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警监-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琳摇摇头。哭笑不得地解释道“在美国卖酒给未成年人犯法,她外公外婆又管得严,从到大没喝过酒,不知道酒是什么味道。她对什么都好奇,想尝试尝试,我们坐头等舱,供应酒水,她趁她爸不注意,偷偷管空姐要了几罐啤酒,一喝就喝醉了,烂醉如泥。”

老爷子不以为耻,反以为傲,竟嘿嘿笑道“酒量是练出来的,从来没喝过,一喝当然会醉。”

果然是一个既漂亮又可爱的混血女孩,李主任一脸坏笑着侧头看了看瑶瑶,旋即热情地招呼道“公安厅李博华,热烈欢迎韩老回乡省亲。”

刚把行李交给两位女主任的姜怡,急忙上前介绍道“韩爷爷,这位是我们公安厅政治部李主任。”

“李主任好,李主任好,回来随便看看,怎么好意思劳您大驾。”

“您老是爱国华人,又是韩处长的长辈,迎接您老是应该的。我们彭副省长了,要为您老接风,亲自感谢您老为国家,为我们公安厅培养出韩处长这样的人才。”

韩家人一个德行,不喜欢跟领导打交道,不会接受不熟悉的人宴请,老爷子连连摇头道“培养晚辈是应该的,用不着感谢。无功不受禄,再我老了,不能喝酒,又吃不下多少,跟我这个老头子吃饭没意思,不要这么麻烦了。”

老爷子虽然婉拒公安厅的宴请,但不意味着不会做人,好不容易回国一趟,早有准备,李主任刚让女儿甜甜的叫了一声爷爷,就收到一个装有100美金的红包。白晓倩、施玲稚、江慧如、夏莫青,只要来接机的见者有份。

十几年没回来,变化很大,看到车外那么多高楼大厦,老爷子唏嘘不已。

来到西山别墅,对曾孙女未来的生活环境很满意,得知仍欠银行一千多万人民币,当即表示这一千多万由他承担。不是帮韩大处长,也不帮张琳,而是一个曾爷爷为曾孙女做得力所能及的事,不容置疑。

愿意出就去吧,反正他有的是钱。

把他安顿下来,把喝得烂醉如泥的瑶瑶送到二楼房间由生姜照顾,韩大处长回到客厅,同李主任、白晓倩、江慧如等人研究起宝贝女儿的就学问题。

“江城国际学校在西霞区,1996年创办的,是江城唯一一所专门招收在华外籍子弟的学校,可对3…1岁年龄段的外籍子弟进行学、中学和大学预科三个阶段学历教育的学校,是中国国际学校组织(aai)开创成员之一。”

白晓倩指着从学校找来的宣传册,如数家珍地介绍道“生源来自20多个国家,教职员工0%以上为外籍人员,实行英语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也与国际接轨,在那儿就学的学生回国后可以自由转学和升大学。

学费比较贵,一年十几万。不过对你来算不上什么。我和玲稚去了三趟,条件确实不错。图书馆与大学接轨,60间钢琴房与时俱进。900座演播厅,体育艺术中心,乒乓球馆、游泳馆、球场、沙滩排球场、篮球场、溜冰场、400米标准跑道运动场、酒店式的食堂,宾馆化的公寓,一应俱全。”

张琳在国内接受的教育,又是江城人,这么大事要听听她意见,韩大处长侧身问“老婆,你看怎么样?”

张琳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低声问“晓倩,那些学生大多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

“韩国居多,再就是台湾,欧美比较少。”

“老公,我是这么想的,瑶瑶情况比较特殊,不像那些外国孩子不会中文,对中国一无所知。又不像国内孩子需要与国际接轨,需要体验那种氛围。需要借机会学外语,上国际学校真没什么意义,没上公立学校来得实际。”

李主任忍不住问“韩均,你家千金会中国话?”

韩大处长不无得意地笑道“会。从3岁就开始学,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比电视上那个大山得好。《三字经》、《家姓》、《弟子规》。倒背如流。知道孔子、孟子、韩非子,这方面比我强多了。”

“她在美国学的?”

“那边有个华语学校。另外她刚去世的外婆是一位很博学的东方文化学者,能把《论语》翻译成英文。精通中文、日文、韩文,能听懂粤语和h话,从接受熏陶。”

“国际学校的学生太娇贵,非富即贵,一点事能让家长烦死。既然沟通没问题,那就上公立学校。”

“可以吗?”

“可以!”

李主任也掏出一叠文件,意味深长地笑道“你家千金符合条件,可以按照亲子团聚办理‘中国绿卡’,未满1周岁未婚子女投奔父母,名正言顺,合理合法,合情合理。有了这个证,除政治权利和法律法规规定不可享有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外,原则上和中国公民享有相同权利。

在国内居留期限不受限制,可以凭有效护照和‘中国绿卡’出入境,不用另外办理签证或延期等手续;可以作为有效身份证件办理参加社会保险各项手续,可享受相关政策,由其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办理入、转学手续,不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2004年,国内开始实行“绿卡”制。

一张只有淡淡的一点绿、长得很像身份证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一点燃了很多在华外国人的热情———如果申请到了绿卡,10年内都不用再签证。

然而,中国人想申请一张美国绿卡难,外国人申请“中国绿卡”更难!

每年办理200多张,从2004年到现在发出的绿卡不到5000张,而每年入境的外国人超过2000万,在中国常住的外国人不低于60万,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如果不是有天大的贡献或大公司高级职位,不是千人计划人才,那基本上不用提出申请。

韩大处长早有耳闻,不仅知道这很难办,知道可享受李主任刚介绍的那些待遇,而且知道有“中国绿卡”之后,瑶瑶在国内购买国内航班或火车票,购物,购买公园和各类文体场馆门票以及住酒店等消费,可以与中国公民同等待遇、价格相同。

虽然省不了多少钱,但能够给她一种很公平的感觉。

韩大处长很感动,紧盯着他双眼道“李主任,谢谢厅里对我及我们一家的帮助,等回如中老家祭祖回来,我发请柬,请各位来我家吃顿饭,当面表示下感谢。”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他居然愿意情况。

李主任下意识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儿,翻开资料道“吃饭的事回头再,先确定学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一星期能办下来,现在就可以跟教育部门沟通,市一中教学质量好,条件不比国际学校差;四中离这儿近,接送比较方便。”

瑶瑶将来是要回美国上大学的,对中国学生而言成绩是硬性标准,对美国学生来各方面能力更重要,只要能在国内上完高中,回美国考大学没任何问题。

韩均权衡了一番,指着资料道“四中吧,离家近,用不着去最好的学校。”(。)

第二百五十二章悲剧的考试

韩老爷子很就去h,刚开始记事就又去了美国。◎,

对h没什么印象,更不用如中老家。除了侄孙女一家之外,一个都不认识。对家乡没任何印象,同样不会有什么感情,祭祖就是了结个心愿,因为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回国。

上坟烧了下纸,请父老乡亲吃了顿饭,给侄孙女留了点钱,两天不到就回来了。

第一次去中国农村,第一次见到中国的亲戚,第一次收到那么多红包,瑶瑶彻底玩疯了,必须给她收收心。

一回到江城,韩均就同张琳一起带她去四中报名。

“哇哦,这栋更高!”

车驶上中山路主干道,她又趴在车窗边乐此不疲地数起高楼。

中国平均每五天有一座摩天大楼封顶,美国现有摩天大楼200座,早在三年前中国摩天楼数量就已超过美国。如果以超过100米标准来算,中国有1000多栋,是美国的五六倍。并且美国高楼又大多集中在纽约、芝加哥等几个大城市,连旧金山也只有零星十几座。

由于建筑和居住习惯等关系,十几二十层的更少。

她像村里女孩第一次进大城市,事实上她确实是一个来自新泽西乡下的女孩,被一栋栋钢筋混凝土建筑震撼住了,深信中国是全世界最发、最有钱的国家。

没不习惯就好,韩均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扶着方向盘笑道“宝贝。这栋不算高,考完试爹哋带你去看最高的。然后在最顶层的旋转餐厅吃自助餐。”

又要上学,瑶瑶很失落。

想到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中国孩子做同学,她又有那么一丝兴奋,抱着驾驶座椅背问“爹哋,不是去报名吗,为什么要考试?”

“中国中学的学制、教学计划和教材与蒙哥马利中学不太一样,校方不知道你应该上初中二年级还是三年级,所以给你准备了一个考试,看看你到底应该上二年级还是三年级。”

瑶瑶眨了眨眼,又问道“很难吗?”

张琳把她拉到身边。满声细语地安慰道“应该是测试,不是什么考试,可能有一些比较难的题目,答不对没关系。”

“他们会测什么?”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和政治就不考了。毕竟你刚从美国来的。对这些不了解。”

丫头甩了甩长发,一脸忧心忡忡地“可是……可是我什么都没准备。”

“没关系,只要答会答的,并且只有你一个人测试。答不对也不会有人知道。”

想到在美国时考不好老乔治和凯利都不会生气,爹哋和琳更不会生气。再想到考完后可以去看最高的楼,去楼顶吃美味的自助餐。瑶瑶心情一下子又好了,整了整张琳昨晚陪她逛商场时买的新衣服。晃着腿道“好吧,我试试。”

美国学生啊。四中从来没有过的!

能收一个就能收第二个,招收到十几二十个外国学生,四中完全可以像一中那样搞个国际班。并且教育厅打过招呼,市教委打过招呼,省政府办公厅甚至发了一个关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的函。

宋郅伟校长非常重视,特别同教导主任一起在传室等。

学生家长不仅是公安厅副巡视员,同时是千人学者,另外一则是赫赫有名的科大年轻女教授。

两位校领导非常热情,奥迪刚刚停下,就迎上来笑容满面地招呼道“韩处长,张教授,恭候多时了。韩瑶瑶同学,欢迎欢迎。”

为了女儿,韩大处长什么都愿意干。

回老家祭祖的前一天晚上,特别请校领导吃了一顿饭,已经认识了,不用相互介绍,从电脑包里掏出身份证、房产证、瑶瑶的护照、瑶瑶的“中国绿卡”等一堆证件和材料,一脸歉意地“让二位久等了,真不好意思,证件材料我检查过,该复印的全复印了,一份不少。”

“没事没事,我们先去办公室。”

校长看上去挺和善,操场上的中国学生玩得挺带劲,一些注意到她的学生甚至跑到操场边上围观,瑶瑶像人来疯似地挥手喊道“嗨,我叫蜜雪儿,中文名叫韩瑶瑶,我也会打篮球!”

完之后竟跑上去抢过球,来了一个漂亮的投篮动作,仅仅是动作,球没进,顿时引来一阵哄笑。她豪不在意的耸了耸肩,再次跟未来的同学挥了挥手,嬉笑着跑回老爸身边。

韩大处长朝宋校长笑了笑,侧头低语道“宝贝,干得漂亮,看样子同学们很喜欢你。”

“爹哋,事实上我可以干得更好。”

“当然,你是最棒的。”

美国的孩子不好教,必须安排到最优秀的班主任那儿去,宋郅伟把三人请进校长办公室,回头道“曹主任,我让韩瑶瑶同学先考,你叫一下孙丽丽,让她过来阅卷,然后去办下手续。”

“行,韩处长,张教授,你们坐,这些事情交给我。”

曹主任拍了拍手中的证件和材料转身就要走,作为学生家长怎么能什么都不管。已经很特殊了,韩均不想搞得更特殊,立马起身道“宋校长,我们不能总跟在瑶瑶身边,您卷子给她做,我们去办手续。”

“也行,不过卷子有点多,这边可能要一会儿。”

“没关系,我们可以外面等。”

看见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教师,两口子知道她是女儿未来的班主任,又拜托了一番才去办手续。

一次性考五门,对孩子而言压力肯定不。一切手续办完,韩大处长真有些不放心,神不守舍地问“老婆,你瑶瑶能考好吗?”

张琳靠在扶梯上,嫣然一笑道“美国初中教育没国内这么难,教材又不一样,能及格就是胜利,别想那么多。”

韩大处长微微点了下头,自言自语地“正是考虑到国内中学教育比较扎实,我才让她上公立中学的。如果能跟上,如果能顺利考上高中,如果能顺便毕业,那她将来考哈佛都没问题。”

“望女成凤?”

“难道你不想?”

“这用得着问吗?”

张琳依偎在他身边,笑盈盈地“其实跟不上没关系,回家我可以教。而且跟不上是一种压力,会促使她去学习,不然总考倒数肯定会很丢人。”

她能做到这个份上太不容易,想到张爸张妈不仅没任何意见,反而把瑶瑶当亲外孙女,韩均很感动,凑到她耳边道“老婆,难为你了。等瑶瑶真正安顿下来,真想习惯在中国的生活,我们就结婚。然后再生一个,两个孩子不孤单。”

付出终于得到回报,张琳心里甜滋滋的,抱着胳膊笑道“我才不要呢,至少现在不想要。”

“没问题,等你什么时候想要就要,万一不心有了,那必须要。”

张琳俏脸一红,嗔怪道“别了,这是学校。”

“明白,回去再。”

宝贝女儿考试堪称神速,五门考了一个多时就出来了,看着她那一脸沮丧的样子,就知道没考好。

“爹哋,你确定他们是考试吗?”瑶瑶诚惶诚恐的质疑,如同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孩出了“皇帝没有穿衣服”。

“考题很难?”

“不是难,是不知道他们想考什么。”

“别急,就是一个分班测试,你跟琳呆会儿,我进去看看。”

走进办公室,校长、教导主任和班主任孙老师看着一叠卷子面面相窥,不知道该把韩家千金分到哪个班。

韩均干咳了两声,不无尴尬地笑道“三位,中美两国文化差异那么大,瑶瑶没考好很正常。再严格意义上她只能算借读,不会算入升学率,只要能分个班,只要能有个学上就行。”

“韩处长,是这样的啊。”

宋校长放下卷子,一脸苦笑着“这个差异不是一点两点大,初三肯定跟不上,初二同样很勉强。如果你没意见,我们想把她安排到初一。这样她学起来很轻松,我们教起来也得心应手。”

可能遗传她妈妈的基因比较多,瑶瑶长得很快,发育很早,整个一大姑娘,刚才见到的那些初三学生跟她一比都显得很很幼稚,让她跟一帮更的孩子混一块,肯定会被笑话。

韩均挠了挠头,低声道“我先看看卷子。”

满分100的考卷,语文9分,数学1分,物理19分,化学6分。最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英语居然不及格。

韩大处长干脆坐下身一条一条研究考题,赫然发现这些题目简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莫名其妙……同时非常讲究语法,追求句子的精确性。别瑶瑶考不好,连他都不一定能及格。

他真想回头就走,但又不愿意瑶瑶在国际学校那种非富即贵的环境里成长,咬了咬牙,放下卷子起身道“宋校长,曹主任,孙老师,上初二吧,我们有跟不上的心理准备。在学校你们教,回家我们教,她其实很聪明,只是刚来中国不习惯。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很快就能跟上。”(。)

第二百五十三章受益匪浅

第一批交流人员回国,必须来警务室二楼看看。☆→,

瑶瑶的事众人皆知,三十岁的人有个十四岁的美国女儿,“二代”,太给力,太给中国人长脸,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玩味的笑容,眼神中比之前多了几分“敬仰”。

“看什么看,继续开会。”

张祥强忍着笑,把一群唯恐天下不乱的子赶进会议室,让他们把在美国看到和学到的跟没去的人分享。

主任办公室里放着一堆英文版的书籍和期刊,《刑事鉴定评论》、《新苏格兰场刑事调查年鉴》、《美国刑事鉴定人员学会会刊》、《美国社会犯罪研究室通讯》、r出版的《刑事鉴定》、《国际刑事鉴定学会会刊》……全是市面很难买到的。

韩大处长很欣慰,随手拿起一本翻了翻,饶有兴趣地问“张主任,出去一趟感觉怎么样?”

“受益匪浅,看到人家很多先进经验,现我们自己有很多不足。”

“来听听。”

张祥一边招呼他坐下,一边不无兴奋地“我刚到凶杀组第二天,中城区的铁路边就生一起枪案,死了一个人。从一个市民听见枪响报警到巡警赶到现场,只用了3分21秒,有记录的,他们的办案系统很先进,电脑上全有。”

韩均沉吟道“这个出警不算快,正常情况下应该在3分钟以内,可能是由于案现场比较偏僻,临近铁路才会拖这么长时间。”

“他们也是这么的。但对我们而言这个已经很快了。”

张祥等江慧如和夏莫青全坐下,接着道“给我留下深刻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