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那些当红的演艺明星,或者社会名流出版的书籍,有这个销量不奇怪,读者对这些名人怀有好奇心,可什么时候儿童文学也成为畅销书了。

    儿童文学一向被认为是小众读物,没有人想到孩子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林子轩倒觉得这个销量少了,这才刚开始,随着宣传的加强,口碑的传播,《小雪的大冒险》的销量会成倍的增长。

    在他看来,百万只是起点,千万不是上限,当然,他不会盲目的乐观。

    因为华国有盗版的存在,盗版不仅是电影行业的顽疾,也是图书行业的毒瘤。

    一旦市场上出现畅销书,盗版商就会闻风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印刷出盗版书籍,通过各种渠道销售,抢夺正版图书的市场,盗取作家的收益,为自身牟取暴利。

    盗版图书虽然纸张低劣,错字不断,不过价格便宜。

    和盗版光碟一样,不少人会去购买,从而助长了盗版的猖獗,可以说,盗版危害到的是一个行业的发展。

    对于这种状况,林子轩也没有好办法。

    一个是国家出台政策严厉打击盗版,一个是读者养成看正版的习惯。

    《小雪的大冒险》的成功带动了儿童图书市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原来出版儿童故事也能够赚钱,要不要试着出版几本呢。

    不少儿童作家买了一本翻看,想看看这本书为什么能够成功。

    他们发现这是一个西方的魔幻故事,其中带有孩子们感兴趣的因素,比如稀奇古怪的魔法,不一样的上课方式,一群孩子的冒险,孩子间的友谊等等。

    把孩子们平日的生活带上一丝神秘和魔幻的色彩。

    去掉魔法世界的背景,这就是一群孩子在学校上学的故事,有年老的校长,有耐心的老师,有聪明的学生,也有胆小的学生,还有作为反派的学生。

    这么写的话会成为一篇普通的校园故事,可一旦加上了魔法元素,立刻变得吸引人起来。

    这正是想象力的奇妙作用。

    不管怎么说,《小雪的大冒险》的畅销让国内的儿童文学市场活跃起来。

    这个故事的第二部已经在《文艺少年》上连载了,神秘的魔法世界一点点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孩子们也将面临全新的挑战。

    《小城之春》的剧组离开后,好梦公司的下一个项目是冯晓刚的《一声叹息》。

    这部片子总投资是五百万,好梦公司只出了两百万,其他的资金找投资商入伙,分担风险,这是影视公司常用的操作模式。

    不是说林子轩对冯晓刚的新片没信心,而是今年投资的项目比较多,除了电影还有电视剧,能从外边拉来投资最好。

    以冯晓刚眼下的名气,这不是难事儿。

    如果《没完没了》的票房失利,投资商或许还会观望,但此时冯晓刚的风头正劲,是票房保障,加上张国粒的参演,赔钱的可能性不大。

    广告商同样找上门来,想要植入广告或者是贴片广告。

    这就是冯晓刚目前的火爆程度,三部影片票房大卖,在圈子里有了口碑。

    对于《一声叹息》这部片子,冯晓刚相当严谨,这可是他的转型之作,他还想凭着这部电影拿奖呢,改变在电影圈里的地位。

    广告植入就算了,不过可以做贴片广告,就是影片放映前的那段广告。

    以前国产电影比较纯粹,无论是广告植入还是贴片广告都不允许,自从引进好莱坞大片后,这个规定才没那么严格。

    因为好莱坞大片中植入广告随处可见,你总不能要求人家把里面有广告的镜头都删掉吧。

    就算制片方愿意,那些广告公司也有意见,对于影视公司来说,这类广告才是最赚钱的。

    林子轩动用公司的资源支持冯晓刚,拍出一部有内涵的片子,让观众看了之后有所回味,而不再觉得这是一部逗乐的电影。

    冯晓刚要证明自己不光能拍喜剧,还能驾驭不同类型的题材。

    除了冯晓刚,林子轩没有忘了葛尤,他答应要给葛尤一个有艺术性的本子。

    “小林,这个本子我看了,故事很好,就是怕和《活着》一样,拍完被禁了,上映不了。”葛尤担心道,“这种片子投资肯定少不了,万一要是赔了呢,不值当。”

    “尤哥,咱们可以拉外边的资金来拍,不一定要自己出钱。”林子轩打算道,“《活着》被禁了,张导不是没事么?只要操作的好,问题不大。”

    “这合适么?我总觉得不踏实。”葛尤犹豫道。

    “要不咱们换个本子?”林子轩试探道。

    “你这么一说我还有点不舍得,难得碰上个好角色,算了,你来安排吧。”葛尤慎重道。

    在他们面前,放着一个剧本,封面上写着《许三观卖血记》。(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导和明星

    想给葛尤选择一个有挑战性的角色难度不小,还要能够发挥他的表演特点。

    葛尤的特点是善于把握住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你要是让他演高大上的正面角色,那不是挑战,而是毁形象。

    《许三观卖血记》讲的是丝厂送茧工人许三观在生活困难的年代卖血求生的故事。

    整个故事延续了四十年的时间,许三观经历了诸多的历史事件,每一次都靠着卖血度过生活中的难关,卖血成了他改变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

    四十年后,家里不缺钱了,许三观也老了,他想再去卖一次血。

    然而,由于年纪太大,已经没有人要他的血了,这让许三观的精神崩溃了,他想着以后家里再遇到困境该怎么办,他失去了心里的支柱。

    和《活着》一样,这不是一部容易通过审查的片子。

    林子轩心里有准备,所以他没有先写成小说发表出去,而是先把剧本写了出来。

    如今总局对剧本的审查有所放宽,有希望拿到拍摄许可,对于拍成电影后会不会被禁映,这就不在林子轩的掌握了。

    可以肯定,就算能够通过审查,也要删掉大量的情节。

    如果真被禁映了,那就只能和《活着》一样,走国际电影节的路线,靠卖版权收回成本。

    所以,林子轩不打算自己投资,而是找海外的电影人加入到这个项目。

    至于这部片子的导演,姜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是姜闻对这类题材有兴趣,不担心拍这种片子会惹麻烦,还有他在海外有影响力,他和葛尤的组合应该能拉到超过两千万的投资。

    “这个本子我自己演就行了,你不觉得这个角色和《活着》中富贵的角色有点重合么?葛尤演起来重复了。”姜闻提议道。

    “两个角色虽说都是小人物,不过面对生活的态度有所不同。”林子轩解释道,“姜哥,说实话,你还真不太适合演这种角色。”

    “这你就不懂了,演员讲究演什么像什么,我以前也演过这种角色。”姜闻辩解道。

    “那和尤哥比起来,你们谁演的好呢?”林子轩反问道。

    “这怎么好比,每个人的表演风格不一样。”姜闻回应道,“葛尤演的是他琢磨出来的人物,我演的是我琢磨出来的人物,别看是同一个角色,演出来的感觉可能会差别很大。”

    “咱们从投资的角度来考虑,举个例子,你自导自演的话可能只拉来一千万的投资,要是你和尤哥组合的话,或许能拉来两千万的投资。”林子轩劝说道,“作为导演,你选择哪一种?”

    两位有影响力的明星的号召力显然要比一位的号召力更大。

    葛尤戛纳影帝的头衔会吸引海外电影人的注意,在这方面比姜闻有优势。

    这么计算可能觉得太现实,不过事实就是如此,投资商投资电影是为了获得利益,明星和名导的组合更有保障。

    这与张亿谋和巩莉的组合一样,一旦少了巩莉,投资商就会毫不犹豫的撤资。

    “合着我只值一千万啊,太小瞧人了。”姜闻不满道。

    话虽这么说,他还是思考起来,作为导演自然希望投资越多越好,这样在拍片的过程中就能精益求精,不至于为资金发愁。

    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过程给姜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可不想重蹈覆辙了。

    “那行,就葛尤来演。”姜闻妥协道,“咱们找谁投资?香江的还是欧洲?”

    姜闻虽然只拍了一部片子,可也是著名的导演了,他的新片不愁找不到投资人。

    “都问问吧,咱们把拍摄成本做高一点,两千万起步,能拉到多少算多少,省得后期资金不够用。”林子轩决定道。

    林子轩这是留有余地了,怕姜闻拍摄期间又浪费资金。

    这部影片从拉投资到筹备估计要半年的时间,开机要下半年才行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拍完,一切都是未知数。

    和姜闻合作就是这点不好,他不按时间表来,比较随心所欲。

    冯晓刚就不是这样,只要制定了拍摄计划,就会按时完成,让人放心。

    所以,林子轩不愿意投资这部戏,只会先拿出一百万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后续都用海外的投资,无论是赔了还是赚了都和他关系不大。

    当然,也是因为目前好梦公司拿不出这么多投资。

    “我和葛尤聊聊,先把本子捋顺了再说。”姜闻点头道。

    姜闻本身开着影视公司,有一套自己的班底,不用林子轩操心。

    好梦公司里,有了于东的加入,林子轩清闲了不少,他有时间来写《卧虎藏龙》的剧本。

    这是宝岛一家影视公司的委托,林子轩打听了之后,知道这家影视公司和导演李桉的关系密切,想来应该是李桉的意思。

    《卧虎藏龙》系列小说在《今古传奇》杂志上的连载快要结束,图书出版也在进行之中。

    今年张纪钟会拍摄《卧虎藏龙》的后传,给整个故事画上一个句号。

    后传叫做《铁骑银瓶》,讲的是玉娇龙和罗小虎分手十个月后,在大漠的野店生下一个男婴,没想到被同店居住的方二太太用自己产下的女婴调换,留下一只银瓶为记。

    玉娇龙追赶过去,方二太太却被祁连山的盗匪劫去,男婴不知所踪。

    玉娇龙把女婴养大,取名春雪瓶,男婴被祁连山的盗匪养大,取名韩铁芳。

    这就是韩铁芳在大漠里为了寻找父母闯荡江湖,行侠仗义的故事。

    徐晶蕾和夏宇在这部后传中继续出演玉娇龙和罗小虎,韩铁芳和春雪瓶找新的演员出演。

    这部后传拍完就代表这个系列的完结。

    通过杂志、图书出版和电视播出,三年时间,《卧虎藏龙》在国内虽然不能说是家喻户晓,却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尤其是前传的播出,让李慕白和俞秀莲的角色深入人心。

    读者和观众记住了李慕白、俞秀莲和玉娇龙等人的形象,提到这些人,大家心里知道有这么个故事,如此效果就达到了。

    到了明年,是时候启动电影的拍摄计划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章 新角度

    三月份,慕姗姗看着一张收视率的调查表,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这是《姗姗访谈录》近几个月在各地电视台收视率的统计结果,自从过年之后,这几期节目的收视率一直在下滑,形势不容乐观。

    倒不是说节目的质量下降了,而是观众的兴趣发生了转变。

    今年,香江回归成了民众期盼的大事件,观众对这一类的节目关注度骤增,相对应的,其他节目的收视率就会降低不少。

    一些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会想方设法的和香江回归扯上关系。

    或者直接做有关香江的专题节目,各大电视台邀请香江明星的次数愈发的频繁,播放香江的老电视剧照样能吸引大批观众的收看。

    国内的百姓处在一种兴奋的情绪之中,这毕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大家有种自豪感。

    慕姗姗估计这大半年的时间都会如此,香江回归成为国内的电视节目绕不过去的话题。

    《姗姗访谈录》一向的定位是国内的民生问题,以及影视行业的热点话题。

    现在要么坚持这个方向不动摇,等这段时间过去,收视率自然会慢慢攀升,要么和其他节目一样,找一些和香江相关的访谈内容。

    不过,她一直做的是国内节目,不太好找切入点,不可能跑到香江去关注那里的民生。

    最简单的办法是邀请几位香江的明星做访谈,可天王级明星的出场费太高,二流明星的档次太低,观众不一定有兴趣。

    香江明星和内地不同,他们都有经纪人,交情归交情,价格要分明。

    公司里的员工拟定了几位一线的香江电视明星,询问了之后,出场费高得离谱。

    如果是在电视台工作,明星的出场费会由台里负责,如今慕姗姗自己是老板,就要考虑怎么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大的效果。

    这时候,林子轩走了过来,看到慕姗姗手里拿着的统计表格。

    “大家都请香江的明星,这不是哄抬他们的身价么?一个二线明星跑到内地充大腕,咱们不惯他们这个毛病。”林子轩否决道。

    事实正是如此,由于内地电视台想和香江回归沾边,就重金邀请香江演员参加节目。

    不少在香江不怎么出名的艺人纷纷跑到内地捞金,开出的价码比国内的一线演员还高,行为举止嚣张的不行,浑身透着一种不知所谓的优越感。

    这帮人在香江不过是龙套和配角,别说是天王了,离一线都有很大的差距。

    这类综艺节目虽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暂时提高了收视率,但节目的档次降低了。

    《姗姗访谈录》是一档高质量的节目,坚持自身的定位没有错,没必要因此妥协。

    “那行,这半年就这样吧。”慕姗姗无奈道。

    “这样,接下来的几期节目你找几位国内的经济学家,谈谈香江回归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还有东南亚经济未来的发展走势。”林子轩想了想,出主意道,“这不就和回归的话题联系上了么?”

    “这是国际经济吧?以前没做过这个啊。”慕姗姗惊讶道。

    慕姗姗以前只做国内这一块,这下子的跨度有些大,需要筹备的材料会很多。

    “现在不是提倡和国际接轨嘛。”林子轩解释道,“香江是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江的回归肯定会对东南亚的经济造成影响,对国内的经济也会有所触动,你要用亚洲一盘棋的战略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这个题目有点大,谈不好就成了空谈,没什么实际意义。”慕姗姗考虑道。

    这应该是财经频道的节目,他们做起来会较为专业。

    “试试看吧,咱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林子轩提议道,“大家都在看好亚洲经济的发展,那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不是也存在着危机呢?”

    “这时候做这个节目合适么?”慕姗姗担心道。

    “只能说是有这种可能性,怎么解释就是经济学家的工作了。”林子轩无所谓的说道,“你让下面的人注意一下有没有发表类似观点的学者,他们肯定愿意上节目发表意见,还不用花钱。”

    “我再想想吧。”慕姗姗琢磨道。

    “走吧,别忙活了,要不你也找个总经理得了,省得什么事都管。”林子轩建议道。

    “就这么十几个人,没有必要。”慕姗姗摇头道。

    说实话,慕姗姗的管理才能比林子轩要强,这和家庭教育有关。

    林子轩更多的是依靠前瞻性来做出判断,给人的感觉似乎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久而久之,下面的员工也就信服了。

    这并不能算是管理才能,更多的是林子轩个人的独断专行。

    林子轩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更适合在大方向上掌舵,具体的事务交给其他人处理。

    目前,慕姗姗的公司规模还不大,不过随着一档档节目的制作播出,公司将会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综艺节目大爆炸的时代即将来临。

    这和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陆续上星有关。

    以前地方台可能不太重视综艺节目,但通过卫星向全国观众播出后,地方台为了面子,也为了争夺收视率,肯定会重金打造一档王牌综艺节目。

    到时候的竞争会非常激烈,这是慕姗姗的机遇。

    “你要早做准备,租一间更大的办公室,招更多的员工,这个行业发展很快,一不留神就错过去了。”林子轩提醒道。

    “说的好像我能影响这个行业一样,还是一步步的来,先把《鉴宝》这档节目做起来再说吧。”慕姗姗务实道。

    林子轩想想也是,就算再能干也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抓到自己手里。

    那不是能干,而是不知足,要真是那样的话,生活会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