生了。崇德帝心知,这是他身体已到了一定的界限。人寿有限,身体有数。对此,他并没有多少介怀。

    虽臣子口称“万岁”。但人又怎么能真的有万岁之寿?

    但这不代表着,他不希望自己精力旺盛。甚至,他暗地里也试了不少郑杏林配的药,就是为了维持自己的身体状况。

    现在,淑妃老蚌生珠,不就是证明他精力旺盛?!在这个年纪,他还能令淑妃有孕,谁敢说帝王已老?

    随即,他便下令道:“哈哈哈,快。快摆驾!朕要去看望淑妃。常康。速令尚药局将上好滋补安胎药材送至永和宫,令少府监准备赏赐……赏!永和宫所有人都重重有赏……”

    一连串的赏赐名单从崇德帝口中说出来,随着他急匆匆的动作,充分体现了他的喜悦。

    天子一怒。流血千里;自然。天子一喜。欢及百家。首先惠及的,就是永和宫。

    御驾浩浩荡荡,来到了永和宫这里。大半个月没有打开过的永和宫门。“吱呀”一声迎来了久违的阳光,也迎来了源源不断的帝恩,并一**接连的赏赐。

    崇德帝甫见到淑妃,就掩不住心中的喜悦,柔声唤道:“锦瑟,朕的好锦瑟。朕真是,真是太高兴了!哈哈哈。”

    程锦瑟,也就是淑妃娘娘,听到崇德帝这样呼唤,露出了温婉的笑容,略施粉黛的脸看着甚有魅力,这是一种雍容华贵的风采,令崇德帝满意不已。

    淑妃见到崇德帝,便想弯腰行礼,却被崇德帝一个箭步稳稳托住,阻止道:“锦瑟有孕在身,身子为重,这些礼就不用了。”

    他的目光落在了淑妃的小腹上,那里仍是十分纤细平坦,却在孕育一个新生命了。——想到这里,崇德帝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淑妃自是乖顺地按照崇德帝意思坐了下来。到了她这个年龄,再次有孕可不同寻常,她自己也紧张不已。

    坐下来的时候,淑妃的手抚上了腹部,抚住了……她天大的福分。

    三月初三郊祭之时,她因为享蚕亲桑礼被禁在永和宫。那个时候,崇德帝平静地看着她,令她知道永和宫一关,她以后悲惨的命运就定了。

    那时,她真的绝望了,以为自己一生都要被这样关着了。除非,到她皇儿登位,不然她肯定没办法出来。

    她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有福气,会在这个高龄有孕,永和宫的大门会这么快就打开,崇德帝对她温柔如往昔,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

    先前,程家送信来商及太子良娣一事,淑妃只觉得心中烦闷。后来经青萝提醒,才记得自己的月信迟了好些天。

    不知道孟德妃是怎么想的,对永和宫的一切都睁只眼闭只眼,所以淑妃才能请来郑杏林,才能将自己有孕的消息送到紫宸殿。

    这就是福分,别人怎么都求不来的福分!

    的确,这是淑妃和永和宫的福分,更是太子和东宫的福分。淑妃有孕,对于东宫来说,就是最大的助力。就像一个巨大的支撑,撑住了在危机中飘摇的东宫。

    朱宣明没有想到,上天会如此厚遇于他,淑妃在这个时候有孕,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