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未来光脑系统-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文华摇了摇头,失望地离开武侠小说的书架,来到历史小说的书架。

他看历史小说一般看的是网上的架空、穿越的历史文,闲正史太沉重,无趣了。

大概书店的老板也知道历朝历代的正史之类的书很少有年轻人会买,所以这类书比较少,多的是网上热门的历史文,比如月关的醉枕江山,回到明朝当王爷,三戒大师的官居一品,府天的朱门风流等等,都可以在这个书架上找到。

《明朝的那些事儿》

忽然一本书进入他的视线,这本书被店主放在书架上最显眼的地方。

看书的名字,有点意思,一般的史书名字后面是什么记,什么书,什么史,什么录,《明朝的那些事儿》这种名字很少见,看名字就知道,与其说是史书,还不如说是用通俗调侃的方试描写明朝的一些事情。

本来这种无架空、无穿越的历史书他一般不会看的,但是现在一眼看到这个书名吸引了,好奇之下他翻开书页。

第一章童年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哈哈!”

看到这里,他忍不住地笑了出来。

“太有意思了,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

一个像简历似的人物介绍将朱元璋身世,背景,再用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之类的暗示朱八八有个不同凡响的未来。

有趣,逗笑,能吸引读者看下去的欲/望,可以说,这本书说成功了一半。

看着看着,李文华被书中的内容吸引进去了,欲罢不能,直到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他转过头才发现他的女朋友黄小婉一脸生气地看着他。

“我都了叫你几遍了都没反应。”

李文华脸上还意犹未尽的样子,讪笑道,“对不起啊,小婉,看着看着入迷了,这本书太有意思了。”

书已翻了一半。

第三十八节书籍销售火爆

黄小婉好奇地问道,“什么书就这么有意思。”

李文华说道,“明朝的那些事儿,有幽默有趣的写法戏说的是明朝的一些事。”

说完,将小说封面展示给黄小婉看了看。

黄小婉一看到小说封面的名字的时候,就没有了兴趣了,转而对李文华说道,“走了,去吃饭了,肚子快饿扁了。”

李文华抬头看了看天色,不知不觉中天色已经暗了,在小说书页上折了一角,然后对黄小婉说道,“你先去门口等我,我去把书买了。”

黄小婉对李文华说道,“你真要买啊,30多块啊,可不便宜啊。”

李文华点了点头,说道,“看了一半,迫不及待地想看另一半,笑死了,真的是服了这个作者,能把一本枯燥无趣的史书写成这么风趣幽默,真是人才啊。”

黄小婉见男朋友执意要买,也不再说什么了,转身走出书店。

李文华拿着《明朝的那些事儿》走向收银台结帐。

“咦,你也想买这本书啊。”旁边一位平头,穿花格子衫的年青人手里也拿着一本《明朝的那些事儿》走向收银台结帐,忽然看到李文华手里也拿着一本,停住了脚步,笑着对李文华说道。

李文华也笑着回答道,“是啊,这本书太有意思了,你也想买啊。”

平头年青人说道,“就冲着作者能将一本枯燥无味的史书写得这么有趣、精彩,我也要支持下作者。”

李文华笑了笑,不再言语。

结完帐,走出博文书店,女朋友早已在路边等着,快步跑了上前。

---

长江出版社,定海分社,总编办公室。

助手小马手里拿着一份《明朝的那些事儿》销售统计报告快步走到杜文海的办公室,急声对杜文海说道,“杜总编,《明朝的那些事儿》卖火了,各大书店卖断货了,我们那三部接待电话都快打爆了,都是催着要书。”

闻言,杜文海激动地站起身,从小马手里接过《明朝的那些事儿》销售统计报告,用眼睛粗略地扫了一遍,随即向助手小马吩咐道,“赶紧通知印刷厂加印。”

小马对杜文海问道,“杜总编,需要通知他们加印多少本。”

杜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就10W万本吧。”

“好,我就去通知印刷厂加印。”小马应了一声,转身快步离开总编办公室。

“好,成功了。”等小马离开后,杜文海大笑了一声。

才3天时间首批印刷的1万本就卖完,说明这本书有成为有年度超级畅销书的潜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买过书的读者的口口相传,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涌进书店购买这本书。

他在心中暗自下了一个决定,今年就以这本书作重点宣传,配合铺货到全国各大书店。

以公司重点宣传,全国铺货,口碑宣传三管齐下,卖得好的话,今年下半年《明朝的那些事儿》销量超过百万本都有可能了。

现在关键是先拿下另外六部《明朝的那些事儿》的小说出版版权,要是被别的出版社抢了先,一切都是白搭。

第一次谈的时候自己实在是太失策了,谁也没想到一本换一种幽默风趣写法的史书居然卖得这么火,当时要是能将稿费分为主动加到8/100,9/100或许连同后面六部一起拿下了,搞到现在非常被动,主动权在对方手上,要是对方将稿费分成加到11/100,12/100自己也只能咬牙答应了,谁叫《明朝的那些事儿》卖得这么火。

想到这里,杜文海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喂,是陈东吗?我想请你吃顿晚饭,庆祝《明朝的那些事儿》大卖,有时间吗?”

“好,大湘南饭店,4点见。”

约好了下午4点,在定海大学校门口的大湘南饭店吃饭。

在他心里暗自下了一个决定,这次不管用什么代价必须将《明朝的那些事儿》后六部拿下,拿下这本书的出版版权,今年其它事不用做,就只要做围绕着这本书做宣传,再宣传,大力宣传,就可以让他的出版分社大赚一笔。

大湘南饭店,梅花厅。

就只有两个人,陈东与杜文海,菜很丰盛,剁椒鱼头,西湖醋鱼,红烧狮子头,紫菜蛋汤。

杜文海拿起酒杯跟陈东干了一杯,说道,“小说卖得很好,三天就卖了1万册,我想谈下另外六部小说的出版版权。”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可以。”

杜文海斟酌了一会儿,说道,“在第一部的分成基础上再加3个百分点,怎么样。”

再加3个百分点就是10/100的稿费分成,一般畅销书作者拿的稿酬分成,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新人能拿到畅销书作者一样的稿酬分成,很不错了。

不过陈东可是知道,《明朝的那些事儿》5年卖了一千多万本,平均一年200多万本。

陈东摇了摇头,说道,“杜总编,这个稿酬分成我不会答应的,我算了一下,3天卖了1万册,这还是没有宣传的情况下卖的册数,一个月是10万册,一年可以卖一百多万册,按国内小说的销售统计报告,一年累积发行5万册左右的算一般畅销书,20W册以上是比较畅销书,达到50W或者100万册是超级畅销书,按《明朝的那些事儿》销售情况算是超级畅销书,稿酬分成我要拿15/100。”

在原时空12/100稿酬分成是韩寒一类的作者,15/100易中天一类的作者,易中天最出名的小说易中天品三国还没卖到《明朝的那些事儿》那么多册数,所以拿15/100的稿酬分成一点不多,要知道拿大头的永远是出版社。

闻言,杜文海脸露苦笑,但是这个分成他不能拒绝,《明朝的那些事儿》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三天卖了1W本,如果加上公司的大力宣传以及读者的口碑宣传,一年下来轻松卖到一百多万本,虽然要被作者拿去15/00的稿酬分成,但是出版社赚得更多。

----

求推荐,求收藏!各位书友帮帮忙吧!

第三十九节书友的支持

杜文海装做思考了一会儿,说道,“15/100,这分成实在太高了,作者很少能拿到这么高的提成。”

15/100稿酬分成可以答应,但是为了公司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再把分成百分比压下来,要知道一年销售百万册的书,多给作者一个百分点的稿酬分成,那意味着公司就少了一多百万的利益。

陈东笑了笑,说道,“那是很少有作者的作品能在没有任何宣传下三天卖掉一万册,第一部我只拿了7/100的稿酬分成,让你们出版社赚了大便宜,15/100不能少,否则的话,我宁愿自费出版。”

“行。”杜文海点了点头。

第一部7/100的稿酬分成让出版社多赚到8/100利润,如果再贪心不足,可能会失去这本一年能卖100多万册的超级畅销书,他也知道,就算拿出15/100的利润分成给作者,赚大头还是出版社。

“那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双方签下了一份合同,陈东将《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二部到第七部交给长江出版社定海分社出版,销售的利润他拿15/100。

签完合同,杜文海向陈东提了一句,“如果以后出新书的话联系我,稿费分成保证不会让你吃亏。”

“行。”陈东点头答应了下来。

合同签完了,没有刚才谈判时候互相扯皮算计,一个想多拿几个百分点稿酬分成,一个想少付给对方几个百分点稿酬分成。

这顿饭大家吃得很愉快,告别了杜文海,陈东回到别墅。

打开电脑,登入某点作者后台专区,在征求了责编的同意后,开了一个单章。

各位书友,大家好!

我的小说《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部6月25日在全国上架。

《明朝的那些事儿》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17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以网络语言向读者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为我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明朝的那些事儿》不似史实那样枯燥无味、沉重,而是以一种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将小说写得有趣、引人发笑,值得一读。

有了陈东的单章推荐,十多万的收藏《长生记》的读者在不同时间看到了这个单章,引起了众多读者在书评区、Q/Q群一阵热议。

“支持作者,书上架了我要买一本。”

“要看书值不值一读,如果真如虚无大大所说的值得一阅,我会买一本。”

“本人对史实无爱,太沉重,枯燥无趣了,我不会买。”

“原来《明朝的那些事儿》就是虚无大大写的啊,笔名骑都尉那就是虚无大大的分身,我保证,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太有趣了,能将一本枯燥无趣的史实写得这么有意思,虚无大大真的太有才了。”

“不是说要等到6月25日在全国上架吗?怎么你会知道书中的内容。”

“《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部6月15日就在定海市及周边城市的各大书店有卖了,不过现在卖断货了,实在太火爆了,据说长江出版社第一批印了1W本试试水,没想到三天就卖完了,定海市及周边城市的书友要买书必须等到明天才有卖,在全国其它地方的书友6月25日可以在各大书店买到。”

“确实,我同学买了一本,跟我说,这本书太有趣了,上课的时候看,看到逗笑的地方强憋住不笑,憋得脸都红了,搞得我也想买一本,可是到书店一问,没得卖了,要买明天赶早。”

“流浪的青蛙,码一点上来,让大家看看怎么个有趣法。”

“行,虚无大大不会追究我侵犯他版权吧。”

“哈哈,虚无大大,快发个免责声明。”

“行,只能发3章,不然出版社那里不好交代。”陈东冒个个头。

“理解,流浪的青蛙,快发,三章。”

“等会,我打字慢,先发一点出来。”

第一章童年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哈哈,太有意思了,我笑尿了。”

“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用网络语言将史书写得这么有趣、引人发笑。”

“太搞笑了,冒香气啊,下暴雨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看到这句话,我差点笑岔气了,作者真的很有搞笑天赋,本来在《明实录》里很华丽的词语在他笔下写出来,同样是一个意思,但作者写出来的词语引人发笑。”

“哈哈,我现在忍不住想买一本了,谁是定海的,明天帮我快递一本,我打钱过去。”

“也算我一个!”

……

最后一统计有4百多人愿意购买,30块钱一本,加上寄快递的钱,加起来超过1W5多元,最后大家一商量,大家打钱给一个在定海市居住的白云盟主,让白云盟主购书,然后联系快递公司,将400多本书发往全国各地。

在网络有这样一句话,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能引起网友们的强烈兴趣,这件事很快传播到网络各个角落,这就是炒/作,成本很低,只要有一个微/薄,但是引发效果非当惊人。

看了开头非常有趣的3章,大家非常期待后面的内容,可是小说要在全国上架还有再等几天,但是这些不能熄灭读者们的热情。

第四十节火爆的宣传

某点年度最黑的黑马,新书上传不到二个月,盟主之数超过30位,总月票榜前六,分类月票榜前二,而这样一匹年度最强黑马最近开了本新书,6月25日在全国各大书店销售,值得一看!

三天没有宣传的情况下卖掉1W本的书!

有趣的史书!用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写的书!

引人发笑的书。

这些卖点被读者们无意中闲聊的时候被传播出去,在各种各样的QQ群,在微/薄,在论坛上都有《明朝的那些事儿》、有趣的史书,很搞笑的一本书这些字眼。

第一天,只有收藏《长生记》的十多万读者知道有一本《明朝的那些事儿》6月25日要上架了,第二天,在各个Q/Q读者群有很多人知道了这回事,这归功于了收藏《长生记》的书友与其它书友的闲聊无意中的宣传。

比如说,在某Q/Q书友群中的一段对话。

“某点新人王又开新书了。”

“啊,真的吗?虚无又开新书了,累死他,每天1W5字数更新还敢开新书,叫什么名字,我搜搜看。”

“叫《明朝的那些事儿》,网上搜不到的,实体书在书店卖,很有趣的一本史书。”

“怎么有趣了。”

“我发给你看,收好。”

一个文件发给对方,文件是《长生记》书友群里发的三章,这个时空对版权非常重视,不经作者的同意,严禁转载与传播,所以网络上流传的只限于第一部的前三章。

几分钟后。

“哈哈,太好笑,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太有趣了,什么时候在全国销售,到时候我买。”

“6月25日。”

这两人在书友群中聊天,当然很多潜水的书友看到了他们的聊天信息,心里痒痒的。

“大头,发给我看看。”一个潜水的书友冒泡了。

“好,我发在书友群里,想看的接收。”

十几分钟后,这个QQ书友群一半在线的书友选择了接收文件,并开始阅读,之中大部分的书友看完第一部的前三章产生了购买欲望,还有极小部分人没有兴趣。

通过在Q/Q书友群,微薄,论坛,各大网站类似这样无意的宣传,《明朝的那些事儿》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网络上传播出去,无数人通过网上的宣传从而产生购买欲/望,在几天后〈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部在全国各大书店上架销售时,他们纷纷涌进各大书店发30元购买了《明朝的那些事儿》的第一部。

在网络上宣传的同时,现实中,长江出版社将《明朝的那些事儿》作为年度重点宣传对象,大力宣传,全国各大报纸,电视,广播一齐开动,将《明朝的那些事儿》是一本有趣的史书,是一本看了引人发笑的书,用一本网络语言将明史写得幽默风趣的书作为宣传卖点,无疑长江出版社的这种宣传策略非常成功,很多读者被这几个卖点给吸引了。

长江出版社联系印刷厂连夜加工加点首批印刷了一共50W万本,紧急运往全国各地各大书店。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几天后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