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界-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支书跑到车厢后招呼兵们,说:“孩子们,都下来吧!下来喝口热姜汤暖和暖和!”

参谋忙过来说:“不用麻烦乡亲们了,他们在车上待命就行了!”

支书不高兴地说:“那有子弟兵到了家门不进的。都下来,都下来,要我上去一个个请就不是一家人了。”

兵们很纪律地坐在车上不动。

支书就对参谋说:“你下命令叫他们下来!这么冷的天气,别把孩子们冷着了。”

参谋笑着说:“有帆布拦着风,他们不冷!”说着,仰着头问车上的兵们:“你们冷不冷?”

兵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冷!谢谢老乡!谢谢大叔!”

支书说:“你们这是要我挨批评啊!张书记等一会到,见我这么对你们,会批评我的,会处分我的。”

参谋说:“你放心,不会的!”

支书看看永强,永强也笑着说:“我们就不能破坏部队的纪律吧!”

“煮好的那些姜汤怎么办?”

“端过来,给他们一个盛一碗!”

参谋拦住就要往回走的支书说:“不用了,不用了。我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支书说:“这不是拿,是给,是我们老百姓的一点心意。”

永强也参谋说:“你就不要拦他了。”

喝着姜汤,张建中也到了,一下车就接过一碗姜汤,笑呵呵地说:“支书想得真周到啊!”

这时候,有人从治保主任从码头那边跑过来,说船大概半个小时就到,已经看到灯火了。一行人便向码头走去。码头似乎睡了,只亮着一盏昏黄的灯,回来过年的船泊被风浪推摆着放出轻弱的磕碰声,像是小孩子熟睡的磨牙声。

只是风很刺骨。

张建中问:“灯光没问题吧?”

永强说:“没问题,下午试过,全都亮的。”

张建中又问:“这停泊有外地的船吗?”

支书说:“外地的船都回去过年了,停的都是村里的船,也上岸回家了。”

船上倒有几声狗吠,他一声咳嗽,马上又静了。

张建中笑着说:“你还真行!”

支书说:“它们熟悉我的声音。”

一行人就站在码头尽头,看着海上那点灯火一点点靠近,海风时隐时现地吹来“突突”的马达声。

永强拨打船上的大哥大,问:“一切都好吧?”

船上回话:“一切正常!”

永强便说:“我们这边也正常,按计划靠岸。”

(今天到年初十,每天上传三章。)

529直接打电话举报就是了

就是一点经验也没有的陈大刚也看出船不是朝山尾村驶来的。老大问,你确定,是在山尾村上岸吗?陈大刚看了乙一眼,乙说,线人是这么说的。你也听见的。大师兄说,那就不是这艘船了。不是这船又会是哪艘船呢?海面上再没有其他灯火了。

乙没有把握地说:“他们会不会更改了上岸的地点?”

大师兄问:“为什么更改?”

乙无言以答。

陈大刚说:“有这样一种可能,线人被发现了。”

乙说:“下午,我还跟他通过电话,一切都正常。”

陈大刚根本信不过乙,就算不正常,就算他已经暴露了,是张建中的人在一旁B他说“一切正常”,你也听不出蹊跷。

有人说:“也有一种可能,根本就虚假消息!”

陈大刚看着海面,真希望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真希望那船一个转向,朝山尾村驶来,妈的,怎么可能是虚假消息呢?线人宁愿不通风报信,宁愿甲乙说他消息不灵通,也不敢耍他们得罪他们啊!

“那船不会是打渔回来的吧?”

大师兄说:“这么冷天的,谁还出海打渔?又是大过年的,而且也没有后半夜返航的。”

“这船有问题!”

老大说:“肯定是走私船!”

“他们可能在哪里停。”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水浸村。”

陈大刚问:“水浸村离这里多远?”

乙说:“不到十公里。”

“我们过去看看。”

如果,那帮家伙不知道陈大刚的来路,还只是钱的交易,肯定有人提出反对,即使老大也会以他们只是埋伏山尾村的货为理由拒绝行动,然而,陈大刚论功行赏的一派胡言,把他们的劲鼓得足足的,一个个都想着捞点政治资本。

乙说:“跑步过去的话,半个小时多一点就能到!”

大师兄说:“他们装卸货还需要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先一步到!”

老大说:“那还等什么?”

说着,先跑起来。乙跑了几公里就不行了,他哪跑得过习武之人,陈大刚打了那么多年球,跑起来一点差,又有动力,一会儿就冲在前面了,不知跑了几个弯,只见前面一片雪亮。

“那是什么地方?”

老大说:“水浸村。”

“船应该靠岸了!”

妈的,张建中真够狡猾的,竟然改了上岸的地点,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这次,你完了,栽在我陈大刚的手里了!你别想还能脱身,别以为像以前每一次那样,这次,你将身败名裂!

他们到了进水浸村的岔路口,陈大刚要大家停下来,对大师兄说,你摸进村看看情况,千万小心,别被他们发现了,只要看清他们在装卸货,就回来。他问其他人,水浸村还有其他路吗?

有人说:“右边竹园里还有一条路。”

陈大刚就对老大说:“看来要兵分两路了。我带一路人守在这里,你带一路人守住右边那条路。不管他们走哪条路,只要截停他们,另一路就马上靠拢。”

老大便点名,“你,你,你……跟我去右边。”

乙最后一个赶到,喘着气问:“怎么就剩这几个人了?”

陈大刚说:“老大带了几个人去右边那条路了。”

“去那条路干什么?”

陈大刚很不想理他,说:“还能干什么?当然是截住他们出村了!”

“那是一条小路,只能通单车,手扶机都通不过。”乙喘了一口气,说,“通汽车只有这一条路。”

“你没搞错吧?”

“我怎么会搞错,这里那条村我不熟悉?那条路可以通车我不知道?除非他们用单车把货推出村!”

有这种可能吗?

陈大刚便对身边的人说:“快,快去把老大他们叫回来,我们就守住这条路,我们要集中优势后力!”

大师兄从村里回来了,带回来了让所有人都兴奋的消息,他们正在装货,一箱箱的,有两辆大卡车。他按照陈大刚的吩咐,只是在远外张望,并没有看清楚还有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

老大说:“对付水浸村要省事得多!”

陈大刚便说:“靠大家了!”

大家说:“托陈队长的福!”

陈大刚说:“其他话就不多说了,我们同心协力,我们一起升官发财!”

于是,就叫大家散开,埋伏好。正想找个地方也埋伏起来的时候,见乙像是在撒尿,就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乙一个哆嗦,把撒到一半的尿忍了回去。

“还知道自己的任务吗?”

乙胸一挺,尿好像又出来了,忙要往外掏,哪还来得及,只好任它湿裤子了。

“知道!”他又把胸挺直了,想到就要能当所长,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还力气跑吗?”

“有!”

“非常好!马上回去到你的位置。”

乙犹豫了一下,问:“我的位置在哪里?”

陈大刚这才意识到不是突击山尾村了,指指左指指右,问:“哪条路离圩镇最近?”

“左边。”乙又说,“右边。”

“到底是哪边?”

“这里不用跑回圩镇也可以,右边那条村离得更近,完全可以在那里打电话。”

“好,你向右跑,跑到拐弯那个地方停下来,等我的信号,我们这边把车截住,马上就给你发信号。”

“还是两短一长吗?”

陈大刚拍了一下他的脑袋,说:“我有说两短一长吗?”

“一开始,你就是这么说的。”

“后来不是改了吗?”

“明白了,只要看到手电筒的光,就是信号。”

“现在是画圆圈!”

“怎么又改画圆圈了?”

“还用问吗?还不是怕你有误会吗?”

乙誓言旦旦地说:“再不会了。”

“就位吧!”

乙便往右跑,没跑几步,陈大刚又把他叫住了,说你还要放信号吗?你站在拐弯那一头,这边发生什么事,你还看不见吗?车灯又那么亮。乙“嘿嘿”一笑,说,只要一看到车灯,我就跑去打电话。陈大刚突然发现自己比乙还弱智,还用等吗?都在装货了,直接去打电话就是了,还用等载货的车开出村吗?

省缉私支队并非没有行动,相反,这些天,几乎全体出动,只是海岸线太长,有点顾此失彼。

“这么盲目行动,就像瞎猫抓老鼠,很难会有效果。”

在讨论春节期间的行动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然而,意见归意见,劳民伤财的事干得还少吗?很多时候,干活是让领导看的,有没有效果是另一回事。

——干不干是态度问题,是方向问题,至于效果怎么样?并不是最重要的!

这是官场上的一句经典名句,不理解这句话的含意,硬要跟领导较劲,这人应该不是什么官,或者说,官运已经到头了。

据市场调查,春节前夕,家用电器卖得特别好,尤其是进口家电,许多地方都出现缺货现象,显而易见,补充货源是商家们的当务之急。

又是春节假期,咸水货还不大行其道?

因此,不行动不行,省里怪罪下来,你没行动,肯定死有余辜,你行动了,没有效果还是可以原谅的,本来,走私团伙就很狡猾。

当然,能碰上死老鼠抓个一两起,就是立功升官的大好机会。

大家心里都明白,堵海路是缉私的途径,却并非唯一途径,更好的方法还是堵商场,只要发挥好各职能单位的力量,堵死商场,完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识之士曾提出这种观点。

其实,不用有识之士,普遍人也知道,干公安的更知道。

530省缉私支队在行动

这里有一个能不能,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第一,能发挥好各职能单位的力量吗?人家配合不配合?财贸部门听你的吗?工商部门听你的吗?进出口公司听你的吗?平时,这些都是不搭边的部门和单位,把成绩做出来,领功行赏的却是你公安缉私部门,人家不白忙乎了?再说了,商场非你管辖,你公安有可能找这个借口,扩大自己势力插手人家的范围,不抵触,不扯皮,不找各种理由拒绝你才怪!

第二,愿意把走私这条路堵死吗?堵死了水清了,还有鱼吗?偶尔不抓起走私案,上哪罚款?怎么补充财政不足部分?怎么出政绩?其他沿海地区战果辉煌,你无声无息,不会有人说你方法对头,只会说你无得力!断了财路,又不出政绩的事,傻瓜也不会干!

所以,不是无能,也不是没有堵死走私的办法,而是装糊涂,不想根治。

这个春节长假,某副支队长带着一路人马,负责临县和兴宁县这一带海域,缉私地图上标明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码头,像山尾村这样简易的码头,一眼就看得出是为玩走私建造的,特别是愣头青走的那批货被抓后,更有了充分的理由,曾要兴宁县采取措施,那边的回复是,山尾村走私是偶然的,主要还是为了发展海洋捕捞,希望不要一棍子打死一船人,希望给当地农民多留一条出路。

理由也很充足,于是批复,希望加强管理。

很快,下面便呈送了一份加强管理的方案。

那方案是张建中当总经理的时候制订的,山尾村的码头对他太重要,大队长又是自己人,批复没有下送边陲镇,却送到了张建中的办公桌上。

这种不规范的东西太多了,其实,上面也不一定要你拆,给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行,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上上面追究,也好有个交代,总不能为了走私,断了山尾村人的出路吧?

这么多码头,不可能都查一遍,即使查遍,也是形式主义没有效果。

踩准点太重要了,否则查也是白查,但你又不知道人家脑子里想的东西,要踩准这个点太难了,整个夜幕都是走私的大好时机。如果,你守上半夜,人家的货下半夜才上岸,你是白费劲。如果你守下半夜,人家上半夜已搞定,同样无功而返。

最笨的方法就是一整夜一整夜的守,就像足球守门员,面对点球,你只能放弃一侧,要么守左侧,要么守右侧,守住是运气,守不住也没办法。

这些天,某副支队长放弃其他,只守月亮湾,不信就逮不住哪个倒霉蛋!这个几乎没有人迹的地段,太适合走私了,临县、兴宁的货都可以从这上岸,而且,陆路可以两边走,走临县,也可以走兴宁。

他带的人马共分两辆车,一路埋伏在通往临县县城的路口,一路埋伏在通往边陲镇的路口。保持联系,一旦发现目标,合拢包围。

两路人马趁夜幕降临就进入了埋伏点,藏在路边的树丛里,有车从路上经过,也很难看见他们。

上半夜一过,见路段还很平静,货车的影子也没见,有人泄气地说:“又要白等一夜了。”

副支队长恶狠狠地说:“闭上你的乌鸦嘴!”

他有一种预感,今晚一定会大功告成,因此,平静只是暂时的,是暴风雨到来前的征兆。

大哥大响了起来。

公安是使用大哥大最早的政府部门,走私犯都运用最先进的通讯联络了,反走私能不跟上形势吗?

电话是总部打来的,副支队长问:“什么事?”

“第三队人马,在他们负责的海域抓到了一个走私团伙,总部要求各队严密注意各管辖范围,再接再厉,夺取更大的胜利!”

副支队长真想骂娘!

本来,是希望负责那个海域的,摆上桌面讨论时,却被另一个副支队长抢走了,否则,这第一功就是自己的了。

“大家打醒精神,第三队已经取得了战果,我们不能空手而归!”感觉只是鼓励还不够,又说,“从第三队的战果,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走私团伙已经过完年了,开始蠢蠢欲动了,开始进入我们的包围圈了。”

对讲机响了起来,是守临县那辆车打过来的。

大哥大还只是几个支队长和政委才有,小范围通讯还靠对讲机,虽然噪音很大,但还是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内容。

一阵“沙沙”的噪音之后,对方说出了令人兴奋的消息,一辆货车驶进埋伏圈。从行驶的速度可以看出,是一辆空车。

肯定是运走私货的车,肯定是到月亮湾的。

“继续观察!”

副支队长感觉更加良好,并且坚信,还会有第二辆,第三辆货车驶进埋伏圈。这几天的守株待兔果然没有白费,第三队算什么?你只是抓了一只小老鼠,就兴奋得“哇哇”叫,第一时间向总部汇报,我给你逮个大的肥的,震动整个总部!

“大家检查一下枪枝弹药,下车活动活动筋骨,战斗马上就要开始!”

一阵上枪栓的“哗哗”声。

“小心别走火了,别他/妈的打草惊蛇!”

他的担心有点多余,但机会太来之不易了。这会儿,他甚至开始想,记者采访他的时候,该说什么?总结经验的时候,要抓住哪一个亮点?

第一,坚强的信念是基础,如果,没有坚强的信念,能一直坚守到现在吗?第二,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根本,如果,犹豫不决,四处撒网,绝对抓不住鱼,更别说抓住大鱼。第三,团结协作是保障,如果,不是兵分两路,协同作战,就不可能形成包围圈,这条大鱼就有可能跑了。

“有灯光。”有人说。

副支队长抬头看,有点懵,有一小会儿分不清路上的灯光是从哪个方向射来的。

“空车,肯定是空车。”

那车却是从临县驶向兴宁。显而易见,这车就是刚才另一侧通报的那辆货车。它没有像想像的那样,停在月亮湾附近。

副支队长开启了对讲机,问:“你们那边有什么情况?”

“一切正常。”

副支队长很不情愿地说:“那辆货车应该是过路的。”

“会不会去兴宁运走私货呢?”

很难说没有这种可能,但非常渺茫,兴宁的走私货怎么可能请临县的车运载?

常务副镇长也看到了那辆货车。取消在山尾村上岸后,张建中安排他观察临县路段的情况,车灯一闪时,他的心跳了一下,这后半夜怎么可能还会有车呢?不会是缉私队的车吧?

“看准了,看准了!”他担心自己看不准,提醒其他两个人瞪大眼看清楚。

“货车!”

常务副镇长也看清了,骂了一句:“妈的,被它吓出一身冷汗。”

“有没有可能是缉私队雇用的货车。”

太有想像力了,但常务副镇长觉得有必要告诉张建中。

接到电话,张建中也吓了一跳,什么可能都有?你张建中可能用军车押运,人家就不可以乔装打扮?从常务副镇长那个观察卡到水浸村,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货还在码头上摆着,明显走私无疑。

军队保护你是不让缉私队检查,缉私队不敢断定车上装的是走私货,都知道是走私货了,谁也保护不了你!

熄灯待命。

如果,真是缉私队的车,不能让他们看见码头上的灯光。永强打电话给另一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