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5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春秋却是面带微笑地道:“不知诸公以为,李公的新政如何?”

    百官们沉默了。

    廷推与公推,其实都不打紧,不过是选拔官员的形势而已,不过现在公推的,只是内阁首辅大学士,似乎于大家并没有影响。

    意见?

    当然也是有人有的。

    可是谁敢说?

    想想看,那些生员们,本来就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就要讨论一下国事,今日骂这个,明日论那个,对于政治的参与度,绝不下于今日朝堂上的诸公,现在好了,叶春秋在这里提出,要公推首辅,这是什么?这是将本来几十个人关起门来的决定权,分了出去,给了十几万生员啊。

    而这些生员,不需要任何的猜测,当然是对此求之不得的,毕竟读书人嘛,大家从前还在读书的时候,大抵也都是喜欢指点江山,还为此乐此不疲的,现在给了他们选择首辅的权利,他们怎会不乐意?

    事实上,朝廷一直给生员许多的特权,比如准许他们免除徭役,适度的进行免税,给予他们参与地方事务的权利。

    可是这并不代表生员们就此愿意满足,叶春秋所提的这件事,不说倒也罢了,现在当着这满朝文武面前说了出来,就等于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想要收回去,可就难了。

    谁敢反对,或者有什么非议,在十几万生员们眼里,必然就是罪人啊。(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零五章:水到渠成

    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

    在这朝堂人,谁不知道,从前的那些新政,其实本质上都是想要从权贵和士人那儿虎口夺食,因为这些人吃得太多太饱,为了防止土地兼并,又或者是减轻朝廷的负担,往往要触动这些食利阶层的利益。

    可是叶春秋所提到的李公的新政,却是反其道而行,这个新政,其最大特点,就是大大地增加读书人的权利。

    这个权利,又恰恰最是满足读书人的权利欲的。

    天下十几万的生员,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成为举人,成为进士,没有机会成为官僚的一份子,他们所读的经书,都是所谓的治世之学,偏偏学了这么多,却是没有用武之地。

    所以太祖皇帝在的时候,特意下旨,生员不可言事。

    言外之意就是,你们这些读书人,就只晓得唧唧歪歪,正事不干,不许再谈国事,否则剥你的皮。

    不过想要让读书人吃草容易,让他们闭嘴却有点儿难。尤其是现在,风气渐开,即便是穷乡僻壤里的生员,那一开口,少不得也是皇帝老子如何,内阁诸公如何,寻常的小县令,人家还不稀罕说呢,逼格太低了。

    特别是,自太白集风靡起来,读书人阶层接收到的外界知识愈发多了起来,这就成了他们谈国事的基础。

    而庙堂上的诸公呢,所求的无非是名利而已,没有名,哪里来的利?若是被人骂得狗血淋头,被人指摘是尸位素餐,怕也没有脸在这庙堂上搂好处了,于是乎,官声对他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这时候,一种风气已经形成,读书人的声音越大,官员为了投其所好,显示自己的气度,往往爱与读书人打成一片,对于触犯士绅和读书人利益的事,是绝不敢冒失的。

    于是为了得到自己的官声,便越发地对读书人纵容,读书人得到了纵容,就愈发地嗓门大起来,许多读书人,都已经抱团起来。

    就说前两年,因为刘瑾的新政,江南那儿有读书人围攻镇守太监的府邸,锦衣卫去拿人,直接让一干读书人丢进了钱塘江里喂了王八。

    这若是在太祖或者是文皇帝时期,这简直就等于是谋反啊!可现在是如何?当消息传来,百官求情,为读书人辩解,人人争先恐后,为的就是贿赂读书人。

    在这朝堂上,谁不知道读书人的能耐?而叶春秋甚至非常清楚,用不了多少年,照这样下去,东林党和乡党所凝聚起来的读书人团体就会出现。

    现在提出这个,庙堂之上,无人反对,每一个人显然都在为自己考虑和打算,即便觉得不妥,也不能冒头,反对就是触犯了读书人的利益,一不小心,就是为自己招来众怒了。

    稍微心儿清的都明白,公推首辅,对读书人来说,太有满足感了。

    叶春秋的反问,得到的却是百官鸦雀无声。

    叶春秋面带笑容,最后目光终于落在了李东阳的身上。

    真正的杀手锏来了。

    他不徐不慢地看着李东阳,而后道:“李公,这新政,可是你的主意吧?”

    这当然不是李东阳的建议,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啊,他莫非是疯了,好端端的,本就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却偏生要弄出一个什么公推,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

    而且……李东阳已经敏锐地嗅到了一股阴谋的味道,叶春秋绝不只是为了借着公推来转移话题、避重就轻,这应当是叶春秋的阴谋之一。

    李东阳的身子有些发冷,却看着叶春秋笑脸迎人地看着自己,见自己不答,继续追问:“敢问李公,是也不是?”

    是啊,是也不是呢?

    所有人都看向了李东阳。

    假若当真是李东阳提出来的,那么这个公推首辅的新政,怕是要水到渠成了。

    李公支持,镇国公支持,读书人们肯定是举起双手支持的,天底下最有权势和最大的利益集团俱都欢迎。

    宫中呢?

    对宫中来说,公推和廷推又有什么分别?无非就是你们把结果报来,陛下画个圈而已,就算不同意,大不了打回去,你们重新选过罢了。

    而且以叶春秋和陛下的关系,不难想象叶春秋定会说服陛下,赞成此事。

    何况,叶春秋的背后是公侯以及宗室,有叶春秋去说项,阻力一定不大。

    这就是水到渠成了啊。

    可是李东阳却是闷不吭声,显然,除了叶春秋外,只有他那么明白自己现在的两难了,他若是摇头,那么这个讨好读书人的东西,就成了叶春秋一人的功劳了,他反对,会引来多少人为之捶胸跌足呢?

    这就如同一颗糖一样,糖没有拿出来的时候,大家不会惦记着这颗糖,可是这颗糖拿了出来,无数人翘首以盼,都想尝一尝这甜津津的滋味,叶春秋已经一副分糖果的姿态了,自己若是反对,就等于是一个莽汉夺走了糖果,让所有人的心里失望,而这样的后果,才是最令李东阳忌惮的。

    可若是同意……

    李东阳真的是怎么也料不到自己会陷入这样两难的境地,明明他的亲兄弟被叶春秋剐了,他是吃亏的那个人,怒火腾腾地寻叶春秋算账的,可是现在……

    李东阳终究还是理智的,想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他徐徐道:“噢,是老夫的主意。”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李东阳感觉自己的心犹如在淌血,心里隐隐开始疼痛起来。

    叶春秋的唇边勾出了微笑,郑重其事地朝李东阳行了个礼,发自肺腑的样子道:“李公高风亮节,佩服,佩服。”

    是呢,有多少人肯弄出一个新政,然后改革到自己的头上去呢?公推首辅,即刻实施,这等于是让李公从首辅变成了首辅候选啊。

    可是在这大殿上,大概也只有李东阳才听出了叶春秋这话里的讽刺意味了!

    仇还未报,却是不得不亲口去圈叶春秋这个仇人所撒的谎,大概也只有叶春秋才明白李东阳的心里此时会是多憋屈了!

    (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零六章:上当了

    李东阳的脸上完全没有笑容,他一丁点也笑不出来,可在这里,除了叶春秋,只怕没有一个人发现他那张紧绷的脸的背后的不快。

    而这时,百官们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还真是李公的意思啊,这么说来,这公推的事,已是势在必行了。

    到了这个时候,若是不说几句表达一下自己立场,好让读书人们知道,自己是心心念念的在想着维护他们的权利,怎么说得过去?

    于是崇文殿里,顿时传出了无数啧啧称奇的声音。

    “公推实乃善政啊,此举实所以重视选贤荐能,以为国用,期能贤人在位,能者在职,相与共谋国事之兴隆,而杜佞幸之窃位,李公明鉴,镇国公深谋远虑啊。”

    “不错,读书人都是朝廷栋梁,他们便是民心啊,如此甚好。”

    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满朝都是交口称赞,显然没有人会跟自己的名声过不去的,连李公都点了头,这既是李公的主意,又必定会受到读书人的支持,你问支持不支持,当然是支持啊。

    那些不吝啬于赞美之言的人,都没有发现李东阳的脸色越发的阴沉,那些吹捧的话在他耳里,是那样的刺耳,心头更像是被细针一下下地扎着。

    终于,他又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徐徐道:“不过这新政,老夫还在谋划,许多地方还有不完善之处,镇国公现在就提了出来,还是早了一些。”

    不得不承认这是他的主意,那现在就只能拖了。

    可叶春秋既然谋划了这事,又怎么肯让他拖延呢?

    叶春秋道:“既是善政,就不能再迟了,如若不然,难免使人失望,读书人都是明事理的人,我认为实施已经势在必行,万不可拖延。”

    李东阳阴着脸道:“那么,既是公推,什么样的人能够公推呢?”

    候选人的问题吗?既然叶春秋能将新政抛出来了,又怎么没想过后续?

    显然,这个对叶春秋来说早就有了准备:“可先进行廷议,由百官推举出数个候补人选,最后再交生员择定。”

    “如何择定?”李东阳是老江湖了,自然想尽办法寻找漏洞了。

    叶春秋笑道:“这个好办,可以为期三个月,各地的生员拟出所选的候补首辅,火漆封存之后,再经由急递铺子,送至京师,三月之后,将所有拟定的票子当廷查验,票多者,为首辅。”

    方法都是现成的,反正不是普选,只是读书人的选举,读书人本就是得利阶层,也有这个闲心,眼下大明的交通设施和印刷技术,满足生员们的票子传递,却也容易。

    李东阳依旧不愿轻易放弃,冷冷地道:“如何验票?”

    叶春秋抿了抿嘴,自信满满地道:“临时由都察院设验票御史,主持验票,开票之时,不但御史要在场,司礼监,翰林院,六部九卿,还有各个候选首辅人,都可派人去监督验票,以防有人作假。若有异议,候选首辅,可当场重新开验。”

    听到这里,李东阳的心里勐地咯噔了一下。

    这叶春秋如此的对答如流,分明是早就做好了腹稿,显然人家压根就是奔着这个来的。只是……

    怎么,莫非想用这个办法将他的首辅之位抢了去?

    这样一想,李东阳的心情更加沉重了,他冷笑道:“镇国公所说,倒也符合实际,不过……秀才和举人,他们的票都是相同吗?”

    叶春秋道:“秀才一人为一票,举人一人为三票,进士亦可投票,而为官者,他们的一票,便以十票计算,如何?”

    简直是无懈可击,还不够明白吗?

    李东阳的嘴唇嚅嗫了一下,他竟一时之间难以再寻找到毛病,他的心头不免焦躁起来,绞尽脑汁之下,终于又道:“若有生员胡乱推选呢?”

    是啊,读书人跟读书人也是有分别的,比如有人暗中给生员好处,好得到读书人的支持。

    叶春秋却是从容一笑道:“李公难道忘了,李公一直盛赞读书人都是以天下人为己任的,莫非李公认为,读书人是这样的不堪吗?”

    嗡嗡……

    李东阳突然感觉自己的脑子发懵了。

    这一下,他非常确认了一件事,上当了。

    从叶春秋在太白集里吹捧自己的时候,自己就上当了,他吹捧自己关心读书人,对读书人呵护备至,而自己则也深赞扬生员们的大公无私,这本来不过是想用漂亮话来收揽人心而已,现在事后回想起来,才知道原来在太白集里,叶春秋亲自撰下的肉麻吹捧文字,其实都是杀人的利刃,而且杀人不见血,此前种种所为,竟都是围绕着这个公推来的。

    可是……用公推就想将自己踢下马去?呵,未免太自以为是了……你让读书人来公推,难道以老夫的声名,你叶春秋真能如愿吗?

    不管如何,李东阳的心里可谓是怒到了极点,可是耳边都是溢美之词,使他已经无法拉下脸来争锋相对了。

    最可笑的是,自己的亲兄弟被这叶春秋剐了,可满朝的君臣,想必也没心思再去管这件事了。

    真要继续算账,至多,叶春秋也不过是一个过失杀人,是被人误导,不是有心的,若是寻常百姓,当然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的,可是以叶春秋的身份,真能受到什么处罚吗?

    想要处罚,那就要查个水落石出!

    可是李东溟不经查啊。

    李东阳感觉自己的心口堵得慌,却偏偏又是无可奈何,他甚至看到许多人崇拜地看着自己,这想必都是打心底地认为自己高风亮节吧,高风亮节,呵………这实在是一件有够讽刺的事。

    而这时,叶春秋已经拜倒道:“陛下,臣弟有罪,恳请陛下责罚。只是臣弟心心念念的,都是为了李公的新政,竟是误以为是有宵小想要破坏新政,这才滋生了误会,人命关天,臣弟甘愿受罚。只是这新政,臣弟以为有益于国家,请陛下恩准,即刻实施,以安天下之人。”(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零七章:心满意足

    叶春秋的话音落下,满殿的百官此时也自知到了该表态的时候了。

    这种事,是断然无法反对的,何况这是借花献佛,讨好卖乖的事,有的是人肯做。

    于是众人纷纷附和道:“恳请陛下恩准。”

    之前朱厚照还在担惊受怕呢!谁知道事情竟然来了个急转弯,而今见这数百官员纷纷拜倒,乌压压的都跪于地上,朱厚照松了一口气之余,对于这新政,却也说不出什么好坏来。

    其实对朱厚照来说,推举内阁首辅大学士,无论是廷推还是公推,都是一样的,非要弄出个不同,无非就是大臣举荐和士人举荐的区别罢了。

    可是对于这两者,朱厚照都不喜欢,不过……喜欢和不喜欢又有什么用吗?

    内阁只要能办事就好了,在这点上,爱胡闹的朱厚照是拎得清的,他倒也曾想过让自己看得顺眼的人入阁,不过……且不说没有几个人真让他看得顺眼,自己若是随意让人入阁,这种内阁大学士,是不能服众的。

    朱厚照只是对朝政懒散点罢了,可不傻,怎么不明白一个没有威信的内阁大学士,是什么都办不好的,反而会给宫中惹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也正因为如此,这内阁大学士之位,尤其是那内阁首辅,无一不是资极老,且背景深厚的人,朱厚照也懒得管了,对他来说,他顾着厂卫,掌着军队就可以了。

    既然现在叶春秋恳求,又是李东阳的想法,再加上百官的纷纷附议,那么……

    朱厚照没有多犹豫,便道:“既如此,朕就恩准了,即令翰林院下诏吧,至于春秋,你误伤了人命,实是不该,可是既然此事还有内情,又念及只是误会,死罪自然免了,可活罪难逃,罚俸十年,以儆效尤。”

    朱厚照当然是站在叶春秋这边的,只要百官和读书人不给朱厚照压力,朱厚照巴不得网开一面,现在看来,似乎叶春秋的辩护倒也还说得过去,而大家的心思显然也不在这上头了。

    但真要理个明白,朱厚照的所谓罚俸十年,看似惩罚是不轻,若是邓健这样的人,怕是真要饿死了,可是对素有财神爷之称的叶春秋来说,简直是不痛不痒。

    叶春秋自然是连忙谢恩了。

    叶春秋心满意足了,自然是有人难受了!

    李东阳此时,真是愤怒到了极点,想到自家兄弟受了那般的对待,却不能沉冤得雪,便是怒火中烧,只是这个时候,他却深知眼下已经无力追究,反而是这新政,让他有了警惕,再大的伤害已经不能挽回了,总不能让更多的伤害出现吧,现在的情况看来,还是先稳固了首辅之位比较重要。

    众人谢恩,便都告退而去。

    一场危机,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叶春秋没有留在宫中,却是随着人流一道出了崇文殿。

    “春秋。”走在前的王华驻足等着他。

    叶春秋徐徐上前,行礼道:“让泰山大人受惊了,春秋死罪。”

    王华摇头,故意放慢了步子,脱离了人群,方才背着手道:“这新政到底是什么意思,老夫怎么看不懂?这士人夸夸其谈者不在少数,你也曾是读书人,年少风流,指点江山容易,可真让他们来推选首辅,这未必是国家之福啊。”

    王华说出了自己的忧虑,显然,他是很不认同叶春秋的想法的,而事实上,庙堂上那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