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种田-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事的,你老爸还不到不中用的时候。”刘家宏摆摆手说道。

    上了年纪之后,睡眠就越浅,再加上这段时间身体恢复的情况良好,刘家宏觉得精神头越来越足。想到儿子这大半年以来如此辛苦,扛起了一家的生计,还做得风生水起,刘家宏就觉得现在该是自己贡献力量的时候了。

    儿子放弃了继续念书的机会,想要在家创业,作为父亲,刘家宏打心底是不乐意。但是既然决定了,他就要把自己变成儿子的助手,尽量帮助儿子,不拖后腿。或许平时刘家宏沉默寡言,但是内心对刘睿深沉的爱,往往都是通过行动才能表现出来。

    看看父亲,刘睿没有再说什么,埋头干活起来。

    随着县城市场的打开,刘睿现在每天都要酿造两百斤的大米,生产四百斤的25度左右的米酒,才能够满足供应。

    青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天气炎热,哪怕是冬天,也很少有十度一下的气温,因此饮酒习惯并不会像北方那样喜好烈酒。

    刘家数十年以来的实践表明,25度左右的酒精浓度是青山人最中意的味道。超过25度的话,青山人就会觉得太烈,有点呛,容易醉;若是浓度不够,就有点寡淡无味的感觉,终究会被市场抛弃。

    刘睿把买回来的陈化米均匀地分到托盘里,然后按比例往里面加水,最后才送入蒸汽柜。这个工序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水放多了,蒸出来的米黏糊糊的,不好摊凉,酿出来的酒就会发酸;水放少了,米粒没有熟透,酿出来的酒就很少,有亏本的可能。

    现在,为了节约成本,刘家酿酒的米都是从县城的碾米厂收购来的陈化米,实际上从出酒质量来看,这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但是成本的压力迫使刘家酒坊也只能如此,苦苦支撑。

    刘睿早已经是计划好了,等到时机成熟,就要购买最上乘的大米、高粱之类的,按照祖传的古方,酿造高档的佳酿。到时候,有了好的配方、上等的原材料以及空间泉水的暗中帮助,刘睿有信心让刘家酒坊这个百年老店重新焕发出光彩,走向更大的辉煌。

    父子俩在酒坊里齐心协力,很快就把事情处理得井然有序,跳跃的映照了父子俩的脸庞,上面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等到后院的公鸡叫第三遍的时候,刘睿已经把主要的工作都干完,就剩下蒸馏出酒的工序了。留下父亲看火,并且随时留意装酒的塑料桶,刘睿提着篮子,又开始了刘家每天清晨例行的一件事情。

    虽然每天几百块的买菜钱还是不错的收益,但是每天都繁琐地在菜园子里忙活,已经是让刘睿感到有点厌烦了。所以这一次,他才考虑趁着建设养猪场的机会,把菜地也划归到养猪场。

    有了菜地,养猪场的资源可以实现综合利用,又能让几个舅舅增加不少的收入。至于菜园转移到养猪场那边之后,空间泉水的问题也很好解决,刘睿只要抽空偷偷摸摸往养猪场的水池里面注入泉水就OK了。

    等到马昌全前来交易的时候,刘睿把事情和他说了,希望‘俏江南’能够做好准备,吃下菜场所有的产品,实在不行的话,刘睿才会考虑卖给别家餐馆。毕竟,和‘俏江南’合作以来,一切都是相当愉快,刘睿也不打算改弦更张。

    听到刘睿终于是要扩大菜园的面积,马昌全自然是双手欢迎。

    这段时间以来,刘家菜园出产的蔬菜很是让‘俏江南’的大厨们赞不绝口,连带着‘俏江南’的生意也是好了不少。‘俏江南’方面一直想要刘睿能够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餐厅的需求。但是刘睿一直以时间、场地受限为由,每一天的极限供应量也就是三百斤左右,再多就无能为力了。

    如今刘睿开窍,如何不让马昌全喜出望外呢?

    PS:10号第一更,请乡亲们多投票,小仨需要大量的推荐票!!!

【092章】 筹划设计

    菜园扩建的事情刘睿也只是和马昌全稍微提了一下,让他们‘俏江南’有所准备,至于将来具体的合约,还得到时候详细商讨。

    刚把马昌全送走,大舅张振光的电话就来了,说是让刘睿下去和施工队的师傅商量养猪场的规划设计。

    前天商量的时候,刘睿只是把养猪场以及周边菜场进行大抵的规划,弄出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具体的细节还没有来得及和张振光他们说呢。毕竟那个时候,究竟能有多少的土地可以置换到手上,刘睿心里也没有一个数。

    养猪场各个功能区究竟要怎么规划?占据多大的面积,只有等所有的土地置换下来之后,刘睿才能做出相应的安排。刘睿原本还以为这事情得登上三五天才能解决,没有想到大舅动作那么快,只是一天时间就把土地置换完成,甚至还把施工队的人请来了。

    和父母说了声,刘睿骑着摩托车就下山了。

    买了摩托车之后,刘睿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他日常的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刘家大院的周围,而是逐渐扩展到梁村甚至青云镇上。或多或少,这辆KTM就变成了刘睿的招牌,也成为了很多村民争相奋斗的目标,有意无意之中,刘睿变成了科学致富的榜样人物。

    刘睿的生活范围变得更大,但是刘家宏的生活圈子却是一再变小。

    受伤这段时间,刘家宏整天都困在家里,除了听收音机之外,每天就是在不断地编织竹器,提高自己的技艺。现在痊愈之后,原本就不太爱出门的刘家宏就变得越发不愿意下山溜达了。

    这几天,闲着坐不住的刘家宏,拎着工具,和张桂芝把刘家大院里里外外都清扫了一遍。墙角的枯枝败叶,还有菜园里还有果树园之中杂草,还有池塘上漂浮的浮萍,都是他们清理的对象。

    只是两天时间,刘睿就觉得整个家变得整齐干净了许多,似乎能够透露是一丝精气神来,这和刘家宏生病期间有着天壤之别。

    刘睿来到湖边,远远地就看见张振光和几个人影站在高地上,想必就是施工队的人员。

    看到刘睿到来,张振光连忙是把刘睿啦了过去,让刘睿和几个施工队的负责人商量。

    张振光知道自己的外甥有着很多的想法,索性就放手让他去做,不然整天一手包办的,他也不会成长起来。

    既然舅舅对自己如此信任,刘睿也没有客气,面色自如地和施工队的负责人谈论起来了。

    施工队的负责人叫做冯建,长得高高壮壮的,留着络腮胡子,形象确实有点吓人。梁村上下,小孩子没有不害怕冯建的。小孩子哭得再厉害,大人就吓唬说‘冯建’来了,还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小娃子马上就像关水龙头一样,止住哭泣。

    对于冯建,刘睿可不陌生,他小的时候在张家大院,没少被路过的冯建吓唬,一直到了小学三年级之后,才逐渐摆脱络腮胡的阴影。

    别看冯建形象粗犷,不像南方人,但是他心思细腻,为人异常精明。早在前几年,就在大多数农民还紧盯着家里一亩三分地的时候,冯建就开始组织一群村民,在青云的村镇上包揽建筑工程。虽然他不是学建筑出身的,但是他善于用人,也善于学习,很快的,他的建筑队就在众多建筑队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十里八乡最有名的建筑队。

    这些年以来,随着村民们的收入不断提高,拆房盖楼的村民是越来越多,冯建的建筑队也是如同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这两年,冯建的建筑队已经发展到了青山县城,成立了建筑公司,开始承接一些社区建设、厂房承建之类的大型工程。

    作为从梁村走出的能人,张振光自然是相当熟悉,因此养猪场的计划一出来,他就联系了冯建。

    冯建听说老支书要建设养猪场,当然不会怠慢,亲自带着两个技术人员赶回家,跟着张振光来到了高地。

    这段时间,冯建没少从其他人的口中听说刘睿折腾的事情,知道这个刘家的大小子并不像年龄上表现得那么稚嫩,倒不会因为是他出面和自己商量养猪场的规划而轻视。

    就这样,刘睿、冯建还有两个技术人员就沿着高地一边走,一边讨论养猪场各个功能区的设定以及建设规格。

    刘睿这段时间以来,接触了不少的养殖技术资料,对于大型养猪场的规划也有过相应的研究,再加上家里养猪也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耳濡目染之下,并不仅仅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

    冯建的建筑公司前段时间也曾经承接过大型养猪场的建设,也拥有相关的经验,并不是一点不懂的新手。

    两方遇到一起,再结合实际的情况,一个利用地形地势、依照方位、风向等等因素综合考量的设计方案就新鲜出炉了。

    在高地的最中央,将会给规划为肉猪舍、母猪舍、育崽室以及观察室等等核心区域,这里地势开阔,轻易不会有污染,可以保证猪猪们健康成长。

    在高地背后的斜坡上,刘睿准备改造成一个大型的沼气池,既可以减少猪舍粪便尿液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发酵之后的沼气液更是可以成为菜园最好的肥料。有了这些沼气肥,哪怕空间泉水让菜园的产量和品质上几个台阶,也是有借口了。毕竟,在农业科普资料上就写着,利用沼气液浇灌农作物,可以增长50%左右。

    高地面前平坦的沙地,就是将来菜园的范围,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这里有将近三十亩的面积。这里初期的规划是菜园,但是随着养猪场的不断发展,或许这里还会成为新的猪舍所在地,或许没有太大的改变,一切都要看以后的情况如果发展。

    和冯建商谈好大概的方案之后,冯建的建筑公司还得拿出具体的设计方案以及预算,张振光这边要支付相应的工程款,建筑公司才会开始动工。

    这一次,为了减少麻烦的事情,刘睿说服大舅采用包工包料的方式进行,而不是像以前农村盖房子那样,请亲戚朋友来帮忙。

    以前在农村盖房子的时候,都是选好了日子,请来亲戚朋友、邻居之类的帮忙,大家也不拿工钱,只是吃顿好饭就可以了。不过这样的方式明显不适合用在建设养猪场之上,毕竟养猪场的规模有点大,工程量繁重,让亲戚们白帮忙也是不太好。

    采用包工包料的方式,虽然花钱多一点,但是省心,工程质量也有保证,能够按时交付使用。

    冯建的动作相当快,毕竟帮着老支书干活,可是半点马虎都不得,他拿上图纸,带着两个技术人员赶回公司,准备在最短的时间把方案拿出来。

    “小睿,今天你就去找王家老二,看看能不能从林业局争取点沼气池的补贴,还有让林业局的技术人员下来帮咱们建沼气池。”等冯建的皮卡消失在树林的拐角处,张振光就对刘睿说。

    这两年,国家为了推广节能沼气池,在林业局那里有一定的建设补贴,用于鼓励村民们建设沼气池,保护环境。如今养猪场要建一个沼气池,自然是要找到正主王华泰咯。为了锻炼刘睿,这种事情张振光想都不想就扔给了他。

    “那养猪场的种猪和肉猪要从哪里订购呢?”虽然养猪场八字才开始一撇,但是很多东西都要提前考虑清楚。

    “这个你不用操心,你小舅的朋友在畜牧站,有渠道购进优质的货源,猪场一建好,就可以到位了。”张振光倒是颇为欣赏刘睿周全的考虑,摆摆手说道。

    一想没有太多问题,刘睿也就没有再多说,默默地去找王华泰了。最近一段时间,王华泰都是泡在上梁村村委,要不就在粮站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混在一起。

    听杨老爷子说,若是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的评定下来的话,保护区管理局至少是一个副处级的单位,直属于省林业厅管理。

    王华泰这段时间如此积极地参与研究院的各项工作,大概就是奔着管理局的职位去了。要说王华泰的正科要想换成副处,在青山县恐怕还不知道要熬到多久才有机会,现在有这样一个明显的机会摆在眼前,如何能不让他心动呢?

    先混个管理局的副局长,以后找机会转正,那副处级不久到手了吗?

    就在刘睿骑着摩托车行驶百转千回的时候,王华国也是忙得脚后跟直打后脑勺。

    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成立公司需要那么多的麻烦,虽然有弟弟的介绍,工商局开出的一系列材料还是让王华国感到头晕脑涨。另外,要想城里公司的话,还得有固定的厂房,仓库什么的,原本粮库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是现在粮库被研究院的人占据了,王华国顿时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这年头,办点事情还真的不容易!

    PS:10号第二更,谢谢乡亲们的支持!点击破百万了,但是推荐票距离五万还有点距离,请乡亲们投票吧!小仨拜谢!!!

【093章】 沼气补贴

    王华国除了要筹备竹艺公司以外,还得组织村里的老手艺人按照‘海兰贸易’提供的要求,尽快制作出样品。

    村里面的村干大多都是和王华国一样的中老年人,思维上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连听说王华国想要开办公司,也是连连摇头。王华国的儿女都在城里成家立业,现在更不会回来帮自己,只能是王华国赤膊亲自上阵。

    原本筹办公司、管理运营公司最佳的人选是刘睿,但是他借口家里的酒坊和养猪场都要扩建,实在是太忙,就给王华国推荐了一个人选。

    无奈之下,王华国只能到那个人的家里,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打电话到千里之外,希望他能够回来帮自己。

    不过,因为事发仓促,对方也是有点犹豫,说要好好考虑一下。

    在那个人还没有回来之前,关于筹备公司的事情,就基本压在了王华国的身上,让他临老了第一次感觉到忙碌与焦虑。

    不提王华国的事情,刘睿告别大舅之后,直奔粮站,找到了正在和研究院的人研究工作的王华泰。

    这一次研究院将会对小青山区域进行详尽的考察分析,从植被、动物、气候和地质条件等等方面入手,力争把小青山的大概情况了解清楚。和上一次相对简陋、草率的考察队相比,这一次研究院植被得更加充分,人员更加整齐,装备也更专业。

    作为东道主,青山县林业局自然是承担的大量的辅助性工作,从后勤保障、物资供应以及向导选拔等等,都需要林业局的干部出面协调。与此同时,很多以前在小青山外围山脉林场供职的林业工人也被召集起来,向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小青山的具体情况,好让研究院的人心里有数。

    这一次研究院将会有多支队伍同时进入小青山,从各方向对小青山区域进行相关的考察,因此需要的数量不少的向导。说起来,十数年以来封山育林,使得小青山周边的老猎人逐渐老去,但是却没有新生力量成长起来。

    研究院找遍了附近的村寨,合适做向导的村民并不多,这个问题很是让杨正等人挠头。

    不过随着那些林场工人的到来,向导难寻的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以前的林场,为了防止盗伐盗猎份子,经常会派人在小青山深处巡山,久而久之,那些护林员就变成了老山民,对小青山的情况是无比熟悉。

    有了这批生力军的加入,研究院的准备工作无疑加快了不少,再过几天就可以进山了。

    “小睿,你怎么有空来找我?”看到刘睿,王华泰脸上浮出笑意,说道:“老头子对你撂挑子的表现很不满意呢!”

    自从第一次在林业局的办公室见到刘睿,王华泰就对自家大哥特别看重的年轻人很关注了。谁知道,没过多久,小镜湖发现‘癞头鼋’的事情就让自己开始常驻梁村,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刘睿。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华泰越发感觉到刘睿有点不简单,不像普通的农村辍学青年。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他就在村里折腾了不少玩意,很是让王华泰刮目相看。

    昨天,王华泰又听自家大哥说刘睿鼓动他成立一个什么竹艺公司,和省城的‘海兰贸易’合作,把竹制品卖到国外去。

    以前,王华泰也不是没有想过在外面联系相关的客商为家乡人谋福利,但总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实现。现在刘睿不声不响就办成了这件事情,据说海兰贸易的老总和他是朋友?

    为此,王华泰还特别打电话给省城的同学,询问这个‘海兰贸易’的底细。根据自己同学的了解,这个‘海兰贸易’虽说规模很小,但那个美女老总似乎很有背景,经常能够拿到一些很热门的订单。

    王华泰还真的有点想不明白,一个辍学的高中生,怎么能够认识省城的名媛呢?

    种种情况,王华泰对刘睿越发看重了,见到他也不会像对别人那样板着脸。

    “二爷,我哪有撂挑子呀?实在是家里的酒坊要扩建,养猪场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