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6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从,可若是无条件服从,那么我来问你,若是所有人都必须无条件服从与我,那么商贾们,还敢和镇国府做生意,有人敢投资铁路,将银子存入钱庄,换来一张张银票吗?不可能的,即便他们相信我,相信我的信用,可是一旦我可以为所欲为,是他们君父般的存在,他们就要担心了,因为谁也不会知道,什么时候我一个起心动念,可能就如大明代先帝一样,疯狂发放宝钞,最后将这宝钞,直接印刷出来,变成谁也不敢兑换的废纸。”

    “信用啊,信用才是镇国府维系的根本,只有限定君王该做什么,臣子该做什么,每一个人都恪守自己的本分之事,谁也不可逾越某个界限,方是信任的根本,所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关外已经行不通了,这里要做的,是立下规矩,立下了规矩,所有人才能更好地各安本分,各司其职。”

    这些话,叶春秋可是发自肺腑,他继续道:“对大明的天子来说,君臣父子,是朝廷的基石,可对这青龙,对这镇国府来说,信用,方才是叶家的根基,失去了信用,这镇国府万亿的财富,转眼之间,便会成为一堆废纸,唯有有了信用,这一张张票子,才算是银子,所以啊,君君臣臣,可一点用都没有,那位叫方默的,虽然说的是‘胡话’,可是里头每一句,却都对镇国府受益。”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长治久安

    时间能改变很多东西,包括一个人的心态,唐伯虎早已不再是从前那个天真单纯的书生了,若是叶春秋不说还好,可是一旦点拨了一下,顿时像是明白了什么,原来如此……

    简单来说,就是公爷和其他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对于那些为君者来说,君君臣臣很重要,任何一个国主,只怕最希望的,便是无条件地获得别人的忠诚,这其实很好理解,所谓的君君臣臣,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以最小的代价,换来巨大的权力。

    可是青龙和关内却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形态,叶家的今日,难道只是靠朝廷的一个加封吗?显然是不对的,因为看似叶春秋的权力来自于此,可是实际上,叶家的权力更多的是来自于镇国府的工商集团。

    因为叶家通过钱庄控制住了整个关外的财源,因为有了财富,所以才能吸引无数人出关定居,因为无数的资金,所以研究院可以奢侈的去做各种研究,新军可以招募起来,缔造出了一支世上最昂贵的军团。

    财富,本质上才是叶家的根本,若说大明朝廷,靠的是君君臣臣这一套来维系统治。那么在这关外的莽荒之地,难道真靠君君臣臣就能够走得通?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或者说,现在凭着公爷的声望,倒是可以靠这一套维系统治,那么公爷之后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着长治,关内用的是君君臣臣,是因为除此之外,并无选择。

    而镇国府、叶家,想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那么这一套就行不通了,那些为了利润敢于冒任何风险的商贾,那些将骑枪别在裤腰带上纵横牧场的牧民,那无数成为了镇国府尖刀的鞑靼人,还有散落在大漠之地的无数小部族,这些人,难道你告诉他们君君臣臣,他们便会效忠你叶春秋和你叶春秋的子子孙孙吗?

    这一套,对于他们,是行不通的!既然行不通,那么显然就必须要采取新的统治方式了。

    这个方式,就是各司其职。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力和义务,谁也不可逾越,即便是叶家亦是如此。叶家的家底就在这里,只要信用还能保障,自己还具有合法性,只要这天大的财富还在,那么在这个用金银堆砌起来的大漠世界,叶家无论是不是镇国公,都可以翻云覆雨,没有人可以动摇它的根基。

    现在叶家掌握的,已经不再只是手里的银子这样简单,最重要的,是叶家的钱庄,它拥有着发钞的权力,而这……才是根本啊。

    一旦叶家的钱庄出了问题,叶家的统治根基才会动摇,可如何保证叶家的钱庄不出问题呢?难道只靠祖训?这显然又是行不通的。

    子孙们总会有人不肖,一旦开了口子,后怕何其可怕,整个叶家,只怕转眼之间就要灰飞烟灭。

    既然如此,那么势必就得要靠制衡,钱庄的收益依然还是叶家的,可是必须有人管得住叶家伸手破坏这个信用,要维持这个信用,哪里只是设置几个类似于都察院这样的机构这样简单?本质上,还需有一个理念来深入人心。

    这个理念,才是叶春秋最为看重的。

    方默所谓的理念中,除了君有君的义务和本份,臣有臣的义务和本份,还掺杂了大漠中的生存法则,大漠之中,不需要一群只知道死读书的人,这样的人,在大漠之中是不会被人所信服的,想要信服,那么儒生的标准,就应该是班超这样的人,文能知晓经义,武能提刀杀人,血溅五步,为君分忧,擅长书案中的道理,卷起袖子,带着几十个人,就有勇气去治国安邦,唯有这样的人,才是叶春秋所需要的统治基石,是镇国府未来选官制中的标准。

    唐伯虎终于明白了,虽然他依旧觉得那姓方的家伙很是偏激,可是……他也明白了叶春秋的意思,这……

    唐伯虎跟随叶春秋这些年,倒也在叶春秋的身上学到了一个很好的素质,那就是比很多人都愿意去接受新事物。

    对这个方默没有好感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公爷需要的是用此人的理论,至于这人如何,其实并不重要。

    唐伯虎吐出了一口气,整个人显得轻盈了不少,便微微笑道:“公爷,学生明白了。”

    叶春秋看了他一眼,含笑道:“以后要明白的事情还多着呢!你们那小内阁里,也不能不闻不问的,一方面,这方先生要讲学,要给他多提供一些便利,他要修书,也要大开方便之门,各大报纸,私下里打好招唿,噢,他有几个弟子吧,都招揽进来吧,许以高官厚禄,这是千金买骨,咱们这新镇国府就要修成了,那儿还专门新建了一个孔庙,等孔庙修成,让方先生打头,带着人去祭祀吧,让他代表我的名义。”

    “明白。”唐伯虎虽是如此答,却是在接下来显出了几分懊恼,随之又道:“就怕朝中有人又会捕风捉影,借此来离间陛下和公爷。”

    “早就有人离间了。”叶春秋反而是不以为然地笑了笑,道:“费宏那些人,现在在朝中,是追着我收编了鞑靼人,四处征战,开疆拓土来叫骂,说我虽非曹操,却已是尾大难掉,说我叶春秋在这大漠如何的专横,完全不将朝廷和陛下放在眼里,呵,你觉得这摆明着想要做什么?这是想要削藩啊。”

    “当然,他们也清楚,所谓的削藩,已是不可能了,无非就是借此机会来反对新政,反我那位泰山大人而已。”叶春秋不由莞尔,显得很不在意的样子。

    他表现出来的无关紧要不是假的,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对于朝中的某些反叶势力,已经不再如此看重了。

    不说这些年来,朱厚照与他建立起的深厚情谊和互相信任,就说以朝中那些人的分量,还有以他现在的能耐,他也早不再是往日那个轻易就能被人动摇得了的叶春秋了。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神鬼莫测

    其实那些朝中反叶的人,与其说是基于个人的理念,那么不妨说他们只是在借反商的东风,只要反商的读书人还在,就会有这个群众基础,有的人需要得到别人的支持,需要接过李东阳的大旗,这其实并不奇怪。

    只要他们不造成如李东阳那般的深远影响,对叶春秋来说,并不会构成太大的威胁。

    叶春秋一派淡定地继续道:“所以,到了关外,山高皇帝远,我们做好自己本分的事,不必在乎关内怎样想,真有什么误会,我自然会给陛下修书,那么鼓噪的人,随着他们去吧,难道还能堵住他们的嘴吗?”

    唐伯虎也是一笑,而叶春秋则又道:“倒是陛下,这些日子,一直想要弄出一个功绩来,也在泉州等地开兴建大船,弄出大明水师,哎……倒是让人操心啊!好吧,还是不跟你多唠叨了,你快去忙吧,现在的你可是大忙人,这事和你没关系。”

    叶春秋倒说得没错,现在的唐伯虎只管他的小内阁,小皇帝的事离他太遥远了,于是便起身,正待要走。

    却在这个时候,一个书吏急匆匆地走进来,先是对叶春秋行了一礼,接着往叶春秋跟前递上一份东西,边道:“公爷,京师来的急奏。”

    “急奏?”突然收到这个,叶春秋有点意外,于是皱着眉头连忙接过了这急奏。

    这不看还好,打开一看,却是令叶春秋吓了一跳。

    跟叶春秋相处久一点的人都知道,叶春秋是一个喜怒少有形于色之人,看着叶春秋的神色突然的不大对劲,唐伯虎忍不住在旁忧心地道:“公爷,怎么了。”

    叶春秋却是换上了一副苦笑不得的表情道:“你可知道那李东阳发配到哪里去了?”

    叶春秋突然间反问唐伯虎这个,令唐伯虎更加的觉得奇怪了。

    李东阳发配三千里,这是京师来的邸报送来的消息,不过既然是发配,那不是广西就是琼州,要嘛就是云南了,还能去哪里?

    还不等唐伯虎猜想,叶春秋便道:“发配来青龙了。”

    这一下子,唐伯虎也不由愣了一下,才道:“这……怎么会来青龙,这是陛下的意思?”

    叶春秋道:“是啊,这是陛下的意思,陛下……还真是,呃……神鬼莫测啊。”

    李东阳来了。

    是被押解来的,原本以他的罪过,早该被抄家灭族的,他本来也以为,等待他的命运,就是如此。

    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最终竟是那杀头的大刀高高地举起,却是轻轻地落下。

    他的心思,变得无比复杂起来,而今一切成空,某种意义来说,生死对他来说,其实已经并不重要了,因为即便是还苟活着,可现在的他,从内阁大学士沦为了阶下囚,犹如是从平底摔下了万丈深渊,和死了并没有什么分别罢了。

    他很快便被押解着出发,原本以为是去琼州,可是当他押解他的人一路北上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陛下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竟然是……出关!

    事实上,大明的许多囚犯,现在有不少都是流配到关外去,可是李东阳想不到,自己竟也是这个命运,而在那里迎接自己的,是叶春秋。

    一念至此,这种感受,令李东阳比死了都要难受。

    他宁愿在琼州,和一群不通王化的土人打交道,也不愿意和关外的蛮夷在一起,可是……他再也不会有选择。

    这一路,风餐露宿,尤其是到了山海关的时候,他却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景象。

    人山人海……

    到处是人,几乎充塞了所有的街道,而这些,大多是要出关的人,以至于守关的士卒,压根来不及盘查,几乎是直接放行,所有人蜂拥而出。

    在这山海关的对面,居然也兴建了一个关卡,这关卡有模有样,上头书写着镇国府三字,那里有几个门洞,每个门洞又有不同,有的是商货通道,有的写着迁徙移居,还有关防之类的字眼。

    押送他的差役,却是往那迁徙移居四个字的门洞那儿挤,有人盘查他们的身份,这几个差役大言不惭地道:“我等押了罪囚来,不就是送人来移居吗?”

    那盘查的人不由失笑,却还是放行。

    进了这通道,便是长长的甬道,往深里一些,是一排公房,倒是有些像是衙里的六扇门风格,所有人在巡捕的指示下,先要去户房办理户籍,人进去,问你姓名、籍贯,是否长居,关外有什么亲戚,亲戚在哪里做事,自己有什么擅长的事,闻名之后,盖了印,直接由人领着去一旁的工房。

    工房更像是职业介绍所,看了户籍上所擅长的事,和大致的年龄,便问是否亲戚已经安排了事,若是没有,便问是否有意去哪里做工,工价如何。

    一切完毕之后,出了这衙门,便又是一处大堂,这……居然是饭堂,饭堂里有粥水,有热腾腾的蒸饼,想吃就吃,除了不能带走,有什么吃多少,若是想在这里等待介绍工作的,就暂时在这等候,很快就会有各个工坊或者是牧场的人来领人,甚至镇国府,现在修铁路,也需要大量的劳力,假若只是来投奔亲戚的,那就自行离开。

    这里又是一个人山人海,这施放的蒸饼和粥水,某种程度,给了所有出关的人极大的好感。

    李东阳这才明白,为何这几个来公干的差役非要往迁徙移居这儿挤了,说白了,就是想来混吃混喝的。

    即便出了这儿,便是一条延伸的大陆了,几乎每隔十里,都有一个驿站,驿站里供运货的车马歇息,有专门的茶室,还有提供马料和粥水的地方,各色的人员都有,甚至有专门的巡捕巡逻。

    这条通往青龙的道路上,可谓是人声鼎沸,到处都是人流,几个差役一路都是夸奖这镇国府的好处,李东阳自然听得郁郁不乐,不过他擅长隐忍,知道眼下自己是落地凤凰不如鸡,也不会傻得跟他们争辩,为自己找麻烦。(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千七百三十章:狼子野心

    到了青龙之后,有一处专门的劳工局,差役押着人来到这里点了卯,劳工局下设的劳动营的几个差役则显得很不乐意了,似乎是觉得李东阳太老的缘故,少不得和那押送的差役调侃:“这样的年龄也送了来,怎么做工?”

    押送的差役赔笑道:“上官是这样说的,我等有什么法子?不过他识字呢。”

    识字……

    听到了这个,劳动营的人倒是眼睛勐地一亮,总算是有点兴趣了,于是对李东阳进行了登记,确定能写会算之后,这才满意了,暂时将李东阳拘押,又送了稀粥和蒸饼来,同时还有一块羊肉。

    这儿的肉其实不大值钱,到处都是牛羊,吃肉未必比关内吃白米饭要贵。

    而李东阳这位堂堂内阁大学士,自此便算是第二劳动营第三队的人员了。

    歇了两天后,接着便被人叫出来,在无数的囚犯之中,黎明时分,直接被塞进了一辆大车里,这可不是什么仙鹤车,也绝不舒服,里头只有两排靠着车壁的木凳子,一车十几人,甚至人进去后,还得蜷着身子坐着。

    车子足足走了半个时辰才到了地方,接着便听到了竹哨的声音,一干人被赶下了车,而后又是报数点卯。

    此时,李东阳却是看到了一个令人深感震撼的场面,这是一个水泥和石头修建的车站,车站很大,两条铁路线穿越在这里,一辆蒸汽火车,足足两三人高,通体黝黑地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还没等他回神,他们便被塞上了这辆蒸汽火车,轰隆隆……在刺耳声中,火车开始动了。

    这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可是在这旅程中的所有新囚犯,现在却是惊骇,他们坐上了一个铁疙瘩,随着浓烟滚滚,还有那咔擦咔擦的声音,蒸汽火车居然自动走了起来,没有人敢靠着车窗,在这紧张和害怕之中,他们朝着大漠深处而去。

    走了数十里,蒸汽火车终于停了下来,所有人下车,早有人开始拿着名册继续点卯。

    当有人叫到李东阳的时候,那劳动营的某个管工愣了一下,接着抬眼,看清楚了李东阳,随即一笑,便不再当一回事,道:“你能写会算?”

    “是。”李东阳已渐渐被磨得没有了脾气,此时和寻常的人并没有任何分别。

    “很好,老陈,带他走。”

    这里……是个修建铁路的大工地,无数的罪囚,在研究员和高级匠人们的指挥之下,开始修建路基,得用无数的碎石,才能将这路基修建起来,除此之外,火车运来了一车车的枕木和钢轨,无数人在这天寒地冻之中,在现有的路基之下,开始安防轨道,同时用大号的螺丝和铆钉,将其固定。

    技术员和高级匠人们随时会来查验,这样的活很辛苦,尤其是眼看着要入冬了,天寒地冻的,令人难受。

    不过李东阳还算好,他只负责保管库房,还有对出入的材料进行登记。

    偶尔,也会有一些书报送来,对李东阳来说,出货盘货,他倒还肯去做,可每一次看这些几日前的报纸,却是他最痛苦的事。

    偏偏,他又不得不看,尤其是那商报,里头的内容最是露骨,堂堂一个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