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云云古代悠闲生活-第4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昭王去巡视的时候老远就闻到热粥的香味,还看到百姓们捧着碗盆排队打粥,虽然看起来有点饥寒交迫的样子,但是精神面貌都还可以,而且秩序也维持的很好,并没有什么乱子,昭王这便放心了。

    夏家有管事的看到昭王过来主动来给他汇报了情况,昭王听说夏家已经派人去各处的州县查实灾情,其它的事情也都是按他章程上说的来办的,所以再看到如今这些灾民井井有条的情况心中不免得意,认为都是他统筹安排的得当,点了点头便去别的地方视察了。

    其间他心情挺好的不由还做出了一些亲民的举动,比如说亲自拿着勺子给灾民施粥,又或去临时搭建的背风棚里安慰鼓励了一番受灾的百姓,甚至看到一个孩子得了风寒高烧昏迷还亲自派人去叫了大夫过来给这孩子看病开药。

    他到底是皇家人,不管怎么说做表面功夫还是有一套的,一时间让不少百姓对他感激涕零,于是在灾民区便传开了昭王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王爷。

    昭王听下人打听来的这些情况之后更是开怀,暖暖和和的马车此时也不坐了,故意骑在马上脸上还带着亲切的笑容从人群中穿过,让人们全看到他出城去了。

    昭王还要去城外视察视察情况。

    昭王在城内获得了赞誉便想也到城外去风光一圈,只不过城外的情况与城内大不相同。城内即便是贫民住的城南因为是京城的原因所以环境也是好的,每个街区平常都雇有专人打扫,城内的垃圾也会有专人送到城外,所以京城里面说不上处处窗明几净,但是也是比较干净整洁的。

    而城外都是一些村落,人们都是地里干活的便没有那么干净了。

    而且昨天下了雪,人们受了灾,往各处走的路上便根本没有人打扫。

    昭王等人骑着马从那路上走过,路上全是冻的厚厚的冰层,马匹走在上面根本跑不起来一不小心就要摔了。可惜昭王刚才为了显摆并没有把马车带出来。如今骑在马上可是受了罪了。虽然穿了厚厚的衣裳,但是也经不住在冰天雪地里冻的时间长了,而且下人怕昭王摔了马便只能是有专人下来帮他牵马,可这还不如步行走的快呢!

    一众人跌跌撞撞小心翼翼的走到了最近的一个安置点。可是离近一看那有京城里面那般井井有条啊。

    临时的安置棚子才搭了两个。剩下的看到一些官府人还有夏家的家丁组织了就近的青壮年正在建着。

    昭王一看就怒了。问道为什么到如今了才搭建了两个棚子,那夏家派到此处的小管事赶紧来诉苦道:“王爷,这一路上可不好走啊。城里准备的大物件也不好运过来,就这还是不少就地取材了呢!刚请了一些壮丁在附近砍了树,搭起来的已经是尽了全力了。”

    昭王看着小管事满身泥水,身上衣服也划开几道口子手上和指甲缝里也全是泥土,想着她这一路走来也是不容易。便有些理解了。

    她丢下这管事不再问,便往施粥处走去,走近看到竟只有两户施粥的,便皱起眉头来,想着城中那么多粥棚子,而此处竟只有两处,灾民们脸上的表情也苦难的多了。

    想是在寒风里站的时间太长,大多数灾民都冻的瑟瑟发抖。

    昭王想着京城那些人家全都是做表面功夫的,竟是没人来这里建粥棚,便对除夏家以外在这里建粥棚的另一户人家起了好感。便指着那另一户粥棚问道:“这是谁家建的?”

    那夏家的管事闻言脸色别扭,低声道:“便是安王妃家的悠然居建的。”

    昭王本来还微笑的脸听到这个脸色陡然就变了,冷哼一声走了过去。走近一看悠然居的粥棚里排了不少人,虽然夏家粥棚里排的人也不少,但是却实实在在没有悠然居的粥棚里排的人多。

    原来是悠然居锅里的粥特别的浓稠,有种插根筷子不倒的感觉。而且粥里面还密密麻麻的飘着不少补血益气的红枣。

    而那悠然居施粥的小厮,也是心善的如果是看到有那老幼病残前来领粥,便会一勺子下去多盛几个红枣给那些人。

    要知道红枣这东西在民间平常也算是金贵的,普通人家等闲是舍不得吃的,所以不管是为这悠然居的粥浓稠,还是为这红枣,悠然居这里便排了好多人。

    再看夏家粥棚那里,那粥虽然不算稀但是明显没有悠然居的浓稠。

    昭王心中便是一肚子火,感觉仿佛他被安王府比下去了,便训斥起那熬粥的夏家下人了,昭王道:“为什么熬的这么稀,为什么不放红枣?”

    那些夏家下人们不过是夏家最底层办事的,若不然也不会天寒地冻的被分到城外办事!

    本来心中就有怒气,不过昭王训斥他们他们也不敢反驳只是在心中发苦,要知道他们出门的时候管家就分了这些米,如若真跟悠然居一般熬的那么浓稠,那这点米怎么能够呢?更别说红枣这样的东西了,出门时候管家根本没有给过,这回让他们去那里寻,当人人都跟悠然居一样财大气粗啊!

    他们刚才看了,悠然居用的可都是今年上好的新米,再加上那饱满的红枣,一般百姓家等闲也是吃不上这样好的红枣粥的,更何况这大灾时节米价飞涨。

    昭王看夏家下人不吭声,便要发怒还是那跟来的夏家管事有点眼色赶紧应承了下来,拿了银子让人去悠然居那边现买了些新米和红枣放到锅里。昭王这才怒气稍平,冷哼了一声转身离开了。

    那夏家的管事看着昭王离去的背影,心中也是狠狠的啐了一口,自己分毛不出拿着别人家的银子充什么大爷,不过到底是不敢怠慢,脸上又堆起笑容跟了上去。

    昭王来到那两个临时搭建的避难棚,刚一进棚子一股无法言说的腥臭之味,顶的他一口气差点喘不上来。

    因为现在仅有两个避难棚,所以当然是先安置一些老幼病残以及伤员,因为棚子里点了火盆倒是没外面那么冷,不过正是因为暖和了人们不愿把冷空气放进来,便把棚子弄的严严实实的。

    而此时里面伤员伤口散发出来的那些血腥之气还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身上散发出来的老人味,再加上幼儿拉屎拉尿的味道,整个棚子里又不与外界通风,所以那味道是极其的酸爽的。

    昭王露了个头便被顶了回来,让人打开棚子的帘子散了半天味才重新走了进去。

    只是即便再散味,里面的味道一时半会也是消不出去的,昭王本想如在城里一般做一番嘘寒问暖状,只是一说话便顶的他反胃,他捏着鼻子在那棚里好不容易说了几句鼓励的话便再也待不下去了,匆匆从那棚子里走了出来。

    而那第二个棚子却是连进他都不肯进了。

    正当时前面传来一阵喧哗,昭王望去发现有几个官兵和壮丁匆匆抬着一个浑身是血的人跑了过来。

    昭王上前询问,原来这被抬来的男人是附近村子的村民,昨晚下雪他家房子被压塌,而他也被压在了屋子的废墟里,此时刚被人救了出来,只不过看他出气多进气少的样子已经是危在旦夕了。昭王为表亲民赶紧说道:“快叫大夫,快叫大夫来。”

    正说着便见有人带着一个扛着药箱的年轻人跑了过来,这年轻人上前为这个人诊断之后便脸色难看道:“在下学艺不精,这位大哥病情严重在下是在是无能为力啊!”

    昭王闻言大怒指着那人骂道:“你这庸医此时还在推卸责任还不赶紧救人。”

    那人吓的浑身哆嗦结结巴巴道:“如果医署的大人在这里想必会有办法的,在下只是邻村的赤脚医生还没出师呢,真是不敢随意开药啊!”

    昭王闻言一愣问道:“你不是医署的人?”(未完待续。。)

    ps:  亲们,看在我刚做完手术,每天晚上发着烧还来更新的份上,就没有人来疼疼我吗,呜呜呜~

第七百四十七章 昭王赈灾(三)

    那人赶紧摇头说他原是邻村赤脚医生的儿子,平常随父行医只是还未出师,而他父亲昨天被屋里掉下来的房梁砸伤了脑袋此时还未醒来。

    昭王闻言一脚将这青年踢倒喝道:“医署的大夫何在,怎么他们还不过来?”

    那夏家的管事赶紧上前回道:“如今各处都有受伤的人,医署所有大夫都派出来了,然而人手还是不够,所以每个大夫都一身兼着两个以上的安置点的救治,想来派到这里的那位何大夫应该是去下一个救治点了。”

    昭王一听愣了,他从没想过大夫还会有人手不够的时候,以往他若有个什么小病小痛的时候,最少得有三四个太医围着他转,所以他一直认为那些医署的大夫人手都是充足的很,应该还有不少闲着没事干领俸禄的。

    昭王也不想想他是什么人,他可是皇后唯一的亲儿子,皇后掌管六宫对昭王更是捧着含着养大的,他若有个小病小痛的皇后恨不得把医署所有的大夫都派去给昭王看病,昭王自然不知道良医难得的道理。

    现如今被人一说,只能是愣住不知如何是好了,眼看着那被砸伤的村民就要不行了,昭王只觉得脸上甚是无光,要是叫这人死在他面前传出去他脸面上可不好看啊!

    “还不赶紧去把大夫找来!”昭王一怒之下吼道。

    那一旁抬人的官兵说道:“最近的安置点离此地也有五里多地,如今这路上如此难走。恐怕是来不及啊!”

    昭王闻言更怒不由发起了脾气,一脚踹倒了一旁恭敬的夏家管事喝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今到底怎么办?”

    夏家管事被踹倒在地,地上又全是冻得坚硬的冰层,他又是脸先着的地,一下子就磨出了一大块血印,身上摔的生疼生疼的,却不敢有任何不满。只得赶紧跪在冰冷的地上连声请罪。

    正在此时,有悠然居的伙计端着一碗汤药急急的赶了过来。见状连忙说道:“回昭王。来之前,我家主子便担心有突发意外便于我们准备了一些应付突发情况的药材,此时这碗药正可止血补气,对这位伤员应是有些帮助的。王爷您看这药是不是先与这位伤员服下?”

    昭王闻言脸更黑了。只觉得此时这种情况是被安王府在啪啪的在抽他的脸。气的一脚踹向那悠然居的伙计。怒喝道:“狗东西,你懂什么医理,没得端了一碗四六不是得东西在害了人。”

    那悠然居的活计被昭王踹倒在地上打了个转。但是这伙计倒是机灵,竟护着那碗药没有撒出来一滴。

    昭王看了更怒,抡起马鞭就要将那伙计手里捧着的药碗打翻。

    只是那活计身子倒是灵巧,硬生生的自己受了昭王一鞭,却是没让昭王的鞭子碰到药碗。

    昭王还待再打,旁边终是有人看不下去了,便是那位年轻的赤脚大夫,只见他跪地道:“王爷息怒,素闻安王妃手下能人辈出,有不少懂医理的能人,想来悠然居配的药应该无什大错,如今情况紧急不如就死马当活马医,试试吧!”

    昭王听这人夸安王妃又夸悠然居心气更是不顺,正发怒便见那几个一块抬人过来的村民一齐跪下说道:“王爷,拴柱眼看就是不行了,不如就喝这药试试吧,说不得也算有个希望。”

    昭王看跪在下面的这些人,心中怒火更胜。但却知道他是不能再发脾气了。不然今日维持的良好形象说不得就毁于一旦了!

    昭王只得冷哼一声骂道:“不知好歹的玩意。”

    然后便提着马鞭转身离开。

    等他一走,众人皆都松了口气,有人接过悠然居伙计的碗,道了声谢,然后将药喂给了那个叫拴柱的村民。

    而昭王则是连看都不看,带着人怒气冲冲的离开了这个安置点。

    本来他今天下午计划是去多视察几个安置点,也让百姓们了解了解他亲民的一面,顺便也是为他自己的名声造势。

    可是今日从京城来这头一个安置点一路上不好走,就费了不少周折,到了安置点又没有一处是顺心的,耽误了不少时间。此时眼看天都快黑了。而最近的安置点离此地也有五里地,恐怕到了那天都黑了。

    昭王想了想不愿意去受这个罪,便决定打马回京了。

    今天一天虽然情况也有不顺,不过总体来说昭王还是较为满意的,一心认为自己还是做了一些实事的,回府之后破天荒的先去了昭王妃那里用了晚膳,跟昭王妃说了几句好听话,然后才去找倾城的。

    昭王妃看昭王来她这吃饭,本以为昭王晚上就不走了,却没想到吃完饭人家拍怕屁股就走了,让她白高兴了一场。又一打听今天昭王做的事情,她更是气愤在心里又给倾城记上了一笔。

    ………

    接下来的两天,昭王每天便是出去视察外面灾民的情况,主要是体现他亲民一面,主动去每个那些灾民聚集的地方,多晃悠几圈,让人们知道他多么的体察民勤,多么的爱民如子。

    还别说这么一来,真有不少百姓念着昭王的好,毕竟灾民们都以为他们现在被朝廷照拂,都是昭王的功劳,前前后后的事情也都是昭王操办的。

    其实这些善良的老百姓却是不知,昭王也就是每天吃饱了喝足了,出来专有那么两圈,装装样子,具体的事情其实都是夏家在操办的。

    而昭王转悠也多都是在城内,根本不愿意去城外,就是去也回回都是坐着暖暖和和的马车去的。

    实在在城外情况比较恶劣,昭王嫌弃的很啊!

    甚至有一次。他去城外,嫌弃坐马车时间长无聊,还带上了倾城跟她一块儿,路上两人在马车里亲亲我我、说说笑笑的。

    知道的人了解他们这是去赈灾的,不了的人,还以为是大户人家去郊游呢!

    就是后来镇国公知道这事情之后,也是气的砸了一块上好的砚台,想着这个外甥实在胡闹,这种情况竟然还是带着小妾出门。

    越想越觉得该磨练磨练他,给他点教训。不然以后万一他登位了。就是这种性子,说不得夏家还得吃了大亏呢!

    第三天的时候,一直悠悠闲闲的昭王,终于知道着急了!

    为什么啊。因为各地求救的折子已经上来了。

    上次说过。夏家派人去核实了灾情。回来之后,就报给了昭王,昭王没有在意。就按照各地灾情的大小,把朝廷给拨的赈灾银子给发了下去。

    只是就十万两银子,十几个州县受灾,有的受灾大一点的州县能分到那么一万来两,有的地方却是只能分到几千两银子。

    一个县的灾情,几千两银子,可想而知了,就是光熬粥熬个两三天就不够了,更别说还要救助伤员的药材,还有给老幼病残保暖了。

    各处官员收了银子,就是种种的头大,不过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是尽量节省着用了。

    只是再节省也是不够的,有的地方灾民吃不到东西,已经还是有些动乱了,有的人为了保命,偷盗抢劫的事情已经出了不少了。

    各处官员想办法镇压的同时,只能是赶紧上折子求救了,不然万一引起灾民动荡,再出个什么事情,他们可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昭王看到这些各地求助的折子,也是有些傻眼了,他还从来没有想过银子会不够的事情呢。

    毕竟十万两对他来说他都觉得是个不小的数目了,想着救助几个灾民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他那里知道这些事情里面的需要的程序和周折啊!

    但是,如今事到临头,昭王也是怕出乱子,只能是一边大骂这些地方的官员无能,一边是去找户部再要银子。

    可是,户部那里会有银子给他啊,户部素来抠门,而且户部的银子也紧张啊,要发军饷粮草,要给各处的官员发饷银,整个大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给他们要银子,他们这银子守的紧的很呢。

    再说皇上都没有发话,他们户部那里会拨银子,就是有时候皇上发话了,他们都能拖就拖的。

    昭王来要银子,他们不愿意得罪昭王,便只能说要皇上的御批,只要皇上批了,他们就给银子。

    户部知道,皇上是一定不会批银子,毕竟年关将近,边关将士们都等着银子过年呢,皇上还正为这笔银子发愁呢!

    而昭王这里哪里敢找皇上要银子,犹记得当初他可是在皇上跟前拍着胸脯说他能做好的,如果这时候的找皇上去要因,先不说他没有那个脸。

    他也怕皇上认为他办事不利,他好不容易在皇上跟前建立的好印象就这么没了。

    昭王这两天为着银子的事情焦头烂额,偏巧皇上还在上朝的时候当众表扬昭王赈灾赈的好,让他再接再厉,好好的把这事情办完。

    昭王还能说什么,只得硬着头皮应下了。

    没变法,下了朝就去找他舅舅商量去了,毕竟按照各地交上来的折子上的数目来算,这赈灾最少还需要十几万两银子,叫他拿他可是拿不出来的。

    虽说他府里有不少好东西,但那都是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