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了,给我几分钟准备准备。”黄勃请求道。
“五分钟吧,太阳快落了,现在的光线正好,等会就暗了。”管唬答应道。
黄勃站在一旁,酝酿情绪。
他演的这部片子快拍完了,故事情节很简单,是讲两个外地人来到京城打工,成为小巴车司机,是那种没有运营执照的黑车。
这一行竞争激烈,为了揽客经常和其他小巴车闹矛盾,最后演变成暴力冲突。
和黄勃一起来的同乡忍受不了,返回了老家,黄勃仍然在京城坚持着。
以前黄勃在电视剧里演配角,没觉得有压力,感觉演戏就那么回事儿。
一个是他演的角色简单,不重要,只要不是重大失误,基本上就过了,电视剧对演员的演技要求不高。
再说,他没有碰到一个较真的导演。
管唬这人性子不错,有耐心给演员说戏,不过在拍戏的时候爱较真,演员的表演要到位,不能随便凑合。
这部戏投资不过一百万,小制作,可管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
作为主演的黄勃感受到了压力。
好在这个角色和他的生活经有些相似,都是在京城打拼的外地人,他能融入到角色中去,算是本色演出。
但在需要表达内心复杂情感的时候,他显得力不从心。
不是他不理解,而是把握不好尺度,往往用力过勐。
黄勃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表演训练,管唬是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时不时的说些黄勃理解不了的专业词汇。
刚开始两人交流有困难,现在好多了,管唬会用直白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要求。
在管唬的指导下,黄勃逐渐接触到了表演的门槛,觉得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在镜头前面摆摆样子那么简单。
他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黄勃不懂什么表演理论,他回忆着自己离开家去南方唱歌的经,那时候的确很兴奋,他是在追寻理想。
如今回想起来只剩下淡淡的感伤,不兴奋,也没有失落,就是平静。
这么想着,他似乎把握住了什么。
黄勃对着管唬打了个手势,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摄像机开始工作。
他漫不经心的走到人行天桥上,站在哪儿,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脸上看不出悲喜,然后他笑了笑。
他笑的不明显,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
管唬透过摄像机看着这个笑容,能从中感到一丝缅怀和无奈,虽然离他的要求还有些距离,不过已经可以了。
他清楚黄勃能做到这种程度不容易。
这部戏过几天就杀青了,这种小成本的电视电影没什么人关注,只能在电影频道上播出,影响力不大。
目前国内的电影市场就是如此,他能拿到投资算是不错了。
国内的导演呈现两极化趋势,出名的大导演能拿到几千万的投资,青年导演想拍部几百万的片子都很难。
不少人转型去拍电视剧,还有去拍广告片的,那个来钱快。
拍这部片子他只能拿到五万块的片酬,拍一部电视剧能拿到十五万以上,同样的时间,不如去拍电视剧。
他听说好梦公司推出了一个扶助基金,为青年导演提供拍片的机会。
这是好事儿,不过僧多粥少,机会不大。
剧组收工,几个人背对着夕阳朝着城市的另一边走去。
整个剧组不到二十人,随着拍摄临近结束,散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他们几个。
“黄勃,我觉得你应该去学表演,有些东西自己摸索太费劲了,系统学习的好处是能了解自己哪儿有欠缺。”管唬建议道,“要是没时间,可以去进修班,那个比较自由。”
管唬倒不是看不起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只是觉得黄勃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是科班出身,电影学院在教学上或许有些死板,但对演员的帮助很大。
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
比如内心戏,黄勃就不擅长,通过学习表演技巧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我还是考个正规的吧,电影学院收我这样的么?”黄勃玩笑道。
“电影学院什么人都收,就看你有没有毅力去考了。”管唬如此说道。
这话不能算错,林晓玲考了两年,贾章柯考了三年,还有不少人都是考了几次才进的电影学院,这需要毅力和恒心。
黄勃陷入了思考,他感觉到自己的演技不足。
每天回去都在琢磨应该怎么演,只是一直没有人给他指导,就像是隔着一层墙壁,怎么都想不通透。
或许真的要去电影学院。
这时候,黄勃的手机响了起来。
打电话的是他的经纪人,他没有独立的经纪人,这位经纪人还负责其他演员。
“黄勃,公司准备筹拍一部大制作的电视剧,要重拍《白蛇传》,你有时间来公司一趟,这是个好机会。”经纪人提醒道。
好梦公司内部的资源有限,竞争在所难免,毕竟谁都想出演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大制作,将在各大卫视播出,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四章 反派
《白蛇传》被称为大制作是因为总投资高达一千五百万人民币。
虽说眼下的电视剧市场火爆,但投资超过千万的剧集不多,基本上在五百万左右,三十集的长度。
这牵扯到投资回报率的问题。
五百万的投资能拉来一两位一线明星加盟,只要故事过得去,不需要精雕细琢,就能赚上一笔,迅速的收回成本。
这是电视剧市场的常态,讲究的是短平快,赚热钱。
投资规模大,拍摄周期长,出现风险的几率就大,赚钱了还好,一旦赔钱,小型的影视公司就可能因此倒闭。
这种大制作的剧集一般由电视台出资拍摄。
如今好梦公司和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各拿出七百五十万合作重拍《白蛇传》,重磅打造一部年度大戏。
李虹快要退休了,在最后这两年里总要留下点什么。
这是人之常情,就算退休也要风风光光,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林子轩责无旁贷,他考虑过其他电视剧。
像是军旅题材、情景喜剧和史题材,感觉都没有重拍《白蛇传》这个故事有意义,因为这部剧有怀旧因素。
九一年,李虹带着一帮人离开华国电视台,成立了京城电视艺术中心。
将近十年时间,艺术中心制作了上百部电视剧,其中不乏经典之作,走在了国内电视剧行业的前沿。
《白蛇传》一个是怀旧,还有就是创新。
它属于神话题材的剧集,在国内并不多见,这类电视剧后期制作需要特效,增加制作成本,大家都不愿意投拍。
即便好梦公司和艺术中心内部同样有不同的意见。
除了投资大,风险高外,《新白娘子传奇》太过深入人心,重拍难免会被拿来比较,观众先入为主,重拍吃力不讨好。
《渴望》续集虽然拿到了八千多万的票房,但口碑一般。
这说明重拍或者拍续集很难获得好口碑,原作越经典,续作就越难被人接受。
林子轩不这么想。
他拍《白蛇传》有多方面的原因,让李虹风光的退休只是其中之一。
他是想把这类题材的电视剧给带动起来,有了制作《白蛇传》的经验,就能制作其他的神话剧和仙侠剧。
从而掀起一股神话仙侠剧的热潮。
拿《白蛇传》开头,是因为这部剧观众熟悉,容易引起热议,即便观众不满意,也会一边看一边吐槽。
为了吐槽,观众会坚持把电视剧看完,收视率就有了保障。
再说,如果拍一部不知名的神话剧,电视台不会出高价购买播放权。
重拍《白蛇传》能保证收回投资,不砸在自己手里。
站的高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
林子轩是从整个行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公司里的人更多的是考虑电视剧的口碑和制作电视剧的难度。
好梦公司和艺术中心有专业的制作团队,拍戏没问题,主要是后期制作。
尤其是特效。
国内的特效技术还不成熟,国产电影的特效都要去国外,想省钱的去香江,资金充足的去美国。
实际上,国内有特效公司,比如沪城电影制片厂下面就有家数字电脑公司。
这家公司拥有八十多名技术人员,只是情况很不好。
他们除了偶尔给国产片做一两个特效镜头外,成为了美国电视动画的加工厂。
公司定期的从网上接美国动画公司外包的工作,他们十天时间能完成一集美国全三维电脑动画的动画片,依靠这个生存。
不需要他们设计动画形象,也不需要构思剧情,就按照美国公司的要求画画。
相当于是在做苦力,他们的酬劳不到美国工作人员的十分之一。
美国动画公司会把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外包给华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技术人员,从而节省一大笔人工成本。
有人会说为什么国产电影不找国内的特效公司,反而跑到国外去,让外国人赚钱,这不是崇洋媚外么?
这是因为国内的特效才刚刚起步,做出来的东西达不到要求。
林子轩清楚以后的电影需要特效的地方越来越多,高端的特效技术基本上被好莱坞垄断,特效将制约国产电影的发展。
他决定趁着拍摄《白蛇传》这个契机,把好梦公司的特效部门组建起来。
电视剧的特效要求简单,先从简单的做起,一步步的发展,用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追赶好莱坞。
好梦公司不能只想着在国内的民营影视公司里充老大,还要有更长远的规划。
黄勃回到公司,见到了自己的经纪人,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
她只能算是助理经纪人,负责安排像黄勃这样不出名演员的日常工作。
经过两三年的锻炼,她会成为真正的经纪人,负责二三线演员的演艺活动,五年后才有机会接触一线演员。
如果她手里的演员出名了,她的地位也会提升。
也就是说,她的收入和地位与演员息息相关,如此才会真正的替演员着想。
“怎么着,小叶,他们要让我演许仙还是白素贞?”黄勃玩笑道。
“做梦去吧你。”小叶递给黄勃一张纸,无语道,“主演咱们就别想了,这是角色名单,我重点圈了几个,你考虑考虑,我尽量帮你争取,我听说上面非常重视这部戏,有可能在华国电视台播出。”
小叶还年轻,喜欢八卦,爱打听事儿。
这说明她适合干这一行,经纪人就要消息灵通,善于抓住机会。
既然是为李虹退休打造的年度大戏,就要争取在华国电视台一套的黄金档播出,才能引起轰动效应。
黄勃看了看角色表,上面有重点标注,都是主要配角,包括许仙的姐夫,管家,还有个反派妖怪。
“就这个妖怪吧。”黄勃迅速的做出了决定。
“那是个反派啊,我觉得咱们应该争取李公甫这个角色,虽然性格不怎么样,可怎么说都是正面人物。”小叶分析道。
黄勃明白小叶是为他着想。
如果没有拍管唬的电影,他或许会挑选正面角色,谁愿意演反派啊,不过现在他觉得演反派挺好。
他想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越有挑战越好。(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五章 小孩演大戏
小叶继续劝说了几句,反派角色容易争取,不过难以在观众那里留下好印象,对演员今后的发展不利。
作为经纪人,她要为演员的长远考虑。
“行了,小叶,你也知道这是一部大制作,盯上的人多,咱们现实点,反派角色没人抢,拿到的机会更大。”黄勃坚持道。
“那好吧,我帮你争取一个好片酬。”小叶无奈道。
她明白这是实情,这种投资上千万的大制作不说公司内部,就是其他影视公司的演员也会想办法挤进来。
好梦公司的演员能提前得到消息,早做准备,就抢占了先机。
如今演艺圈的门槛越来越低,年轻演员一茬茬的冒出来,竞争越来越大。
好梦公司还算好的,影视资源丰富,其他影视公司每年只有两三部戏,竞争更为激烈,演员想出头要拼命才行。
“谢了啊,改天请你吃饭。”黄勃大方道。
“这话你都说了好几回了,也没见行动过一次。”小叶抱怨道。
“我不是看你忙嘛,不忍心耽误你工作。”黄勃一点没觉得不好意思,转移话题道,“你现在还带童星啊?”
黄勃看到小叶桌子上一摞孩子的照片,年龄在十岁左右,有男有女。
“这是上面交代的任务。”小叶回应道,“林总要拍一部儿童剧,也是《白蛇传》,让孩子来演白素贞和许仙,我正在选演员呢。”
“这个有意思,小孩子应该喜欢看。”黄勃感兴趣道。
“我也这么觉得,每年暑假《新白娘子传奇》重播,孩子都爱看,咱们拍一部孩子演的《白蛇传》,肯定受欢迎。”小叶赞同道,“你说林总的脑子怎么长的,这种点子都能想的出来。”
“所以人家是老总,你是经纪人。”黄勃打趣道。
“说的也是。”小叶点头道。
“得了,你接着忙吧,我先走了,琢磨琢磨怎么演好一个合格的妖怪,省得被一群孩子给比下去,那就太没面子了。”黄勃起身离开。
黄勃走后,小叶看着那摞照片,上面是一张张稚嫩的面孔。
这些照片来自京城的艺术院校。
京城有些艺术院校招收小孩子,比如京城戏曲职业艺术学校,学戏曲就要打小练功,长大了身子骨硬了,就没法练了。
还有京城舞蹈学院,分为专业和业余两种,六岁以上的孩子都能去学。
之所以选择艺术学校的孩子,一个是有表演基础,还有不耽误学习。
艺术学校实行的是半天练功,半天文化课的教学模式,对文化课不太重视。
拍这部儿童剧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从普通学校选孩子会影响他们的学习。
按照剧本要求,需要选择十岁到十二岁之间的男孩和女孩,如果条件非常好,可以适当放宽个一两岁。
相比较那部投资一千五百万的大制作,这部儿童剧只有一百万的投资。
儿童剧剧情简单,没有大场面,布景和道具不用那么精美,演员的片酬低,更不需要特效,一切从简。
好梦公司里没什么人重视,否则也轮不到小叶负责选角了。
小叶半年前进入好梦公司,还是新人,其他人不愿意接的活就交给她来做。
在大家看来,这是林子轩突发奇想的结果,拍出来玩玩。
儿童剧很难造成太大的反响,拍戏的时候还会相当麻烦。
演艺圈有句话,拍戏最怕碰到孩子和动物,小孩子想哭就哭,想闹就闹,不听指挥,动物也是如此。
拍儿童剧的导演一定要有耐心。
小叶是经纪人,相当于带孩子的保姆,更要操心,但没办法,这就是工作。
她从京城各大艺术院校的少儿班找来了孩子的照片和老师的评语,从中选取看起来上镜的孩子通知他们试镜。
这部剧需要十五六名小演员,她要找到三十名孩子才行。
孩子拍戏容易出事,要是生病了或者闹情绪就要用到替补演员。
小叶一边看照片,一边对照着老师的评语。
从照片上能看出这个孩子上不上镜,从老师的评语能判断孩子听不听话,平时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
她把自己感觉不错的照片挑出来,在上面标注适合出演的角色。
相貌端庄的女孩适合扮演白素贞,带点小机灵的女孩适合扮演小青,看起来一脸忧郁的男孩就是许仙。
这时候的照片纯天然,没有经过修饰,基本上能反映孩子的真实面貌。
小叶拿起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位正在跳芭蕾舞的女孩,穿着白色的舞裙,用一只脚尖站立,另一只脚抬起。
是真正的亭亭玉立。
她看了看介绍,女孩叫做刘诗施,十三岁,目前在京城戏剧艺术职业学校学习芭蕾舞,老师的评语不错。
年龄稍大,不过在候选的范围,外型看来很好。
小叶想了想,把刘诗施加入了试镜名单,至于如何选择就要看导演的意思了。
这么多孩子,挑得她眼睛都花了,选好后要逐个打电话通知孩子前来试镜,试镜时还要照顾好这些孩子。
更别说拍戏的时候会遇到的麻烦了。
此时的小叶已经不觉得林子轩的这个想法有意思了,只觉得自己接下来的日子会很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