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贵娇-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为己祸而苟且,是谓有节;知死而不辟,是谓有勇。某种意义上来说,顾重安算得上是有节有勇了,一个秘书郎,能够这样有节勇,殊不简单!

    叶端点点头,认同徐桢的看法,随即又叹了一句:“孟圭堂和顾重安这两个人,如今算是站在浪尖上了,受到的攻击不会少。”

    一时间,两个人的脸色便有些凝重。作为国子监的官员,他们可以推算到这些规范是有很大意义的,或许暂时没见什么成效,但对大永来说,人人皆可以为才,皆能为大定谋福,这是一件好事。

    但这对很多文官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只看到这些规范影响了出仕做官的地位,动摇了出仕为官的权威,必定会奋起功绩阻挠!

    叶端和徐桢的忧虑,果然就出现了。接连几日,朝会上都有官员提到云山书院的规范,攻击云山书院的规范为邪说歪道,是为了迷惑人心,是根本就不将皇上放在眼内,奏请皇上令书院停止云山书院的规范,还奏请皇上慎重考虑书院山长云云。

    “皇上,诸位大臣既有弹劾,想必这书院规范定必有问题,此事臣以为轻忽不得。”宗正卿朱有洛这样说道,也来就此事掺合一脚。

    他其实不太明白众多文官为何对此事耿耿于怀,但想着书院分斋。那又得建造很多学舍,还要专人教授讲武、堰水、算历等,这又要花费很多的银子了。

    沈度立于宣政殿中,静静听着朝臣对孟圭堂和顾重安的攻击,心中却感到极为可笑。他都怀疑这些官员是不是脑抽了,这样明显对大定有好处的事情,怎么一个个都跳出来反对?

    可以为百姓造福、为大定谋祉的途径,并不是只有出仕为官这一途!如此一来,大定的子弟就不会个个都盯着出仕为官,甚至有些根本就不适合为官的。仍是在仕途上苦苦挣扎。这对大定来说,一点帮助都没有!

    为众生提供另一个可能,为众生提多一条道路,云山书院的规范。有什么不好?为何要攻击?

    沈度毕竟年轻。一时没有想到读书人对做官的渴求到何种程度。古言有有云“士之仕也。犹农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也。”,如今。云山书院提出“不出仕为官也能造福”之言,若形成风气,不就等于让这些文官失位失国吗?

    说到底,出仕做官,在这个时代来说太重要了!沈度因为过往的经历和开阔的眼界,并不在意这些,可是,有很多朝官是在意的!

    朝堂永远不是一个水流一处的地方,有官员攻击弹劾,便有官员维护赞颂,出列为孟圭堂和顾重安褒美的,正正就是国子祭酒叶端。

    “皇上,诗书史传子集,垂法后世者,其文也;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泽斯民,其用也。国朝累代取士,不就是为了造福百姓、造福国朝?臣以为,分斋治事、知体实用,乃上佐皇上,下济百姓之举,当重而申之!”

    这一番话语,是叶端所说。他说罢,便低下了头。这一番话如巨石投地,谁都可以听得出那种轰隆巨响,瞬间让朝官静默不语。

    叶端掌着国子监,在官学和书院这些事上面,最有发言权,出言也最权威。他认为是造福的,书院这规范便恶不到哪里,这令朝中文官愕然。

    他们还以为,孟圭堂和顾重安风头如此之盛,还有云山书院如此独树一帜,会令得叶端心生不喜。毕竟,国子学是官学,叶端不是站在官学这一面的吗?

    要是叶端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会嗤笑一声,然后摆着谱说道:“官学、私学不以一统,皆为明教化、传斯文、担道义而已!”

    众官之中,唯有门下侍中王璋阴阴嘴笑,这些文官会愕然不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了解叶端的为人,他持正而闷骚,会站在孟圭堂这一边、会说这一番话语,实在是太正常了!

    崇德帝听着朝官的争论,脸上什么也看不出来,谁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也猜不出他对云山书院有何看法。

    朝堂为了云山书院的规范有争论,但是风浪中的孟圭堂和顾重安却像什么事都没有一样,只在不断完善和细化着书院的规范,为云山书院的第一批生徒而劳心劳力。

    尤其是顾重安,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些规范会在朝中引起如此大的震动。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是考虑到顾道征的情况,想着他不能出仕为官,又能走一条怎样的道路,便有了一番思考。

    几经考虑,他才斟酌着与孟圭堂提起,能不能分而交之,让所有生徒都学有所用、学有造福。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小私心,会成为云山书院的规范,会让朝中震动如此!

    他更没有想到,崇德帝的一纸诏书,将他推向风浪更高处。

    (章外:关于分斋教学,其实是胡瑗提出,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我觉得这些理念是十分超前的,借而用之!还有一个半小时结束新书期,坚持!我心塞,要不要求求保底粉红呢?)(未完待续。。)

    ps:  感激所有的书友们!名单稍后详附。推荐一本古言好书,情节动人、坑品保证。《锦谋》,作者:总小悟,书号:3393372,简介: 古人说:天降大任必先苦心志。

    晏锦哀呼,在这个勾心斗角的深宅,她只想护住父母。

    苦心志……还是睡觉吧。

    至于大任……

    天塌下来,不还有个他吗?

134章 逼高

    (祝大家五一快乐!大家都出去玩了吧?哈哈,谢谢大家。求保底粉红!)

    朝会之后,崇德帝下了一道旨意,称孟圭堂和顾重安乃上佐下济之才,特意赏赐两人文绮、貂皮,还赐了一幅“当世师表”的匾额送到云山书院,以表彰两人和云山书院。

    旨意称:“书院分斋,读书其中,治事其中,使之朝夕讲诵,整躬砺行,令天下才学皆有所用,亦兴贤育才一道,亦造福国朝一道……朕嘉而兴之,此谕。”

    这个旨意,还有孟圭堂和顾重安赐赏、给云山书院赐额,都表明了崇德帝和朝廷对书院的态度,表明了崇德帝对“不出仕为官也能造福百姓”等规范的认同。

    上意如此,加之叶端和徐桢等人站在书院一边,朝中因书院规范引起的争端,面上就平息了下去,至于暗地里,又是另外一回事。

    那些反对规范的官员们,其实门儿很清。既然皇上表了态,作为臣子的他们,当然不敢与崇德帝直争,私下里却将孟圭堂和顾重安骂个狗血淋头,心想着有什么办法让孟圭堂和顾重安栽一次。

    孟圭堂安于云山,那就算了,但顾重安是秘书省的官员,这总让朝官们有一种非我族类的感觉,不然他为什么要提出那样的规范呢?

    人心是很微妙的,他们这样的想的时候,无形中就对顾重安有所疏远,就连秘书省的官员也不例外。

    秘书丞葛洪即将致仕。对顾重安倒一如既往地和蔼,甚至心底有一些佩服。这个为官平平的秘书郎,最近几次行事都让他震动。顾重安这样的官员,实是朝廷少有。

    “重安,我不日即致仕,你……好好为官吧。”葛洪看着顾重安,想提醒他些什么,最后只能说这么一句。

    顾重安听了,心中感到一暖,便笑着说道:“多谢大人提点。下官心中知晓了。”

    葛洪说的是什么。顾重安很清楚。自顾霑让他多留心秘书省的事,顾重安对秘书省就上心了,这几日秘书省官员看他的眼神,还有他们的疏远排拒。他都看在了眼里。

    除了葛洪和齐泌之外。其他官员非必要。都没和他有什么接触。对此,顾重安感到黯然和无奈。

    秘书省的官员与书籍经义打交道,应该比别的官员更懂明学培德之理。他们明明知道,云山书院的规范是对百姓、后世有益,为何还如此不待见他呢?

    “过些时日变好了,他们只是一时入谷而已。你这样做法,很好很好。”葛洪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着说道。

    他对顾重安的做法是很叹服的,有些事情,虽身不能至,心却向往之。顾重安行事不曾考虑帝心朝官,不曾在意朝中势力拼角,这是葛洪心中所愿却不能做到的。

    身在朝堂,陷于千丝百缕的势力关系当中,真想从意愿去行事,那是一种奢想。无疑,顾重安是幸运的,他心中所守,都坚持了下来,并且得到了实现。

    “下官多谢大人了。下官已在春晖楼备下酒席,还请大人拨冗前来。”顾重安朝葛洪拱了拱手,这样说道。

    就算没有葛洪此时的提醒,顾重安对葛洪都是感激的,诚如顾霑所说,葛洪要离开秘书省了,顾重安总要礼谢欢送他一番。

    葛洪点点头,欣然赴这席,席中作陪的,除了顾重安外,还有被称为“秘书五善”之一的齐泌,在秘书省官员对顾重安疏远的时候,他和顾重安反而走得很近。

    齐泌对顾重安的态度,其实和葛洪所想的一样。他们所想而不敢做的事情,顾重安做到了,他们便心往之。

    酒席结束之后,在目送葛洪离开之后,齐泌带着醉意与顾重安说道:“顾兄,你这样的性子,适合为官,呃……你可有想过离开这乱局?”

    齐泌说罢,就摇摇晃晃地离开了,剩下顾重安在春晖楼。他一身酒气头脑迷糊,但齐泌说的那句话,却奇异地刻在了他的脑海中。

    你可以想过离开这乱局?

    第二天顾重安酒醒之后,这句话仍在他心头翻跃,冲击着他的内心,让他神色凝重。

    顾重安自懂事起,就知道自己会出仕为官,这是他唯一能走的路。因为他生于顾家,因为他是顾霑的儿子,是其时兵部尚书顾蕴宁的嫡长孙,除了出仕为官,他没有别的选择。

    在整个少年、青年时期,顾重安都在为出仕为官作准备,最后得了进士出身,后来被授予官职,一路在外地官场浮沉,最后才回了京兆任秘书郎。

    这些年在外地任官,顾重安考课所得大都是中中,偶有中上。如果顾霑不是吏部尚书,或许他都不能出任京官。他一直以为自己才能平平,只能勉强守成,直到出现了云山书院这些事。

    他第一次觉得,或许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只是以往心力都用得不对而已。他想,他在为官一途没有什么政绩,可能是内心根本不想为官之故。

    齐泌的说话,仿佛为他打开了另一扇们,提供了另一个人生可能。离开这乱局,不再理会朝中势力倾轧,那么,又能去到哪里呢?

    一连几天,顾重安都在想着这些问题,因为顾霑尚未痊愈,他不想让其忧心,便没有将这些想法与顾霑说道说道。

    是以,他想来想去,都想不出个什么结果来。

    没两日,葛洪便离开了秘书省,归家养老去了。他一离开,秘书丞这个官位就空了下来,这是个从五品上的官职。只有跻身五品京官以内,才算真正仕途通达,因此,有不少官员都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即使秘书省是如此清闲的官衙。

    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秘书丞会落在顾重安手上,而且,这还不是吏部铨选安排的,而是崇德帝直接下令指派的!

    事情其实很简单,正好有人与崇德帝说了秘书丞空缺的事情,崇德帝便想起了顾重安是殿中省的官员,便这样说道:“朕看顾重安不错,以其在云山书院一事,有本事胜任秘书丞一职。”

    天子一言,就是谕旨。皇上要抬举顾重安,吏部的官员不可能会反对,加上这个是主官的儿子,他们就更没理由反对了。他们火速地拟好了任命书,送至崇德帝面前盖上宝印,这任命书就生效了。

    此时,顾霑尚在松龄院养病,这事自然没有经过他的手,只是经了尚书左丞蒋钦的同意,这任命书就送到顾重安手中。

    顾重安接到这个任命的时候,简直不可置信。秘书丞这个职位,怎么会是他担任呢?他任职秘书省尚不满一年!秘书省中资历、才学比他高得多的官员,一抓就是一把,怎么会轮到他?!

    他还在想着离开这乱局呢,却有了这升官一事。此刻,顾霑只觉得这个任命书是烫手山芋,他不知道接还是不接。

    当顾霑知道这个事的时候,也吃了一惊。这个任命,他觉得有些不妥,因为以顾重安目前的资历本事,并不能胜任秘书丞一职。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顾霑担心这里有什么门道。

    “皇上的意思是,我因为云山书院有功,这秘书丞当得,秘书省官员便没有什么话。父亲,这个官职我能否推辞?”顾重安这样说道,神色并不喜悦。

    顾重安总觉得这个官职来得怪异,他不想要这个官职。

    “皇上下了口谕,吏部发了任命书,这个官职一时半会不好推辞。”顾霑摇了摇头道。

    除非重安不做官了,不然这个官职还不好推迟。推了秘书丞这个官职,继续任秘书郎,这就轻忽了皇上的心意,往重里说,还会被认为抗旨不遵。

    父子两一时沉默,拿这个五品官职颇感为难。

    良久,顾霑才说道:“先接着吧,过两日我便可回吏部,到时候再看。只是有一点奇怪,秘书丞致仕这样的小事,到底是谁向皇上提及的呢?”

    如果没有人向皇上提及,皇上就不会下这个口谕,这里面,肯定有关联!

    顾霑和顾重安想不到,这个人,就是顾重庭。他在殿中省任职,有太多机会可以见到见到崇德帝,说几句这样的话,实在太正常了。

    顾重安得到了文绮、貂皮等赏赐,还升任秘书丞,对此,顾重庭没有一点嫉恨,反而希望他势越盛越好。一门出了三京官,而且都是五品官员,这样的势力荣耀,其实离险境只有一步之遥。

    顾重庭决定利用自己,将顾家推进险境一步,这是他之前求秦绩所做的事情。如今,顾重安的秘书丞之位落实了,他的加等任命也落实了,事情就办妥了。

    剩下的,就等着正月十五的大朝会了。

    当顾霑回到吏部官衙之后,才知道,不仅仅是顾重安被升任为秘书丞,就连顾重庭都加了等第,从从五品上升为正五品下,而且已经通过吏部备注,一旦正五品下等第有职位空出来,顾重庭就可以出任了。

    顾重安和顾重庭都有所升迁,特别是顾重庭加等第一事,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令顾霑瞬间寒毛直竖,似乎觉得将有什么发生一样。

    果然,在大朝会之上,就有人对顾霑出手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楚月婵、糊涂虫虫儿,小妖,小胖喵,花桔子,a…on,月下闻笛,小贼胆贼小的保底粉红!谢谢大家!

135章 弹劾之危

    (感谢冬冬的和氏璧!今天,多更……我要将更新票拿住!)

    朝会之上,侍御史吕阳谷出列弹劾顾霑,指顾霑以权谋私,卖官自家,顾重庭加等第就是事实之一。另外,吕阳谷还弹劾顾霑才疏能庸,不足以胜任吏部尚书一职,并列举了不少实例,其中就有皇库吏胥一事。

    吕阳谷是六个侍御史之一,与房莘一样,掌纠举百僚、奏弹等事,位卑职重,是以胆敢弹劾三品重臣顾霑。

    吕阳谷这弹劾一出,宣政殿就有片刻沉静。廷上弹劾这样的事情,朝官见得太多了,这本没有什么好惊奇的。只是他们想不到,吕阳谷这次弹劾的竟然是顾霑,这多少让他们有些想法。

    顾霑自出任吏部尚书以来,就很少被弹劾了,且他在朝中是出了名的善人,为官能力不差,在朝中一向风评甚好,怎么就引起了吕阳谷的弹劾了?

    吕阳谷这些弹劾一下,朝官们才想起,顾家一门出了三京官,而且都官至五品。这在朝堂来说,的确是少有的荣耀了,可见皇上对顾家的看重。

    大定任官是实行避地原则,但京兆的情况又例外,毕竟大定百官都汇于京兆,有不少世居京兆的人家,很难真的做到避地任官。但不管怎么说,顾家这样的情况,都算极不寻常了。

    顾家是子嗣单薄,但这嫡枝仅有的两名子弟,都在朝中任五品官。这一点都不比子嗣丰茂的家族差,这才是顾家厉害的地方。

    顾重安近日风头太盛,还有皇上亲自口谕令他升任秘书丞,这事,朝官敢疑不敢言。但他们没有想到,除了顾重安之外,还有顾重庭也加了等第。

    这就有些猫腻了。

    虽然朝官们认为顾霑身为三品重臣,行事不会这么蠢,但这些事实摆着,顾霑总要给个说法才是。

    顾霑听了吕阳谷的弹劾。就知道一直萦绕在心头的不妥是什么了。这个不妥。从顾重安被升为秘书丞时就有了,他一直想不到是什么,却原来是这个!

    势高益危,原来是有人想借顾重安和顾重庭来攻击自己。以权谋私。这事可不是说笑的。真究查起来。是会免职丢官的祸事。看来,背后设局人就是这个目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