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5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叶春秋淡然的脸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

    唐伯虎显得更委屈了,道:“就算我长得不好看,也是错吗?再说,我也不难看啊,是他眼瞎!”顿了一下,唐伯虎又道:“那巴图蒙克和公爷说了什么?他很古怪,难道只是为了来喝酒说闲话的?”

    叶春秋给唐伯虎前头的话给逗乐了,而后道:“不,他既然是草原上的狐狸,怎么可能只是单纯的来喝酒说闲话的呢。”

    唐伯虎愣愣地道:“可是……我以为……”

    叶春秋朝唐伯虎一笑,转手拍了拍唐伯虎的肩,道:“他这一次来,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聪明,他在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准确的来说,是在给鞑靼人留一条后路。”

    “啊……”唐伯虎的脸色微变,道:“他……莫非是来议和的?”

    叶春秋摇了摇头,道:“他教我如何去统治大漠,嗯,教了三个方法,此人确实是一代枭雄啊,善用兵者,未虑胜先思败;他决心死战,却又在考虑,若是败了会如何。”

    唐伯虎有些不解,道:“败了就是败了,还能如何?”

    叶春秋微笑着摇头道:“若是败了,这大漠就再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抵挡得住镇国府了,那么鞑靼人将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擅长于统治大漠的征服者,另一个可能,就是一个屠户,他希望我是统治者,拥有能够驾驭大漠诸部的手段,这就犹如牧羊犬和狼一样,狼是不懂得统治和驾驭的,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将所有的羊群全部吃光,而牧羊犬不同,因为他懂得如何驾驭,所以他会控制大漠的诸部,会使他们信服,会让他们俯首称臣,羊群才能活下去。”

    “所以他告诉我,如何能驾驭那些人,要会喝酒,这一点我足以胜任,要有实力,这一点,若能击败巴图蒙克,就足以证明了,到时在大漠中自是人人所惊惧,但最重要的,则要有血脉,这便是他问起琪琪格过得如何的原因。他是一个为了权利而不在乎亲情的人,想必,琪琪格也未必是他牵肠挂肚的人,他问起来,不是因为他有舔犊之情,只不过是因为琪琪格是他未来一战的一枚棋子罢了,他若是兵败,那琪琪格身上所拥有的黄金血统就有了作用了。”

    说到这里,叶春秋不由叹了口气,才接着道:“一个狡猾如狐的人,却是事实操心着他们部族的生死存亡,一个人,若是将心思都放在了这上头,就再不会有情感了,部族的利益已经高于了一切。”

    唐伯虎皱眉,事实上,他很难理解这样的人,巴图蒙克在他心里,只有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那便是此人是个残忍的屠夫,这个一统蒙古,给大明带来巨大威胁的鞑靼人,绝不会给人任何好印象。

    叶春秋的心思却有一些复杂,但他明白,跟唐伯虎说多了,估计唐伯虎这个绝对的文人也不一定懂,于是他打起了精神道:“好了,既然他们都走了,我们也回去吧。”

    于是叶春秋带着几分复杂的心情,领着一行人又回到了大同。

    那知府见叶春秋安全回来,不禁喜不自胜,焦急了一晚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而后自是要请叶春秋去廨舍吃酒。

    叶春秋却是摇头拒绝,他必须连夜赶回京师去复命,这一次去见巴图蒙克,虽是陛下的差遣,可叶春秋很明白,确实使某些大臣起了一些疑心,毕竟这个男人,乃是大明的心腹大患,若是逗留大同太久,实在不合适。

    叶春秋倒是没有忘记巴图蒙克的警告,祸起萧墙之内,相比于大漠中简单明了,敌我分明的厮杀,反是朝堂上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不可小视。

    于是,叶春秋又带着十多人即时回程,命人连夜驾车,到了两日之后的清早,便抵达了京师。

    京师里依旧是一派祥和,叶春秋旋即入宫,让人给朱厚照禀报,而后往暖阁而去,刚要步入暖阁的时候,却见几个人刚好从里面走出来。

    这几个人都是老面孔,却还是让叶春秋有些吃惊,为首的,乃是周王,除此之外,竟连兴王朱也在,还有几个,都是穿着蟒袍,头戴着附蝉十二的通天冠,自暖阁中出来。

    叶春秋忙是上前,道:“诸位王爷,春秋有礼。”

    周王笑吟吟的看着叶春秋,亲昵地道:“春秋此番去了大同,料来又立了大功一件了。”

    叶春秋回以淡笑,连忙道:“不敢,此番没有功劳。”

    说着,他侧目看了一眼兴王朱,二人的关系紧张,因此在此碰面的朱的脸色不是很好,却又不得不摆出尴尬的微笑。

    (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一荣俱荣

    说起来,到了今日,所有宗室都将面临绝俸之危,算是叶春秋当初跟兴王打赌令兴王府绝俸所起的头。

    叶春秋自然是知道兴王对自己的憎恨,此时看到兴王朱那复杂的脸色,并不觉得奇怪。

    倒是周王显得从容许多,深深看了叶春秋一眼,随即道:“是否有功劳,可不是镇国公说了算,也不是本王说了算,都是陛下说了算的。陛下一直在盼你的消息,想不到你竟这么快回来,真是好得很哪。”

    此时,只见一个王爷徐步走出来,笑道:“堂叔,小王有礼。”

    嗯?

    堂叔?

    叶春秋呆呆地看着从周王身后步出的一位年轻王爷,他的脑子有些发懵。

    太热情了,有些招架不住啊。

    好在叶春秋在这朝廷里也算摸爬滚打多年,早已不是那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小书生,心里虽显尴尬,面上却依旧不露声色,只淡淡一笑,便侧身还礼。

    周王朱睦便笑道:“这位是赵王之子朱载培,昨儿入的京,是宗令府召他来的。”

    叶春秋便笑了笑。

    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的兴王朱终于开口道:“我们该走了,陛下等着见镇国公,怕也是等急了。”

    朱睦这才注意到了朱,自然也是知道朱跟叶春秋的关系的,心知他的尴尬处境,便面不改色地道:“也好,镇国公,我们下次再会吧,都是自家的亲戚,不必客气,便是平常人家的亲戚,都是要串门走动的。”

    叶春秋只点了头,明知道宗室这是狗急跳墙,故意对他亲近,虽是哭笑不得,不过也实在没有揭破的必要。

    与周王等人话别,叶春秋径直进了暖阁,朱厚照早就候他多时了,一见到他,便笑起来道:“你回来得这样快,方才有人通报的时候,朕还不信呢?怎么,那巴图蒙克说了什么?”

    叶春秋素来是知道朱厚照对巴图蒙克的在意的,于是事无巨细地将巴图蒙克的话大抵地说了一遍。

    朱厚照边听边皱眉,就如同叶春秋所对他的了解那般,在别的事上,朱厚照不上心,可是对巴图蒙克这个人,朱厚照却是通过无数的奏报,研究透了。

    少顷后,朱厚照皱眉道:“他……这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吗?”

    不得不说,在某些时候,爱胡闹的朱厚照也是很敏锐的。

    叶春秋便点头道:“陛下圣明,臣弟的猜测也是如此,未虑胜先虑败,这巴图蒙克,不愧是只老狐狸。”

    朱厚照却是肃然起敬道:“越是如此,这个人就越不可小看,他们在集结兵马,准备决战,青龙那儿,也要有所准备才好,新军现在情形如何了?”

    叶春秋道:“臣做了两手准备,其一,便是招募了一批新军,人数在五千上下,这样一来,新军的规模就达到了八千。”

    八千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镇国府奉行的乃是精兵政策,每一个生员都消耗巨大,在叶春秋看来,新军若是过度的膨胀,未必就是好事,一方面是镇国府的负担太重,另一方面,也怕导致战斗力下降。

    叶春秋又道:“这其二,便是对新军进行换防。”

    “换防?”朱厚照不解地道:“新军不是都驻在青龙吗?”

    叶春秋微笑道;“可是安南和倭国现在也有新军啊,倭国的新军规模有五千,安南有三千,这些新军,教官都是镇国府新军调拨的骨干,再加上他们的给养和弹药的补充,几乎是靠镇国府兜售,失去了镇国府的支持,倭国和安南的新军,所谓的战力,就会无从谈起了,再加上两处通商口岸,咱们镇国府的船队,与他们交往日益增多,尤其是倭国,这些年大量的货物输送进倭国,而倭国的内部,承销这些货物的人俱都是倭国的诸侯和贵族,以及大商贾,他们对镇国府,早已有了极大的依赖了。”

    叶春秋说的,可能朱厚照不是很懂,不过朱厚照至少还是明白了一些。

    说穿了,因为镇国府货物的大量涌入,可是汉商毕竟对倭国的情况并不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销售体系。

    而这个销售体系,几乎已经被倭人所占据了,比如某个大名,他主要承接的是水晶玻璃买卖,水晶玻璃到岸之后,这大名便利用自己在倭国的人脉对水晶玻璃进行兜售,借此挣来巨大的利润。

    可话又说回来,这虽然是躺着挣来的钱,既养肥了卖水晶玻璃的大名,也让汉商节省了打开销路的麻烦,却同时也使这大名与汉商和镇国府捆绑在了一起。

    这样的关系正应了那句汉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这个大明失去了汉商给予他垄断水晶玻璃的资格,他的财源也就彻底被斩断。正因为如此,他在倭国,一方面必须保证镇国府与倭国的密切关系,利用自己手里的人脉和金钱,影响倭国开海的国策,另一方面,若是倭国内部有人想摆脱镇国府的控制,只怕现在不需出动镇国水师,无数类似这样的人便会毫不犹豫地出手,将这些人扼杀。

    他们挣的,就是这种银子,而在倭国,有这样能力承接这样买卖的,哪一个不是非富即贵,本身就有极大的权势?而今又靠着镇国府的商品大赚特赚,有了银子,更加如虎添翼,可谓倭国庙堂内外,乃至各大诸侯,几乎与镇国府成了利益共同体。

    在这些人的影响之下,整个倭国内部,无论是舆论还是庙堂上的诸公,几乎是奉行着汉倭一体的国策,再加上倭国天皇本就需要镇国府支持,方能保持在倭国的统治地位,其结果可想而知。

    此时,叶春秋又对朱厚照道:“正因为有此依赖,所以以臣弟之间,觉得理应隔三差五,进行换防,我与去书倭国,命倭国新军,调拨三千人,随船至青龙,而新军则调拨一千人,赶赴倭国驻防,倭人作战英勇,三千倭国新军驻扎青龙,随时可以为我所用。”

    (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新官上任

    叶春秋对朱厚照的解释其实是很简明的,倒是朱厚照多了几分谨慎,不由道:“这些倭人的忠诚不会有任何问题吧?”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本就是正理。

    叶春秋含笑道:“而今倭国国内的大臣与大名,争相贿镇国府,因为他们尽都知道,得到镇国府的青睐,便可使他在倭国国内影响力剧增,再加镇国府水师可随时出击,他们的国内有诸多镇国府的好朋友,都是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上层的贵族不煽动,而倭国新军,大多数是年轻的武士充任,他们人又在关外,与母国彻底断绝了联系,若是真有人胆敢生变,他们便是无根的浮萍,靠什么来反抗呢?何况,他们的一应弹药,俱都是镇国府供应,失去了给养,他们便是待宰的鱼肉,而更重要的是,倭国新军中的骨干和武官,充斥着大量的镇国府新军的汉人,平时教授他们的,都是大明的文字和礼仪,灌输他们圣人的观念,他们其实比之汉人,还要汉人了。”

    朱厚照边听边点头,颌首道:“这样,朕就放心了,这倒是个好方法,驱虎吞狼,用倭人对付鞑靼人,何况如此,镇国府也可驻防一支新军在倭国,便可随时应变,使倭人更加臣服,还是春秋想得周到啊,朕为何没有想到呢?”

    叶春秋倒是没有回话,朱厚照也不在意,而后道:“好吧,这些事,朕也就不多过问了,你自己拿主意吧。对了,方才你可看到了周王等人了?他们昨日已经正式上书,请封你为王了,朕今日召他们来,便是鼓励的意思……”

    说到这个,朱厚照显得很是兴奋,甚至带着几分俏皮地朝叶春秋眨了眨眼,又道:“方才朕没有提起他们奏疏的事,因为还要再等一等,不过却是大大地嘉许了周王等人公忠体国,哈哈,你瞧着吧,很快就有乐子看了。”

    这……也是帝王心术的一种啊,有人上书了一件很有争议的事,这个时候,皇帝不能急于跳出来支持,可是皇帝又想支持,却该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把人叫来,在其他方面狠狠地夸赞一番。

    如此一来,陛下的心思,大家也就了然了。

    皇帝陛下,这分明是支持周王等人倡议的,此时作为臣子的,把握住了风向,自然就该纷纷上书,支持周王,等到火候差不多了,在无数人的支持和欢唿之下,陛下再以‘人心所向’的名义贯彻这件事。

    叶春秋不得不承认,虽然朱厚照偶然有些行为还是像个小孩子般,可还是成长了不少,说起这种劝进的把戏,朱厚照从前是不屑于玩的,当初那个顽劣的朱厚照,所奉行的永远是朕就是朕,朕要怎样就怎样,然后横冲直撞,而后自然是吃了很多亏,也流了很多血,现在……却开始有手腕了。

    叶春秋知道朱厚照此举,是为了保证这件事的顺利实施,为了他能顺利被封为郡王,一向不爱将情感表露出来的他,不禁带着感激地道:“陛下大恩大德,臣弟不胜惶恐。”

    朱厚照摇摇头,眼中则是坚定之色,道:“朕早说了,这是该当的,待会儿,李师傅等人要觐见,朕正好听一听李师傅他们的意思,你也在边上听着。”

    叶春秋默默点头,二人又聊了一些话儿,果然过不多时,便有宦官进来禀报说李东阳与其他几个阁臣来求见了。

    朱厚照命人传见,那李东阳便带着王华、谢迁进来,只是还有一人,叶春秋看着面熟,仔细辨认,才认识起来。

    这人是杨一清。

    想来自杨廷和落马,杨一清便填补了杨廷和的空缺,顺利地成为了新一任的内阁大学士了。

    说起来这位新任内阁大学杨公的资,绝对是足够的,他是成华八年的进士,此后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陕西副使督学,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又因为刘大夏举荐,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又弹劾了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使得军纪严明。

    自朱厚照登基之后,数万蒙古军入侵固原,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援助。杨一清于是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再之后又任甘陕三镇总督,接着晋升为都察院右都御使。

    可以说,这个人厉害之处就是,他和刘大夏一样,都是文官之中极少懂得军务的人,而且对军务极为精通,立下过汗马功劳。

    若只是如此,倒也罢了,而真正让他能够入阁的,却是因为他得罪了刘瑾。

    说来也奇怪,别看刘瑾在司礼监里做秉笔太监,风生水起,嚣张跋扈,可是这家伙,简直就是入阁的入场券啊。

    谁若是得罪了他,跟他不对付,假若你还狠狠地臭骂他一顿,那么恭喜你,你就可能被罢官了,可罢官之后,则顿时名声大噪,风头一时无两,可谓一举成名天下知,于是可喜可贺的事,虽然被罢官,可是朝廷但凡有任何事,大家都会想起你,比如这一次内阁的空缺……

    叶春秋几乎可以想象,在廷推之中,杨一清必定是以压倒性的优势得到百官的举荐。

    这……就是名声的好处!

    资足够了,名气也有了,谁若是反对他入阁,在大家心里,你不就成了和刘瑾穿了同一条裤子吗?

    这……可是要被人骂祖宗十八代的人生污点啊,因而举荐杨一清的人,是想要告诉别人,自己可是不畏刘瑾的,而支持附议的人,则是表示我们可是清流,绝不会被刘瑾所胁迫,反对的人却是一个都没有,即便真是刘瑾的党羽,在那样的场合之下,却是一个屁都不敢放,毕竟……

    风险太大了啊,反对,不就是明着告诉大家,自己和刘瑾有关系吗?这和作死没有什么分别啊。

    ………………

    再过一会儿,就是大年初一了,新的一年,祝大家和老虎都万事如意,家庭幸福,工作顺利……嘿嘿!(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恩泽四方

    总而言之,杨一清能入阁,既可以说是实力,也可以说是运气,这位曾是甘陕总督,总辖三镇,在边镇立下赫赫功劳的文臣,某种程度来是,也是皆赖朱厚照的支持。

    否则那刘瑾也不是人人可以惹的,杨一清能在刘瑾的报复之下保住自己,又何尝不是因为朱厚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