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4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厚照立即道:“叶爱卿所言甚是,佥都御史邓健忠义可嘉,不但无过,反而有功,朕自该大加褒奖才是,不过……”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才继续道:“不过……这本是朝廷应有之义,这样的大功臣,本就该厚赐,这一次不算,这可不是什么要求,再来过一次,叶爱卿,你还要什么赏赐?朕有言在先,朕现在可是开了金口了,无论你要什么,朕都予以满足,你莫要总是想着别人,想一想自己,美女要嘛?银子呢?好吧,银子你多,朕封你王爵吧,或者……你自己说吧。”

    “……”

    呼,百官的心情就如同是坐过山车一样,起初的时候,都不禁佩服叶春秋人品高洁,毕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面对如此大的诱惑,而想着别人,那佥都御史邓健,也算是一条汉子了,虽然招人讨厌,可是他的言行,却是教天下人佩服的,叶春秋首先想到他,令不少人对叶春秋既为叶春秋觉得可惜,又感到敬佩,这镇国公果然是状元出身啊,和寻常的勋贵不同,这是圣人门下,单凭这份心思,就足以教人佩服了。

    也因为如此,陛下说这一次不算,竟也无人反对,甚至许多人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之事。

    叶春秋抿了抿嘴,却是知道这一次挣了个很大的名声,一个人拒绝了诱惑,却将这大好的机会拿去拯救一个朝廷的忠臣,这是足以让人传为佳话了。

    这时候,只怕自己再提任何过份一些的要求,都会让人不觉得过份了。

    既让陛下燃起了兄弟之情,又让百官们心中赞许,而且想必用不了多久,今日之事便可传为佳话。

    最重要的是,叶春秋知道,以朱厚照的性子,是肯定不会将这一条算数,所以……现在自己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提出过份的要求了。

    语言的艺术,就在于此啊。

    自然,叶春秋虽玩了一个小花招,却也做好了陛下可能将这一条作数的准备。

    本心上,叶春秋确实是很在乎邓健的,当初设计了一连串的圈套让宁王朱宸濠跳下去,不就是为了救邓健吗?

    现在既能救了邓健出大狱,又能得到封赏,这就像是你去买东西,本只是想买这件东西,没想到还来了个买一送一!就算是没有东西送,你这东西本也是要买的啊!

    此时,叶春秋不假思索地道:“陛下鸿恩浩荡,臣弟尺寸之功,怎敢居功?而今陛下既然开了金口,臣弟也只好生出一些私念,若是陛下非要恩赐,就请给臣弟一些封土吧。”(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封地

    竟然要封土?

    叶春秋居然也好意思提这样的要求?

    话说回来,若是叶春秋直截了当地要封土,势必会给人一种很糟糕的印象。

    这时代最讲究的是含蓄,伸手索要好处的人,即便别人真许诺了你,也一般给人一种锱铢必较的感觉。

    更何况叶春秋的野心不小,居然连封土都敢要。

    整个大明,能有资格封土的,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藩国,这是亲王的待遇,另一种是郡国,是郡王的待遇。

    虽然靖难之后,藩王和郡王已经大大地被削减,可是因为文皇帝打着的,乃是祖宗之法的旗号,所以依旧保留了太祖皇帝对于宗室的厚待。

    比如宁王的封地就在南昌,南昌乃是大邑,在这里,他有权利干涉行政,有权利任命王府里的文武官员,甚至有权利建立卫队,还有征收税赋的权利。

    可以说,正因为这种国中之国的体制,才使得藩王们有了造反的本钱。

    同样,郡国往往是小一号的藩国罢了,不过虽是郡国,实际上,这个国中之国的小小藩地,往往是从藩国里割出来的,譬如上高郡王,这上高县就是他的藩地,虽然按照体制,他有独立自主地资格,其实不过是依附在宁王府的一个架构而已。

    因为外姓不得封王,而封王才能有封土,因为这个祖制,所以理论上来说,太祖他老人家就相当于杜绝了外姓割据的可能。

    而现在,叶春秋索要封土,这绝对就是破天荒的事!

    即便是镇云南的黔国公,也不过是镇而已,所谓镇,只是世世代代让他们的子孙在那为官,代为掌管军政,这跟封土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即便一开始,有了叶春秋的品德高尚,要求释放邓健作为缓冲,叶春秋提出这个,却还是让所有人吓了一跳。

    姓叶的,这胃口很大啊,这家伙莫非是想要割据为王吗?

    朱厚照倒是并不太在意,封一块藩地而已,还真一丁点也不心疼,毕竟……

    天下的藩王和郡王实在是多不胜数,朱厚照并不在乎再增加一个。

    不就是一个县吗?朱厚照在这方面,还是很大方的,毕竟叶春秋的功劳实在不小,而且在朱厚照的心里,叶春秋和自己兄弟差不多,难道比不得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堂兄弟吗?

    只是对于许多大臣们来说,却不免在心里有几分忌讳了,历来外姓建藩的,可没几个好下场的,这叶春秋,到底想做什么?

    “嗯?”朱厚照像是直接忽略掉神色各异的群臣,只看着叶春秋道:“你想要封地?既然你开了口,朕自然也该遵守承诺,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宁王有谋反之心,是证据确凿,这宁王一系,朕定必要连根拔起,若是将你封去南昌,只怕也是不妥的,不过宁王府之下,还有宜春郡王、高安郡王和上高郡王,这宜春、上高、高安三处,你自己选一个吧,你依旧还是镇国公,不过呢,为大明做下的这些,却是劳苦功高,却又碍于祖宗之法,朕不能加你王爵,那么,就不妨以郡王之例,准你镇国公建藩开土。”

    依郡王例,这绝对算是厚遇了,何况宜春、上高、高安三处,都在江西布政使司,江西是个不错的地方,若是赣南,群山连绵,或许要差一些,可这三处,却处于赣中和赣西一带。

    这里有大量的平原,绝对是一块宝地,当初文皇帝为了安抚宁王,虽然去了他的兵权,不准他在边疆建立藩镇,将他移到大明的中部,既是为了监视,防止他作乱,另一方面,也是给予某种优待,毕竟江西历来是鱼米之乡。

    这里头三处,任何一处都绝对算得上是福地的,何况还是让叶春秋从这三处选取一个。

    百官们的心里先是惊讶,现在又不禁羡慕起来,甚至有不少人开始想,若是自己,会选哪里呢?

    宜春自古称之为春城,虽是多山,却是四季宜人,高安、上高距离南昌近在咫尺,何况水田极多,物产亦是丰饶,亦是好去处。

    身为主角的叶春秋,却是没有多加犹豫,便正色道:“陛下,臣不想在江西。”

    不想?

    这一下,又是满堂哗然,又开始有人为叶春秋可惜了。

    南直隶和江浙都是大明最富庶的地方,而浙江因为沿海,是不准建藩的,南直隶乃是近畿之地,更不会封给别人,唯一的好去处,就是江西了,偏偏你叶春秋想都不多想,就说不要?

    叶春秋接着道:“臣既为镇国公,就该为大明镇守国门,臣弟希望得以封地,也正是因为有此意,江西虽好,却非臣弟所愿,臣弟恳请陛下,将臣弟封至关外,那太祖高皇帝,早就有言,大明拥有四海之地,南洋、倭国,对于大明来说,不过是疥癣之患,而大漠,却是大明永远的敌人,臣弟愿子孙世代,为大明镇守大漠,所以,恳请陛下将臣弟封在关外,为大明开疆辟土,守护社稷。”

    若说一开始,当听到叶春秋说要封地做为奖赏,其实不少人的心里觉得叶春秋私心太重,居然想要开大明先例,作为一个外姓人要封土?

    可是现在,当听完叶春秋这一番话,所有人都震撼了。

    叶春秋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大漠,是中央王朝永恒的敌人,从最初的匈奴,到后来的鲜卑、突厥、再到金人和蒙古,从瓦剌到鞑靼,中央王朝的敌人,永远都在漠北,即便举国之力,消灭了一个敌人,可是很快,在这片苦寒之地上,便又会蹿起一个新的敌人,这些敌人以劫掠为生,不改本性,若是关内强,他们不过是骚扰和劫掠,而一旦社稷动荡,他们便化身成为了最大的威胁,踏破关墙,横扫关内。

    这样一个地方,你过安慰的日子嘛?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让在大殿之中的朝臣,怎么想都想不明白,叶春秋为何要以此为封地!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吾皇万岁

    众所周知,这关外,乃是苦寒之地,正因为苦寒,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产出,所以在那里,每一个人都是最凶残的强盗。

    若是叶春秋希望自己被封在关镇上,倒还好说,无论是大同,还是宣府,其实都算是不错的地方,毕竟那儿是贸易的必经之路,偏偏叶春秋的选择却是关外。

    这关外茫茫万里,地里又长不出多少的庄稼,除了辽东,许多地方不过是风沙,而一旦到了冬天,大雪便延续数月之久,狂风肆虐,封去了关外,若是去锦州那一带倒也勉强还好,可若是其他的地方,简直就是作死了。

    为大明开辟疆土,守护社稷,这短短的几个字,可能在别人的口里说出来,是骗人的,可在叶春秋的口里说出,却是没有任何一个人产生怀疑。

    朱厚照怔怔地看了叶春秋半响,他倒是希望叶春秋只是跟他说笑的,可是看着这家伙一脸认真地看着他的样子,他竟是迟疑了。

    事实上,大明在关外有疆土,而且疆土还很不少呢,不过许多所谓的疆土,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辽东乃是都司,其实汉人能控制的,不过是一些军事上的城寨而已,或是一些军户屯田的聚集区,那里有大量的堡垒,背后依托着军事的重镇,可是在那旷野之外,虽也算是疆土,其实不过只是势力范围而已。

    疆土和势力范围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朝廷能征税,能有效地管理,而后者却完全不同,后者不过是较为安全的地方,毕竟,大漠之外是沙漠和操场,而各个部族却大多是逐草而居,那些依附大明的部族,未必就真心依附,往往是今天依附你,明天就反了,然后干你一票,而敌对的部族,虽然不敢轻易的带着部族中的人至大明的势力范围内放牧和定居,可是隔三差五的骚扰却也是实实在在的。

    严酷的天气和环境,再加上这胡汉杂居,以及各种马贼和胡寇的侵扰,大明在关外的疆土,除了少数如锦州、辽阳等地的关塞大邑之外,都可谓是苦寒之地,比流放去琼州还惨。

    叶春秋舍弃了江西,而决然选择关外,这怎么看,怎么还是觉得是在作死节奏。

    朱厚照犹豫地皱着眉头,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

    百官们则是不禁佩服起叶春秋,想到叶春秋能有今日,看来也绝不只是运气这样简单,单凭人家这样的魄力和勇气,寻常人哪里及得上半分?

    朱厚照看着许多人露出钦佩之色,看着许多人正等着他的决定,不得已,只好道:“这件事,容朕想一想。”

    朱厚照叹口气,接着道:“叶爱卿,你可要想清楚了,实在不成,朕封你去南昌可好?九江亦可以,为什么偏偏选择去关外呢?”

    是啊,锦州、辽阳那样的地方,是不可能封出去的,那么给叶春秋封的地方,可能名为一个县,实际上应当就是个堡子了,皇帝的义兄弟,立下这赫赫战功的镇国公,居然封去那种地方?说出去,朱厚照自己都觉得很难堪。

    叶春秋的心情显然是朱厚照不同的,他像是打定了主意,道:“陛下自己开了金口,说是臣弟有什么要求,陛下定会恩准,金口一开、驷马难追,臣弟要的封地,就是关外,臣弟别无所求,只愿陛下开恩,满足臣弟的小小要求。”

    呃……

    看着叶春秋果决的样子,朱厚照无语了,他只得吹胡子瞪眼地看着叶春秋。

    你这家伙不知道朕也是为了你着想吗?你这家伙竟然还这样说?实在太不上道了!

    朱厚照狠狠地瞪了叶春秋一眼,便左右张望,目光最后落到了刘健的身上,朱厚照犹如看到了一个救星,忙道:“刘爱卿以为呢?”

    刘健想不到朱厚照点到了自己,他又怎么不知道朱厚照的心思呢?不就是想让他用祖宗之法或者管他什么名堂的理由来阻止这件事吗?只是……

    叶春秋要去关外……这似乎……

    刘健出班,淡淡地道:“陛下,镇国公有此义举,实乃我大明之福,也正是他的平生所愿,老臣对此,钦佩不已,老臣以为,镇国公既是向往关外,陛下又已开了金口,此事倒是可以定了,不过老臣又以为,这件事倒有颇多值得商榷之处,那关外毕竟苦寒,固然镇国公身子硬朗,却也未必吃得消,所以老臣以为,这藩地倒是可以好生商议一下,比如,陛下再给一些恩赐,好让镇国公在好过一些。”

    刘健说罢,百官们亦纷纷点头。

    这是义士啊,一般遇到这种义士,除了和叶春秋有亲的王华之外,大家第一个念头就是,哎呀,镇国公要去关外,这高尚情操很令人感动啊,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来着,有了镇国公牵制,边镇的压力或许能缓解一些,那就去吧,热烈欢送,得给人一个坐义士的机会。

    所以大家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同时,纷纷点头,一个个七嘴八舌,这个道:“镇国公忠义无双,教人佩服之至。”

    那个说:“君是贤君,臣是忠臣,君臣相宜,实乃一段佳话。”

    朱厚照原本还指望刘健可以阻住叶春秋,没想到刘健没阻住就算了,反而还说了这么一番话,更是令群臣一起相互呼应。

    看着那些臭不要脸的家伙,一个个摇着脑袋拽文,朱厚照憋屈得竟是老半天说不出口,他只得瞪了叶春秋一眼,道:“好吧,叶爱卿既然都这么说了,朕能说什么呢?连刘师傅和其他爱卿都赞成了,此事,就这样暂时定了,其他的细节,朕再思量思量,退朝退朝,没什么可议的人,都退了,叶爱卿,你留下,朕有话和你说。”

    虽然看得出朱厚照不大高兴的样子,可叶春秋心里的一块大石总算落地,连忙谢恩道:“臣弟谢陛下恩典,吾皇万岁。”

    百官也心情愉快地三呼万岁,徐徐告退。(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守国门

    众臣纷纷退散。

    叶春秋却独独被留了下来,朱厚照朝左右的宦官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于是方才还热热闹闹的大殿,此刻却是空荡荡的。

    见众人走了个干净,朱厚照则是背着手,顺势站起,而后在这殿中来回渡步,眉头轻轻皱着,脸上带着几分懊恼之色。

    叶春秋依旧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倒是目光一直随着朱厚照移动。

    过了好半响,朱厚照终于当先开口道:“朕还以为朕很糊涂,可怎么也想不到你也糊涂得很,这样好的机会,你个笨蛋竟就这样凭空错过了?哎……先帝在时,曾说真顽劣,最害怕的便是朕误结匪类,朕的性子,很难……”

    说到这里,朱厚照停了下来,想了想,突然觉得用词不当,便道:“就是说,朕是个满脑子奇奇怪怪的人,很难和严肃的人交往,所以结交的,也都是一群奇奇怪怪的家伙。”

    “那姓邓的也就不提了,好吧,说回来这件事,春秋,今儿是多好的机会啊,你怎么就,怎么就……”

    朱厚照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着叶春秋,很为叶春秋可惜。

    是啊,换做是任何人,都不会做出叶春秋的选择。

    叶春秋却是一丁点都不为自己的决定而觉得可惜,看着朱厚照不好看的脸,反而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朝朱厚照一礼,温和地道:“陛下可还记得从前臣弟对陛下说的话吗?”

    “嗯?”朱厚照愣了一下。

    在朱厚照讶异的目光下,叶春秋道:“陛下难道忘了,当初陛下曾说过,迟早有一日,要与那巴图蒙克决胜大漠?”

    朱厚照听了,顿时身躯一震,眼眸里掠过了一丝亮光,他旋即将目光对向同样目光炯炯的叶春秋的眼眸,道:“你再说一遍。”

    叶春秋收敛起了淡笑,露出肃然之色,道:“臣弟以为,一劳永逸的解决大漠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大明的海疆暂时已经安定,而真正的心腹大患,却是漠北之地,若不彻底解决漠北,大明即便能积攒再多的财富,亦不过是别人眼中的肥肉而已,臣弟已经接到了线报,那巴图蒙克汗自那一次铩羽而归之后,在漠北蛰伏,如今已经为并吞察哈尔、兀良哈、喀尔喀、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诸部,一统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诸部之主,这蒙古诸部,除了归属我大明的朵颜部之外,如今俱都臣服在他的金帐之下,而今他自封‘达延汗’,又奴役了漠北其他各族,如日中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