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5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宾客都来了,乖一些才好。”

    叶小海便哭着道:“大父去得,我去不得?”

    这爷孙三代都有些傻眼了,孙子都有了,还要成婚,确实是少见的,叶春秋只得将叶小海一把抱住,道:“太子殿下待会儿来,你乖一些。”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妙处无穷

    “太子会来?呀,爹爹怎知他会来?”叶小海终于被吸引了注意力。

    太子又怎么可能随意出宫?叶春秋自然知道太子是不会来的,眼下只想将叶小海哄着,那宫里来的宦官还有不少宾客看着呢,可不能再今日闹了笑话。

    不过,为何这小子会说一句你怎知太子会来呢?

    叶景赶着去接亲,可是叶家的其他人却也不能闲着,因为还要迎接宾客呢!

    将叶小海交给了王静初管好,叶春秋便忙去了。

    叶家今日不同往日,更何况这是郡王和公主成亲,京里有资格来的都来了,都是皇亲国戚,贵不可言,而寻常的官绅,怕是只能随一份礼了,没有资格来呢。

    不过也有例外的,叶家的一些子弟,还有邓健、钱谦、张晋、陈蓉几个早就来了,他们作为叶家人或是叶春秋的至亲好友,来负责帮衬着招待来客。

    唐伯虎和叶东,更是脚不沾地,忙得昏天黑地的。

    叶老太公则在主堂里,高高上坐,陪着几个国公闲聊着。

    叶春秋对这里的防卫极为留心,到现在,这李东阳的暗手也没有来,这既让他意外,同时也令他更加紧张,这时间越是到最后,越是怕会出什么差错,因此格外的留意。

    叶家的好事,似乎也感染了整个京师,毕竟从清早开始,这爆竹声就不曾停过,足足一个多时辰过去,依旧还是噼里啪啦响彻京师。

    内阁里的诸公,却是没办法在吉时赶来,因为国家大事更为要紧,即便如此,叶家也都下了请柬,请他们下值之后过去吃一杯水酒。

    所以如王华这样的叶家至亲,已是让儿子们先去帮忙了,王华则先入宫当值,等下值,便和李东阳、谢迁同去吃酒,杨一清今日要值夜,所以便吩咐了家人去送礼,自己的儿子也上了门。

    叶家其实距离宫中并不算远,那带着喜气的爆竹声依旧能在宫里这头依稀听见,几个阁老都被这喜意感染了,神色间都显得精神奕奕的。

    不过李东阳却不敢怠慢,他亲自叫了通政司的人来吩咐:“宫里要盯紧一些,你得去和刘公公说,叶家那儿现在可是人多嘴杂,陛下万万不可私自出宫凑这个热闹,得盯紧一些,何况陛下乃是永康公主之侄,哪有殿下过叶家的门,自家人跑去凑这热闹的,这也于理不合,所以定不可出什么差错,否则老夫可是要找刘公公麻烦的。”

    坐在一旁喝茶的王华和谢迁听着,都不约而同地笑了。

    说起来,陛下的黑史还真是不少啊,还是李公想得周到啊,居然想起了这茬,细数陛下来的所为,这陛下今日会想要私自出宫参合那热闹的可能性还真是极大,还是提防着一些的好。

    等那通政司的人走了,李东阳呷了口茶,叹了口气才道:“哎,我也就是多操点心,你们也别见怪了,不过那辽阳郡王倒还真不容易,据说他早年丧妻,此后独自一人拉扯了镇国公长大,如今娶了太康公主,也算是圆满了。”

    辽阳郡王,乃是叶景的封号。

    本来一开始,朝廷是预备敕封青龙郡王,不过碍于这里多了一个龙字,礼部据理力争,给挡了下来,他克复辽阳,大功一件,索性以辽阳为号,也算是合适。

    听李东阳这话,倒是赞同这桩婚事的?王华和谢迁倒是没有想到李东阳对于这桩婚事,居然也有如此大的期待。

    二人虽在内阁里和李东阳保持着不错的关系,可是哪里不知道李公现在正一门心思想要在宗室这儿做文章,好实施宗室绝俸呢,而这场婚事对于李公来说,怎么看,都不是好事。

    虽然他们信任李东阳的人品,深信李东阳绝不会耍什么手段居中破坏,不过一直都以为李公的心里多少是有些不高兴的。

    王华见李东阳完全没有芥蒂,倒是为叶家松了口气,便笑道:“是呢,他是至诚君子,老夫倒不是因为姻亲才夸他,老夫来也是帮理不帮亲的,说起这辽阳郡王啊,是很不容易,当初为了春秋,可是吃了不少的苦啊,总算今日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哈哈,虽是给春秋寻了个后母,咳咳……老夫却也为他高兴的,其实啊,两情相悦,成亲便是,那永康公主,是素来端庄贤淑的,再嫁,也是无妨的。”

    他絮絮叨叨的一通,却是边说边观察着李东阳的反应,便想知道李东阳是否只是做表面功夫而已。

    李东阳摇头,捋须道:“是这个理,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齐家是最紧要的,可是家里没有一个女人,还是家吗?家里有个人好好地打理着,这男人才能好好地做事。”

    三人竟是开始谈论起来,李东阳说得兴致勃勃处,甚至放下了手中抱着的茶盏,道:“所以啊,这是好事,对辽阳郡王好,身边呢,多了一个心疼他的人,对镇国公,也是妙处无穷,王贤弟,说句实在话,我倒是佩服得你紧啊,我那孙女,好巧不巧,倒是配给了杨介夫的儿子,而今他犯了事,老夫却是头痛,你的女儿嫁得好,老夫不如也,真是遗憾。不过月有阴晴圆缺,世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你们倒是不必来劝慰老夫什么,老夫只是心里微酸,吃醋了。”

    他这样一说,带着调侃意味,便让王华和谢迁都笑了起来。

    他们知道,只要李东阳说了笑话,那么就说明这李公是真正的有容人之量,绝没有动怒了。

    谢迁笑嘻嘻地道:“既如此,我恰好也有个孙儿,李公若是不弃,便将令孙女配我孙儿,有何不可?我孙儿虽不及镇国公,却也是品学兼优的。”

    李东阳失笑道:“人家婚配,我们躲在这儿竟也婚配起来了,哈,就依着你,不过啊,寻个日子,还得请谢公将孙儿带来我瞧瞧才好,你牙尖嘴利,最是善辩,老夫不看一眼,还是不放心的。”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一起发大财

    以王华和谢迁与叶春秋的关系,自然偏于叶春秋,现在见李东阳没有在意叶家的这桩婚事,他们自然也放心下来。

    内阁中谈笑风生,而叶家更是热闹非凡,处处弥漫着喜喜洋洋的气息。

    无数的宾客已是登门,即便来的都是贵客,可这宴席的规模依旧是大得吓人,好在叶家现在家世丰厚,这婚宴虽是筹备得仓促,倒没有出什么差错。

    叶春秋对李东阳仍有余虑,好生吩咐了人关注叶府的所有的防备,才在厅中陪着英国公几人坐着。

    大家自然绝口不提叶景父子再婚的事,反是寿宁侯和建昌伯满口说着他们的生意经。

    这二人,别人得罪不起,素来又是吊儿郎当的,各自驾着腿,将本是不该在这种场合谈的东西,统统都说了出来。

    “前几日,旧衣倒是值钱,我花费了一千多两银子,建了个旧衣做旧的作坊呢,开始的时候啊,一日的流水是四五百两银子,就好似是跟捡银子似得,可到了后来,就全然不同了,而今,一日能有五十两就不错,哎,这真是,眼下的买卖可不好做啊,逼得急了,咱们兄弟只好出关,去放牧了,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牛马的价格居高不下,倒是一笔好买卖,春秋,你得给咱们兄弟选一块好地啊,咱们兄弟对放牧的事一窍不通,就靠你寻个水草丰美之处,让咱们挣点儿银子了。”

    在座的几个国公,还有几个老侯爷的脸上就都有点僵硬,大家是斯文人嘛,谈钱太俗了,私底下,做生意也就是做生意,可是这一对活宝,真将他们的生意经当做四书五经来歌颂,走到哪儿都这样,教人不敢插话,这要传出去,自己面子怎么搁得下?

    奈何叶春秋来是好脾气,并不见怪,何况在叶春秋看来,这一对兄弟在这个时代有些惊世骇俗,可若是放在后世,那也算是商业精英了,他们每日讨论着做买卖的事,谈笑之间,竟也隐隐透出一些商业原理。

    谁说混账就不能是人才?对于人才,有什么可恼的?

    当然,叶春秋不能和他们凑一起的,毕竟他可没有他们那运气,还有是太后的姐姐,在这个时代,人品还是很重要的,所以他虽不见怪,却故作尴尬的咳嗽一下,唯有这样,才显出自己是赶鸭子上架,不是自愿的,实乃迫不得已而为之才。

    接着叶春秋道:“现在的好草场都在鞑靼人的手里,眼下出关的人这样做,到了今日,已高达十六万户,这一户就算是三四人,那也是六十万丁啊,哪里还能有什么水草丰美之地,而今出关放马,就和做生意一样的道理,迟人一步,就处处落后了,即便是现在,寻常的草场,都有人抢破头呢。”

    张鹤龄便一拍大腿,大是感叹道:“哎呀,早知如此,我和我这不成器的兄弟,当初就该出关的,春秋啊,赶紧打鞑靼人啊,抢他娘的草场,到时候,咱们兄弟跟着你吃碗肉羹。”

    叶春秋不禁苦笑不得,还真是这两兄弟的风格呀,这抢地盘的话倒是说得理直气壮,而且跟鞑靼战争的问题上,是想赢就能赢的吗?

    不过,事实上,现在镇国府的商贾,大多好战。

    就如这张鹤龄和张延龄一样,他们是敢说出来,在座这些公候,虽然口里不说,可是暗中早在镇国府布局了,又何尝不是这样想呢?

    从前大家一想到战争,是什么?无非就是,保家卫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之类。

    可说实在话,这些东西实在太虚,大明的这些权贵,终究还是锦衣玉食惯了,没心思也没那兴趣去报效朝廷,即便是有,可终究还是少数。

    可现在这些人想到开战,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若是打的是倭国这样的小国,心里就开始琢磨,自己的买卖,工坊里的商品,能够卖到那儿去,毕竟如倭国那样,一旦开了国,就算是蚂蚱,也能从中榨点油出来。

    又如鞑靼,一旦开战,那就是银子啊,大规模的用兵,朝廷的军需肯定不足,就必须采买,市面上这么多钢铁、布匹和粮食,甚至是运载的车辆,就都可以大大的消化掉,需求会暴增,这些在外开了工坊的人,且不说战争是胜是败,就可以从中先挣上一笔银子,可一旦胜了呢?就意味着占领了大量的草场,从前这些草场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价值的,可是现在,却成了香饽饽,说穿了,这也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世上,靠大道理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一时,可是利益,才能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从前但凡说到打击鞑靼,说这样话的人,不免被人说是穷兵黩武,甚至还会有人在背地里取笑,可现在,却完全不同了,从前不太讲的大道理都捡了起来,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和鞑靼人有了仇,说穿了,无非是庙堂上的某些诸公,还有京里的各家权贵,这是盯上了人家鞑靼人的牧场了。

    当然,大家一般不会在大庭广众下随便说出来的,总不能似张家兄弟一样,满口去抢啊,抢了他的地,带兄弟发财。这二人太俗,俗不可耐。一般情况,大家说的是土木堡之耻,虽然土木堡之变,是瓦剌人杀入了关来,可瓦剌和鞑靼本是一家,没毛病。又或者念两句诗,什么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诸如此类。

    反正,心里越想要什么,心里的私心是不能说的,口里则讲出与之相反的大道理,打仗就为了钱?呸,这是为了社稷,为了国家,为了咱们汉家衣冠,为了民主大义。

    叶春秋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当然不能应许这张家兄弟的,我特么的出去打鞑靼人,上战场,洒热血,就是为了给你们姓张的去夺一块牧场?我是吃饱了撑着呀。

    倒是这时有人打破了这尴尬,便听外间有人欢天喜地地道:“公主殿下迎回来了,迎回来了。”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太子贺喜

    “公主殿下迎回来了,迎回来了。”

    叶春秋一听,豁然而起。

    众人也纷纷站起,都一同出了厅堂,便见外头人头攒动,无数人围着一对‘新人’。

    只见身材修长的叶景穿着一身蟒袍,身段挺拔而又带着贵气,头上戴着翅帽,这帽上的翅,乃是两根金叶子,自是金榜题名的意思,是叶老太公非要坚持的,只是叶景已是金榜题名了,再来这么一个金榜题名,实在有那么点儿……不太像样子。

    至于那永康公主,一身艳红嫁衣,炫亮了众人的眼睛,头上戴着霞盖,霞盖上是珠玉的流苏,款款地被叶景牵着往里头走。

    叶春秋看得出神,身后突然被人拍了拍,叶春秋回头去看,只见张鹤龄一脸同情地看着他,而后长长叹口气,用悲呛的口吻道:“春秋啊,别难过,虽然若是我爹在世,也来这么一桩婚娶,我非上吊不可,不过人哪,总要想开一些的好,不就是爹成亲吗?这算什么?再坏,总比自家女人偷汉子强吧?春秋,要坚强。”

    叶春秋的脸色涨得犹如猪肝一样,心情一下子有点不好了,卧槽,真特么的想揍你呀,你的嘴巴就吐不出好话来的?

    不过叶春秋也就只能想想而已,今天是他们叶家办喜事呢,叶春秋自是明白不能放肆,破了这好气氛,倒是心里又不由地想了一下,爹要娶后娘了,自己很难受吗?好像不难受啊。

    自己那个娘,早就过世了,叶春秋其实对她的印象并不深刻,对于那个母亲的所有记忆和资料,不过是从叶景那儿得知,叶春秋甚至觉得,绣娘永远都不能活过来了,他不希望叶景一直沉湎于过去,每次看着叶景因为思念绣娘而黯然伤心的时候,叶春秋的心里也不好过,而且叶景年纪越来越大了,老爹的身边能有一个女人好好照顾他,叶春秋是赞同的。

    这时候,张延龄也探出头,忍不住咕哝道:“我兄弟说的对,春秋,你要小心呢,若是到时候你不留神,公主殿下给你爹又生了一个兄弟,这将来可得要把家产给看住咯,你瞧瞧我,我就因为有个兄弟,他是候,我是伯,家里的田产,他占七,我占三……”

    还不等张延龄把话说完,张鹤龄很果断地给张延龄来了一个爆栗子,毫不客气地敲在张延龄的后脑上:“闭嘴。”

    张延龄吐吐舌头,不敢再做声了。

    叶春秋就差翻白眼了,这两兄弟还真是……还好他的心思很快又给这婚宴的热闹吸引了去……

    此时,众人已迎着叶景和永康公主到了叶家正堂,穿着一身新衣的叶老太公早已高高坐在上头,脸上像是努力地绷着几分庄严,可是眼睛里却掩不住喜意。

    这时乐声响起,公主身后,无数的宦官和女官将他们拥簇着,叶家的人便在堂中等,叶春秋也凑了上去,接着便见宦官和女官先涌进来,之后是叶景和永康公主,二人先是拜了祖宗,接着便是三拜天地、高堂和父母。

    叶春秋站在一旁看,尽力使自己不要引起太多的关注,接着便是敬茶的时候,宫中下嫁,有一规矩,驸马至公主府,公主需向驸马敬上茶水,这颇有一些施舍的意味,意即自此之后,公主算是接受了驸马。

    当然,这桩婚事是不一样的,因为叶景也是郡王,所以宫中和礼部商量之后,便折中了起来,将其改为相互敬茶。

    过不多时,便有一个宦官弓着身子来,端着托盘,盘中有两盏金杯,拱手举起,放在叶景和永康公主面前。

    叶景举起金杯,只放唇边意思地抿了一下,永康公主亦是小心揭开了红霞,只露出了小嘴,也是微微一抿。

    叶春秋站在一旁,心里感到满意,他一直担心这一次婚礼会发生什么,可是现在看来,一切都无事,甚至是自己的父亲今日的吃用,若是叶家人能掌握的,叶春秋都已经留意,绝不会留半分的把柄,可若是不能掌握的,叶春秋也和叶景私下说过,只需要意思意思就足够,甚至连永康公主那儿,叶春秋也私下打了招唿,为了防止万一,甚至还让叶景发了毒誓。

    倒是……叶春秋突然将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到了那金杯上,叶春秋不知那金杯里有什么,不过至少,总是小心就没错了。

    不过……当看着叶景和永康公主拥着要去洞房的时候,叶春秋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不免在想,或许是自己多心了吧。

    他很清楚李公是要做大事的人,而任何人成了他的绊脚石,叶春秋并排除他会显露出冷酷和无情的一面,在那样的大人物眼中,只会觉得为了成就大业,牺牲一些人和事,也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虽然想过李公会为了大事而绝不善罢甘休,可是叶景毕竟是郡王,而永康公主更是天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