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4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如此不希望我来青龙呢?鞑靼人当然有可能,可是吧,料来鞑靼人也不会用这样的手段。”

    叶春秋说罢,便不由失笑,倒是显得很不以为意的样子,旋即又道:“先审审看吧,既然已经让唐兄去审了,想来多少会有一些蛛丝马迹的。”

    一旁的孙琦不禁苦笑道:“春秋,我说实话,这唐先生虽是才子,可看着不像……”

    他的意思很明白,这种事,唐伯虎这种书生,只怕是办不成这样的事情的。

    叶春秋沉吟了一下,道:“我自然知道他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可而今他既跟了我来到这个地方,那么就少不得要磨砺磨砺他,他现在也急于要表现,这个时候,该多给他试炼的机会,唐寅这个人,心术不坏,也算是有才学之人,我带他出关,也未必只是因为想要抬举他,而是人在外头,总需要身边有个人负责书启的人,寻常人,可靠的未必有他的文采,有文采的,却未必有他可靠,说回来,其实他个是极聪明的人,只是一生跌宕,缺少机会罢了,什么事,以他的聪慧,都能上手很快,这也算是为我分忧,舅父和王兄都是独当一面的人,不能时不时在旁协助我,这个唐寅,我觉得很有意思。”

    孙琦便微笑捋须道:“春秋喜欢便好。”

    这时,叶春秋便问起了他最是关心的事情,道:“现在这里,各有什么难处?你们尽管说出来吧。”

    说到这个,王守仁就不免抱怨了:“新军征募了三千人,步枪是足够的,新兵的操练也在有序地进行着,唯独这弹药,却需从京师那儿运来,隔三差五的,总有延误,眼下这是关外,储备的弹药不足,一旦有事,可就不妙了。还有就是,新军虽然来了,可是教授新军的教授和博士却不肯跟来,而今夜课的人手,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听到王守仁说到弹药的事,孙琦便道:“我已督促匠人先将弹药的作坊办起来,不过真正要生产,至少还需一个月的功夫,这已是以最快的速度了,再快,只怕会有隐患。”

    叶春秋便道:“那么,招商局这儿,只得尽力加快一些;至于夜课的事……”叶春秋想了想,才道:“那我们自己教吧。”

    王守仁不由微楞。

    叶春秋便道:“王兄就是现成的大儒,从前我们教授夜课,都是循规蹈矩的,很多时候,学的都是四书五经,而今这里是关外,这片土地叫做镇远国,自然,圣人是该尊的,谁若是敢污蔑圣贤,我便第一个不肯;可是对于新军,可以教授一些我们自己的知识,未必就要灌输,只要开启他们的思维即可。”

    王守仁本就是‘离经叛道’之人,叶春秋这么一点拨,他就明白了,他徐徐道:“我可以试试,先编撰一本教材来,先请春秋过目。”

    叶春秋点了点头,不由伸了个懒腰,感到了一种很美妙的感觉,口里道:“虽说我们是在化外之地,有诸多的不便,可是这儿,却再无那些条条框框,也无人再束缚我们的手脚,我们想到的事,可以尽管去尝试,不必再担心有人闲言碎语,这岂不是一件快事?自秦汉以来,我大汉固有自关内出击,驱逐胡人的;可是真正如我们这般,带领大批的汉人来这大漠定居,将这里视作我们未来安身立命之所的,却是一个也没有。胡人入关定居容易,汉人出关定居却是难上加难,今日,我就要试一试,寇可入关,我亦可出关,我也知道,现在是万事开头难,可也正因为这个难,因为这个不易,方才有了难得二字,我们现在做的,是破天荒的事,成了,就是福泽万世,败了,无非就是给这塞外多添几副枯骨而已,真到了那个时候,我必在此留下石碑,上书大明镇国公叶春秋经略于此。”

    孙琦和王守仁诸人听罢,不禁开怀地笑了,显然都被叶春秋这玩笑所感染,心里也不免有些澎湃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唐伯虎却是匆匆走了进来,他的脸色很难看,身上的一袭儒衫,竟是染了斑斑血迹,他显然很怕血,所以嘴皮子不断地颤抖哆嗦。

    等进了来,见了叶春秋,唐伯虎这才定了神,随即道:“公爷,审过了,都不肯说,为首的那个,熬不过刑,死了。”

    叶春秋不由无语,道:“你是如何用刑的?”

    “我……我……我……”唐伯虎胀红着脸道:“我戳了他。”

    “用什么戳的?”

    “生员手里的君子剑。”

    叶春秋叹了口气,道:“不该用剑戳,要寻那种只有小指长的断刃去扎,这样既不会死,也会疼,若是再撒点盐,效果就更佳了。”

    唐伯虎听罢,不知道是让叶春秋的提议给吓着了,还是觉得自己不如叶春秋聪慧,脸色顿时煞白,感觉自己有种想崩溃的冲动,眼泪便哗啦啦地流下来,口里边道:“哎,小生真是该死。”

    叶春秋反而不甚在意,道:“这些作刺客的,本就是硬汉,何况,以我估计,对方既然行刺,也绝不可能让刺客知道他们的身份,这些人,不过是背后之人的工具罢了,能知道多少东西?无妨,死就死了,另一个刺客呢,可有透露一点其他的口风吗?”

    “也是不肯招。”唐伯虎的脸色缓和一些,不过依旧还是有一些窘迫:“不过小生,却是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

    叶春秋不由笑了,道;“来,先别急,先坐下吃一口茶,唐兄,这位是王守仁,想必你是听说过的,是我的妻兄,还有这位是孙掌柜,是我的舅父。”(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不情之请

    唐伯虎依言坐定,缓缓地呷了口茶。

    方才一番刑讯,那人打死不肯开口,唐伯虎倒是有些急了。这一次镇国公委托他重任,总不能和这种刺客讲道理吧。

    于是唐伯虎便下了狠手,最后那人被唐伯虎亲手杀了。

    这是唐伯虎第一次杀人,感觉……自然不会太美妙。

    这一路过来,他感觉有些窒息,透不过气来,好在渐渐地定下了神,心头的沉重感渐渐轻了几分,想到往后跟随镇国公,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凡事都有第一次,可不能一直的胆小怕事。

    唐伯虎稍作沉吟,接着道:“这两个刺客,所说的都是带着河北一带口音的官话,由此可见,他们理应是汉人,否则,就算胡人入关,大多学的也是较为纯正的官话,绝不会带着乡音。若是胡人雇佣他们,却又不对,这些人训练有素,不似寻常的小蟊贼,理应是有人在暗中专门栽培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是有主人的,而他们的作用,估计就是专门为他们的主人扫清障碍,尤其是这两个人,有些动作的举止都是一样的,可见他们平时都是一起潜藏起来,同吃同住,相互影响,所以才有此默契。”

    听到这里,叶春秋颌首点头道:“那么唐兄的意思是,背后主使的他们的,不是胡人?”

    唐伯虎虽然做了一番分析,可还是不太确定地道:“这是学生粗浅的猜测。”

    叶春秋笑道:“这不是粗浅的猜测,这是事实。”

    “啊……”唐伯虎倒是愣了。

    叶春秋含笑道:“其实唐兄所说的,我也早已看出来了,在此之前,他们袭击我的时候,就大抵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他们围攻我的时候,极有默契,而且招法显然同出一源,若是胡人主使,肯定是临时招募,将一群人凑在一起,而这些人,显然是专门被人圈养着的,胡人不可能有余力去专门蓄养一批刺客,那么就是汉人了……呵,这就有意思了,到底什么人,如此急着要置我于死地呢?”

    王守仁皱眉道:“莫不是宫里的某些人?”

    宫里的人,指的是宦官,众所周知,叶春秋一直与宫里的宦官不和,而这些宦官位高权重,完全有蓄养刺客的实力。

    一旁的孙琦一听,脸也拉了下来。

    叶春秋反而笑着摇头道:“不会,我此番出塞,这些宦官是求之不得的,自我出塞的那一刻起,便算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了,他们不会冒险作这样的事。”

    孙琦不由道:“这就更加可疑了,既要有通天之能,又是将春秋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的人,思来想去,还真是屈指可数,可偏偏,却难有头绪;春秋,你可要小心了,往后出入,得加派一些护卫,守仁,这件事你来布置,新军之中,要随时挑选一队人保护春秋。”

    王守仁正待点头。

    叶春秋却又是摇头道:“不必,敌在暗,其实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你越是小心谨慎,他们按兵不动,反而不好,倒不如留个破绽给他们,让他们浮出水面,好一劳永逸地将他们解决掉更为妥当,那八名刺客,都算是高手,而且在这八人身后,显然还有一个更可怕的敌人,连我竟都无法发现他的藏匿所在,能调动这些人的人,绝不会是寻常之辈,不过我也不是吃素的。”

    叶春秋顿了一下,脸上浮出几分笑意,接着道:“大家各自做自己的正经事要紧,眼下这样多的人要安顿,新军营那儿,新兵也要加紧操练,这件事就不劳你们费心了,我和伯虎来处置。”

    好说歹说,总算将依旧忧心忡忡的王守仁和孙琦劝了出去。

    唐伯虎看了叶春秋一眼,低声道;“公爷,这杀人,无非就为了谋财和仇恨,公爷都出了关,若说有什么仇家,何必要等出关之后动手?小生思虑再三,极有可能是谋财了,可他们杀了公爷,难道还能从镇国府得到什么吗?小生越想,越是觉得蹊跷,觉得匪夷所思。”

    叶春秋微微一笑,道:“其实,也可能是我挡了别人的财路。”

    “财路?”唐伯虎不解地摇头道:“这怎么可能?谁不晓得,公爷乃是财神爷?怎么可能会挡到别人财路呢?”

    “有得才会有失,这世上哪里有皆大欢喜之事。”叶春秋笑了,此时,他心里又想到昨夜里感受到的那股黑暗中的杀气,却是道:“等着吧,很快就会有眉目了。唐先生也是辛苦了,早些去歇息吧,我叫人烧水给你沐浴。”

    唐伯虎这才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血迹,立即露出一张苦瓜脸,连忙应了,正待要告辞,突然想起什么,道:“公爷,那个……学生有个不情之请。”

    叶春秋见他窘迫的样子,笑道:“但说无妨,何必这样婆婆妈妈的。”

    “那秋香昨夜崴了脚,她挺可怜的,自小就无父无母的,本来这次夫人让她随公爷来,自是伺候公爷起居的,端茶递水,也是她应尽的本份,不过这几日,她怕是难下地了……”

    叶春秋觉得好笑,不由道:“似乎唐兄对秋香格外的热心啊。”

    “不,不不不……”唐伯虎连忙辩解道:“这……这话怎么说的,我只是觉得她身世可怜,和我一样,学生心里有恻隐之心。”

    叶春秋立即道:“唐兄,我自幼便没了母亲,和老父回到族中,也是被人奚落嘲笑,论起来,我的家世也很可怜哪。”

    “啊……”唐伯虎有些懵了:“我的意思是,学生……哎,公爷莫要取笑学生了,学生当真只是怜惜秋香,她有个兄弟,当初还想卖她去窑子里呢,若不是遇到夫人那样的好主子,估计更加悲惨。”

    他不说还好,一说,叶春秋反而怔住了,下一刻反应过来,连忙道:“唐兄,你和秋香都已到了这样的地步了?我记得你昨夜才和她接近一些,这种女儿家羞于言齿的事,她也对你说了?昨夜你没有睡吧?”(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位高权重

    唐伯虎呆住了,老半天说不出话来。

    看着唐伯虎五彩缤纷的脸色,叶春秋有点觉得是自己欺负了唐伯虎的错觉。

    显然,跟这种老实人开玩笑,实在有些伤不起,于是叶春秋便点到即止,没有继续说下去。

    其实眼下于叶春秋来说,虽然万事开头难,可是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交通。

    这里距离京师其实并不远,距离关隘,也不过骑马半日的路程而已,可是陆路的交通毕竟有不便之处,若只是去京师,经过陆路倒也罢了,可是要去其他地方,还能走陆路吗?

    这里距离秦皇岛,不过两百里,倒是有一条支流,以秦皇岛为出海口,镇远国的领地,自秦皇岛至青龙县,脸面四百,大抵是在六千平方公里左右,也就是说,未来的青龙,完全可以将秦皇岛隔海相望的地方当做出海口,如此一来,无数的物资就可以从青龙至秦皇岛,再经由秦皇岛转运。

    只是这一条支流,勉强行一些小船和承担生活用水倒是可以,想要走大船,却是并不容易。

    那么唯一的办法,显然就是拓宽河道了,修筑一条运河,将附近的河流统统引入这运河之中,这显然是个大工程,花费很是不小。

    可是一旦建成,自此之后,无数是数百斤还是数千上万斤的货物,只需一天多的时间,就可送到秦皇岛,秦皇岛的物资和人员,亦可朝夕至青龙。

    而叶春秋的这两处领地,方才能密不可分。

    现在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这事倒是不急,至少现在来说,得先把匠人们安顿好,一些必须的民生物资,要赶紧的生产出来,这里距离山海关不远,所以也有一些山峦,理应让人去探矿,还有这附近的杂草,也都需要平整一下。

    叶春秋在这里住下,这是他在青龙县这个地方度过的第一日,感觉……其实并不太好,一切都太过朴素。

    即便是叶春秋的下榻之处,也没有华而不实的东西。

    青霞去给叶春秋泡了壶茶,说了曼玉带着女眷们收拾屋子的事。

    想到古灵精怪的曼玉,本是一脑子烦心事的叶春秋,心情总算爽朗了一些,不由露出莞尔微笑。

    此时,他见青霞有些局促,不禁道:“秋香和唐寅走得近吗?”

    青霞的脸上升起了几分绯红,道:“少爷总是为别人想,秋香崴了脚,唐先生自告奋勇,给她治伤,我……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说罢,无妨的。”叶春秋带着浅笑道。

    青霞变嚅嗫道:“我听他们治伤的时候,各自说出了自己的身世,都是红着眼眶的唏嘘,唐先生还念诗呢。”

    叶春秋不禁多了几分好奇,道:“不知什么诗?”

    青霞便道:“人生若只如初见,好像是唐先生从前是有妻室的,却是因为他戴罪之后,妻子便离他而去了,他正说起此事,就不禁吟起了少爷以前所作的诗了。”

    叶春秋道:“他们身世都可怜倒是真的,其实我们的身世也可怜得很的,为何就无人疼惜我来着,哈……”

    青霞张口欲言,话到嘴边,却又将想说的话吞进肚里,幽幽地道:“夫人就很疼惜少爷的,来时还再三关照……”

    听青霞提起王静初,叶春秋的脸色有着落寞,心头不禁想念,道:“是呵,却是不知……”

    之前只想着烦恼的事情,可是现在提到自己的结发妻子,叶春秋既有思念,也有心疼,为了照顾家里老小,王静初不得不跟他分隔两地,留在京师的家里,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更决心好好地在此拼搏,这样才能尽早跟妻儿团聚。

    也就在这个时候,唐伯虎在外探头探脑的,一脸急色地朝堂中的叶春秋使眼色。

    叶春秋见了,便顿住方才的话题,对着门外的唐伯虎道:“唐兄,怎么了?”

    青霞连忙敛袖而起,朝唐伯虎福了福身,道:“我给唐先生斟茶。”

    “不,不必了。”唐伯虎方才见到青霞和叶春秋说着话,心里不由发虚,生怕二人背后说了自己的什么‘是非’,不过想起正事,他又打起了精神,道:“山海关总兵官陈述陈大人以及朵颜卫都指挥使花当听闻公爷遇袭,特来求见。”

    叶春秋来时,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此番遇袭,作为相邻不远的山海关总兵官陈述前来拜访,倒也说得过去。

    毕竟镇国公位高权重,现在出了差池,虽然和他无关,于情于理,却还是需要拜访一下。

    至于朵颜卫指挥使花当来拜访,似乎也是情有可原。

    说起这朵颜卫,和大明可谓是息息相关,他们本是蒙古人,因为斗争失败,不得已之下,内附于朝廷,于是朝廷便在这山海关和宣府以北,命他们驻扎,平时的时候,朵颜卫确实为大明立下不少功劳,大明屡屡征发瓦剌或是鞑靼,往往朵颜卫充当先锋。

    只是虽然如此,朵颜卫对朝廷的态度,有时也是若即若离之态,反叛也是时有发生,至于这朵颜卫的指挥使花当,也是豪杰,本来朵颜三卫,分为三个部落,大家互不统属,可是这朵颜部地花当却隐隐已成为了三卫的首领。

    这些年来,朵颜卫与大明互市,关系也是一直和睦,只是花当上位之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在正德二年,鞑靼汗巴图蒙克要将女儿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