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4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话和你说了,黄老爷在三年前,也不过是个小匠人呢,就靠镇国府才发的财,他不信镇国公,还能信谁去?而今这出关放牧,可能在其他地方,没什么人有兴致,可是对于商贾来说,却是再紧要的事,南来北往的商贾,哪一个不在打这个主意?镇国府下头的三百多家商行,骑马有三成都盯上了这肥肉,到处都在招募人手呢,五两银子,嘿,若是在关内,除了那些有技艺的匠人,谁能挣到这个钱?为何这些商行肯下血本?他们的银子可不是大风吹来的,不为别的,就镇国公三个字就够了。”

    朱厚照听得不由咋舌,却道:“若是当今皇帝去了关外,也定比镇国公要厉害。”

    赵大哥笑了,却没有在这话题上多说,而是道:“明日就要过山海关了,过了关,就算真正进入了大漠,咱们的牧场,靠山海关近,谁让黄老爷去关外联络得早呢,许多商行,有的甚至在宣府那边,远着呢。”

    这赵大哥很健谈,偶尔会说起一些青龙的事,朱厚照却在打自己的主意,歇息的时候,钱谦凑上来,低声道:“陛下……不,公子,公子,我看这姓赵的不是什么好人,公子,等咱们出了关,还是赶紧的去寻了镇国……”

    “不寻他。”还不等钱谦说完,朱厚照便当机立断道。

    钱谦怔了一下,随即打了个哆嗦,脸都绿了,苦着脸道:“陛下,咱们不是说好了的吗?出了关,就去寻叶春秋玩儿的,怎么又不寻了呢?哎呀呀,公子,我的祖宗,我的爷啊,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啊。”

    朱厚照却是笑脸迎人地道:“其实养养马也挺好的,我先养几个月再说,不急着去见春秋,这赵大哥,我看着挺亲切的,懂的东西倒是不少,好了,你住嘴,不要总凑上来眼眶发红,又哭又闹的样子,被人看见了,就愈发生疑了。”

    钱谦不由道:“可是宫中怎么办,太后怎么办?”

    朱厚照想了想,不以为然地道:“两三个月时间,不会出什么岔子的,我自然会有办法让他们知道我还活着。”

    说着,朱厚照朝钱谦眨了眨眼,胸有成竹地接着道:“你放心,不会有什么事的,这个世上,从母后到刘瑾、张永、谷大用这些人,俱都是巴不得我永远活在世上,朝中不会有什么跌宕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一掷千金

    朱厚照随着众人一起出关,从山海关出来,方才知道那赵大哥所说绝非虚言。

    只见无数的人流通过了盘查,川流不息地朝着大漠深处涌动,在这里,有数十上百人的队伍与他们鸿源商行的人照面,大家彼此打了招呼,天南地北的口音,接着各自分享了一些讯息,便朝各自的方向继续进发。

    他们既带来了人,同时也带来了无数的辎重,粮食、药品、御寒的衣物,各种生活的用具,大家彼此吆喝,人到了这万里无垠的草原,便连说话都显得豪迈了不少。

    出关之人,里头也混杂着不少作奸犯科之徒,某些人混入其中,不过是因为在家中犯事而已,因此一旦出了关,便开始桀骜不驯起来。

    那赵大哥是老江湖,将朱厚照叫了来,发给他长弓、长刀,还兴致勃勃地道:“这刀可不是寻常的刀,是镇国府定制的,吹毛断发,你好生留在身上防身,一旦有事,大家有个照应。”

    朱厚照骤然醒悟,赵大哥果然不是寻常人呀,他料定了草原中的危险,危险可能来自于内部又或者外部,毕竟出了关,便属于化外之地了,所以在出关之前,他便能凭着他的眼力,将队伍中有能力的人先笼络住,组成他的核心圈子。

    “好嘞。”朱厚照笑嘻嘻地回答,接过了刀,挥舞了一下。

    对于早已经见识过不少神兵利器的朱厚照来说,这把刀自然是不够犀利的,不过相比其他人,赵大哥已经足够关照他了。

    此时,赵大哥又好爽地大笑一声道:“好好地干,哈哈,一月下来,会有两日歇息,我们的牧场距离青龙不过一两个时辰的马程,那儿热闹,到时我带你去找娘们。”

    “逛青楼?”朱厚照眼睛一亮。

    赵大哥压了压手道:“咳咳……噤声,这里人多嘴杂。”

    “哦哦。”朱厚照心里开始期待起来,忍不住又道:“青龙还有什么,不是说,那儿是不毛之地吗?”

    “现在不同了啊。”赵大哥笑道:“不是和你说了吗,那镇国公便是财神爷,你看,财神爷都去了的地方,还会是不毛之地吗?现在那儿的人可多了,咱们的黄东家,就在那儿住着,无数的商行都在进驻,那里现在新近建起了马市,卖马驹的,还有各种防身刀剑、药品的,应有尽有,将来啊,咱们养的马出栏了,也得送去青龙买卖,且不说其他的作坊呢,单单现在牛马的交易,这青龙便带来了多少的商机,你可知道关内多少商贾,将来要来青龙求购牛马?更何况这么多的商行在此圈地建立牧场,你看,咱们的牧场若是乡下,这青龙就是县城了,是不是?咱们的锅烂了,要不要到青龙去买?咱们的盐巴没了,是不是也得要去那儿采购?还有弓箭、刀剑,这些都是必备之物,还有御寒的衣物呢?汉人放马,和那些鞑靼人放马可不同,他们是穷,一切的衣食住行都来自他们的牛马,吃马肉,穿呢,也是畜生的皮,臭烘烘的,可是他们没银子,得将就着,咱们不同,咱们牧人有银子,这且不说,黄东家要让咱们安心养马,会亏待我们吗?这点银子,还是舍得出的。”

    “而这些,统统得去青龙采买,所以不但现在不少商行出关养马,更有不少商贾见了这个商机,纷纷在青龙的市集里抢占先机。等到时候,你去了青龙就晓得了,那儿肯定比不了京师,可是老哥我敢说,京师买得到的东西,这青龙也买得到,这青龙热闹的地方,可不亚于京师。”

    朱厚照又不禁咋舌,他倒是很期待去青龙,见识一下青龙如何从无到有,更想见叶春秋,想看看他在关外过得怎样。

    想起当日叶春秋离开之时,那个越走越远的背影,当时朱厚照还以为他们会很久都没办法见面,没想到现在却是能离得如此近了。

    想到这里,朱厚照带着几分得意地抬头望着天穹。

    只见天穹与这半人高的青草连成一片,可他心里却是想,现在还不能去,哈,我们又头顶着同一片天了,等朕什么时候出人头地,再来让你见识见识。

    赵大哥则是在旁笑道:“努力攒钱吧,我现在就在攒钱,得买一竿骑枪防身。”

    “骑枪,什么骑枪?”朱厚照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却是因为赵大哥的话不由有点愣住。

    赵大哥又是咧嘴大笑道:“新军的步枪,你知道吧?这骑枪,顾名思义,就是骑手用的枪,据说青龙那儿,已经招来了研究院的诸多匠人,专门进行打制,这些日子就要布置生产,专门给牧人们用的。”

    “啊,那我不去逛青楼了,我要攒银子。”朱厚照兴致勃勃地道。

    赵大哥点着头笑:“哈哈……”

    众人继续朝着草原深处行进,天边霞光万丈,只是在这同一边天里,青龙却是热闹非凡。

    天色暗淡,万家灯火已经点了起来,宛如地上的星河,可这才只是青龙的开始,无数的商队开始进驻,给这青龙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有商机,就有银子,有银子,就会有人,一些经过这里的牧人,一些准备服务牧人的商贾,各式各样兜售物资的商人和掮客,自然也离不得那茶楼酒肆,还有令人流连忘返烟花之所。

    新成立的巡警局已经开始维持治安了,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三三两两的,头戴着特有的范阳帽子,胸前系着红巾,脚踩着牛皮靴,紧身打扮的制服,显得人格外精神,手里的武器则是统一的长刀,每个人的胸前挂着一只竹哨,一旦有事摆不平的时候,竹哨一起,附近的巡警便会纷纷赶来,甚至可能惊动驻防的新军。

    灯火辉煌之下,自然免不了通宵达旦的笙歌和作乐之音,来往这里的客商,大多有银子,一掷千金,虽是夸张,可是消费能力也绝不比京师差。(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全城出动

    若是非要跟宏伟辉煌的京师相比,青龙就有点寒酸了,其实这里的建筑依然很少,除了偶尔有几个作坊冒着白烟,绝大多数,依然还是商人们自行搭建的帐篷,巡警们的职责,除了维护治安,就是不许商贾们随意搭建,有些用地是预备来修路的,也有一些,是已经打好了地基做其他用途。

    放眼看去,虽是连绵不断的帐篷,延伸数里,却都很是规矩,也因为人潮汹涌,倒也显得热闹非常。

    只是这时,巡警变得紧张起来,不只是巡警,连镇国新军的生员也突然紧张兮兮地出现在帐篷四处,像是在搜索着什么。

    一直搜了一夜,似乎没有什么成果,而叶春秋清早起来,也顾不得练剑,连忙让人将唐伯虎叫了来。

    唐伯虎看起来很是憔悴,显然也是一宿未睡。

    见到叶春秋,唐伯虎便一脸愁容地道:“还是没有搜到,一丁点蛛丝马迹都没有,陛下莫非没有出关?”

    叶春秋皱着眉头,揉了揉太阳穴,显得有些头痛,却是语气肯定地道:“陛下一定是出关了的,继续让人找吧。”

    朱厚照又跑了,这个家伙……

    有时候还真是让叶春秋又爱又恨,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总能无条件地信任叶春秋,站在叶春秋这边,可又总是令人防不胜防地胡闹。

    既然是溜出了紫禁城,让刘瑾他们这些人多日都没能找到,以叶春秋对朱厚照的了解,他若不是出关,那就见鬼了,所以叶春秋眼下非要将朱厚照找到不可。

    私心里,叶春秋不希望朱厚照在路途上遇到什么不测,但是在公,朱厚照的擅自出逃,让叶春秋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本来有一些就不喜欢南人放马的人,心里颇有腹诽,不过当一回事的人却是不多,可是现在不同了,那些商贾疯了一样地招募人手去关外开设牧场,大家这才知道,原来在镇国府的构想之中,人家压根就没有依赖过地方官府促成此事,而是利用了商贾。

    偏偏这是圣命,没什么可指摘的!

    可现在,陛下竟然不知所踪了,虽说宫中一再说陛下只是出巡了,却还是闹得沸沸扬扬的。

    叶春秋人在关外,依然能感受到这巨大的压力,故此,他是非要尽快将陛下给找出来不可。

    “加派人马,能调动的人,尽力调动,定必仔仔细细地搜查,另外,再悬赏十万银子……”叶春秋阴沉着脸,斩钉截铁地道。

    叶春秋素来都是一副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之色,唐伯虎很少见到这样犯头痛模样的叶春秋。

    唐伯虎便连忙颌首道:“是,还有,厂卫那儿,也有许多人在活动,也在寻人。”

    叶春秋道:“刘瑾这时候,怕也是急了,陛下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这镇国公或许还有立足之地,一朝天子一朝臣,刘瑾这些人,才是死无葬身之地,现在京师就靠太后和这些人稳住了,理应不会有什么变故。”

    说着,叶春秋不由吁了口气。

    唐伯虎又道:“这些日子,永谢布部调动频繁,似乎有不轨的企图,还有……”

    叶春秋道:“这些事,我也知道,所以要随时做好准备,这永谢部有三万户,非同小可,他们的草场与我们的草场相邻,自然不可小心大意。”

    叶春秋说罢,便动身出去,在宅门外骑上马,直接赶去青龙县附近不远的一处大帐。

    这里是一个简易的作坊,四处有扎着一些帐篷,现在的草原中的夏日,白日不算冷,可是靠近这里,却总有一股热浪扑来。

    这是镇国府青龙研究院的驻地,大量的人手,都是从京师调拨来,眼下他们唯一研究攻关的目标,便是一种适合骑兵的步枪。

    既要灵巧,而且还需装填方便,最好能够连续击发,至于射击的精度,反而不是重要的了,因为在颠簸的马上,精度确实不是考虑的目标。

    叶春秋提供了一个方案,那便是左轮枪。

    左轮枪的特点在于灵巧,单手可以操作,而且利用转轮,可以做到连续击发,同时有不易卡壳和稳定的特点,只要弹仓中装填好子弹,可以轻易应对突发的情况。

    而这种枪曾经最风靡的时候,便是美国的牛仔们西进之时,因为虽时可能遭遇袭击,灵巧的左轮枪很适合进行骑在马上格斗和射击,虽然射程不高,精度比之步枪相差甚大,可是对于单个的骑手来说,却是防身的利器。

    不只是如此,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在于,操作简单,保养容易,根本不必如镇国新军那般经过太多的操练,即可上手。

    这种手枪,简直就是给牧人们量身定做的神器。

    有了叶春秋的图纸,研究院要做的,就是对叶春秋的图纸进行改良了,他们已经尝试着试制出无数样品,进行一次次的实验,记录出各种的数据,而后再在这基础上,进行修改。

    出关的牧人已经越来越多,他们的安全已经成了重中之重。

    相比于蒙古人,这些人天生就是射手,自幼熟谙弓马,因而牧人们很难对他们占有什么优势。

    可是有了这种骑枪则完全不同了,他们的射速比弓箭要快上许多,而且虽然骑枪的精度比之步枪要差,可是对弓箭,却拥有巨大的优势,这就使得,即便汉人的牧人遭遇到了相同数量的蒙古牧人,一旦双方争斗起来,凭着骑枪,完全可以使汉人吧不会处于劣势。

    很肯定的事,骑枪的推广将会很容易,只要真有效果,想必各大牧场都会采购,甚至那些牧人也会愿意自掏腰包。

    毕竟在草原上的银子好挣,可是安全,却是重中之重。

    叶春秋一有时间,总会来这里,这里有个专门的靶场,看着研究员和几个试枪员每日在此放枪,也是颇有意思的事。

    他反而更喜欢直观的数据,譬如研究员们记录下来的各种实验型号骑枪的各种指标,射程多少,有效射程多少,骑行时地精度,弹槽有多少个,是否自动转轮,所需子弹药量几何,诸如此类。(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如意算盘

    今日,总算这骑枪算是定了型号,研究院的第一款骑枪,其实有效射程并不算远,不过五十至一百步而已,精度比之步枪来说,却也是一般,不过对比眼前的蒙古弓箭,却依然有压倒性的优势,毕竟精度和射程来说,蒙古弓虽也可达到一百五十米的距离,可是有效的射程,怕也只有一半不到,再加上射击精度而言,显然不可能和骑枪媲美,而真正碾压弓箭的,却是骑枪的射速,只要愿意,骑枪可以在一分钟之内,打出六发子弹,且可以在接下来的两分钟内,重新装弹完毕,而弓箭的射速,显然连骑枪的三成都做不到,尤其是在小规模的战斗中,六发子弹,完全可以应付一场短促的战斗,就意味着,当蒙古人射出一箭的时候,用骑枪的人就已经发射了六次。

    当然,更大的优势还在于,一个蒙古的弓手,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训练,最短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彻底熟练地掌握弓箭的技巧,这不但是考验臂力,还考验着经验,可骑枪轻便之余,任何人都可轻易上手,甚至不需要一个优良体魄的人,拿到步枪之后,玩上几天,就可轻易地上手杀敌了。

    第一款步枪,显然是受限于产量和制造成本折中的结果,结构异常的简单,不过七八个部件罢了,那转轮的制造工艺,倒是难了一些,不过以现在镇国府冶金和模具的水平,却也不算难。

    孙琦今儿也特意赶来这里看一看这最终的方案,他对骑枪也颇感兴趣,因为这是镇国府第一个民用的武器,以往镇国府的军器所几乎都是赔钱的买卖,一方面,受限于镇国新军的人数规模,所以只能小规模地生产,另一方面,因为配备的对象是镇国新军,只能是自家人用,所以基本上就是贴钱进去养活着这些军器所的匠人。

    这个情况,到了倭国建立新军之后,才得到改善,因为一些步枪开始外销,总算能补贴了一些不足,可是要说盈利,却还是有些遥远。

    直到这骑枪出来,虽对这骑枪只是有着初步的了解,可对商业已十分敏锐的孙琦,立即就意识到,军器所就靠这个可以挣钱了。

    作为一个算是成功的生意人,孙琦的心里自然有一把算盘。

    若是成本可以尽力做到三两银子上下,而兜售的价格,则在九两银子左右,最重要的是,子弹的价格不菲,十文一发,看上好像是少了,可是只要你用骑枪,这样的消耗就要继续下去,只要生产子弹的技能一直掌握在镇国府的手上,那便代表着源源不断的有银子入账。

    若是所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