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不咳嗽-第3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言难尽啊……你先看看这封信,老陛下不露面是不露面,一露面就给咱们出了个天大的难题……我是千想万想,也没想到老陛下会用这个方法阻止咱们北上。不得不说啊,把咱们都捆到一起,也斗不过他老人家,这一招真是太狠了!”伊一把手里的一个鲸鱼皮袋子递给了洪金河,袋子的口已经开了,显然他看过了里面的信件。

“……阻止咱们北上!就凭一封信?”洪金河很想和父亲聊一聊,既有请教的意思,也希望自己这些年的功绩得到认可。但有一个事情又是他非常怕的,就是洪涛非常反对用武力征服大宋,也一直把大宋像孩子一样教育和呵护着,到了自己这里却要推翻自己父亲的一贯执政理念。可是怕什么来什么,这封信居然是有关北上大宋的。

“你还是先看看吧,看完了咱们再探讨,顺便也让我好好想想应对之法……”伊一揉着太阳穴,一副很疲惫的样子,看来刚才他已经提前思考过,而且还没想出来什么办法。

“他、他、他!……”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进了皇庄,刚走了一半儿,洪金河就指着信,一脸的惊愕,连说话都结巴了。

“我大概问过了,老陛下的舰队借着钱塘江潮在凌晨冲到了临安码头,然后用一千海军陆战队,不到一个时辰就把整座皇宫全占领了,理宗皇帝和所有上朝的大臣全成了俘虏。这艘船是在当天下午出发的,到这里一共用了不到四天时间。也就是说,老陛下已经实际上部分控制大宋至少三天了。”伊一拉着洪金河加快了脚步,他不想在外面讨论这个太过机密的问题,即便是皇庄里的工作人员,也不应该听这么敏感的东西。

“可、可、可……可大宋应该是我们的目标啊!”洪金河还没看完,但已经被封信的内容弄得有些神智错乱。大宋本来应该是金河帝国的囊中之物,这次阅兵式其实就是帝国军队出战前的一个仪式。用不了一周时间,先头部队就会在泉州和温州登陆,帝国海军就会封锁大宋的东部海岸线。如果不出太大意外,三个月到半年之后,长江以南的地区就应该被金河帝国和海峡公司国的军队全面占领。

为了这场战争,帝国政府足足讨论了三年时间,然后又准备了不到四年。现在最精彩的一幕还没上演呢,自己的父亲居然来了一封信,信里说:孩子,你选错目标了,大宋是你爹的,如果不想父子相残的话,就赶紧换个目标吧,别和你爹抢东西,要尊老爱幼!

030章背后算计爹

“怎么说呢……如果老陛下回来和我们讲理,他基本没有胜算,就算你我都同意他的观点,光是一个帝国议会就够他费上一年时间说服的,还不一定能成功。如果老陛下采取一些更激烈的方式也没什么意义,帝国政府里原本追随老陛下的官员基本都不再是实权派了,各大家族里和老陛下一起打天下的老人们也都差不多不在了,说话不好听的,老陛下亲手创建的帝国已经不听他的指挥了。”

“当然了,我从来不认为老陛下会采取这种百分百没胜算的办法来阻止咱们,这只是帝国发展的副作用,也是老陛下制定的规则生效了。可我万万没想到,老陛下会……会直接和咱们耍赖!我真是服了,每次他都能找到应对一切问题的办法,就算没办法,也能生生搞出办法来,这次他恐怕又赢了……”伊一已经捋清楚了整个事情的大致脉络,不再惊愕、惋惜,而是开始思考,只是得出的结果并不理想。

“就是耍赖!对,耍赖!他要从我手中抢走胜利,从他儿子手里抢!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他就看不得我成功吗!他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功劳,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也获得一次呢?我早就说过,他不喜欢我!”洪金河与伊一的反应正好相反,他非常非常失望、无助、委屈和愤怒,想不通自己的父亲为什么非要和自己作对。

“陛下、陛下,请不要这么大声。如果你很憋闷,我可以陪你去院子里过几招,但打过之后,你必须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发火是没用的,委屈也没用,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办法,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伊一对洪金河的反应并不感到意外,这估计也不是第一次了。

“……你不是我对手,我欺负一个老人也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把你摔坏了还得我掏腰包。好了,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可以、我可以……呼……”洪金河没有再继续爆发,他也知道自己有这个弱点,每次都是伊一在一边提醒,这已经让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了。

“斩首行动……还真别说,这个名字起得很贴切。一个国家就像人的身体一样,政府就是脑袋,把脑袋控制了,身体自然而然就投降了。这种办法也就老陛下能想得出来,表面上充满了风险,认真想一想,却比咱们动员了全国武力大举进攻省事多了,效率也高,非常符合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利益的精神。”伊一又把那封信拿了起来,从头翻到了尾,除了感慨之外,依旧没看出什么漏洞来。

“等你有了这么一个父亲,就没心情在这儿说风凉话了。现在我们怎么办?全国上下准备了六七年,花费了那么多精力和财力,难道就用这封信去和议会说,这次行动夭折啦?如果议会不答应,是不是真要我们父子在战场上见?”洪金河的情绪也平静了下来,不再继续埋怨洪涛。

“先谈一谈吧,咱们没办法对付议会,老陛下肯定有,他既然明目张胆的把这封信送了过来,就没打算瞒着议会,应该也有对策了。议会那边我会提交一个议案,把这件事儿做出详细说明,不过你的态度一定要中立。就像信上说的一样,先站在帝国皇帝的立场上思考,后面才是父子之情。”伊一提出了他的建议,这也是目前来讲最稳当的办法,是继续出兵北上还是偃旗息鼓目前做决定还太早。

“……如果议会真的决定和他作战怎么办?”洪金河对洪涛有埋怨、有不满、有失望、有期盼,但绝没有绝情。如果不是父亲坚决退位,并把皇位传给自己,按照自己父亲的身子骨,现在自己说不定还是太子呢。而且父亲为了自己也牺牲了很多,除了国家之外,还特意把弟弟塞飞带到了欧洲,这一切都是在为自己铺平道路。不能说他不爱自己,只是他爱自己的方式有点特殊。平时嘴上埋怨埋怨可以,真要让他和自己的父亲开战,可能性不大。

“放心吧,议员们也不是傻子,先不说和老陛下开战会不会让帝国陷入分裂的危险,光是在海军一项上,皇家海军就不一定能打得过老陛下带来的战舰。冒着这么大风险,去和帝国的开国皇帝作战,是需要搞清楚很多事情的。在没算计清楚双方实力之前,即使你全力主张出战,议会也不会批准的。”伊一摇了摇头,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否决了洪金河的假设。

“皇家海军打不过!为什么?他带回来的战舰很多吗?”洪金河虽然不想和自己的父亲打仗,但他也不愿意听到帝国皇家海军技不如人的论调。

金河帝国以大海起家,不管是在泊蛟执政还是伊一执政的时期,在海军建设上投入的精力、财力都是最大的,而且这一点是全国所有人的共识,从来没人说过消减海军预算的话。皇家海军一直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没听说过有别的海军比皇家海军还强大,帝国也不能接受这种局面,这是要亡国的节奏啊。

“不多,信上不是写得很清楚,老陛下只带了二十一艘战舰回来,人员二千多,连我们北方分舰队的规模都比不上。不过他们来送信的战舰我见到了,虽然我不太懂海战,但毕竟也在航海学校里学习过,欧司令对它做出的评价和预估我觉得比较准确。”

“这艘战舰和咱们的战舰完全不一样,船身瘦长、干舷非常低,全部使用的纵帆,航速很快而且转向灵活,这些特点和罗美洲的美洲号非常像。按照欧司令的判断,这种战舰恐怕就是温小七和老陛下弄出来的更新一代战舰,只是看不到它的舰炮。但按照逻辑推算,温小七是和齐祖一起失踪的,既然温小七的新船造出来了,齐祖没理由不去造一种新炮。所以最终结论是这种新船和新炮的威力应该不会比咱们新海狼级差,很大可能要强很多。老陛下可是海上不败的战神,他对战舰和舰炮的要求非常高,不是好船好炮,他从来不会量产。”伊一并不是光把信取回来,他在河口的炮台上和欧司令已经碰过头了,并且对这艘怪模怪样的战舰进行了初步评估,也得出了大致结论。

“可它们只有二十多艘船,如果我们把阿拉伯海和开普敦的分舰队都调回来,将会是十几比一以上的比例,难道十艘海狼级还打不过一艘?这还没算上我们的武装货船。”洪金河对海战也不陌生,整个帝国政府里就没几个人不懂海战的,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从航海学校毕业的,即便是专业不同,但航海都是必须学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嘿嘿嘿……陛下恐怕忘了当年老陛下的成名之战。蒙古帝国当时的战舰数量是我们的二十倍还多,最终还不是被皇家海军给拖垮了。在海战问题上,就算把孔副部长、泊蛟市长重新征调回皇家海军,慈悲和翁丫也还在,他们也不一定敢和老陛下在大海上周旋。他们是帝国最懂大海的人没错,可他们的一身本领全都是老陛下教的,而老陛下手里还有什么没教的,就不清楚了。而且老陛下在大海上从来没吃过败仗,大的损失都没有过,如果他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会带着这么几艘战舰回来的。”

“这个问题我也咨询过欧司令了,他给出的答案比我还悲观。他认为皇家海军如果对上了那种船,将没有一点主动权。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停、在什么地方打、在什么天气里打,全都会由对方做主,因为它们比咱们的船快。就算我们把港口全占住,只在近海做防御,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那些船会把我们的商业航道全切断,逼着我们的舰队不得不出来和它缠斗。皇家海军不怕正面作战,怕就怕它们打了就跑,时不常的出来骚扰。战场在我们的地盘里,我们拖不起,没有任何占便宜的可能性,尤其面对的是老陛下指挥的舰队,他最擅长这种作战模式了。”伊一再次把洪金河的假设否定了,因为他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提前咨询了专业人士,得出的结论并不乐观。

“……唉……我真想找个人揍一顿,太憋屈了!好吧,谈就谈吧,不过这次我必须亲自去,谁也不许拦着我!”洪金河没的说了,伊一讲的很有道理,论起海战来,自己的父亲说是第二,没人敢当第一,这是公认的。而且自己这位父亲打仗的时候是出了名的阴损毒辣缺德带冒烟,这件事儿肯定也不是临时起意,一想起他算计人的时候往往会从十年前就下手挖坑,心里就不由自主的发虚,提不起太多的战意。

“放心吧,谁也不会拦的,信上明确说了,您、我、议长都必须到场,还得加上一个文浩。在海战上我们算计不过老陛下,在谈判上也别想糊弄他,就差把荣大法官叫上了。”伊一又拿起那几张信纸抖了抖。

“他会不会把咱们扣下?如果帝国皇帝、总理、议长都不见了,势必会引起不小的骚动。另外我不太明白,他干嘛非指名道姓的要求带上文浩,难道说文浩和这件事也有关系?”洪金河接过信纸,又仔细看了看上面的谈判名单,有点担忧。

“没这种可能,帝国的规则老陛下比我们明白,除非把政府和议会全一锅端了,还得带上两个党派的主要人员,否则缺了谁都一样。议长不出一个小时就会选出来一个新的,总理也不会超过一天,唯有您的皇帝继承人还不太好找。但别忘了,您还有个妹妹,帝国法律里并没规定不许有女皇。放心吧,老陛下不是那种人,他虽然看上去很任性,其实他是最守规矩的人,只不过这些规矩得他认可才成。我先去找各位部长开会商量一下,不管怎么说,北上的行动是先要缓一缓了,但愿老陛下不会太难为我们,多少也得给帝国政府一个停战的理由才好。至于说文浩嘛,谁知道呢,老陛下以前非常讨厌这个人,是不是他们俩在演戏给别人看,我也猜不出来,还是谈完了再说吧。”在这个问题上,伊一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更想象不出来洪涛会如何谈,只能先走一步再看下一步。

031章物流业

“麦头黄,黄鱼旺;一网拉金,一网投银;黄鱼咕咕叫,渔船装满舱”

这是一首流行于舟山、台州附近的渔家歌谣,它所描述的场景就是靠打渔为生的渔民们,一年当中可以依靠辛勤劳动获得财富的几次大机会。

从春分到立夏,海里的小黄鱼就会跟着海流洄游到舟山群岛附近,这就是麦头黄,黄鱼旺;一网拉金,说的就是捕捞黄鱼,一网投银则是另一种海产品,带鱼。它的渔汛从九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一月底。每条渔船只要别犯懒,一网一网捞上来的,真是和银子差不多。

九月下旬,杭州湾附近的渔民们迎来了当年的最后一次渔汛,几百艘渔船从周边的各州各县汇集到了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准备再大干一场,然后舒舒服服的过个好年,这一年就算是过去了。对于东海的渔民们来讲,这些年的日子倒是一天比一天好过了,甚至比南海那边的同行还要舒服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呢,按说南海的鱼群、渔汛也不少,凭什么东海渔民的日子要更好过呢?其实这和鱼的多少无关,主要是陆路交通决定的。渔民们打再多的鱼,卖不出去也是枉然。南海附近气温高,捕捞上了的新鲜海产品无法长期保存,在当地又没有非常大的销售市场。所以这里的渔民都成了兼职,打几天鱼就晒几天网,平时更多的给大货船充当内河搬运工,在主要的江河航道里替商户运输货物。

东海这边则不同,一是贸易活动没有南边的港口城市发达,二是气温没南边那么高,三是有了一条沿江水泥官道,可以把渔获尽可能多的向长江以南的内陆地区运送,哪怕新鲜的送不了那么远,做成咸鱼或者风干的鱼干,也能卖个不错的价格。如果是可以用海水短时间养殖的海产品,比如螃蟹、海胆、海螺什么的,能活着送到内陆地区去,价格更会高一些。

有了销路,渔民们自然不会吝啬体力。每年的夏初和深秋,都是他们大干一场的时候,能不能给儿子凑够彩礼风风光光的把儿媳妇娶进门、能不能把家里的木板土坯老房子翻盖成青砖大瓦房、能不能添购一艘更大的渔船、能不能几家人凑在一起弄个海产品加工作坊,自己也当一回老板,就看这两次渔汛里能打上来多少鱼了。

临安、明州港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也会云集着一大批海产品采购商。这些商人都有自己的四轮马车,可以沿着官道日夜不停的把海货运往内陆,在较低的采购价和较高的出售价中赚得钵满盆满。如果是买卖做得比较大的老板,还会有从金河帝国进口来的钢轴大马车,同样的三匹马,一车能比别人的木轴马车多拉一半还多。

“郑兄,别来无恙啊。您的买卖是越做越大了,去年还是两架土车,今年这是又加了一架金河车,徽州的海货生意全快被郑兄抢光喽!”临安城竹车门外的海货市场里,聚集着一群一群的外地商人,市场外面的大马车更是一辆接着一辆的连成了片。这些都是贩运海鲜的商户,用后世的话讲,他们就是二道贩子。

“哈哈哈,冯老三,你还说我呢,进来之前我可看到你冯家的车队了,好嘛,一水儿的金河大车,连拉车的马都是一个颜色的。徽州再好,终归离临安太近,干这一行的可不止我一家。可江州冯家可就是独一号了,虽然路程远一些,但售价也高不少,一来一去赚的比为兄我可多多了啊。”又黑又瘦的郑老板原本是黄山附近的小商贩,五年前才发现了这门生意,在族里借了不少钱,购置了大车和马匹,专门往家乡贩运海货。别看他的本儿不大,只有两辆车,但好在他有固定的销售地区,别人运过去也是白搭,当地人不买账,利润还算不错。

干货运这个买卖,尤其是贩运鲜果、海货,都需要非常稳定的下家,否则运回去没人买,再现找买家,就晚了。因为这些货物不能存放时间太长,稍微耽误是个十天半个月的,基本就等于赔得一干二净了。原本之所以没有干这种买卖的商人,不是人们不想干,而是条件不具备。

以前的官道就是黄土地,碰上雨水到处都是坑洼,连人走路都费劲,更别说载重大车了。而且前些年马匹这个东西还属于战略物资,普通百姓就算有钱也没地方买去。

自打沿江水泥官道修好之后,交通问题就解决了,不管下多大雨,官道上依旧是平坦的,只要不发洪水,大车就能一直跑下去,一天百十里没问题。再加上北方战事平定了,从前线运回来的战利品里数量最大的就是蒙古马。朝廷用不了这么多,也养不起这么多马,更看不上这些矮小的马匹,干脆就在民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