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54:热播状态
电视剧《汉武大帝》的首播已经来到了第三天,这部电视剧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普通观众,同时也引来了不少史学家的关注。
原本史学家们是不屑一顾这些影视作品的,当然了,他们并不是瞧不起这些电视剧。
毕竟各自有各自不同的路,电视剧与史学研究,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尽管电视剧经常篡改历史,也让这些史学家们暗恨不已。
每每想到,他们辛辛苦苦根据大量的考古资料而研究出来的真实历史,却被一部电视剧给轻易的推翻了。
甚至在很多年轻人当中,大多数人都误以为电视剧中所演的剧情才是真正的历史。
这种错误的认知,在史学家们看来可是巨大的隐患,若是让这种思想根深蒂固,那么华夏文明则危已。
史学家们的关注,源自于这部电视剧前期的宣传主题。
汉武大帝的宣传主题,主要是以还原历史为主,既然是还原历史,那么便肯定会引起观众的注意力,毕竟汉朝对于大家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
而且那个强大的汉朝,在现代人眼中看来也很神秘。大家都知道,汉朝初期曾被匈奴欺负了几十年的时间,汉武帝时期,彻底的打败了匈奴人,而匈奴人则跑到了欧洲。
而当时欧洲最大的,也是最强大的国家罗马帝国,正是被这些汉军的手下败将,匈奴残部给击败的。
而欧洲现在的实力仅比华夏稍逊一些,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让民众们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浓重的好奇。
而这些史学家们虽然有心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但却很遗憾,两汉时期的古墓在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之后。已经被盗的不堪入目,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也早就不知去向。
所以,史学家们唯一能够了解的,便只有史记、汉书、野史以及零零散散的考古资料。
因为对这段历史还正在研究补充,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正式的作品出世。所以。国内对于汉朝文化的了解,目前还并不怎么充分。
王洛既然打出了还原历史的旗号,这些史学家们自然不会轻易的放弃这个机会。最起码,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看一看这部电视剧到底是不是王洛所宣传的那样。
如果电视剧中出现了明显的与后世不符的剧情,他们也不介意出面反驳。
按照每天两集的播放速度,今天刚好播放到第五集。
因为众多的压力,汉景帝同意处死晁错,希望以此能够停止战乱。
不过对于这一段。汉景帝还是很不舍的,这一点无论是姜伟老师的表演,还是台词的讲述,都能证明这一点。
天京,某栋高层楼房内,一直在研究汉史的武城郡在看完这集电视剧以后,默默的点了点头。
晁错是汉景帝的宠臣,而当时汉景帝正是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进行的削藩行动,便是由曹错主动提出的。而且重农抑商。移民边境,为抵抗匈奴做准备,这个也的确是晁错的主张。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晁错可谓是红极一时,甚至在他临死之前。晁错在汉朝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
晁错给汉朝带来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从主观上来讲,晁错所主张的削藩策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削藩策的内容上面。
而作为汉景帝的宠臣,现在又因为战争而不得不被下令处死。汉景帝的脸上也理应表现出不舍,但是在武城郡看来,汉景帝那并不是不舍,而是不甘心。
很快,一段广告过后,第六集电视剧正式开始。
接着第五集的剧情,第六集一开始,画面便直接来到了晁错家中。
“大人,陛下喧您进宫觐见!”中尉走到晁错身边,说道。
晁错稍稍愣了下,但还是对着下人说道。“备车!”
今天并不是上朝的日子,但是作为皇帝的宠臣,皇帝随时都有可能召见他们进宫觐见。所以晁错也并没有什么怀疑,而是让人备车,同时回房换上自己的官服。
在古代,觐见皇上那可是大事,如果是在外面那就算了,可若是进宫觐见,是必须要整理衣装的,有官职的,必须要身穿官服。
画面一闪而过,晁错的官邸门前,晁错一身官服,抬头昂胸的进入到了自己的官车当中。待收拾妥当之后,车夫直接驾车前行。
只不过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此时晁错身边的护卫,已经换了一批人。
这一点如果不是有心去看的话,没有人会注意这一点。而且在电视剧里,大人物身边的随从更换,那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在这部电视剧里,一般是不会随意的更换人物身边的侍卫的。
然而,早就知道这一段历史的武城郡,自然是注意到了这一细微的举动。
武城郡是从第一集便开始看的,因为是抱着挑错的心态来看的,所以对于这部电视剧中的一些事情,他看的也比较细,就连晁错身边护卫这件小事,都被他看在了眼中。
“这不是进宫的路,你们要去哪里?停车!停车!”晁错掀开车帘,发现并不是进宫的路,急忙大呼道。
但是为时已晚,此时无论是车夫还是身边的护卫,都已经换了一遍,根本就没有人听从晁错的命令。
马车继续朝着东市弃市飞奔而去。
汉朝的马车是从后面上车的,所以,即便晁错在马车内连连命令停车,但却始终无法干涉到车夫的驾车。
很快,马车便停了下来,晁错也被跟随在马车旁边的护卫从车上给拉了下来,而这时晁错才发现自己身边的人竟然被换了一遍。
“你们是谁?”晁错连连问道,但却无人回答他的话。
东市,弃市。即闹市,热闹的街道,多于人口众多,商业繁华的十字街口。
“晁错肆意挑起战乱,民不聊生……罪当腰斩,即刻行刑!”晁错被人从马车上拉下来以后。中尉立即从身上掏出一份圣旨,当众宣读。
而后,身边的侍卫将晁错的四肢用绳子绑住,使其无法动弹。
中尉拿着圣旨走到晁错身前,让其看清楚圣旨上的内容。而后,晁错直接被腰斩。
腰斩,即将人放于闸刀之下,腰部位置对准闸刀口,闸刀高高在上。众人一起放绳,闸刀重重落下,将人拦腰截成两段。
被腰斩之人,短时间内并不会死亡,而是会伴随着巨大的痛苦,直至失血过多而亡。所以,腰斩是极为痛苦的一种刑罚。
看到这一幕之后,武城郡无奈的摇了摇头。
关于这段历史。他挑不出任何的毛病,晁错死的时候是穿着朝服的。这一段历史在汉史研究当中,也是比较悲惨的一段。
随着晁错被杀,七国之乱理应到一段落了。
可事实并没有按照预想中的剧情发展,七国并没有停止战争,反而越打越烈,此时。汉景帝也意识到了错杀了晁错,但后悔已晚。
最终,汉景帝不得不怒斥袁盎,然后下令周亚夫出兵剿灭吴王。
第六集电视剧很快的也结束了,而原本抱着挑错心态来观看的武城郡。突然间发现自己好像喜欢上了这部电视剧。
至少,到目前为止,他并没有找到什么重大的漏洞。
像什么道具服装之类的问题,武城郡压根就没有去找。即便找了,他也找不出什么理由来。
毕竟现在所流传下来的汉代服饰,大多都是壁画之类的,谁也不敢肯定,汉代的服饰到底是怎么样的。而那些出土的汉代服饰,最多也就能够证明他们的衣服是采用的什么材质。
与此同时,与武城郡有同样想法的史学家还有不少。
他们无一不是抱着挑错的态度在观看的这部电视剧,但是同样的,除了在道具方面能够找到一些问题以外,剧情方面根本就找不出什么大的问题。
而他们这些史学家,如果拿着道具问题去找人家麻烦的话,那么也太掉身份了。
在网络上,同样的也引起了一番不小的轰动。
虽然现在还没有演到他们最喜欢看的战争场面,但是就目前所看到的前六集电视剧,已经让他们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部电视剧。
至少,让所有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都知道了历史上有晁错这个人,有晁错这个大忠臣被错杀的这件事情发生,知道了晁错的削藩策这一主张,知道了汉景帝因为错杀了晁错而感到后悔。
同时,也让人不由的唏嘘感叹,在古代,无论是普通平民,还是位极人臣,生与死,都是由皇帝的一句话来决定的。
而古代的皇帝,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他们也有很多顾虑的地方,他们也需要去衡量一件事情的利与弊。
原本那些急于看到大场面的普通观众,此刻也开始逐渐的冷静了下来,开始重新审视了这一段历史。
央视大楼,一套的技术统计区内。
此刻所有人的脸上,均是一副满意的笑容。没有其他电视台那样兴奋的场面,没有高声的呼喊,也没有冲动的拥抱,似乎眼前的这一切,都是应得的。
作为全力引进汉武大帝的一套负责人,欧阳此刻也重重的松了口气,三千多万的投资,可不是开玩笑的。
即便央视财大气粗,即便投资失败也不会影响什么。但是没有人想要失败,在这种环境里,一次的失败,就意味着失去了自己的未来。
破六的收视率,在央视一套,那也是很难见到的场面。
无疑,现在的成绩已经证明了一切,他们的投资是值得的。
而且根据他们的经验,如果这一收视率能够稳定下来的话,那么在几天以后,收视率还会继续的稳中增长。
收视率的增长,意味着收入的增加,即便只是保持着这个收视率,等到播放完的时候,他们的净利润也能够达到五千万左右。
这个收入对于央视来说,不算多,但也绝对不算少。毕竟不算是最佳的黄金时段,不像新闻节目那样全国转播。
已经尝到甜头的欧阳,颇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显然,这种好事他是不可能经常遇见的。
如果他是其他频道的负责人,那还好说。
可他所在的这个频道,注定了他无法经常与王洛进行合作。
除非王洛能够继续拍摄这种正史类型的片子,或者是具有政治意义的片子。
就像前年最火的士兵突击,也没有能够在央视一套进行播放。而是在电视剧频道进行的第二轮轮播。
而这一次的合作,也完全可以说就是一次意外的巧合。国家最近很重视华夏古历史的传播,而王洛恰巧拍摄了这部电视剧。
央视那边在咨询了相关的专家之后,发现剧本剧情大多属实,而汉武帝时期又是华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可忽视的时代,所以央视这才决定引进的这部片子。
央视并不像其他的电视台那样,自主性比较高。他们所有的节目,都必须要跟上面的意思重合,这其中也包括了电视剧。
在晚八点的电视剧时间,央视这边也是不停的在国内挑选着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片子进行播放。
如果没有新片子的话,那么就会将老片子拿出来继续播放,至于肥皂剧什么的,压根就不要去想,那个是进不了央视的大门的,即便电视剧频道,那种类型的剧也进不去。
“主任,有不少的观众打来电话,希望我们能够对汉武大帝安排重播的时间。”央视一名值班领导说道。
“哦?有多少人?”欧阳愣了下,问道。
重播,在央视是很少发生的,而且观众们也很少打电话来要求重播某档节目的,而下面的人来汇报说有观众打来电话要求安排重播时间,这意味着打电话的人并不在少数,否则下面的人是不会来跟自己汇报的。
“目前为止大约有百十个电话,我们的邮箱里已经有数千封这类的邮件了。”小领导说道。
“先统计一下具体的数据,明天上班给我。”欧阳想了下,回复到。
355:谈心
随着《汉武大帝》的热播,国内也再一次的掀起了一股全新的潮流,而最高兴的当属那些历史学家。
因为他们惊奇的发现,原来一部好的电视作品,是可以将华夏古代的文明传播给百姓的。
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历史专家们担心,王洛会是打着历史的名号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然后在电视剧里面乱搞。
但是当他们看完了前面的十多集以后,这种担心便彻底的消失了。
虽然电视里面的剧情,有一部分还有待商榷,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在这部电视剧里,目前所出现的剧情,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有据可查的。
而且还都是能够在史记,或者汉书中查到的。其余的大约有百分之十左右是出现在不同的野史当中的。
野史虽然不具备历史的传承资格,但是却有一定的参考性。有些时候,他们这些历史学家也需要去翻一番这些野史的。
于是乎,在汉武大帝热播的时候,历史学家圈子里也热闹了起来。
这些人辛辛苦苦的研究历史资料是为了什么?除了自己本身的爱好以外,更多的还是想挖掘华夏的历史,将这些历史传播天下,同时,也让自己能够名留青史。
可是搞文艺研究的人,注定是不可能像那些政客那样名留青史的,也不可能像那些娱乐明星那样,有着可怕的出镜率。
出名,谁不想?全国历史学家没有十万也有个七八万。能够出名的也就那么几个。
在正门正路无望之后。这些历史学家们也开始想起了其他的方法。
比如。汉武大帝就给他们起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部某个省份,作为古代首都最多的城市,这里自然有着浓烈的历史文化气息。这里,不仅仅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历史学家前来研究学习。
在一座酒店内,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一名将近六十的花甲老人,两人坐在酒店的咖啡厅内。静静的看着窗外。
“薄老,我们研究这些古代历史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只是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放在图书馆里,让那些有兴趣的人去看上一眼吗?”中年男子有些不甘心道。
“历史本来就是枯燥无聊的,只有能够沉得下心的人,才能够在这一行走的更远。你从事这一行的时间也不短了,难道还用我来教你?”薄老轻轻的喝了口茶,语气平淡道。
“我选择这一行,是因为我真正的喜欢这一行。而我们这一行里面,没有人不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喜欢这一行。而那些枯燥无聊的文字,只会让更多的人远离这一行。
汉武大帝给了我们这一行一个启示。同样的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让更多的人去接受,难道不好吗?”中年男子继续说道。
“这件事情我考虑一下。”薄老沉默了下来,许久之后,这才开口道。
薄老是一名秦汉时期的历史研究专家,大学时期便是历史专业,毕业以后曾经在某中学教了几年书,后来觉得无聊,然后又考入了文物局,因为当时主要就是在发掘这座城市的一座秦朝古墓,所以薄老也就将注意力放在了秦汉这个时代。
但是总的来说,薄老关注秦朝的力度,要远远的大于汉朝。
这一现状源自于本地的那座大型古墓,秦始皇陵,这位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身上更是充满了浓浓的神秘色彩。
加之在本地,也并没有发现大规模的汉朝时期古墓,所以薄老也就将毕生的精力放在了研究秦朝历史上面。
薄老曾经著有两部关于秦朝时期的书籍,只不过因为书籍过于枯燥无聊,所以销量也并不好。
但是对于研究秦汉时期文化的学者们来说,这两部书却是必读书籍。因为这里面浓缩了薄老毕生的研究成果,而且也有很多都是他们所没有涉及到的东西。
中年男子名叫金达,也是一名研究秦汉时期历史文化的学者,只不过在研究学术方面,并没有薄老那么有成就。
金达与薄老都是陕省历史文化研究协会的成员,其中薄老是副会长,金达是一个普通的会员。
不过两人前些年倒是有过一些合作,所以私人关系还算是不错。
目前出土的文物,基本上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没有出土的文物他们也不知道,所以更加没有研究的路子。
这次汉武大帝热播之后,让金达的心里面始终无法平静下来。
在这一行研究了将近二十年了,可现在他也只是顶着一个专家的名字,每年拿着文物局的死工资和省里面的专家补助。
虽然这些钱也足够,但是想要像那些名人那样住豪宅,开豪车,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是薄老,也是不可能的。
而薄老好歹还是西部大学历史系的特聘教授,还有个额外的收入,不像金达这样,每个月只能够拿到一万多的死工资。
所以,这一次金达便想与薄老联合起来,两人将研究出来的关于秦朝时期的历史汇总在一起,然后在根据这些事情汇编成一部故事,最后改编成电视剧。
虽然改编成电视剧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只要故事真实,描述的文字又足够精彩的话,最差他们两个也能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这样也能够带来一定得名气以及收入。
没有人不想出名,也没有人不想更进一步。
据说央视那边打算搞一个关于历史讲座类的节目,金达可是还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