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个警号。能够增强集体荣誉感,比再授予集体二等功或三等功管用。
韩均没继续开玩笑,而是好奇地问“楼下那车怎么回事?”
“正准备跟您汇报呢,公大来了一个女同志,叫肖晨雨,跟我差不多大,三级警督,行政警衔。带来一辆车和一笔经费,是协助您筹建博士后流动站。”
“来真的?”
江慧如停住脚步。指了指正在搬的一科办公室“我感觉是真的,不然不会带那么多钱?”
韩均追问道“多少钱?”
“一万现金支票,上午刚入我们帐,让彭代管。”
“她从bj开车来的?”
“有司机,两个人换着开,不过司机吃完饭坐火车走了。等半天,见您没来,就跟夏处长一起去后面看宿舍。房间倒是不少,可惜条件不好。真不知道她习不习惯。”
江慧如顿了顿,一脸兴奋地接着道“赵厅长亲自给我打电话,博士后流动站设在这儿是我们的光荣。从现在开始,我们‘01’不仅是厅里的办案单位。也是部里的办案单位,要求我们全力配合肖晨雨同志工作。”
“搞什么呀,这不是来添乱吗?”
“处长。您别乱,肖晨雨同志水平高着呢。跟您一样是博士。”
正着,一个看上去只有二十**岁的女警跟夏莫青笑笑走了进来。
她显然做过功课。不用人介绍就快步上前英姿飒爽地警了一个礼,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自我介绍道“报告韩教授,公大人文社会科学教研部肖晨雨前来报到!”
不再是警察,不用回礼,韩均笑容满面地伸出右手“肖博士,认识你很高兴。”
果然年轻,据比自己还两岁,看到真人,肖晨雨心里多少有些激动,紧握着他手“韩教授,来之前我见您高足,姜同志聪明能干,刑侦经验又那么丰富,马教授对她评价很高,打算让她当助教。”
好厉害的一个女博士,一下子就找准大老板的软肋。
不出江慧如和夏莫青所料,一提起宝贝徒弟,韩教授就露出会心的笑容,听上去很谦虚,事实上很骄傲地道“生姜那丫头在我这儿什么都没学到,就是比之前多了一些自信,当助教有些过,马教授高抬她了,回头一定要好好感谢。”
来前刑侦局曹副局长提醒过,想跟眼前这位搞好关系,就要他女儿好徒弟好。
第一印象很重要,肖晨雨岂能就这么打住,一脸认真地“韩教授,姜确实有水平,英语也好,又是从公大出去的,校领导非常喜欢,非常器重。”
“她本来就是公大学生,回母校就等于回娘家。”
夏莫青忍不住插上一句“教授,我们这儿也是她娘家。”
“对对对,都是。”
他心情大好,肖晨雨笑盈盈地提起工作“韩教授,我不但带来一辆车,一笔经费,还带来几十份申请材料。您是千人学者,按照相关规定,您可以招收两名博士后,那笔经费就是给您准备的。”
韩均乐了,摇头笑道“可是我没申报研究项目。”
肖晨雨微笑着解释道“命案侦破本身就是一种研究,侦破过的命案加以分析,总结规律,研究如何预防,就是一个课题,而且是大课题。校领导知道您很忙,所以派我来给您当助手。”
“学校申报了一个关于命案的课题,让我来负责?”
“差不多,另外这个课题是受部里委托研究的,经费全部来自部里,学校一分钱都没扣。”
成了学者就要按学者的方式办事,韩均意识到这不是什么研究经费,而是部里变相下拨的办案经费和培训费,侧身笑道“进去,坐下来。”
“是!”
博士后是流动的,不列入编制,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所需费用要由联系导师的科研经费全额支付。
莫名其妙地成为“科研老板”。韩均感觉很搞笑,看完公大2014年关于博士后待遇的文件。拿起一叠申请材料不解地问“肖博士,警察真算不上一个特别有前途的职业。至少对博士而言,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申请?”
根据国家文件规定,在站期间博士后落短期常住户口。
工作地点虽然在江城,但不管怎么终究是公大的流动站。只要能被录用,博士后和随博士后一起流动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bj暂住证,博士后本人则可以持公大介绍信去街道办事处城管科换取介绍信,然后去辖区派出所办理落后手续。
并且子女入学、入园可按照学校事业编制教工子女入学、入园的规定以及附属学校、幼儿园的其它有关规定执行。
换言之,现在博士后政策已走向变…态,成了很多人开绿灯、钻空子的利器。不是为了搞研究。而是为了子女能在bj、h等大城市参加高考。
平民子女被发现高考移民,被查出就会被取消录取资格,博士后子女不会,因为合理合法,有相关政策。
肖晨雨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毕竟不同地区不同录取标准的高考本来就不公平,若无其事地笑道“很多人有警察情结,感觉警服很帅,警察这个职业很神圣。”
韩均不明所以。翻开申请材料看了看,把那些年龄较大的全部放到一边,留下六份较年轻的。想了想之后又把已经成家的放到一边,留下两个未婚的。
看似儿戏的挑选。把那些想钻空子的申请者歪打正着的全部剔除了,肖晨雨笑问道“您决定了,就录他们?”
“你打电话问问他们。到底想不想干警察。如果想,就安排他们先去警校体验两个月。能坚持下来再正式录用。”
“行,我这就给他们打电话。”
“等等。”韩均一边示意她坐下。一边笑问道“肖博士,你成家了没有,有没有孩子?”
肖晨雨被问住了,一脸疑惑地问“韩教授,这很重要吗?”
“很重要。”
“春节刚结婚,暂时不想要孩子。”
韩均又问道“你爱人在哪儿工作?”
“也在公大,一个单位。”
“那你为什么要来这,领导安排的吗?”
肖晨雨连忙摇头道“不是,是我主动要求过来的。人文社会科学教研部,就是以前的马列主义理论课教研部。我不想再搞理论研究,想到一线参与办案。不怕您笑话,能来这儿我是过五关斩六将,竞争很大的。”
跟夏莫青的情况差不多,韩均沉思了片刻,又问道“你爱人在哪个学院,教授什么课程?”
“治安学院,普通教师。”
韩大教授最讨厌两地分居,认为太不人道,一脸认真地“肖博士,你问问你爱人,有没有兴趣借调到江省警官学院任教。如果他愿意,我去跟部里和厅里协调。”
能抢到这个干好了之后可以调到部机关的宝贵机会,已经很不容易了。
肖晨雨从未奢望过丈夫能借调到江省,两口早做好当牛郎织女的准备,她有时间回bj,他有时间来江城,怎么也不敢相信第一个报到会有这样的好事。
她一下子懵了,夏莫青扑哧一笑道“肖博士,韩教授没跟你开玩笑,而且这件事他真能帮上忙。”
“谢谢韩教授,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不用谢,这是我们‘01’份内的事。”
江慧如嫣然一笑道“是啊,我们的在编人员基本上都解决了两地分居问题,借调人员情况比较特殊,但在假期上我们有所考虑。”
好人性化的一个单位,肖晨雨很感动,再次感谢了一番才出去打电话。
她刚离开,夏莫青便关上玻璃门,思不得其解地问“处长,部里为什么要您招博士,而不是招警察?”
这件事曹维清提过,只是当时没在意。
韩均放下材料,耐心地解释道“在警察培养上,大多国家只有职业培训,没有学历教育。那些国际知名的神探,也大多具有其它专业背景。正因为警校毕业生知识结构太单一,所以很多省警校都不再招收大专生或本科生,改为职业培训基地。
部里请我招录博士后,请我帮着培训,可以视作为‘01’的升级版。换言之,接下来要培训的不是凶杀案探员,而是规格更高的刑侦专家。”
“01”的警校毕业生本来就很少,包括江慧如、张祥在内总共才9个人,夏莫青反应过来,不禁笑道“原来是这样,就怕那两个博士看到警察待遇干不下去。”
江慧如摇头道“这不一定,现在他们是流动的,处长发工资,文件上不是有规定吗,年薪不低于6万,还有人事部门的补贴。培训结束正式入警,最起码正科,待遇会更高。就业压力这么大,博士找工作同样不容易。再他们起点多高,只要想干就能进部机关,不是下基层,不会去派出所或刑警队。”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何况又不用占多少时间,浪费多少精力,只是让他们跟着办案而已,韩均起身道“不这些了,走,去指挥中心,开案情分析会。”(。)
第三百零二章大变死人?
在国内,研究马列的人都很牛!
为迎接在“公直”研究马列的肖晨雨,科级以上干部全换上警服,以免她感觉“801”不严肃,以免光她一个人穿警服感觉不自在。同时为表示尊重,特别让她坐在“大老板”身边,参加即将开始的案情分析会。
虽然只多了一个人,规格却发生巨大变化。
不再是之前的积案侦查处内部会议,而是有“公安部”和“公直”领导参加的会议。不管韩教授有没有行政级别,不管肖晨雨级别多高,但在这里他们是领导。
短短半个多月,竟然发生这么多事情。
江慧如有些恍惚,直到二科干警秦超龙在詹升荣示意下开始介绍案情,才缓过神拿起笔做记录。
“2013年5月23日下午4时许,栈江海关码头监管科关员在例行查验时,无意中闻到即将吊装上船的一个集装箱内散发恶臭,当即联系货代公司和货物所属公司开箱检查,结果发现箱内有两具高度**的成年男子尸体。”
头大,腹部鼓胀,双臂张开,皮肤呈深绿色,已形成**巨人观。
“801”从成立那一天起就跟尸体打交道,在阅尸无数、鬼手佛心的齐兆友以及变…态之极的“小魔女”姜怡折磨下,连最胆小的人现在也不会再害怕尸体。
肖晨雨是头一次见,哪怕是照片都感觉很恐怖,况且放那么大,连死不瞑目的眼睛都看得清清楚楚。
“习惯就好。”韩均回头笑了笑,示意秦超龙继续介绍。
“由于尸体出现在全封闭的海关监管码头,关员第一时间向栈江海关缉私局报告。缉私民警赶到现场,认为凶杀案不在海关缉私局管辖范围内,便联系栈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按照相关规定由地方公安部门接手。”
李思进很默契的调出几张照片,秦超龙用激光笔指着左侧第二个液晶显示屏。继续介绍道:“栈江市局非常重视,刑侦副局长、刑侦支队长率刑警、技术民警迅速赶到码头,并立即勘察现场、走访询问相关人员,同时调取码头及码头周边监控视频。
两个死者体表有伤痕,头部有钝器伤,集装箱内有血迹,法医鉴定为他杀;现场没发现钱包、手机、身份证或银行卡等物品,所穿的衣服和鞋又很普通。无法查清两个被害人身份;视频分析同样没发现任何可疑,侦查工作陷入僵局。”
又是无名尸,韩均相信“801”以后要侦办的案子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无名尸案。因为能破的早破了,不会要“801”协助。
他略作沉思了片刻,面无表情地问:“海关有警察,两具尸体出现在海关监管码头,这个案子到底归谁管?”
秦超龙轻叹了一口气,苦笑着解释道:“缉私警只负责侦办与走私有关的刑事案件,在没有证据显示这与走私有关的情况下,栈江市局拥有无可争议的管辖权。但市局办案人员勘察完现场后发现很多疑点。首先,集装箱进入监管区域前,需要经过海关查验。海关方面有相关记录。既然查验过,两个死者是怎么进集装箱,集装箱又是怎么运进码头的?
其次,办案民警询问海关关员、货代公司和参与开箱检查的货物所属公司人员发现,集装箱当时是反锁的,封条完好。如果之前的查验工作与记录相符,那么,两个死者应该是集装箱进入监管区域之后才被放进去的,而且有人重新上锁。重新加封。”
“问题出在海关?”
“案卷上没明说,但意思很明确。海关方面可能意识到市局有什么想法。缉私分局成立专案组从码头开始着手调查,发现集装箱被拖车拉入监管区域之后没人接触过。另外查验工作非常严格。他们有h986集装箱机检查验系统,相当于ct机,记录显示查验时里面没人。”
这解释不去啊,韩均不禁微皱起眉头:“进去时没人,进去后就有人了。变魔术,大变死人,而且一变就是两个?”
秦超龙指着李思进刚调出的码头地形图,低声道:“查验工作严不严格无法确定,但货场有监控,并且监控记录完整。如果确实与海关人员无关,那问题就出在这儿,这一段是监控盲区,大约0。7公里长。”
“集装箱拖车司机找到没有?”
“找到了,没任何可疑,不过他记得在监控盲区内好像停过车,去过一趟厕所,前后大约五六分钟。”
韩均又问道:“集装箱在码头放了多久?”
“17天。”
“监管码头转运费用很贵的,怎么会放这么长时间?
“受台风影响,集装箱货轮在菲律宾耽误了近十天,当时积压了很多货柜,发现尸体的这个只是其中之一。”
“跟货主没关系?”
“没任何关系,事实上有两个货主,属于拼装箱。”
“货代公司呢?”
秦超龙摇头苦笑道:“货代公司同样感觉很冤,他们没想到有台风,在码头产生了很多费用,说本来就没钱赚,又摊上这么离奇的事。集装箱内的纺织品既无法按时交货,又被**尸体给污染了,货主甚至要他们承担责任。”
韩均沉思了片刻,接着问:“锁是怎么回事?”
事实证明没白培训,前几天刚去码头调研过,秦超龙如数家珍地解释道:“与其说锁,不如说是封条,一般情况下大概有三种,一种是船公司委托制锁厂家生产的封条,上面有唯一的封条号。这种封条有iso标准,集装箱到目的港后如果封条跟提单上的记录不一致,收货人很可能会拒收。
第二种商检锁,是一些公证行、bv机构的所,像一根小钢绳,也叫线锁。安全性能基本为零,只是用来交收证明货物是否符合标准,只在买卖方之间有效;再就是客户自己的锁。用在一些高货值的集装箱中。本案中的集装箱只有第一种封条,有专用工具就能打开。”
“像火车厕所门锁一样?”
秦超龙指了指显示屏上的封条照片。确认道:“样子不一样,性质差不多。”
海关缉私局在公安部内列为第24局,事实上谁也没把缉私警察当公安民警,顶多认为他们是行业警察。海关待遇比公安好,很多缉私警察也认为自己是海关的人,跟公安关系不大。
肖晨雨很直接地认为这事跟海关脱不了干系,就算跟缉私警无关,就算跟关员无关。也会跟海关聘用的其他人员有关。不然怎可能在他们眼皮底下,出现这么离奇的事。
韩均没像她这么下定论,而是若无其事地问:“你们是怎么分析的?”
让民警先发言是“801”的惯例,李思进第一个起身道:“验尸报告显示,两个被害人死亡时间应该在发现前20天左右,集装箱内的血迹基本上能够证实这一点。换言之,他们应该是在集装箱进入码头前后遇害的。
杀人需要动机,把尸体塞进集装箱同样需要动机,所以我们认为这应该与海关人员无关。且不说他们不太可能知法犯法,就算真是海关人员干的。也不会用这种方式抛尸。因为就算瞒得了一时,也瞒不过一年。”
夏莫青沉吟道:“里面有尸体,货物被污染。国外客户拒收,集装箱会被运回来。如果目的地是发达国家,必然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为什么抛尸,就是不想被查。要是出现这种情况,上面肯定会要求彻查。”
韩均点头道:“有点道理,继续分析。”
“是!”
李思进整理了下思路,接着分析道:“两个被害人的衣物很普通,尤其一个被害人所穿的鞋,底都快磨破了。遇害前经济状态应该不是很好。可以判定他们不太可能与走私有关。”
“两个被害人年龄大概多大?”
“尸体高度**,只能推测其年龄在20到35岁之间。”
李思进顿了顿。若有所思地说:“没身份证,没钱包。又出现在海关监管码头的集装箱里,我们认为可能与偷渡有关。之前有过类似案例,只不过人是被闷死或饿死的,不是被打死的。”
不是什么有钱人,没钱包,没身份证,没手机,想想确实像偷渡客。
就在肖晨雨认为这个推测比较靠谱之时,韩均低声道:“偷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虽然没偷渡过,但见过成千上万个偷渡客。要是20年前,确实有这种可能,但现在不是20年前,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张祥一脸不解地问:“为什么?”
“与时俱进啊!”
韩均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改革开放几十年,偷渡方式是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