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贵娇-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德帝半蹲下来,同情地看着沈肃,声音还是那么冷:“朕想,你们都忘记了一件事。朕已经登上了这个皇位,已经成为了大定的帝王,主宰着这个王朝。你们还敢厌恶,这难道不是不忠不敬?朕到现在,还不是个残暴昏庸的帝王。定国公府,大错特错,灭得不冤!”

    沈肃仍是躬着腰,似乎极为艰难地往崇德帝那里靠近了些,也并没有辩驳什么,只是不断喘着粗气。

    崇德帝即便是半蹲着,也像是俯视沈肃一样。随即,他叹了一口气道:“你们这些蝼蚁……呃!”

    他的感叹没有办法继续,随着一声急促的痛呼,他的思维有了片刻的停顿。然后,下意识地顺着疼痛的地方看过去,双眼不可置信地瞪大了。

    他看见,自己的左胸上插着一把匕首,匕首刀刃已经没入肉中,只剩下精美的把柄在外面。

    他记得,这把匕首是老师从西盛敌将那里缴来的,老师曾说过,这把匕首是荣誉,是他在战场上杀敌的荣誉。

    但这把匕首,为何插到了他左胸前?

    崇德帝艰难地看向沈肃,这才发现沈肃已经直起了身。迷迷糊糊间,他只见到沈肃的双眼亮晶晶的,还有什么顺着他眼角流了下来。

    沈肃双手掩面,再也没有看崇德帝一眼,而是说道:“皇上,帝师是我最大荣誉,亦是……我此生最大的耻辱……”

    (章外,至此正文完结。陆续会有番外,写到这里,大哭出声。这个时刻,最为感激你们!)(未完待续。)

番外一 遗憾

    其时,沈度坐于西疆卫将军府的议事堂,正与朱有济、傅怀德商量着击退西盛的对策。

    突然间,他感到心一颤,就像内心有什么崩断一样,令得他脸色霎时变了。

    他想努力平静下来,但只觉得脑中越来越乱,就连朱有济在说什么,他都不知道了。

    这种心颤的感觉,沈度有过体会。当时在西山梨花林,沈肃受伤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就有过这样的感觉;当顾琰在生沅沅的时候,他看着那一盆盆血水,也有过这样的感觉。

    如今,这种心颤的感觉如此强烈,强烈到令他手脚都有些颤抖。

    他的脸色变得太难看了,致令议事堂其他人都不由得停了下来,目光都落在了他身上。

    傅怀德关切地问道:“计之,你如何了?”

    沈度是他胞妹的女婿,更在雾岭深崖救过他,情分自是不一般。而且沈度还从京兆赶来西疆抗敌,就更让傅怀德高看三分。

    沈度不知如何说,只能勉强露出笑容,道:“抱歉,我突然觉得颇为气闷,先离开一会儿。”

    说罢,沈度便站了起来,朝众人拱了拱手,便脚步踉跄地离开议事堂,心中依旧慌乱不已。

    出了议事堂,他便立刻唤来了如年,问道:“家中可有什么消息传来吗?”

    如年摇摇头,回道没有新的书信。他们最近收到的消息,就是顾琰道七皇子或会对计之不利的消息。此外,便再没有新的了。

    沈度深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起伏的心情,然后说道:“你立刻给家中送信,看有没有回音。我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如年和曲玄一听到这句话,脸色也变了变。他们两个人在沈家那么多年了,自是知道沈度说的“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意思。

    曲玄立刻说道:“主子,我立刻给京兆送信。”

    他们现在在西疆,西疆这里又有战事。他们除了送信。也做不了什么了。

    沈度眉头紧拧,将这种心颤压了下去,而后转身大步走回了议事堂。他很想立刻返回京兆,看看父亲和阿璧是否安好。但是……

    他返回京兆之前。一定要将西盛大军赶回西盛!

    ……

    ……

    与此同时。京兆天牢甲字一号监。沈肃断断续续咳嗽着,嘴角边泅了血,看着触目惊心。

    天牢的狱卒远远看着这个枯瘦的老人。怎么都无法想象这人就是铁血帝师;更无法想象,眼前的老人竟然在紫宸殿中弑君!

    如今,皇上重伤过度昏迷了过去,只剩一口气生死未卜,而谋杀皇上的凶手,就被带来了天牢这里。

    空置了十数年的甲字一号监,终于来人了,还是这样一个老人。

    一时间,狱卒都觉不可思议,只得眼神复杂地看着沈肃,还是谨慎地守在一号监外。

    沈肃并没有理会狱卒的目光,在咳嗽过后,他只是专注地抚平身上的衣衫,那沾满鲜血的衣衫。

    这上面的鲜血,并不是他的,而是曲禅的。

    那个跟随了他一辈子的老仆,最后挡在沈肃面前,挡住了虎贲军猛烈的功绩,为沈肃争取到了一点时间,等到了郑太后的到来。

    在听到“太后娘娘驾到”那声唱呼后,曲禅只觉得身一松,便再也支持不住了,倒在了沈肃的面前,就像一棵倒下的虬曲老松。

    曲禅临死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主子……等……等少爷……”

    那一瞬间,沈肃只觉得心空落落的,随后便是惊天动地的咳嗽,仿佛连心肺都咳出来似的。

    最后,只咳出一大口鲜血,喷在了前面的灰衣布鞋上。

    定元寺中的郑太后,来了。

    沈肃口中含血,很想对郑太后说些什么,却又是喷出一口鲜血,然后昏迷了过去。

    等他醒过来的时候,已经在天牢中了,还是在甲字一号监。

    甲字一号监,所关押的都是罪大恶极之徒,而且绝无可赦。如今,沈肃被关在了这里。

    他的动作太专注,仿佛整个人都沉浸在其中一样,就连一号监来了人都不知道,直到狱卒敲了敲铁栅栏,他才回过神来。

    来到一号监的人,是郑太后。

    也是,如今与沈肃有关、还能来到一号监的人,就只有郑太后了。

    一道铁栅栏,隔开了沈肃与郑太后,一个人在牢内,一个人在牢外。

    沈肃知道郑太后为何要来。这个曾是大定最尊贵的女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心软的人。不然,她不会弃了自己的誓言,进了紫宸殿,还来了一号监。

    郑太后看着蜷缩成一团的沈肃,眼睛渐渐湿润了,声音哽在喉咙里,吞不得吐不出。如果可以,她宁可自己已经闭上了眼,再也看不见这世间的一切。

    然而,不可以,她还活着。

    到了这个时候,她才明白沈肃拿到九凤令后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还请娘娘念在与他的一份情意份上,怜惜他的后人。”

    沈肃当时这样说,她只道是沈肃请求她帮忙掩住沈度的身世,却不想,沈肃早存死志,已经决定进宫弑君……杀她的儿子!

    沈肃所说的“怜惜”,原来在于此:将沈度从弑君一事上摘出去,保住沈度,保住元家唯一的后人。——念在与他一份情意份上,怜惜他的后人。

    如今她的儿子重伤昏迷,但她不能追究凶手,更不能……以沈家来偿命。

    沈肃抬头看着郑太后,暗哑地说道:“娘娘,阿璧……沅沅……”

    郑太后能够及时到来,必是顾琰察觉到了什么。在进宫之前,沈肃已经给沈家暗属下令,让他们护送顾琰与沅沅离开京兆。现在,她们怎么样了?

    到死,他始终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了。

    郑太后抹去眼泪,淡淡地说道:“你若真怜惜她们,就不应该在紫宸殿行事。那是……你的学生,你怎么胆敢,你怎么舍得?”

    怎么舍得?崇德帝是他唯一的学生,还是大定的帝王,他怎么敢?怎么舍得?不敢,不舍,还是那样做了。那把象征着他荣耀的匕首,插在了崇德帝的左胸。

    事已至此,说这些已经没有什么用了。

    沈肃疲惫地闭上眼,听着郑太后说的一切,不知为何,感到了一丝轻松。

    七皇子摔断了腿,此刻正在七皇子府休养,根本就不能插手处理朝事;现如今大定的权力,都落在了郑太后的手中;

    紫宸殿中,沈肃弑君的事情郑太后压不下,将沈肃投入了天牢之中,等候皇上醒过来之后再另作决定;

    而顾琰和沅沅,还依然在沈家,还依然被虎贲军守着。郑太后仿佛遗忘了这两个人一样,朝臣们只顾着崇德帝的生死,不及他顾。

    维持这样的局势,已极尽郑太后所能,也是尽了郑太后最大的怜惜。尽管她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如刀割。

    沈肃咳了起来,在稍稍停顿的时候,问道:“娘娘……你心中至憾,是什么呢?”

    郑太后没有想到沈肃会问这样的问题。在定元寺幽居的时候,她觉得一生最大的遗憾在于定国公之死,这也成了她始终跨不过去的。

    她的儿子,杀了她此生最爱最敬的人。

    然而到了这一刻,郑太后最遗憾的,已经不是这个了。她最大的遗憾,在于没有亲自养大崇德帝,以致……有了后来的一切。

    沈肃唇角微翘,眼中有亮光熠熠,竟笑道:“我最大的遗憾啊……等不到计之了。阿曲让我等,我等不到了……”

    在郑太后看来,沈肃的眼神亮得吓人,而他灰白的脸色也枯瘦得吓人。这一刻,郑太后想到了“回光返照”四字。

    她知道,沈肃快死了。眼前这个人,明明杀了她儿子,为何她还会因为他将死而感到难过呢?

    郑太后抹去的眼泪又涌了出来,人生至艰,不过是如此而已。

    沈肃也知道,自己快死了。

    在这个时刻,那些军中历练的岁月,那些波谲云诡的朝事,甚至那些说不清的悔恨病痛,都远去了。他眼中所见的,唯有在庐州看见的那一个孩子。

    那个孩子,从衣衫褴褛无比警觉地看着他,到渐渐亲近他,开始唤他“义父”;后来,那个孩子越来越大了,然后叫他“父亲”,会在身边弄趣逗乐只为了让他开心;再后来,那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抱来一个襁褓,笑着说道“父亲,您当祖父了!”

    沈肃仿佛看到沈度从西疆奔了回来,冲进了天牢里,半跪在他面前,不住地叫他“父亲,父亲”。

    沈肃努力直起身子,伸出手去抱住沈度,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郑太后呆呆地看着沈肃的动作,看着他笑着伸出手,像抱住什么一样……抱住虚空。

    郑太后死死捂住自己的嘴巴,眼泪落得更凶了。

    ……

    ……

    三日后,帝崩,郑太后听政。与此同时,西疆卫传来了第一封捷报。

    一月后,西盛败退,大将军何虎身死,西盛大军几乎覆没,大定大捷,九皇子朱宣知横空出世,立有大功。

    随后,沈度千里疾驰回到京兆,却再也没能见到沈肃了。

    沈度大恸,杀七皇子、杀皇后,扶持九皇子朱宣知登基,国朝始平。(未完待续。)

番外二 元昭帝

    又是三月初三,元昭帝率领文武百官至西山脚下,皇后范氏并一众诰命夫人随同。

    一年一度的郊祭、享蚕亲桑之礼,帝后都极为看重,从来不曾缺席。

    郊祭过后,元昭帝按照大定皇家的习俗,带着官员们沿西山西侧拾级而上,观赏西山极富盛名的春景。

    西山第一道牌楼上,还挂着建和帝御笔亲书的“第一春”匾额,漫山遍野的桃花梨花已经开了,让人油然生出一种“枕红铺白醉时眠”的诗兴。

    这一切,和十年前,和数十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牌楼还在,西山还在,桃花梨花还在,不在的,是当年那些人……

    现今是元昭六年。一年前,临朝听政已五载的郑太后还政于元昭帝,再度入定元寺不出。

    元昭帝亲政之后,所办的第一件政事,就是为当年的定国公府正名。

    虽则帝王并未下令重建定国公府,却在定国公府遗址上立了一道牌楼,牌楼悬挂的匾额,乃元昭帝御笔,上书“国之柱石”。

    国之柱石,这个匾额足以说明了一切。

    这是褒奖,褒奖了定国公府的功绩。这也是否定,否定了先帝崇德帝给定国公府所下的罪名。——先帝时,给定国公府定下了叛国的罪名。

    如今新帝封赐,定国公府叛国的罪名自然就不存在了。

    元昭帝的举动,自是引起了一部分朝官的不满。首当其中的,便是礼部的官员们。

    礼部的奏疏一封封送至御前,所言皆是“无改于父道,可谓孝忠矣。皇上逆道行之,非国之福……”“祖宗家法,不可违背”云云。

    这些奏疏,元昭帝留而不发。

    与此同时,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却罗列了定国公府的功绩,并且指出了当年这一案的仓促谬误之处。认为皇上为定国公府正名。才不至于令朝臣功臣寒心。

    一时间,朝中纷纷扬扬。但最后,“国之柱石”的匾额,仍是稳稳当当在太平前街的牌楼悬挂着。

    尽管对某些人来说。那一幅“国之柱石”的牌匾像针刺在心里一样。却不敢轻易说什么。——他们清楚。元昭帝虽然温和,但这一事并不是可以商量的。

    更何况,这些人心中真正想说的话。是无论如何不能当众说出来的。比如,定国公府的后人,比如,元昭帝和定国公府后人的关系,再比如,定国公府后人与大罪人沈肃的关系。

    曾有传言称,定国公府的后人,就是沈肃的养子沈度。——但是,谁不知道这是真还是假。

    当年,沈度在西疆斩杀西盛大将军何虎,为大定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只是,这个人丧心病狂,竟然刺杀了七皇子,还致令皇后身死!

    虽则沈度已经在大定消失,但知道当年内情的官员,想到这个人的狠辣,还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

    偏偏,这倒吸的一口气,还不能吐出来!

    因为,皇族对沈肃、沈度的态度,实在太奇怪了。

    沈肃弑君,临朝听政的郑太后只以一句“沈肃已死,不及姻亲”就搪塞了过去,就连沈度杀皇族,郑太后也只是发了一道海捕的命令,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朝廷并没有因为沈肃、沈度的事情而问罪顾家、傅家。并且在元昭帝登位之后,还将傅家的傅怀律擢升为西疆卫大将军。

    这些进展,令朝官们看得一阵心惊。连皇族都不计较的事情,作为朝臣的他们,便没有再说什么了。

    这些事情,就像蒙上了一层黑布那样,神秘莫测,没有谁再敢轻易提起,也渐渐从大家的记忆中消退。

    此时的元昭帝,正与皇后范氏行走在梨花林间,朝臣和侍卫们,不远不近地跟着。

    梨花开得正盛,即使只是轻微的脚步声,都令梨花一朵朵从枝头坠下,像花雨一样落在头上衣间。

    元昭帝停了下来,示意官员和侍卫们都离远一些。然后伸手在皇后头上拂过,拿下了几朵梨花,像是想起了什么。

    他开口道:“阿仪,这西山梨花林,就是老师遇刺的地方。那个时候,我真是怕啊,怕师公没气了,天天都想办法往东园跑……”

    他与皇后有少时情谊,又是患难夫妻。在皇后面前,他只是“我”而不是“朕”。

    范仪目光柔和,也伸手从元昭帝肩头拿下了梨花,才道:“是啊,幸得那个时候润州有神医钟岂,帝师大人……才活了下来。”

    元昭帝点点头:“是啊,师公在那个时候活了下来。”

    但后来也没有活多少年。

    元昭帝眼神黯然,他想起了那个已经死去的老人。想起了老人在东园考究他的情景。其实他也知道,老人最开始是不怎么喜欢他的,因为他太胖了,又因为老人是帝师,知道身为帝师的艰难。

    但渐渐,老人对他越来越好。在他被困在掖庭局之时,是老人出动了沈家所有暗卫和潜着的皇族死士,然后惊动了父皇……

    元昭帝到现在都记得,当时他看到老人尸体,是何等的悲伤痛苦,感觉自己又死了一个亲人。

    他的亲人,本已那么少,最后就连师公都没有了。师公死了之后,就连老师都不能出现在世人面前了。

    他看着簌簌落下的梨花,声音暗沉:“阿仪,我……我对不起师公。我所能做的,太少太少了。”

    他现在已是一国之君,但他所能做的,就是为定国公府正名,就只有这个而已,旁的,都做不到了。

    老师如今只能在大定消失,而师公,依旧是大罪人,弑君的大罪人。

    过了一会儿,范仪才回道:“你做得已经够多了。保住了顾家和傅家,还为定国公府正名。这些,沈大人想必都知道的。”

    还有……年号。

    元昭,据礼部官员所禀,是寓意从此国朝彰明光照。但范仪知道,他之所以定下这个年号,主要是为了感激沈度的教导之恩。

    元,实在是一个与大定国朝分不开的姓氏。这是,定国公府的元,是沈度血脉中的元,也是沈肃所秉持的元。

    “阿仪,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