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警监-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岗位津贴?”

他虽然兼任两所大学教授,但从未正儿八经去授过课。更没有真正意义上带过研究生,对高校里的事几乎一无所知。

张琳鸟依人般地靠他怀里,一边敲击着键盘,一边若无其事地笑道“学校正在推行岗位津贴,拟定正处级每年岗位津贴55万。但学校还有一批职能处室的原处长、学院党委原书记、原院长,目前职务是正处级调研员,这些人的岗位津贴怎么定?校领导头疼,最后稳定第一,5万。比副处一年45万的岗位津贴多5千,比在岗的正处少5千。”

大学搞那么多领导,韩均很难理解,不禁问道“教授呢?

“对教授的考核,要用科研业绩和教学成果来衡量。大学生是国家希望吗,对教授严格考核才不会误人子弟,学校排名才可能不下滑。于是,校领导群策群力,制定了教授分级考核标准。考核不合格的教授岗位津贴要降。连续几年不合格的教授,津贴要向副教授,甚至讲师看齐。”

想到王珊珊刚才介绍的那些事张琳就想笑,强忍着继续道“一些教授不干。认为应该套用正处级调研员的做法,对超过一定年龄的教授,设立‘调研员正教授’岗位。对于调研员正教授。考核要从宽,津贴要优待。”

“调研员正教授?”

“没听过吧。我也是头一次听。”

什么都跟级别挂钩,去行政化任重道远啊。韩均摇头笑道“技术上的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制上的创新可以提高部分民众的生活水平,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政治智慧。”

张琳掐了掐他腿,撅着嘴嘀咕道“也不能全怪那些老教授,他们年过五旬,‘杰青’和‘长江’没戏,千人人更沾不上边,成为院士的希望跟买彩票中五万的概率差不多,没什么指望,只能在这方面争取点待遇。”

“起来我下午刚推掉一个文科院士评选。”

张琳不明所以,一脸疑惑地问“一级教授?”

“嗯。”

“谁这么厉害,是不是请你去参与评审。”

韩教授不无得意地笑道“当然你老公我啦,怎么可能是别人。你知道的,这种沽名钓誉的事不感兴趣,接推掉了。”

张琳惊呼道“那可是一级教授,全江省也没几个!”

“所以才不能出这个风头,人怕出名猪怕壮,我可不想再被千夫所指。对了,我又当官了,还是ip,只不过这次是bj的,不是江城的。”

刚辞职没几月,又莫名其妙回到体制内。

张琳被搞得啼笑皆非,转过身搂着他脖子问“老公,一会儿干,一会儿不干,你到底怎么想的?”

韩均暗叹了一口气,耐心地解释道“担不担任公职其实对我而言没什么区别,上次之所以辞职完全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事实证明辞对了,没因为余省长调走传出什么风言风语。

现在当的这个官是公安部的,如果不识抬举,不接受人家的好意,确实有些不过去。更重要的是,担任公职之后很多事情要方便一些,比如带瑶瑶去藏西。”

他当不当官确实没什么两样,张琳想了想又问道“当公安部的官,是不是要去bj?”

“开什么玩笑,bj雾霾,能去吗?”

“这我就放心了,那边气候真不好,我不习惯,瑶瑶更不会习惯。”

“你就不问问你老公现在当多大官?”

张琳扑哧一笑道“得了,你半路出家,不是党员,又那么懒散,人家才不会给你实职呢。顶多给你提半级,任命个有名无实的巡视员。”

韩均乐了,紧搂着她哈哈大笑道“老婆,曹维清管我叫大仙,其实你才是大仙,能掐会算,一算一个准。”

“真巡视员?”

“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巡视员,他们知道我不愿意跟政府走太近,所以连国际合作局巡视员都懒得任命。更不用刑侦局了。”

“这个巡视员好,瑶瑶肯定喜欢这个职位。”

韩均一边很不老实的上下其手。一边谄笑着问“你不喜欢?”

张琳情不自禁地吻了一口,凑到他耳边吃吃笑道“喜欢。不管巡视员还是炊事员。”

“对不起,这么大事都没跟你商量。”

“这算什么大事,又不是没当过官,没关系。”

坏事等会儿干,先正事,韩均轻拥着她若有所思地“老婆,吃饭前姜大队和徐大姐又给我打了个电话,生姜这丫头太不让人省心,转了一圈又大摇大摆转回来了。跟瑶瑶在一起玩疯了。没个正形。我打算跟曹维清一声,找个借口把她调回bj去。”

今年24了,不能总当孩子过,张琳深以为然“调回去也好,对她不下点狠心真不行。”

“明天一早就打。”

“你徒弟,你自己看着办。”

韩均笑了笑,好奇地问“王珊珊她们怎么样,你不在学校,她们学业会不会受影响?”

张琳是苦读出来的。岂能误人子弟,猛地挣开他怀抱,飞快点了点鼠标,调出一份英文版邀请函。不无得意地笑道“我就三个研究生,而且是第一次带,能不上心。能误人子弟?为了这三个交流名额,我好话净。我求遍了人,推荐信不知道托人写了多少份。”

“新加坡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交流一年,导师我都联系好了,至于能不能学出个样,全看他们自己的。”

为了三个研究生她真是不遗余力,韩均暗赞了一个,又问道“他们走了谁给你当助教,谁替你给本科生上课?”

本来想过几天给他个惊喜,但既然问到这个问题,张琳实在没法再隐瞒,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几分羞涩、几分甜蜜、几分得意地窃笑道“老公,我……我……我好像……好像有了,这个月没来,前几天路过药店时买了个试纸,应该是有了。”

绝对是一个好消息,韩均欣喜若狂,紧抓住她手问“真的?”

“嗯。”

“我的天啦,我又要当爸爸了,等等,让我做几个深呼吸。”

看着他手足无措的样子,张琳欲言又止地“老公,这不在计划内,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没敢跟我妈。我真犹豫,真有些害怕。”

韩均再次把她搂进怀里,一边摇晃着,一边慢声细语地安慰道“老婆,别犹豫,别害怕,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的天使,我们应该高兴,应该感恩。从现在开始,我要研究怎么照顾你,怎么迎接新生命。太好了,好得我都不敢给韩老头打电话,这样的好消息真可能让他得脑溢血。”

“没那么严重。”

“总之是件好事。”

韩均又深吸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明天不跟生姜去案发现场了,我们去医院,去检查一下,管大夫要几本孕妇保健方面的资料。摩根怀瑶瑶时我不在身边,也没这个能力。现在不一样了,在你身边,有这个时间,又有这个能力,不能让遗憾重演。”

丈夫如此体贴,张琳心里美滋滋的,趴在他肩膀上笑道“我妈在妇产科干那么多年,接生过好多孩子,有她在就行了,用不着管大夫要保健资料。”

“这倒是,不行,我得去跟她一声。”

“太晚了,明天再吧。”

“好消息应该大家分享。”

他掏出手机,兴奋不已地笑道“你爸你妈必须知道,瑶瑶一样要知道,我姐和姐夫也要给他们打个电话。韩老头更要打,一碗水端平,他不能没点表示,纽约那边正好白天,去找律师改遗嘱来得及。”

张琳忍俊不禁地笑骂道“老公,哪有你这样的!”

“他的钱不要白不要,并且老韩家有后,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第三百五十四章无国界家庭

张琳昨晚拦着,好消息到第二天一早才得以宣布。

张大夫笑得合不拢嘴,手忙脚乱收拾东西,非要搬到房车上去,要把大房车的大卧室让给女儿女婿;护士长乐得心花怒放,把张琳拉到一边问这问那,问完之后算日子,算亲外孙或亲外孙女什么时候出生。

主家有喜,老聂跟着高兴。

送礼物人家看不上,吉利话太俗套,想了半天作出一个决定,当众宣布从今天开始戒烟,以免该死的尼古丁影响到韩家下一代健康。

瑶瑶和生姜更高兴,围着张琳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妈妈,你打算给我生一个中国弟弟还是美国弟弟?这一点很重要,接关系到他出生后我跟他中文还是英语。”

“人鬼大”一点都不假,大人光顾着高兴,她俩不仅高兴而且想到了一些很现实的问题。

张琳真没想过,正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护士长理所当然地“琳琳,均,瑶瑶考虑得很全面,在哪儿生必须要想好。你们那些明星,那些大老板,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想方设法去香港生,去美国生。一步到位,省多少事?”

张大夫深以为然,放下东西笑道“不是有部去美国生孩子的电影吗,你俩跟他们不一样,全有绿卡,名正言顺的去,用不着提心吊胆像做贼似的,提防美国的那个什么移民局。”

瑶瑶紧搂着张琳胳膊,兴奋不已地“我们可以去蒙哥马利。安纳贝尔的妈妈就是妇科医生,社区孩子几乎都是她接生的。我们可以找她帮忙。”

“是啊师娘,你们又不是没这个条件。”

张琳有些动心了。满是期待地问“老公,你认为呢?”

美国各方面环境确实比国内好很多,但中国现在发展的一样好。

韩均权衡了一番,循循善诱地“对别人而言,给孩子申请美国绿卡,入美国籍很难。对我们来真不是什么难事,要知道我是律师,一个持美国执照的律师。况且正如爸所,我们全有绿卡。如果孩子将来想去美国生活,我们完全可以入籍,完全可以顺理成章把他办过去。

相比之下,入中国籍就难多了,建国到现在能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屈指可数。我认为不应该替孩子做这个决定,由他(她)成长到瑶瑶这么大的时候自己选择。甚至可以像我一样既拥有中国国籍,又持有美国绿卡,感觉哪边好就去哪边生活,去哪边发展。”

“这个主意棒极了!”

瑶瑶情不自禁地掏出她的中国绿卡。眉飞色舞地笑道“我是美国人,可是我有中国绿卡,可以在中国生活;弟弟也许妹妹是中国人,他同样可以申请美国绿卡。去美国跟我一起生活。我们是无国界家庭,国籍真无所谓。”

美国再好,一个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过去也是少数裔。

张大夫年纪大了。不想背井离乡去美国带外孙,连连点头道“均得对。我们家条件好,有选择。孩子将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用不着像那些土财主一样迫不及待。”

女婿本事大,他和女儿又全有绿卡,海外关系更不用了,有财大气粗的韩老爷子,有瑶瑶这个同父异母的姐姐,未来的外孙或外孙女根本不用为此发愁。

护士长反应过来,扶着椅子笑道“行,就在国内生,在国内生我还能照应到是不是?”

第一个问题成共识,第二个问题又来了。

瑶瑶眨了眨眼,诡秘地笑道“昵称,也就是中国的名我想到两个。如果是弟弟就叫土豆,如果妹妹就叫辣椒。比我更辣,酷不酷?”

众人顿时哄笑起来,韩均更是极为夸张地惊叹道“哇哦,生姜、洋葱、土豆、辣椒,我们这个无国界大家庭是不是蔬菜总动员啊!”

“可是……可是我感觉很酷。”

张大夫哈哈大笑道“名取土点好养,土豆不错,辣椒也挺好。”

张琳眼泪都快笑出来了,上气不及下气地问“大名呢,大名叫什么?”

“这个不急,有好几个月时间,可以慢慢研究。”

韩均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嘿嘿笑道“当务之急是去医院做检查,不过现在有点早,医院没正式上班,先吃饭,吃完饭休息一下就去。另外还要给律所打个电话,让他们有时间去趟计生部门,把那个允许生孩子的证先办了。”

“准生证。”

“对,就那个证。”

瑶瑶下意识抬起胳膊在胸前画了个十字,一脸惊恐地冒出句“我的上帝,那是全世界最黑暗、最恐怖、最残忍的政府部门。”

她很难理解计划生育,姜怡禁不住提醒道“洋葱,计生办没那么可怕。”

“一年不知道要谋杀多少生命,实在无法想象有什么会比这更可怕。如果摩根是中国人,如果爹哋和摩根当时在中国,我也会被他们杀掉的,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洋葱,不会有瑶瑶。”

对她而言堕…胎就是谋杀,并且她是如假包换的计划外生育。

这个话题太沉重,跟她这样的美国孩子也无法解释,张琳急忙岔开话题,拉着姜怡胳膊笑道“生姜,徐教授早上给我们打电话,聊了聊他们学院正在发生的一件事,非常有意思。”

“什么事?”

“其实是一个人,这个人姓常,叫家明,今年29岁,出生在西山省,父母以前是干部,后来下海经商,生意做得非常大。家明可以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学到初中就读于bj的私立学校。高中就读于英国的哈罗公学,大学在剑桥。并且一鼓作气拿到博士学位,又在德国的马普研究所做了两年博士后。在欧洲呆了十五年。”

姜怡猛然反应过来,撅着嘴嘀咕道“师娘,您是不是打算让我去相亲?”

瑶瑶兴高采烈地笑道“博士耶,生姜姐姐,我感觉很不错。”

徐教授的电话,打消了给曹维清打电话的念头,韩均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凑到她面前笑道“十五年的熏陶,把常博士造就成一个真正的学者。温文儒雅。从骨子里往外透着雅致与清纯,连我这个大男人都感觉他玉树临风。”

白白净净,国字脸,轮廓分明,看上去不仅温文儒雅,有几分学者风,而且很帅。姜怡偷看一眼,愁眉苦脸地“师傅,人家是博士。家里又有钱,我高攀不上。”

“听你师娘完,了解完这个人再下定论。”

“好吧。”

张琳笑了笑,如数家珍地“前几年。西山省整顿治理煤矿,家明的父母顾大局,金盆洗手。将自营煤矿卖给政府,又将到手的几亿现金置换成美国、欧洲、香港和加拿大的房产。在国外做起了寓公。年龄刚过50,就知天命。享受起人生。

他父母出了国,他却回来了。

本来已经拿到美国阿贡实验室的ffer,但有一天,无意上浏览站,被江大的人才招聘启事所感动,仔细一看,是物理学院江院长亲自发布的。他专业又是核物理,正好对口,想到父母的亿万资产全部来自中国,但对中国没一点贡献,他心一热,不顾父母反对,义无反顾地回到国内,成为江大物理学院中的一员青椒。”

姜怡自言自语地“挺有主见的,不像那些花天酒地的富二代。”

韩均给了她个白眼,没好气地“亏你还是警察,居然这么容易被媒体误导。在富二代这个群体里,真正坑爹的没几个。他们拥有那么高起点,接受过最好的教育,成才成器很正常,不成才不成器才不正常呢。”

“是啊,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家。”

张琳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徐教授打听过,家明从懂事,没打过架,甚至连对象还没谈过,独立生活能力很强,没让父母操过心。想到他已经29岁,且一身正气,他父母也不好强行灌输他们在国内的成功经验,只好由着他性子来。反正家里有的是钱,也不怕他在国内碰壁,大不了再回到国外。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儿子回国不到三个月,就落到寄人篱下,管我们借房子住的地步。”

姜怡一脸惊诧地问“师娘,您是他打算住咱家?”

“房间那么多,空着也是空着,能帮忙为什么不帮忙。”

“那他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这是有原因的。”

张琳喝了一口牛奶,强忍着笑解释道“宋院长见多识广、热情豪爽,家明又是他从国外挖回来的,对家明事事关心。回国时,亲自开车去机场接;回到国内的第一周,房子没安顿好,非要家明住在他家;在学校,领着家明四处拜会校长、副校长、处长和大牌教授……

大到帮找家明对象,到帮家明要ip,好得不能再好。家明在国外生活十几年,习惯了彼此间相交如水,没想到宋院长会如此热情。用徐教授的话,每每念及宋院长对他的关怀,家明常热泪盈眶,感觉宋江大概就是传中的雷锋。”

“领导器重,这是好事啊。”

“但宋院长的许多做法,也常常让家明哭笑不得。”

姜怡越听越好奇,不禁追问道“什么做法?”

“比如,家明跟你师傅一样,从来不喝烈性酒,最多只是晚饭时自斟自饮喝一杯红酒。但宋院长却常常拉上家明去陪不同的人吃饭,是要帮家明建立人脉。饭桌上总是逼着家明不停地端着白酒同别人干杯,不光要他喝酒,还要他主动与别人攀谈、要学会没话找话,这就让有点内向的家明很郁闷。”

即将搬到家里的房客跟丈夫真有些像,张琳深情地看了一眼韩均。苦笑着“宋院长热情得有些过分,不管家明心里怎么想。用‘沟通能力是成功之母’,‘胆量等于项目。酒量等于经费’,‘人脉也是生产力’等理论指导他、改造他。连家明经常背的双肩背包,也让宋院长很不满意,认为太学生气,缺少学者风范,镇不住别人。

再比如,家明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