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国医-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昨日那个随车医生面色复杂地帮骆志远缝了四五针包扎起头部。刚才的搏斗中,他的头部被击中,破了一道不小的口子,流了不少的血。血迹顺着他的脸庞流下,滴落在他的黑色呢子大衣上。

列车长有些敬佩地站在一旁竖起了大拇指,“年轻人够胆色、有魄力,真男人、大丈夫!姑娘,有这样舍命保护你的男朋友,你真是有福气了!”

列车长后面这话是冲谢婉婷说的。

谢婉婷俏脸一红,转头望着骆志远,眸光中满是无尽的担忧和难以遏制的柔情。

在那一刻,当歹徒手持凶器过来的时候,她几乎要失去呼吸、不敢想象自己被侵犯的景象;而正是在那一刻,自己依赖的这个男人没有后退半步,豁出命去将她安全地保护在了身后。而还是这个男人,率先第一个冲出去,带领一个车厢的男人勇斗歹徒,终止了一场惊天的大劫案。

“爷们!真爷们!”这句京城的腔口、这声由衷的赞美,却因为契科夫蹩脚的中文发音而变得滑稽古怪起来,因此,尽管契科夫和尼娜表情真诚、说得认真严肃,但传进骆志远耳朵里还是让他无语。

尼娜翘着大拇指一本正经地冲着骆志远喊“爷们”,谢婉婷忍俊不禁,格格娇笑起来。而列车长和几个列车员也忍不住是一阵哄笑。

契科夫和尼娜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发笑,茫然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子见骆志远的呢子大衣沾染了血迹斑斑,起身从行李架上在自己的包裹里翻腾半天,找出一件大号的黑色羽绒服来,硬生生塞在了骆志远的手里,“大兄弟,你的外套脏了,这件衣服送给你,赶紧换上吧!”

骆志远笑了笑,“这怎么好意思,我给您钱。”

谢婉婷赶紧掏钱,那你女子一瞪眼,“瞧不起大姐是不是?从大处说,咱们都是骨肉同胞,出门在外理应互相帮助;从小处说,要是没有你领头勇斗劫匪,我们损失的更大!这件衣服算什么?小妹子,赶紧收回你的钱,大姐不要钱!”

谢婉婷扭头望着骆志远,见骆志远点头,这才收回钱向女子连声道谢。

……

回到包厢,谢婉婷让骆志远躺下,坐在他铺位的边上,望着骆志远慢慢迷瞪过去,心头感慨万千情难自禁。刚才近乎传奇一般惊心动魄的亲身经历,对于谢婉婷来说在往常是难以想象的,为她这一次的长途旅行增添了永生难以忘记的深刻印痕。

不过,她却没有后悔出来这一趟。这个世界远远比她认知中的要复杂、充满着未知的磨难和坎坷,而眼前这个男人,也远远比她印象中的更坚毅果敢和富有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与担当。几乎在骆志远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护持在她身前的瞬间,那份朦胧的好感悄然转化为某种无言的情愫,她心里就认定了他就是自己一直在苦苦寻找的可以托付终生的男人。尽管,与她少女梦幻中那英俊潇洒云来雾去的白马王子形象差之甚远。

她心动了。

她的心、她的柔情飘渺而荡漾着,随着这奔驰的列车一路飘向陌生的远方。

第100章帽子

当天下午,列车抵达乌兰巴托。稍加停留,列车继续奔驰前行,第二天一觉醒来,列车早已进入俄国境内,奔驰在西伯利亚空旷的荒野上。进入俄国,气温明显降低了四五度,寒风呼啸,透过车窗给包厢中增添了不少的寒气。

周四上午,谢婉婷脱下皮衣换上了羽绒服。她和尼娜、契科夫三人这两天常来常往,混得极熟,相约一起去餐车吃饭,骆志远没有随行,毕竟他伤了头部,有些昏沉,需要静养。

骆志远躺在铺位上,百无聊赖地翻着一本杂志。列车咣当一下,竟然开始停靠。他透过车窗向外望去,这是一个叫不上名字的俄方小站,似乎不是这趟国际列车计划安排中要停靠的车站。

车站上人头攒动,满是来抢货的俄国小贩。还没等车停稳,车上的倒爷们就提着大包小包的羽绒服和皮夹克蜂拥而下,旋即被老毛子团团包围。紧锣密鼓而又轻车熟路地讨价还价之后,双方各取所需。在列车即将开动的时候,倒爷们急匆匆返回车厢,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红色。

这样的情景,自打进入俄国境内,每到一站都会重演。骆志远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包厢的门被推开,谢婉婷笑吟吟地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个饭盒,头上却是戴着一顶毛茸茸的裘皮帽子。裘皮帽檐下一缕黑发倾泻下来,给她的人平添了几分俏皮。

她手里还捏着一顶几乎是同等款式和类型的裘皮帽子,不过是男式的。

“志远,赶紧趁热吃点东西,我从餐车给你带回来的,红烧鸡块和米饭。”谢婉婷递过饭盒,温柔地又给骆志远冲了一杯豆奶。

骆志远接过不锈钢的饭盒,边吃边随口问了一句:“婉婷,你这帽子是从哪来的?”

“嘻嘻,我从贩子们手里买的,价格也不贵,80块钱一顶。”谢婉婷指了指自己头上的帽子,又取过另外一顶,俏脸微红,俯身过去帮骆志远试戴着。她买了一双情侣帽,心里欢喜,就急不可耐地想要看骆志远戴上是一个什么样子。

骆志远差点没把刚刚吃进嘴中的一口饭喷出来,“80块钱?人民币?大小姐,你上当了,太贵了。这种帽子在国内,绝对不会超过30块钱。”

90年代初的80块钱,其购买力还是相当强大的。一百六十块买两顶做工很一般的皮帽子,肯定是被狠狠地宰了一顿。

谢婉婷嘻嘻笑着打量着骆志远戴着帽子,不以为意地笑道,“我觉得还可以呢,贵就贵一点吧,反正这也不是在国内。你总得让人家赚一点吧?”

谢婉婷从小生长在豪门之中,对金钱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她喜欢的东西,不要说是80块、就是800块,她也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婉婷啊……有钱也不能这么个浪费法……”骆志远苦笑着探手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没有再说什么,心头却是泛起一丝暖意。

他心里其实很明白,谢婉婷之所以买帽子,绝不是心血来潮。心细的女孩主要还是为了他防寒、同时遮挡他被纱布包扎的头部。要不然,等到了莫斯科,他头上缠着一圈纱布,惊世骇俗且不说,恐怕也没法外出办事。

谢婉婷如此心细如发体贴入微,让骆志远此时此刻升腾起一种难以消受美人恩的感觉。

自打他受了伤之后,谢婉婷就不让他下铺了,像是一个居家的小媳妇一样“端茶倒水”、服侍着病中的丈夫,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全然不像一个自小娇生惯养的千金大小姐。

“这帽子还合适吧?要是不合适,我再去换一顶。”谢婉婷站在那里打量着骆志远,调皮地歪着头笑着,“我看还不错呢,颇有几分西伯利亚猎人的风范呢。”

骆志远耸了耸肩,“是嘛,我从来没有戴过帽子,这还是头一次。”

谢婉婷眸光一闪:“真的?”

“我还能骗你啊……我小的时候,特别讨厌戴帽子,我妈每到冬天都要开始唠叨,嫌我不知道冷热……我没有按照外公的意思成为一个医生,可能就跟我不喜欢戴帽子有关吧。”骆志远说着,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他之所以对“帽子”深恶痛疾,其实源于外公在那场史无前例浩劫戴着“反革命走资派的帽子”被批斗有关。

谢婉婷凝视着他,轻轻道:“你为什么不喜欢戴帽子呢?”

“呃……也说不上是为什么,反正就是心理上有些排斥。”骆志远沉吟了一下,笑了起来。他没有跟谢婉婷解释什么,因为那些“根源”对于谢婉婷来说,太遥远、太陌生了,她根本无法理解骆志远这种近乎莫名其妙地古怪情绪。

谢婉婷幽幽一叹,“既然你不喜欢帽子,那就摘下来吧……”

谢婉婷探手去摘骆志远头上的帽子。

骆志远摇摇头,“不,这顶我要戴。”

谢婉婷心里一阵喜悦,嘴上却是不经意地说了一句:“那就留着吧,就当是遮风御寒了,你头上有伤,不能见风的。”

“嗯。”

两人默然对望,眸光相接时偶有光芒闪动;旋即都有些不好意思地扭过头去,不敢再正视对方明亮而清澈的眼神。

包厢中的气氛沉闷下来。

“对了,志远,头还疼吗?要不要我去把医生找来,再帮你换换药呢?”谢婉婷轻轻问着,主动岔开了话题去。她小心翼翼地帮骆志远摘下帽子,眸光中满是似水的柔情。

“不用,一点小伤,你别担心。等下周到了莫斯科,去医院再去处理一下伤口就行了。”骆志远笑着安慰了谢婉婷几句。骆志远自己就是医者,他这般说,谢婉婷这才放下心来。

此时,列车突然一阵猛烈的咣当,车厢晃动,谢婉婷立足不稳,身子就倾倒下来,骆志远下意识地圈手一抱,将她牢牢抱在怀中。

虽然隔着厚厚的棉衣,但骆志远仍然能清晰得感觉到怀中玉人的紧张,眼前这张吹弹可破明媚无暇的面孔上泛起两团酡红,谢婉婷呼吸急促浑身酥软瘫倒在骆志远的怀中,任由他紧抱着,坐在铺位上。

两人一路乘车远行,居于一间包厢之中,但从未有逾礼之处,顶多就是牵牵手。像这般紧密拥抱肌肤相亲,如果不是偶然的因素促成,那是绝无可能的。

……

良久。

谢婉婷才红着脸在骆志远的怀中挣扎了一下,轻轻嗔道:“……你准备抱到什么时候?”

骆志远一阵汗颜,赶紧松开手臂,待谢婉婷匆忙逃开,又顿觉空荡荡、失落落地。

第101章拉达小汽车

就在骆志远感觉尴尬的时候,契科夫和尼娜再次来访。谢婉婷不得不收敛起羞涩和悸动的心神,陪着尼娜开始说笑扯着闲话。尼娜和契科夫在莫斯科都是兼修中文的大学生,对华夏历史文化有着超乎普通俄国人的了解和认知。这是尼娜和谢婉婷能很快熟稔并成为好朋友的重要因素。

长途乘车,无聊到了极致。而唯一的娱乐活动,也不过是海阔天空地闲聊。只是契科夫和尼娜的中文水平有限,而骆志远和谢婉婷又对俄语一窍不通,所以这通闲扯也着实吃力。

因为亲身感受,契科夫对骆志远的中医和针灸之法深感兴趣,他甚至强烈邀请骆志远在抵达莫斯科之后,去他家做客顺便为他的父亲老契科夫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骆志远推辞不得,只好答应下来。

……

周五上午十点,列车抵达俄国重镇伊尔库茨克。这是俄国境内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贝尔加湖以西的一座较大城市,也是横亘在铁路线上的交通枢纽,因铁路运输而兴。列车在此停靠的时间较长,大概有半个小时。

谢婉婷推开包厢的门,回头来望着骆志远微微一笑,“志远,停车时间挺长的,我们下去透透气吧?”

“好。”骆志远点点头,习惯性地将钱包和证照等装入随身的挎包,走出包厢。谢婉婷有些不解地扫了他一眼,“我们就是在站台上走走,很快就上车来,你带包干嘛?”

“预防万一。钱和证件不能丢,必须要随身携带。”骆志远探手过去,谢婉婷稍稍犹豫了一下,俏脸一红,然后就将自己的手递给了骆志远,任由他握着牵着,一同穿过车厢的过道,下车去。

站台上依旧是一派倒爷与俄国小贩互相交易的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路上这种情景见得多了,无论是骆志远还是谢婉婷,都对此提不起兴趣来,看都懒得看一眼。

只是周遭声音嘈杂,谢婉婷感觉不舒服,就扯了扯骆志远的胳膊,向不远处指了指,两人就走了过去。

与国内相比,俄国人的火车站建设得比较简陋,但是占地面积极广,这大概也与西伯利亚地广人稀有关。

两人并肩站在那里,透过车站的围栏向南方望去,巍峨起伏的群山峻岭之间,隐隐可见皑皑白雪,山脚下则是大片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场,只是适逢冬季,看不到一丝绿色;北方,则是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绕着一个圈将密集的城市建筑群包裹起来,远远看去像是一条灰色的丝带。

此城俄式风格的建筑并不高大,但给人的感觉都极其精美。从车站的这个方向遥望过去,一座华美肃穆的大教堂伫立在华美建筑的丛林中露出一角,悠扬的钟声穿越凛冽的寒风传来。

谢婉婷四处张望着,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西伯利亚高原上的空气虽然寒冷亦如刀割拂过她柔嫩的面颊,但吸入胸中却凉彻肺腑,让她精神为之一振。

她眼角的余光发现骆志远点上了一根烟,忍不住皱眉道:“志远,你又抽烟了!今天是第几根了?我记得是第五根了!”

骆志远苦笑:“姑奶奶,你就让我抽一根吧,我可是憋得够呛!”

在车上,骆志远不能在包厢抽烟,只能去车厢结合部的吸烟处抽一根过过瘾。但从前天开始,谢婉婷就开始管束他的抽烟,他只能趁她睡着的时候偷偷溜出去吸一根。

只是这也白搭。谢婉婷对烟气特别敏感,嗅觉之灵敏,简直让骆志远无所遁形。

谢婉婷摇了摇头,赌气式的背过身去,不过却没有再坚持。

这时,一辆白色的小汽车缓缓驶入站台,引起了骆志远的注意。谢婉婷也扭头望去,不过她感兴趣的不是车、而是从车上下来的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女孩,这女孩大概有七八岁的样子,皮肤白皙,宛若精巧的洋娃娃,非常可爱。

骆志远打量着这辆车,眸光闪亮。他一眼就认出,这便是前苏联国内最流行也是最火爆最大众化的拉达牌小汽车了。

这个牌子的小汽车具有明显区别于德法欧美等国及日本品牌汽车的典型特征,车身略呈四方,如一个中规中矩的火柴盒,缺乏动感的流线型。而此,也正是他此行来莫斯科准备铺展易货贸易的真正目标。

前苏联解体之前,拉达汽车的产量居高不下;而因为苏联骤然解体、经济危机走向深入,俄国国民对拉达汽车的消费量骤减,而因为拉达轿车的外型根本不占优势,不符合当前世界主流的汽车审美观,所以在国际市场上亦是步步溃散。正如骆志远判断的那样,这家汽车制造厂仓库内积压而没有销售出去的成品太多,成为压垮企业运营的巨大负荷。

这是骆志远确立这次易货贸易思路的关键因素。这是前世记忆中别人操作成功的现实案例,骆志远只不过提前了一年为之,想必效果会更好。

“婉婷,你看那辆小汽车,你认识这是什么牌子的车吗?”骆志远扬手指着,扯了扯谢婉婷的胳膊。

谢婉婷讶然望去,打量了几眼,才犹疑道:“似乎是拉达?”

“对的,正是拉达。”骆志远笑了。

谢婉婷认得这种车也不稀罕,曾几何时,苏联品牌的汽车畅销于国内市场,拉达牌小汽车曾经在京城满大街都是。只不过到八十年代,拉达汽车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国产或者合资的德系、美系车。

“这车挺丑的。”谢婉婷笑道。

“外型不好看,但性能还是不错,应该说比国产汽车的技术含量高出一大截。”骆志远嘿嘿一笑,“我就准备搞一批拉达汽车回去。”

谢婉婷有些吃惊,转头望着骆志远皱了皱眉:“志远,汽车的价格可不低啊,你有那么大的资本吗?况且,这种汽车都过时了,你弄回去做什么用?”

骆志远没有直接回答,意味深长地笑着:“婉婷,你觉得这种车当出租车怎么样?”

谢婉婷一怔,刚要说什么,却听列车发出即将开车的呜呜长鸣,她便赶紧拉着骆志远向车厢跑去。

……

上了车,骆志远犹自站在走廊上凝视着停在站台上的那辆拉达牌小汽车。她皱了皱眉,本想开口问几句,但见骆志远看得认真又是若有所思的样子,不想打断他的思路,就闭口不言。

等骆志远回到包厢,谢婉婷想继续刚才的话题,尼娜又跑来了,扯住谢婉婷去了她的包厢说话。谢婉婷只得作罢。

第102章莫斯科

列车奔驰,时光飞逝。

这趟国际列车一路经过几个俄国城市,在周日下午驶过别米尔,俄国首都莫斯科就近在咫尺了。

下周一早上一觉醒来,列车上就开始响起了广播,虽然是俄语,骆志远和谢婉婷听不懂,但大概意思是明了的翻译成汉语就是这样:“旅客同志们,这一趟列车的终点站莫斯科就要到了,请旅客同志们做好下车的准备,不要将随身物品遗忘在车上……”

抵达莫斯科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半左右。吃过中餐,契科夫和尼娜就带着随身行李来到了骆志远两人的包厢,准备与两人一起下车出站。

莫斯科是俄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同时还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世界性的大都市之一,历史文化悠久。谢婉婷对这座城市神往已久,故而在四人拖着行李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下车出站的时候,她灵动的眸子一直在左右观望着,以至于骆志远不得不随时停下脚步,招呼她两声,免得她掉队。

据契科夫和尼娜说,莫斯科有七个火车站,而他们下车的这一个不过是其中之一。不过这“七分之一”的火车站,也真够大的。

出了站,扑面而来的是古色古香又极具有中世纪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