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离开电影学院,回头看着这座不太起眼的学校,觉得自己离梦想如此的近。

    晓玲同学没有回家,而是坐公交车先到艺术中心找到林子轩,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那就先旁听呗,咱家又不差那点钱,你现在别想其他的,赶紧复习,高考别考砸了。”林子轩做出了决定。

    这时候大学里学杂费和住宿费便宜,加上吃饭和零花,一年不会超过八百块钱。

    他现在虽然还不是大款,但也有几万块的存款了,这点花销完全负担的起。

    “谢谢老哥,保证能考好。”林晓玲高兴道。

    “这算是郑教授对你的照顾,明天买点礼物,老哥带你去感谢人家。”林子轩叮嘱道。

    这就是人情往来。

    林子轩虽然不清楚这个旁听名额是什么来历,但能在电影学院自由上课就很能说明问题,何况还牵扯到林晓玲明年的转正,以及以后几年在电影学院的生活。

    他带着妹妹去感谢郑洞添是应有之义。

    林子轩在艺术中心里找从电影学院毕业的人打听了一下,知道郑洞添人品和风评不错,深受学生的喜爱,这样的人送礼不宜过重,买盒中等价格的茶叶就行。

    郑洞添收不收是一回事,自己的心意要表现出来。

    “连晓玲这孩子都要走上导演的道路了,时间过得真快,你说张亿谋他们这帮人被称作第五代导演,到了晓玲这一代就该是第六代了吧。”冯晓刚感叹道,“晓玲争口气,这第六代导演就看你得了。”

    他们在艺术中心闲聊的时候,郑洞添把导演系四个年级几十名学生召集起来,到小放映厅里看片子,作为电影学院的学生,看片子是他们的必修课。

    尤其是能看到一些禁片和外国的电影。

    这些学生没想到这次看到的竟然是一部国产片,画面非常粗糙,声音杂乱,片子里的风声经常会盖过人的声音,很难听的清楚。

    整部片子就是一个带着红围脖的女孩不停地跑动着问人问题。

    但就是这样的片子让这些人看的很激动,这和他们以前看的那些正儿八经的片子不同,和华国以前的纪录片不同。

    他们激动的是原来片子还能这么拍,这才是真实的纪录片。

    不需要大投资,不需要一个几十人的剧组,只要两三个人,一台摄影机,满大街的跑,就能拍出这么真实,这么令人深思的片子。

    他们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拍摄方式。

    这些人不知道林晓玲的名字,只能叫她红围脖女孩,在他们的心目中,红围脖女孩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一种新的拍摄理念,一种反传统的电影形式。(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章 谈谈人生和理想

    林子轩带着妹妹去感谢郑洞添,两人聊了十几分钟,说了点影视圈的事儿。

    这就是攀关系,京城演艺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旦聊开了,总有大家都熟悉的人或者事,有了这些话题,至少不会有陌生的感觉。

    郑洞添这才知道林子轩还是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一个小领导,制作过多部热播的电视剧。

    像《渴望》和《京城人在纽约》这种剧集他自然熟悉,只是没想到和林子轩有关,从这点就能看得出华国的电影圈和电视圈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隔膜。

    拍电影的人都有一种优越感,觉得他们弄的是艺术,电视剧不够档次。

    别看姜闻拍了《京城人在纽约》,可他对电视剧的看法并没变,以后要是没有特别好的本子,他基本上不会演电视剧了。

    巩莉就不会演电视剧,葛尤出名后也把工作重心移到了电影上,这不光是演电影的片酬高,在演艺圈的地位也高。

    由此可见,艺术也是分档次的,那些能进入电影圈的演员很少会回头演电视剧。

    林子轩和郑洞添不熟悉,聊一会就行了,别占用人家太多的时间。

    这次来主要是把旁听的事情定下来,领取一份申请表格,等到高考之后,带着高考成绩一起到电影学院递交申请。

    旁听生的名额需要系主任和电影学院的教务主任批准才行。

    有了郑洞添的推荐,这是十拿九稳的事儿,只要林晓玲的表现良好,第二年转正没有问题,如果没办法转正,那就拿不到毕业证书。

    离开导演系,林子轩让妹妹到电影学院门口等着,他去开车。

    这时候京城电影学院规划的很乱,没有正经的停车位,车棚里都是学生的自行车,汽车只能停到教职工行政楼前面,距离不近。

    等林子轩开车回来的时候,就看到林晓玲正在和一个推着自行车的男青年说话。

    远远看去,这人个子不高,略显黑瘦,精神状态不太好,很消沉的样子。

    这名叫做贾章柯的青年同样是这一届的考生,他考的不是导演系,而是文学系,因为他听说电影学院的文学系更好考。

    这已经是他第三年报考电影学院了,前两年专业课成绩不错,可就是文化课成绩不行。

    贾章柯上学那会不好好学习,数学成绩很差,那时候他就是个当地的小混混,整天在街头晃荡,靠看录像、打台球消磨时光。

    不过他喜欢看电影和跳舞,算的上是个文艺青年,跟着县文工团到处走穴,跳霹雳舞。

    1991年,还在混日子的贾章柯被父亲送去学画画,因为艺术院校高考录取的分数低,学画画更容易考上大学。

    但他不喜欢画画,反而喜欢上了电影,决定报考京城电影学院。

    只是糟糕的高考成绩让他前两年都落榜了,这是第三年,他在电影学院文学系的专业课成绩是第一名,可他并不觉得高兴,他没信心能通过高考。

    他已经考了三年,再考不上的话就要回老家挖煤去了。

    那样的话华国可能会少一名电影工作者,而多一位晋省的煤老板。

    贾章柯在京城演艺圈里没有人脉,也找不到门路,更没有信息来源,拿到专业课成绩后他就要回晋省准备高考了。

    虽然知道希望渺茫,却也只能做最后的尝试。

    就在他骑车子经过电影学院大门口的时候,他看到了林晓玲。

    确切的说他看到了林晓玲手中的那张申请表,也亏得他眼神不错,看到了“电影学院旁听生”几个字样,这是个什么东西?

    贾章柯握住自行车的手闸,紧急刹车,一个转弯来到林晓玲的面前。

    “同学,额打听一下,这个旁听生是啥意思?”贾章柯用带着家乡口音的普通话问道。

    这时候林晓玲正喜滋滋的看着申请表,就像是看着她美好的未来,她看贾章柯是从电影学院出来的,倒是没怀疑这是坏人。

    不过旁听生毕竟不怎么好听,不值得夸耀,晓玲同学要面子,对着一个陌生人就不怎么想说,只是眨眨眼睛,装作没听懂。

    “额是这一届的考生,都考了三年了,还是没有希望,就问问这个旁听生能进去听课么?”贾章柯一脸腼腆的问道。

    林晓玲一听,不由得有点同病相怜的感觉,她也考了两年,要不是今年电影学院的改革,她连旁听生都没有机会。

    “这是今年电影学院的新政策,每个班都额外有一个旁听生的名额,你要找系主任申请,他同意才行。”林晓玲悄悄的说道。

    晓玲同学觉得这人考了三年,挺不容易,就把其中的注意事项一五一十的交待清楚。

    贾章柯认真的听着,不想错过任何的细节,这可是关系到他能不能进入电影学院的关键。

    两人在电影学院门口像是地下工作者接头一样的聊着。

    旁听生的名额在电影学院内部不是什么秘密,但一般的考生不会知道,这是给主考官的一种弹性名额,如果主考官确实爱惜人才,看中了某个考生,就可以让这人申请来旁听。

    贾章柯听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如果他就这么回到老家参加高考,等待他的恐怕是再一次的落榜,无论怎么说,旁听生都是一条路子,我先进来学习,学到的东西是我自个的。

    此时林子轩开车过来,林晓玲和贾章柯挥挥手,跑过去坐到车上。

    “你朋友啊?”林子轩奇怪道。

    “不认识,也是个考生,不过比我惨多了,他考了三年,向我打听旁听生的事儿,我看他挺不容易就告诉他了。”林晓玲解释道。

    林子轩听了没有在意,他透过车窗看了一眼,不像是个坏人。

    贾章柯目送车子离开,这女孩看起来家庭条件不错,否则也不会开车来电影学院,这说明她说的话都是真的,没必要骗他一个外地人。

    他决心一定要拿到旁听生的名额。

    贾章柯在文学系的专业课是第一名,主考官也挺看好他,这是他的优势,他推着自行车又返回了电影学院,准备找电影学院文学系的系主任谈谈人生和理想。(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八章 妖娆

    林子轩一家人到饭店吃了顿饭,庆祝林晓玲进入电影学院学习。

    虽说只是旁听生,不过能上大学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林伯清和郑秀莲总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不用那么操心了。

    林晓玲苦尽甘来,这一年的罪没白受,这顿饭吃的尤为高兴。

    看着一家人快活的样子,林子轩觉得心里安稳。

    吃完饭,把家人送回去,林子轩和慕姗姗开车回家。

    “咱们这算不算是演艺世家了?”慕姗姗玩笑道。

    一般来说,家里从事某个行业的人多了就被称为某某世家,比如教师世家。

    在京城演艺圈有不少这样的例子,葛尤家的老爷子就是电影演员,由于家里有人从事这个职业,其他人难免经常接触,会受到影响。

    “你想让咱们的孩子也做这一行啊,那才算得上是演艺世家。”林子轩回应道。

    “没什么不好的,有咱们照看着,孩子不至于会吃亏。”慕姗姗认同道。

    “你这是护短,等孩子长大了这社会还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呢,那时候会有各种新兴的行业,还是要看孩子的兴趣爱好。”林子轩反对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诱惑越来越多,演艺圈会越来越乱。

    在他的印象中,演艺圈的星二代都不怎么成气候,惹是生非的例子倒是不少,教育不好会是个大麻烦,尤其是他们正住在京城的朝阳区。

    他们聊到孩子是因为俩人结婚快两年了,也该要个孩子了,这是两家人的期盼。

    现在慕姗姗不用出外景,在电视台只有半个月一期的访谈节目,时间上很宽松,俩人决定要个孩子,生儿育女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这时候国家提倡只生一个孩子,城市里管的很严,因为你生孩子总要去医院,一查一个准,还牵涉到工作的问题。

    在农村超生的现象非常普遍,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为了生个男孩费尽心思。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个小品叫做《超生游击队》,讲的就是这种现象。

    林子轩倒是无所谓,觉得男孩女孩都一样,林伯清和郑秀莲则想要个男孩。

    别看慕致远是国家干部,知识分子,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只是平常不表现出来,但通过一些细节还是能看得出来。

    比如聊起小孩的名字,他总是说男孩的名字,很少提起女孩的名字。

    这是华国的传统观念,想要改变并不容易。

    到了六月份,从香江来的闻隽有些急了,当初说好的夏天开机,可两个月过去了,连演员人选都还没有定下来。

    他总算见识到了内地拍摄电影的效率。

    在香江,拍摄一部标准的商业片,资金到位后,半个月筹备,三个月拍摄完成,半个月后期制作,然后就到影院放映,半年之内收回成本。

    就算是大制作也不会超过一年,否则投资商肯定会闹意见。

    那些搞笑片更简单,一两个月就能上映,质量无所谓,只要能快速的回本就行。

    这就是香江每年制作300部电影的原因,质量良莠不齐,其中能有50部制作精良的片子就不错了,大家都想着赚快钱,没人会在乎整个电影产业的良性循环。

    闻隽明白《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文艺片,需要精雕细琢,不能操之过急。

    可眼看着钱花出去了,事儿一直没办成,他心里怎么能不急,没办法向投资商交待啊,不能说来内地两个月,都浪费在找孩子上了。

    这些日子,整个剧组还是在找孩子,从各个中学和部队大院前前后后找了能有七八百个孩子,还是没找到姜闻觉得合适的。

    剧组只能先把看起来还不错的孩子集中起来,毕竟这部戏还需要几名配角。

    这还是男孩子,女主角那就更难找了,姜闻觉得这个女主角一定是那种让男孩子一看到就心猿意马,想入非非,特别能撩人的那种类型。

    或者说是每个少年做春梦的时候会出现的女性形象。

    这个女孩身材一定要丰满,胸脯一定要大,看起来很性感,浑身透着一股子野性,走起路来身体的扭动都能让人觉得兴奋,真要形容的话那就是要有种妖娆的气质。

    后来有人建议,你们想找这种女孩子不能去中学,要到体校或者艺术院校。

    体校和艺术院校的女孩子经常锻炼,身材没得说,尤其是体校,都是身材丰满的女孩子。

    就这样,剧组在花样游泳队找到了陶泓,还有一个是刚从国家体操队退役的左晓青,不过还是没有找到让姜闻一眼看上去就是女主角的女孩。

    “你们这样不行,不要搞我啊。”闻隽向林子轩抱怨道,“要是都像王家味一样,我会被那些投资的老板骂死的。”

    前些年,香江导演王家味用两年时间花了四千万港币拍了一部文艺片,结果票房惨败,让投资方血本无归,这在以商业化著称的香江极为少见。

    闻隽说出这话就是预感到这部电影有点不妙了,按照这种节奏,资金肯定不够用。

    “放心吧,等演员找齐就好办了,姜闻还是很靠谱的。”林子轩安抚道。

    他其实想在心里说,就没有比姜闻更不靠谱的人了,不过不能让香江的同胞生疑,毕竟还有七十万美金没到账呢,万一闻隽跑回香江怎么办。

    另一方面,林子轩还要劝说姜闻。

    “姜哥,别拖了,赶紧开机,做做样子,不然投资就跑了。”林子轩催促道。

    “演员还没找齐呢,我拍什么啊?”姜闻苦恼道。

    闻隽不仅找林子轩诉苦,还不断的催促姜闻,这每一天都是钱啊,姜闻也很郁闷。

    “先把找来的孩子带去集训,女主角再说吧,总要有点动作,让香江同胞放心,别以为咱们是骗子,报警就麻烦了。”林子轩建议道。

    集训的地方早就找好了,在京城郊区的良乡镇上,那里有一个隶属于交通部门的营房,暂时空置着,刚好用来训练这批少年。

    这是全封闭的训练。

    这些少年白天做纯体力的训练,练操、游泳、骑自行车,晚上背革命语录和看老电影。

    林子轩请闻隽在营房里监督这批少年,闻隽看着内地的老电影觉得很有意思,就在营房里呆了下去,这让林子轩和姜闻都松了口气,总算让这个香江人安分下来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九章 雏形

    六月中旬,宝岛的摄制组来到了京城。

    按照他们的拍摄计划,在内地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主要是拍摄外景。

    七月下旬就会返回宝岛,基本确定的行程是先去杭城拍西湖,再去金陵拍雷峰塔,之后到镇江拍金山寺,最后在姑苏拍摄各种古建筑。

    他们之所以去金陵拍雷峰塔是因为杭城的雷峰塔倒了,一直没有重修。

    金陵鸡鸣寺那里有一座药师佛塔,可以替代,反正观众也看不出来。

    这部《新白娘子传奇》在二月份上报给台视高层,台视商议后决定立项。

    四月确定导演和剧组成员,五月写好了剧本,寻找演员。

    同时派人到内地寻找适合的外景地,六月提交内地影视广播总局审批,获得批准后制片人带着剧组成员来到内地取景。

    他们是按照林子轩提供的大纲写的剧本。

    林子轩给了这帮人不少建议,比如不要把法海写的那么坏,这牵涉到佛教的问题,如果太针对佛教,或者对佛教有侮辱性的情节,在审查的时候不容易过关。

    还有剧中要宣扬真善美,不要写什么许仙、白娘子和小青的三角恋。

    在宝岛的言情剧中,总会有这种烂俗的情节,但在内地,这还属于比较敏感的话题。

    而且,这部剧里面的神仙都要是正义的,只有一些妖精才是邪恶的,要善恶分明。

    这点很容易理解,上面的领导都是好的,作恶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