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金耳-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唐下巴张大,一脸不可思议道:“二十个亿?”

“你小子不用惊讶,吴天缘是真正大土豪,别说二十亿,就是一百亿他也能拿出来!”

耿老哈哈大笑,他大致知道吴天缘的想法,就是重振中国艺术瓷器,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有信心,但吴天缘一路就是创造各种奇迹,这个人不能用常理判断。

“这个我还真没想过!”

老唐冷静下来,反而有些迟疑道:“既然老弟相信我,那就实话实说!明清瓷器没有问题,毕竟我祖上唐英就是老祖宗,留下不少经验和技术。”

“但元青花和宋代五大名窑不行!”老唐严肃道:“不光是我,就是全中国也没人能高仿元青花,更不用说是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

“没错,我活了一辈子,也没见过能以假乱真的高仿,不光是失传的技术,就连原料也失传了几百年!”

耿老是瓷器泰斗,这个问题他最有发言权道:“小唐仿明清瓷器已经是登峰造极,就连我不注意也要打眼,这个已经是巅峰!元青花不可能仿制,不说技术,就光苏麻离青一个问题就失传了五百多年,怎么仿?”

“还有宋五大名窑,更是难比登天!”

老唐感叹道:“定窑还好说,主要是白瓷为主,不用考虑釉料,只要找到最合适的高岭土,就能仿制的差不多。”

“钧窑就是个大问题,它的最大难度在于窑变!建窑也是这个问题,为什么日本要把只三个曜变天目奉为无上国宝,就是因为万里无一的唯一性。”

“哥窑更不用说,就光一个开片难倒了无数能工巧匠上千年!到现在也不知道如何控制窑的温度,还有保证瓷器炸而不裂!”

“官窑的釉面如何处理?配方是什么?也是千古之谜!”

“最后就是汝窑,天缘博物馆有不少汝窑珍品,老弟你自己应该研究过吧?”

吴天缘回想起每次看见汝窑那种迷人的天青色,顿时心旷神怡,他之所以喜欢宋代瓷器,就是因为它们的静而不喧,温润如玉,谦谦君子。(未完待续。)

第308章玛瑙之谜

老唐分析道:“汝官窑天青釉色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

“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彻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玛瑙?”吴天缘好奇道。

“不错!在宋代文献中,记载它含有丰富的玛瑙粉末。以今天科学的角度解读,玛瑙是石英的一种,由二氧化矽沉积而成。在釉中加入玛瑙粉末对瓷器的釉色、质感、开片并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但是汝窑的家乡河南汝州盛产玛瑙,北宋也曾多次前往开采,加上汝窑表面闪烁著若隐若现的淡粉色光泽,这正是玛瑙入釉的现象。”

“可是早在几百年前汝州玛瑙已经消失,一直没有被发现过,这是第一个难题!”

“还有纹路,汝窑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大的如星斗。汝瓷在其胎体的釉层间,有一排肉眼可见的大小气泡,属玛瑙釉为釉的又一特征。”

“玛瑙的粘度很强,以致釉内与胎体中的空气,在烧制过程中无法正常溢出,较多的被封闭在釉的下层;芝麻支钉釉满足。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汝窑是钉痕大部分如芝麻粒那么大,这是其它瓷窑没有的。”

“最难的还有鱼子纹!”耿老接话道:“鱼子纹是指在汝瓷釉面上有片状泛黄有异于汝瓷天青釉面的色块。对鱼子纹的解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釉面细小的开片细若鱼子。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写道:“汝窑在河南汝州,北宋时所创设也。土脉细润,如铜体,有厚薄,汁水莹润。有铜骨无纹者,有铜骨鱼子者……”

“对汝瓷的开片有各种形容,如蟹爪纹,冰裂纹,蝉翼纹,鱼子纹等。而汝瓷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曰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都是一些美丽的形象比喻。说到底就是釉面中泛起的红斑块显露在青色的釉面上,好像鱼子飘浮在水面上,不过对仿制汝瓷来说,又多了一个非典型特征的巨大难度。”

两个人异口同声总结道:“你要是想仿制宋汝窑,基本不可能!别说是你,就是康雍乾三代帝王,也没有完全仿制成功!”

这点吴天缘也早有心理准备,自己的偶像雍正皇帝,最喜欢宋代瓷器,穷尽一生高仿也没有达到那时候的高度,可见其难度。

“小子,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既然你有心重振瓷器,我对你也有信心,先从明清开始吧!”

吴天缘没有说话,现在解释没有用,不是耿老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是这个千年之谜太困难。多说无用,拿出点成果才行。

“我早就想重新老祖宗的传统技艺,吴老弟你要是有心,咱们就合作!”

老唐已经听耿老讲过吴天缘的底细,于公于私合作起来对自己都是百利无一害,很快答应。

“我先注资一亿,你筹备场地和设备,我还要准备一些东西,等我消息。”

吴天缘和耿老离开景德镇,这次不虚此行,唐天明水平更高,又是家传手艺,算是第一批合适的合作者。

两个人回到京城,吴天缘让牛峰去国家地质博物馆,借了一块汝州玛瑙矿石,还有一些高质量的高岭土,准备寻找新的原料宝藏。

吴天缘回到中原市,然后赶往不远的汝州,这里是汝窑的发源地,传说中失传百年的汝州玛瑙就在这里。

“就在这里?”

根据样品的指引,吴天缘终于在一座大山附近找到玛瑙的线索,深埋在地下一百多米,是条小矿脉。

“老胡,托关系联系当地政府,这块地咱们天缘矿业准备开发!”

找到矿脉剩下的好说,不到一星期开矿许可证就办下来,有吴天缘和天缘会在,国内走到哪里都受人欢迎。

“然后是顶级高岭土,它也是仿古的关键。”

吴天缘又回到景德镇,这里是全国五大高岭土产区,千百年来出产最优质的原料,才有了瓷都景德镇的崛起。

吴天缘没有通知老唐,自己跑了几天,终于在发现最优质的高岭土矿脉,就地取材,开采出来直接就能使用。

有钱好办事,天缘矿业直接收购一家一级资质的开矿集团,开始正式开采高岭土和玛瑙。这只是第一步,吴天缘还准备收购一家有海底采矿技术的公司。大海是大陆四倍,矿藏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比陆地多,那才是真正聚宝盆。

“哦?你是说当时入窑是这个情况?”

“当年你们身上涂了几层釉料?”

“对,窑里温度大致是什么情况?”

接下来的十几天,吴天缘足不出户的躲在博物馆,每天拿着瓷器若有所思样子,还不停在本子上纪录着什么东西。工作人员都很好奇,馆长这是怎么了?

“终于差不多了!”

吴天缘站起身,长出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有了这些第一手资料,老唐那边应该能有新突破,这些都是官窑口述的秘方啊!”

原来他突发奇想,一直跟宋元明清瓷器聊天,纪录下来当时的第一手资料。很多都是失传几百年的秘方,绝对的核心机密。

“下一步就是成立品牌,利用最顶级的材料和最正宗的工艺仿制出失传官窑,重振中国瓷器霸主的地位!”(未完待续。)

第309章天缘堂

“堂号就是天缘堂!第一步仿制龙泉青瓷!”

吴天缘有了决定,虽然他有异能,但也要按部就班,一上来就仿五大名窑不现实。还是从青瓷开始,日本人最喜欢龙泉青瓷,是高端茶道具的首选,市场巨大。

“然后是建窑,也是小日本追捧的对象。一个是单色釉,考验釉色的稳定和发色。一个是窑变,对温度和时间要求严格,正好让老唐练练手。”

唐天明一直仿制明清官窑,主要是青花和五彩,水平已经很成熟,不过青花五彩日本人不喜欢,主要是出口给欧洲,销量也不算很大。

虽然青瓷看着简单,但越简单越考验基本功,吴天缘想先试试老唐的水平,要是不行只能去龙泉本地再找一个人合作,比较麻烦。

清末民初,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罗古青瓷,继而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一方面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另一方面民间制瓷艺人开始研制仿造古青瓷。

现代的龙泉青瓷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末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不过因为还是没有统一品牌,大量出口到日本以后,价格很低,连日用瓷都比不上。

在龙泉有一百三十多家青瓷企业,从业人员三千多人,还涌现出了一些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可年产值才两亿多元人民币!一年下来连一个顶级明清官窑都不如,让吴天缘唏嘘不已。

这次他就是要用最好的原料和技术,重新打造天缘堂青瓷品牌,再利用柳华生茶道在日本的影响力,直接打进高端市场。

“越窑青瓷最高拍卖过六千多万,等我天缘堂仿制成功,一件最少也要五十万美金!”

一开始吴天缘就要走最高端路线,低端日用瓷和工业瓷涉及太广,日本欧洲人家研究几十年,技术很成熟,自己没有任何竞争力。

只有艺术瓷有更大发展前途,手里有失传已久秘方,有异能寻找优质矿藏,加上百年传承手艺,一定能重现顶级瓷器辉煌。

按照吴天缘的想法,唐天明是耿老几十年老伙计,知根知底,最好由他统一管理。毕竟手里秘方很重要,是核心机密,知道人越少越好。

吴天缘又一次找到老唐,带着最新开采出来的高岭土和自己整理的越窑青瓷秘方。

“这是?”老唐惊讶的看着秘方,突然激动起来,大叫道:“原来如此!竟然是石英石和铝粉比例不对?还要加上锰和铁?”

他痴迷的对比着自己和吴天缘的秘方,好一会才冷静下来道:“老板,这个秘方太重要了!和我家传的九成相同,但有一些不一样,我需要马上开窑试验!”

“这是最新的高岭土,你用它试试!”

老唐看完手里最顶级的瓷土,终于知道吴天缘为什么能有如此成就,上次还有些不信任,现在又有优质原料,还有失传秘方,加上自己的手艺,绝对有信心重现龙泉青瓷!

接下来十几天吴天缘跟着老唐一起研究青瓷,每天都试验几十次,有大资金支持,窑厂也换了最新设备,效率高了一倍。

每次遇见问题,吴天缘就偷偷拿出随身带的越窑真品询问,大致都能找到明确方向,让老唐茅塞顿开。

“成了!”

两个人痴迷的看着最新仿制的龙泉青瓷梅子青釉,青翠如玉的釉色,薄如纸的透亮,明如镜子的光泽,敲击起来铃铛般清脆悦耳,完全符合“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祖先再上,我唐天明终于重现越窑青瓷了!”

老唐激动的老泪纵横,几十年呕心沥血终于有了成果,成功仿制失传千年的顶级青瓷!

“东西我拿去让耿老他们看看,提提意见,秘方你再改良一下,看如何再次提升品质。”

吴天缘嘱咐道:“成本不用考虑,只要质量高!秘方一定保密,除了咱们两个,谁也不能外传!”

“老板,这个你放心!”

老唐自然知道,唐家百年传承下来很多不传之秘,自然有一套方法保护秘方。这只是第一批成品,还有极大提升空间,有吴天缘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他肯定要放手大干一场。

“这是仿古青瓷?”耿老一脸震撼研究半天,直到看见天缘堂底款才意识到这是仿制品。

“太漂亮了,简直和故宫展出的越窑青瓷一模一样!”

故宫几个瓷器专家议论纷纷,如果不看底款,绝对分辨不清这是仿古瓷,简直仿的天衣无缝。

吴天缘听到这个结果才松了口气,这是他庞大计划的第一步,一旦成功是极大的鼓舞,证明他的梦想有实现的可能。

“天缘堂,这是你的新堂号?”

耿老爱不释手的把玩着青瓷,激动道:“我一辈子见过无数件仿古瓷,这件青瓷绝对是最以假乱真的作品。不只是釉色,就连质感都毫无破绽!你要是连底款都仿制上,我都要打眼!”

“有您这句话,我和老唐就没白干!”吴天缘如释重负道:“这只是第一批,我就是来让各位多提建议,集思广益再次提升水平。”

耿老点头道:“咱们都来说说,不要顾及面子,这是民族品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来!”

吴天缘用心纪录着各种优点和缺点,反馈给老唐,让他再次改良配方,提升质量。

送走几位专家,吴天缘终于松了口气,十几天下来他亲力亲为,彻底摸清整个瓷器烧造流程,感慨良多。三个字,不容易!

就算是有最新设备帮助,工人也很辛苦,特别是高端瓷,从选瓷土、配方、拉胚、上釉、刻花、入窑、看窑十几道工序。每一道都要小心翼翼,一个不小心就能前功尽弃。

现在引入各种高科技,但还是不能替代经验,比如这批青瓷,一共入窑八十多件,最后成品只有三十多件,最好的不到十件,其他的都是失败品,全部销毁。

吴天缘才真正体会到当年唐英烧造官窑的艰辛,按照唐家传来下的笔记,有一次帮雍正烧造柠檬黄单色釉,唐英整整熬了三个多月,整天守在窑边,最后十窑才出来十几个成品,挑剔的雍正才满意。

“哎,顶级官窑贵也是有道理,今天才真正体会它们的来之不易!”(未完待续。)

第310章安田财团

“有了青瓷仿制成果经验,所有单色釉瓷器就有了基础,定窑白瓷,雍正柠檬黄都能逐步进行。”

下一步就是入手建窑,特别是研究如何控制窑变,烧造建窑天目。青瓷只是高端,一旦要是天目成功,那小日本能疯!

说干就干,吴天缘拿出博物馆三个曜变天目茶盏,仔细询问着各种细节,无论大小都纪录下来,说不定就是突破关键点。

他计划第一步利用青瓷、建窑和定窑树立天缘居品牌在日本的影响力,这个很难。以前都是用古玩开路,物以稀为贵,还没问题。

现在是用自创品牌跟日本人做生意,可以说是难比登天!日本骨子里很傲气,特别排外,本身又是瓷器大国,水平很高。你用中国瓷去占领他们的市场,可以说是四面楚歌,举步维艰。

“先研究出来最好的成品,然后还是要利用日本人开拓自己的市场,柳家是第一步,还有山中、坂本家族。对了,安田教授的背景好像也不简单啊!”

吴天缘突然灵光一闪,他最近才看过安田的调查资料,没想到他还有更深的背景,竟然是……

吴天缘打电话让安田尽快来一次京城,他要当面聊聊,三天后见到安田。

“咦?天缘君竟然知道我是安田家族的子孙?”

吴天缘看着安田有些吃惊表情,笑道:“你叫安田?我能不联想到日本大名鼎鼎四大财团之一的安田家族?”

“原来如此!”安田点点头,有些苦笑道:“这个也不是什么秘密,也不是我故意隐瞒,主要是我只是家族中的旁系,虽然也姓安田,但没有任何分享家族资源的资格。”

“哦?”

安田看见吴天缘好奇,解释道:“由安田善次郎一代建立的财阀,以银行、信托、保险业为中心。安田家族原是明治维新时代的特权商人,以经营钱币兑换起家。1863年安田善次郎以25万两黄金为资本,在东京开办安田屋钱庄,发展顺利。”

“1879年安田经政府批准后,以钱庄为基础创办私营安田银行,与福冈、会津若松、千叶等地方国立银行保持关系。1897年经济危机后,银行资本加强集中,安田银行成为与第一银行,与三井银行并列的大银行。同时又向仓库、制麻、铁路、保险等行业发展”

安田喝了口茶,继续道:“1921年安田善次郎突然遇刺身亡,同时又遇到战后经济危机,因此聘请日本银行理事结城丰太郎任保善社常务理事。决心把本系统的银行进行大合并。1923年成立拥有210家店铺的全国最大的普通银行安田银行,形成一个以金融为中心的财阀”

“其实安田财团正式成立于1966年,目前由30家左右的家族大企业组成。日本人称富士山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财团又称芙蓉财团。”

“财团在日本制造业、商业和金融业等各重要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核心企业有富士银行、日产汽车、日本钢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红、佳能以及日本生产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