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未落下,朱厚照却是笑了:“噢,不必报朕,你怎么想就怎么拿主意吧,你要设研究院,自是设研究院去,噢,你是想为他们求官对吧?这可不成,除非是传奉官,好吧,你拟个奏疏来,朕到时候照准就是,规矩你定,朕来拍板。”

    叶春秋一脸懵逼,大爷的,我还想了许多理由来说服你呢,你特么的也不让我说完,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八章:广夏千万间(第三更)

    从暖阁辞出,叶春秋又回到了东阁。

    此时,杨廷和正在案牍后,很是专心地执笔行书。

    叶春秋对他行了礼,杨廷和只是抬头看了一眼,而后继续笔走龙蛇,只是口里道:“叶侍学不必客气。”

    他继续认真行书,待最后一笔落成,他搁笔,拿着汗巾擦了擦额上的细汗,带着几分深意笑道;“焦公可觐见了吗?”

    杨廷和很直接,基本在叶春秋面前没有太多的隐瞒,叶春秋便道:“焦公与陛下下棋,输了。”

    杨廷和只是哂然而笑,很显然,他已经能猜想到会发生什么了。

    他云淡风轻地坐下,呷了口茶,再次看着叶春秋,别具深意地道:“老夫若是和你说,焦芳勾结阉宦,十恶不赦,想必你会认为老夫不够坦诚。”

    叶春秋则是摇头道:“焦芳入阁,有成化朝的迹象。”

    所谓成化朝的迹象,即所谓的纸糊内阁是也。

    杨廷和莞尔一笑,似乎脸上显露出几分欣赏的意味,道:“不错,就是此理,人哪,最怕的就是身居高位而碌碌无为,若如此,朝廷养士何用?叶侍学这句评语正合我意。”

    叶春秋一时无言,倒是杨廷和转过话题道:“老夫知你还有传奉官职,往后不必勤入宫中。”

    叶春秋点头,既然杨廷和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想到镇国府那边的事务繁多,叶春秋便索性请了几日假。

    镇国府的研究院在此时算是开张大吉了,研究院就设在镇国府边上,也是叶春秋打算建的一座恢弘建筑,隔壁分别是招商局和新军署,三个建筑,如众星捧月一般围绕着镇国府,宫中直接下了中旨,敕命了传奉官,在这研究院设院长、副院长以及研究员等职,叶春秋所培养的这些巧匠,统统入研究院,院长之下,设化工、炼金、造作、农林、土木五科,第一批的研究员,足有百人,各科又各自分领诸多项目,调配资金,让他们安心研发。

    这第一任的研究院院长,乃是一个叫徐光的秀才,此人虽有功名,却爱鼓捣小玩意,竟也懒得去科举了,索性和许多匠人凑在一起,每日灰头土脸的,却是乐此不倦,而今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这研究院的研究员领的是七品官俸,除此之外,又有一些钱粮的补贴,自然可以保证衣食无忧,在此基础上,叶春秋特别拨发了一笔钱粮给予研究院作研发的款项,由徐光诸人调配,如此一来,这些研究员顿时成了人上人。

    解决身份的问题,其实关键在于给予这些人才应有的待遇,使他们安心工作,某种程度,这也是立木为信,给所有的匠人指明了一条方向。

    大明开科举,三年录取的进士不过两三百名,可是何以读书人有数十上百万之多?这是因为对于读书人来说,朝廷的科举取士,给予了他们希望,他们努力的读书,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学识,就有飞黄腾达的一日,所以无数人醉心于八股,数十年如一日,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不敢松懈。

    研究院的成立,也给匠人们设立了一个标榜,努力吧,只要有机会,你也可以进入这里,成为传奉官,领取优渥的俸禄,衣食无忧之余,还能彻底地改变你的命运。

    研究院自然有其标准,比如想要进入研究院,也要进行考试,主要考试的内容,是数学的计算,是图纸的侧画,还有工具的改良。

    一种是聘任制,一种是招考制,后者每年会给你考试的机会,前者若是你进行了改良,甚至是弄出了什么破天荒的东西,大可以接受研究院所带来的聘任。

    与此同时,叶春秋趁此机会,在研究院附近开设了一个工科学堂,学堂授课分为两种,一种是白日授课,一种是夜课,专门聘请了一些研究员教授知识,这工科学堂则作为研究院的下属机构,除了初级的计算和绘图之外,进入这里的学生还有机会进行考试,若是考中,则可以成为研究员的助手。

    这工科学堂还在规划之中,至于教材,叶春秋还在编撰,他当然不至于拿出什么过于前卫的知识出来,主要引用的,则多是十九世纪的算学和工科知识。

    等到开始招募学生的时候,不少匠人都是趋之若鹜,从前的匠人,大概只知道埋头做工就可以了,可是现在,尤其是工坊的多样化,还有制造工艺的进步,以至于生产时,都少不得需要标尺和量具,若是大字不识,一辈子也只是学徒而已,若是能看得懂图纸,懂得计算,才有机会得到较好的待遇,若是能冒尖,还有机会进入研究院,虽然这种人生的改变,远远及不上鲤鱼跃龙门那般人生彻底翻天覆地,却足以让人产生干劲。

    不少做工的匠人,都愿意去学堂里尽力去学一些东西,至少学得好了,总还可以提高一些薪俸,这是切切实实的好处。

    而此时,钟表的生产已经开始了,先是那座大钟,终于安装在了钟塔上,这个指针不断转动的新鲜玩意,立即成了整个镇国府的地标,每隔半个时辰,钟楼总会发出哐当的声音,不同的时辰,哐当的声音又有不同,有时根本不必抬头去看钟塔,只凭着声音,就可立即计算出时辰。

    这种不再只是看着天色来判断时间的改变,使人的生活似乎也有了一些变样,大家渐渐开始有了一些时间的观念,何时上工,何时下工,何时学堂里开讲,渐渐地会给人一种清晰的观念。

    叶春秋看着这高耸的大钟楼,站在高塔之下,感觉自身变得渺小起来,脚下就是一直延伸到尽头的水泥路,叶春秋心里忍不住感慨。至少在这里,这个方圆十里不到的地方,在这古老的帝国纵深之处,一团小小的火苗已经窜起,它不知会不会熄灭,甚至连叶春秋都不知道,它将会带来的是灾难还是希望。(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九章:尊贵专享(第四更)

    过了几日,叶春秋得了书信,王华入京。这位老丈人的到来,使叶春秋精神一震,一大清早,叶春秋和王守仁便已到了通惠河的码头。

    王守仁是这几日到京的,大同灾情已经缓解,接下来就是朝廷的事了,他依旧还在镇国新军里练兵,不过今儿却是告了假,和叶春秋一道在这儿焦灼等待。

    到了正午时分,一艘官船抵达了这里,靠了岸,便见人搀扶着王华下船,叶春秋和王守仁二人忙是上前见礼。

    王华精神很好,见了叶春秋和王守仁二人,甚感安慰,脸上倒是见不到风尘仆仆的疲态,他笑呵呵地道:“不必多礼,真是的,你们在京师,也不见有几封书信来,难道就这样忙?好吧,你们都是有大志气的人,老夫老咯。”

    虽有责怪,却并无嗔怒的样子,笑容可掬地由叶春秋搀着出了栈桥。

    王华的后头,有两个人朝叶春秋挤眉弄眼,不是陈蓉和张晋二人,是谁?

    张晋还是那一副强盗好汉的模样,脸上多了几分岁月的痕迹;陈蓉也续了美髯,肚子有些发福,不似从前那青年的风流倜傥了,叶春秋却不好跟他们招呼,乖乖地在恩师面前卖乖讨巧:“恩师说哪里话,我道是师兄已经修书去了,肯定提了我的近况,不想多此一举。”

    王守仁不料叶春秋很无耻地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自己的身上,便立即道:“我也道是春秋修书去了,不料他竟在等我。”

    王华无奈摇头,前头已有一个马车等待多时,王华没想到迎接自己的不是轿子,有些诧异。

    叶春秋笑呵呵地道:“恩师,这是学生的新玩意,天下独此一辆,是专门定制过的,想给恩师试试看。”

    不过这马车有些不同,有专门上车的悬梯,也并非是从车辕处上车,而是一个独立的车厢,车厢与前头的马完全分离,下头的轮子竟是闪闪生辉,注意一看,并不是木质的,车轮处竟是蒙着皮。

    王华带着一肚子的好奇上了车,车门一关,顿时整个车厢好似与外界的喧闹隔离了,马车开始徐徐而动,有些颠簸,却是可以接受,最重要地是,车子的运行十分平滑,虽然车轮会经过沟壑,却没有那种很硬的颠簸,却不知是车轮过滤掉了颠簸,还是座下那与众不同的地盘将其过滤,理应车厢的密封性占了很大的原因,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和王华从前所乘坐的马车截然不同。

    车厢里的四周都蒙了皮,所以摸了摸,感觉还算不错,也没什么异味,上头的座椅不是木质,似乎里头填充了什么,一屁股便陷了下去,这就使得即便是有所震动,反而有一种摇椅所带来的摇晃感,而不是臀部与木质的座椅不断撞击的颠簸。

    王华本来下船还是精神奕奕的,可是进入这密封的车厢,坐在这软绵绵的车椅上,竟是有些倦了,忍不住打了瞌睡,也不知什么时候,叶春秋打开了车门,恭恭敬敬地道:“恩师,到了。”

    王华这才清醒,愣了一下,他自己也不知睡了多久,只晓得方才摇摇晃晃中,确实舒适惬意,竟是忍不住睡了个囫囵觉,他不由一笑,由叶春秋牵着出了车厢,外间嘈杂的声音便入了耳,仿佛一下子从出世又到了入世,他眼睛眯了眯,显得有些不适,等渐渐适应了光亮,方才笑道:“这是什么车,老夫这把老骨头,竟也坐得舒服。”

    叶春秋笑道:“此车叫仙鹤车,取其飘飘欲仙之意,自然,这仙鹤又是一品官补服中的图案,取其官居一品之意。”

    王华失笑,有些恼道:“老夫问的不是这个。”

    叶春秋只好赔笑道:“是镇国府新建的车坊里的第一辆马车,所谓仙鹤车,其实是牵强附会,专门用去糊弄那些……咳咳……这车乃是合金打造,又配了木饰为补充……”

    “好啦,好啦……”王华笑了笑,压压手道:“不必详细解释了,老夫也听不懂,不过这车的确坐得很舒服。”

    叶春秋忙道:“这是车坊的第一辆车,特别打制,尊贵专享,时价只要三百八十八两银子,自然……这是学生孝敬给恩师的,你看,这车厢上还有铭文呢。”

    王华果然看到车厢里有烫金的铭文,上书‘余姚王氏’的字样,下头还有蝇头小字,书写着官名。

    王华颌首,倒是没觉得什么不好意思,这是自己的门生,将来还是女婿,叶春秋孝敬自己,是理所应当的,只是这车还真是舒服啊,他不由道:“车里设的不是椅子?”

    叶春秋笑吟吟地道:“那是沙发。”

    “噢。”王华似懂非懂。

    这沙发对于叶春秋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毕竟这时代的马车无论如何减震,终究还是有颠簸,即便是水泥路,也大致如此,而用沙发来做座椅,就彻底地将这微小的震动全部消弭于无形,当然,这马车的成本也是不小,单单这辆马车,就花费了将近六百多两银子。

    不过因为是第一辆车,所以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定制,自然价格高昂许多,若是将来量产,成本至少可以压缩到两百两以下,而叶春秋三百八十八两银子的价格,其实也算是业界良心了,他瞄准的目标,多是那些平时乘轿子的贵人,这些人有钱,土财主们挣了钱,都是藏在自家的地窖里,只进不出,想要让他们掏钱,就得舍得下工本。

    叶春秋小心翼翼地看着王华,忍不住道:“恩师,若是轿子和这马车之间做个取舍,恩师会选哪个?”

    这才是重要客户啊,得听一听客户的意见。

    王华捋须,稍稍犹豫,便道:“两样都选。”

    叶春秋恍然大悟,自己竟是忘了一个问题,一个舍得雇顶轿子,还养着几个轿夫的人家,是根本不必去做取舍的,大爷们有钱啊,所以自始至终,就根本没有所谓的取舍问题,只有今天出门乘轿还是坐车的选择罢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章:赐婚(第五更)

    叶春秋还是低估了他的目标人群,听了恩师的话,他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王华看着眼前这气派的叶家府邸,而后在叶春秋的搀扶下进入了宅中花厅闲坐。

    陈蓉和张晋二人跟在后头,左右张望,心里不由发出惊叹,这家伙到底贪墨了多少银子啊,这才两年,就置办了如此的华宅。

    二人低声嘀咕,等落座之后,又一个个挺着身子,一副正儿八经的样子,陈蓉率先道:“春秋,令祖父叫我捎个口信,说是迟些会来京师闲坐一些日子。”

    老太公会来……

    其实叶春秋大致也清楚怎么回事,因为此前就修书说是今年年末之前会完婚,因在外为官,所以也不可能回乡进行婚礼,只能在京师进行,本来以为老太公年纪老迈,多半只会让三叔过来,谁料老太公竟亲自来了,叶春秋不由皱眉道:“他老人家年纪老迈,只怕有所不便,这一路劳顿,如何吃得消?”

    陈蓉便道:“叶老太公说,宁波知府与奉化县令会安排好,知府大人和县令大人欣闻此事,已立下保证了。”

    叶春秋这才放下了心,有官府出面,事情就好办多了,自己在京师也算是混得风生水起,这些人不会没有耳闻,奉化叶家,现在是炙手可热,这是巴不得和叶家沾点关系。

    叶春秋接着道:“倒是有劳了他们。”

    说了几句闲话,看王华有些乏了,叶春秋便张罗着他和王守仁在后宅先歇下,方与陈蓉二人私下见面。

    三人私下相处,先是各自会心笑起来,张晋瞪着眼道:“本来不想考下去,打算专心致志地做这逍遥自在的张举人了,而今见到春秋在此春风得意,又感到手痒了,不成,明岁的会试,我还要试试。”

    陈蓉就鄙视地看着他道:“就你那点三脚猫功夫,试了又有什么用?”

    张晋要和他争辩,叶春秋却做了和事老:“好了,好了,不要口舌之争了,陈兄,张兄,此番你们来京,是为了诗社?”

    “是啊。”说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陈蓉连眼睛都变得灿亮了不少,道:“诗社迟早要北上发展的,这一次听说你要成亲了,我和张晋一商量,你成亲怎么能少了我们,为公嘛,是我们打算在这京师站稳脚跟,以京师为中心,经营北地;于私嘛,则是来见一见春秋,不,现在是叶侍学,叶侍学现在是江南的风云人物了,前几****修书来求稿,你竟不肯,真真是恼人。”

    叶春秋便笑道:“我现在是官了,不敢再弄出什么你情我浓的诗词去丢人现眼了。”

    张晋故作嗔怒地道:“还有你不敢做的事吗?哼哼,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京师做了什么。”

    叶春秋莞尔一笑,三人吃着茶,叙着旧情,不禁怀念起从前的美好时光,都是唏嘘。

    正说着,门子却来禀报,说有宦官上门,叶春秋忙去相迎,见了这宦官,此人道:“陛下听说王公到了,请王公与叶侍学即刻入宫觐见。”

    叶春秋不料小皇帝竟是如此耳目灵通,很遗憾地对陈蓉和张晋道:“两位兄台,且先在舍下歇一歇,夜里我们秉烛夜谈。”

    陈蓉抿嘴而笑道:“无妨,陛下召见,耽误不得,春秋快去就是。”

    叶春秋忙是去请了王华,二人穿了朝服,便动身入宫。

    王华入宫依旧是坐着马车,这仙鹤车坐着很舒服,尤其是上了御道之后,那仅有的颠簸感也开始变得微乎其微起来。

    朱厚照似乎已是等候多时了,他见了王华,倒是显得正经了许多,咳嗽一声,正儿八经地道:“王师傅不必多礼,朕一直盼着你来,今日一见王师傅身体健朗,朕心安不少。”他谦谦有礼地说这番话的时候,趁着王华欠身坐下的功夫,忙是朝叶春秋俏皮地眨了眨眼。

    叶春秋一脸郁闷,小皇帝在卖乖讨巧忽悠自己的恩师和岳父,自己该站在哪一边呢?

    好在王华面露欣慰之色,道:“陛下,臣一路北上,倒是听说了大同的事,老臣万万想不到陛下有此仁心,哎……陛下长大了啊,如今当真越发的圣明了,若是先帝在天有灵,不知该有多高兴。”

    朱厚照听到了王华的夸奖,龙颜大悦道:“哪里,哪里,都是恩师教得好。”

    这次相谈还算是愉快,很快,寿宁宫就来了人,说是张太后请王华。

    其实在来之前,大家心里都清楚,不是小皇帝急着让王华入宫,而是张太后要商议赐婚的事,现在张太后收了静初为义女,一个是义母,一个是亲爹,女方这儿,得先达成一致。

    见王华走了,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