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3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他呷了口茶之后,却又面露笑容,而后慢悠悠地道:“这可不是谬赞啊,此次若不是镇国公,那河西走廊只怕就要糜烂了,朱寘鐇不过是个区区宗室旁支,竟是闹出这样的事来,实在是罪无可恕、其罪当诛,所谓国难有良将,也难怪陛下三天两头地提起你,镇国公小小年纪,就恩荣不减,这不就是明证吗?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叶春秋的心里却是有点七上八下,后生可畏?似是一句夸奖,可是不大该用在他的身上啊,这话仿佛是在说,叶春秋可畏,叶春秋可畏似的。

    可叶春秋为什么可畏呢?只怕在朱睦柛的心里,又是另一层解读了。

    叶春秋经历过许多的风浪,所以虽是理解到了这一层意思,却没有去点破,依旧对朱睦柛谦虚地道:“殿下若是再夸下去,小子只怕要无地自容了,小子早闻开封周王殿下乃是贤王,今日一睹风采,亦是神往。”

    朱睦柛便笑着道:“哪里的话,藩王不可称贤,宗室嘛,只需好生安生立命就可以了。”

    这时,那老宦官斟茶上来,叶春秋发现,这周王的一应起居,竟都是这老宦官负责,其他的奴仆一个不见,他心里不由地想,这个朱睦柛倒是生活简朴,看他神色泰然,并不像是装腔作势,倒像是他已习惯这样的生活了。

    朱睦柛却也在心里想,这个镇国公真是有些让人摸不透,看着只是个少年郎,似乎没是心机,可又觉得不对,不说他往日创下那么多的功绩,单说能在陛下身边的人,哪一个是省油的灯?若是如此,那就真正可怕了,小小年纪便如此,将来大了还了得?难怪几个同来的王爷一再让他对此人注意,连那宫中的人,还有那刘宇,也特意跑来提醒。

    这样一想,朱睦柛的心里就多了几分警觉,便道:“听说镇国公乃是王先生的高徒,王先生的大名,老夫也是闻名已久啊。一直盼着一见……”

    张鹤龄在旁笑呵呵地道:“何止是高徒,还是女婿呢。”

    朱睦柛淡淡一笑,不置可否的样子,接着道:“王先生有此东床快婿,也是一件快意的事。”

    自始至终,朱睦柛表现得都极为客气,语态祥和,对叶春秋极为欣赏的样子。

    而则……却没有让叶春秋松一口气,因为他很清楚,越是如此,朱睦柛对自己的警惕就更大。

    ………………

    今天只能五更了,希望大家能谅解老虎,老虎其实真的不想请假的,特别今天是新的月份的第一天,可是实在熬不住了,头脑昏沉得眼睛都有些发痛,好吧,这两天总感觉不大舒服,今天才知道,原来老虎又悲催的感冒了,老虎现在只想喝了药,立马好好去睡一觉,祈祷这次不要像上回那么严重,希望一觉醒来,老虎就大好!

    (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四章:很傻很天真(第一更)

    面对这么个油盐不进的周王,叶春秋却是没有露出半点焦家之色,反而是不疾不徐。

    叶春秋先是捧起了案上的茶,轻抿了一口,而后道:“殿下,其实小子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是有事想要向王爷请教。”

    总算还是切入正题了。

    朱睦柛的眼里不经意地浮出了浅笑。

    叶春秋还是有些耐不住了,看来终究还是少年人,定力不足啊。

    可是叶春秋的心里也是暗喜,他就是想营造一个‘小子’的形象。

    朱睦柛的神情依旧从容,徐徐道:“噢,镇国公有事,但说无妨,本王洗耳恭听。”

    叶春秋正色道:“小子听说,安化王谋反,有许多书信,其中有不少,都是涉及到宗室的。”

    朱睦柛一听,虽是脸上不露声色,心里却是暗暗警惕了。

    书信?是什么书信呢?

    叶春秋当然也没有拿出来,至少在朝中,似乎没有什么迹象。

    可是叶春秋既然提了出来,那么这朱寘鐇有些与人交往的书信也该是确有其事,可问题就在于,这些书信写的是什么?

    叶春秋又道:“这些书信,其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只是事关重大,而且可能牵涉不小,信中的内容,多少有些不妥之处,为了避免猜疑,小子不敢细看,忙是禀告了陛下,而后便将这些书信付之一炬了。”

    叶春秋说罢,就摆出了一副很无辜的样子,不再做声了。

    他在赌,赌安化王和周王私交不浅。

    周王是贤王,可是那安化王朱寘鐇野心勃勃,一向也以贤王自诩,既然有人自诩自己是贤王,想要弄一点名声,不可能不和周王进行沟通。

    周王就好像一个大儒,成名已久,那么作为后辈的朱寘鐇,刚刚出道,自然少不得要修书去,好生地‘请益’一下。

    而实际上,叶春秋并没有书信,当时安化王府乱糟糟的,王宫中也起了火,什么都没有搜到,说句实在话,就算有书信,以叶春秋的身份,也绝对是当做没有看见,立即会付之一炬,毕竟这种高级别的书信,叶春秋还真未必有胆量去看。

    叶春秋也深信,朱寘鐇和朱睦柛这二人若是笔友,那么书信中的内容,也大多是一些没有营养的话。

    这很能理解嘛,周王是个谨慎的人,朱寘鐇心里有鬼,势必也是很谨慎的。因为谁也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拿着自己的书信去举报,人心隔肚皮啊。

    书信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万一有什么疏漏呢?比如两个贤王总该对于国家有那么一点看法,比如……有一点点的牢骚。

    这其实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身为龙子龙孙,在地方上看到某些恶政,不免说几句闲话,这样的沟通,很好理解。

    其实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早就不似建文和文皇帝时期了,那时候因为是藩王的权利和实力过大,诸王才引起了朝廷的警惕,现在的宗室虽也是位极人臣,几乎已经没有了谋反的权利,朝廷只需一个中官,就可将一个藩王轻易拿下,朱寘鐇毕竟只是借着诸卫反对周东度的势头罢了,否则以他本身的实力,也就是去做山贼的命。

    事实上,现在满天下都在谈及时弊,这是风潮,从江南到江北,那些太祖皇帝声言不可言事的读书人,哪一个不是动辄把朝廷骂个狗血淋头?

    宗室有些牢骚,是很正常的,何况人家又不是混吃等死的王爷,很隐晦地讨教一下朝廷的时弊也很正常。

    这没什么可指摘的,甚至是叶春秋从锦衣卫的奏报里,大致都能看到一些王爷在地方上,直接当着地方官的面骂上几句,朝廷连理都不会理,时代……不同了啊。

    而现在,叶春秋赌的就是这个,若是周王和安化王之间有书信往来,肯定会有一些有意思的内容。

    这些内容本来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偏偏安化王反了。

    那么……现在问题就大了,你和安化王关系这么深厚,还一起骂朝廷来着,可现在安化王反了,你来说说看,你是不是也是他的同党?

    听了叶春秋的话,朱睦柛的心里还真的咯噔了一下。

    其实书信的事,他早就想不起来了,和安化王确实有过一些书信的往来,那朱寘鐇在书信中对自己很是恭敬,而自己呢,也劝他多读书,介绍了几本书给他,双方纯粹是很寻常的交流,而至于在书信中是否提到了一些其他的事,因为年代久远,他也记不甚清,似乎那朱寘鐇好像抱怨过中官的事,可自己的回书里,是否有过一些附和呢?可能会有,不过自己的性子谨慎,料来也不会说得太露骨,大致也就是随口附和两句罢了。

    朱睦柛努力地回忆着,脸色越来越凝重。

    叶春秋口口声声说书信已经烧了,这可还是说不准啊,人心隔肚皮,天知道他是不是留了后手?问题可能不严重,可怕的是会有人抓字眼,现在正在朱寘鐇谋反的风口浪尖上,若是有人拿这个做文章,许多事可就说不清了。

    朱睦柛到了京师之中,先是去拜谒了朱厚照,可是朱厚照的性子,有些拿捏不定,显然是个爱冲动的孩子,若是有人进什么谗言,那就真真是冤枉死了。

    朱睦柛看着对自己执礼甚恭的叶春秋,顿觉得这很傻很天真的皮囊之下,似乎隐藏着很深的心机。

    朱睦柛当然不能表现出异常,他依旧含笑,不咸不淡道:“噢,依着本王来看,若有书信,理应留着才好,说不准这逆贼朱寘鐇还有同党也是未必,本王知镇国公是学曹操烧毁书信的典故,可是许多事,不可一概而论。”

    叶春秋忙道:“殿下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那安化王四处结交,其实说句实在话,这天底下哪里有这样多的反贼,又有谁肯和他谋反呢?小子担心的是,本来清清白白的人,却因为书信中有所不慎,而被人冤枉了,这岂不是使人蒙受不白之冤?(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五章:螳螂捕蝉(第二更)

    叶春秋说得很真挚,其实他知道自己是忽悠,甚至忽悠得自己都有些不太好意思。

    其实叶春秋根本不在乎周王到底相不相信,这其实就是虚虚实实的把戏,以周王的智商,极有可能看出了自己是大忽悠,可万一真的有书信,万一真的自己没有烧呢。

    冒险,只是一无所有的泥腿子才崇尚的把戏,因为一无所有,所以若不拼,便一辈子无法改变命运。

    可对于家大业大的周王来说,他是绝不能冒险的,他求的是安稳,这天大的事,也比不得安稳重要。

    看着叶春秋一脸诚挚的样子,朱睦柛莞尔一笑,突然看着张鹤龄道:“寿宁侯,能否移步,本王与镇国公有话要说。”

    这张鹤龄本来站在一旁也听不懂叶春秋与朱睦柛的机锋,正云里雾里呢,谁晓得周王直接下了逐客令,他只好讪讪道:“是,是,告辞。”

    在周王面前,张鹤龄自然不敢放肆,乖乖地告辞出去。

    等这厅中只剩下了周王和叶春秋二人,朱睦柛的脸陡然拉了下来,对着叶春秋道:“想必,有些事,镇国公也有些耳闻吧,本王对镇国公没有什么意见,说起来,你也算是劳苦功高,只不过……本王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对有些事,却是绝不能置之不理的,镇国公方才提及到书信,可是要威胁本王吗?”

    开门见山了!

    叶春秋忙是作揖道:“小子不敢。”

    朱睦柛却是冷冷地道;“本王和那安化王确实有旧,只是镇国公却是忘了一件事。”

    叶春秋随即道:“小子愿洗耳恭听。”

    朱睦柛长身而起,很不客气地道:“越是如此,今日你可威胁本王,谁料会不会借此来威胁别人?镇国公饱读诗书,想必也知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镇国府辖了镇国新军,此事绝不能放纵,本王身为太祖皇帝的血脉,就算不惜此身,也绝不会放纵此事。”

    叶春秋只是抿着嘴,却是不发一言。

    朱睦柛脸上的表情显得既严肃,又冷然,道:“镇国公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本来本王就对你有所忌惮,你倒是有意思,竟还威胁起本王来了,请回吧,本王不吃这一套,若是本王有什么把柄在你手里,你尽可去状告就是,本王一身清白,无所畏惧。”

    话说到这个份上,朱睦柛显然是被惹怒了,打算好死磕到底了。

    叶春秋的表情看不出喜怒,只是自若第站起身来,朝他作揖道:“那么,小子告辞。”

    叶春秋居然也没有解释,便这样告辞而去了?

    只是叶春秋起身的时候,却有一封书信遗落在了凳上,朱睦柛看着那份书信,眼眸一眯,便让那老宦官将书信取来。

    拆开封,看了一眼,朱睦柛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了,他眯着眼,顿了一下,随即道:“张婵。”

    “老奴在。”那老宦官就守在外头,听到朱睦柛的叫唤,便蹑手蹑脚地进来。

    朱睦柛慢悠悠地道:“去将几位王爷都请来,就说,本王有事相商。”

    ……………………

    刘瑾难得出宫,这内城有刘瑾的府邸,占地很大,足足百亩之多,装饰得金碧辉煌,很是惹人注目。

    尤其是在这春日里,府中鲜花怒放,姹紫千红,成荫的绿树随风摇曳,在这微风徐徐下,远处是一处小小的人工湖,刘瑾命人在湖心的小亭子里放了张沙发,他一屁股陷入沙发中,顿时觉得惬意无比。

    平时在宫里,朱厚照倒是置办了几个沙发,而刘瑾却只有站着的份,只有到了自己的私邸,刘瑾方才感觉自己是真正的主人。

    夜幕之下,月儿微微倒影在粼粼的湖水之中,远处几盏灯笼引着一人到了亭下,来人正是都御史刘宇,刘宇显是刚刚下了值,身上还有一股倦意,他到了刘瑾的跟前,作揖行礼道:“见过刘老公。”

    公公是对太监的敬称,而这老公本是宋时对宦官的尊称,现在叫的人少了,不过刘瑾倒是很喜欢听这称呼,人家是公公,自己是老公,分明就高一个档次嘛。

    刘瑾依旧慵懒地躺在沙发上,只嘿嘿一笑,道:“听说了吗?叶春秋去鸿胪寺了。”

    刘宇变得警惕起来,旋即道:“莫非……这叶春秋想要和周王修好不成?”

    “修好,怎么可能?”刘瑾摇头,他目光阴柔,显得闪烁不定,连带声音也变得阴沉:“这关系到的是社稷,周王的性子,咱是知道的,他是真正为这个江山这个社稷考虑的,那叶春秋拿什么去收买周王呢?呵……叶春秋几乎是被人赶出来的。”

    刘宇总算松了口气,笑呵呵地道:“如此说来,这叶春秋……”

    “就看这一次廷议了。”刘瑾正色道:“他站得越高,摔得就会越狠。”

    刘宇便颌首。

    刘瑾看了刘宇一眼,接着道:“你那儿也要有所准备,诸王是藩王,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肯出头的,所以哪,得先抛砖引玉,这抛砖引玉的事,只能你来办,你放心,往死里去撕吧,狠狠地骂,陛下就算不喜,到时候诸王出了面,才是真正的好戏登场。”

    刘宇不由皱眉,显得有些担心:“下官只怕……”

    “怕什么!”刘瑾瞪了他一眼,脸带狠色地道:“只要到时候藩王们和你同气连枝,你所要言的事,又是为了咱们大明的江山社稷,谁敢说一句不好?陛下虽然胡闹,却也晓得你是为了大明朝的社稷着想,这朝里朝外,有几个人是傻瓜呢?叶春秋这个镇国公哪,长不了的。”

    刘宇只好点头道:“下官明白了。”

    刘瑾便笑了,声音渐渐温和下来:“放宽了心吧,其实当初咱建镇国新军来做叶春秋的私兵,招商局来做镇国公府的私财,他叶春秋就非完不可了,这大明哪,姓朱不姓叶,陛下可以糊涂,可这天下宗室、文武百官可不糊涂呢。”

    刘瑾看着湖面上升起的氤氲薄雾,嘴角勾起一丝狞色,接着道:“他自己抓着那镇国新军和招商局不放,接下来,就未必是镇国府的问题了,要镇国府还是要命,得看他自己了。”(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六章:大放异彩(第三更)

    王静初的肚子日渐大了起来,因为是第一个孩子,而春天又容易引发疫病,所以府中众人都极为小心。

    叶春秋成了国公,自然愿意多陪在左右,偶尔享受着家中的天伦之乐。

    他让孙琦将镇国府的账目大致地整理了一下,索性就在家中研究起镇国府的各项开支。

    一年近两百余万两银子的岁入,这是真正的纯利,若是单纯的销售额,只怕要高达七八百万两之多,单单原料的采购就高达纹银百万,再加上两百余万的薪金给付,整个镇国府,几乎无时无刻都有无数的资金在疯狂地流动。

    现在的拳头产品,还停留在仙鹤车、沙发和水晶玻璃上,叶春秋不急着去开发什么新产品,现在招商局倒是在扩张车坊,只是这一次,问世的却是新的马车,这马车没有仙鹤车华贵,许多地方,能省则省,属于平民级的马车,无论是空间还是舒适感,都要差一些,不过价格却是压缩到了二十两银子,这个价位,其实就是满足一些小富之家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载重货车的投产,这载重的货车已经在研究院几经调试之后,大致已经初具雏形,在平坦的水泥路,完全能够载重两千斤,而且是在不费马力的情况之下,若是崎岖的山路,亦可承载千斤。

    商业的版图就是如此,至少孙琦现在推广起新品来,可谓是得心应手,招商局因为此前水晶、仙鹤车,甚至是收购各种原木、矿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商业网络。

    譬如在扬州,孙琦不需去寻人,若想兜售什么货物,脑子里大致就能寻到几个扬州商贾,这些人要嘛曾和招商局做过仙鹤车的买卖,要嘛从招商局进过水晶,从招商局里得过不少的好处,现在要兜售平民车和载重货车,想开拓扬州的市场,只需修书一封,若是对方有兴致,自然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