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未来光脑系统-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电视里,陈东鞠躬致意,说道,“大家好,一首‘老男孩’带给大家,谢谢。”

那是我日夜思念深深爱着的人啊,到底我该如何表达,她会接受我吗,也许永远都不会跟她说出那句话,……你是否还记得,如果有明天,祝福你亲爱的……

一首歌唱完,良久,他呆立不动了,那有些忧伤的旋律还是脑海里回荡,久久不能停歇。

被磨灭了梦想,逝去了青春,这个‘老男孩’不就是我,从18岁那年开始,来到深圳,进电子厂打工,日日夜夜在流水线上拼命地工作,回到宿舍吃完饭,就睡觉,已经十几年了,人已经变得麻木了,曾经在心里成为建筑师的梦想早已磨灭了,在这个厂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十几年了,工资还是3、4千块钱,值得吗?难道这一辈子就这样过吗?

没有梦想,每天做着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枯燥无味,又累又脏,这样的我跟一条咸鱼有什么。

张北的眼泪不由地淅沥哗啦像个小孩子一样流了下来。

就如这首歌里唱道,‘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

“成为建筑师的梦想对我来说,遥不可及,我是不是要放弃,安于现状吗?”张北自问道。

“不,我有梦想,我就要去实现他。”张北抿着嘴巴,紧握拳头,眼神坚毅,在心里下定了决心。

感谢陈东,感谢‘老男孩’,他告诉我‘有梦想就要去实现’。

几天后,在上司奇怪的眼神中,张北递上了自己的辞职书,也许在上司眼中张北刚当上主管忽然辞职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在他内心的有一句声音在催促他,‘有梦想,就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然这辈子都会后悔的。

一个月后,张北回到家里,在父母不解的眼神中,在村里人古怪的眼神中,张北又回到了学校,进入了一间复读班,开始复读。那段时间,张北走到那里,都能听到村民们的风言风语,对他指指点点。

一年后,张北在村里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考上了燕京大学,在当时的村里人的眼中,能考上燕京大学,相当于在古代考上了进士,顿时,整个村子都轰动了。

相比一年前,张北回到家乡打算复读,村里人的不解,对他风言风语,在背后指指点点,看向张北的眼神很古怪,现在,村里所有人变成了不可思议,眼神中有些羡慕,在张北的父母不断地夸赞张北。

张北选报了燕京大学建筑系,学费是打工十几年赚的,还有一些村里人送的红包。

四年后,张北毕业了,进入国内一家著名的建筑公司。

十年后,张北成为一名国内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国内外很多著名的地标建筑出自他的设计稿,到了此时,他儿时的梦想已经实现了。

每当记者在采访他时问起为什么当时会从南湾一家电子厂辞职选择回到家乡复读,他就会说起一个人和一首歌,让他重拾了梦想。

“感谢陈东,感谢‘老男孩’,他让我实现了梦想。”三十年后,功成名就,已经退休的张北在一个小房间里一遍一遍地听着一首老歌,在心里默默说了一句话。

这首歌他听了几十年,到现在已经习惯了每天睡觉前听一遍才能睡得着,这首的名字叫‘老男孩’,版本是三十年前陈东在‘我是歌手,想唱就唱’歌唱大赛上唱的那一首。

张北的事暂且不提了。

一首‘老男孩’唱哭了很多人,也让很多人重拾起起梦想。

---

看的可以请收藏个,有推荐的投我推荐票。非常感谢。

第五十五章疯狂的石头(求收推)

今年这个夏天在国内影视圈很热闹,改编自《聊斋志异》一部魔幻巨作电影《狐仙》拿下内地票房榜第一,紧接由著名影帝王东城主演的《未来战士》拿下内地票房榜第二,一部美国好莱坞科幻片《钢铁英雄》拿到票房第三,票房第四到第十名其中国产片与美国片各占一半。

这个夏天最抢眼的还是要数一部叫《神经剑侠》的电影,搞笑加无厘头创造出一个以小成本搏不收益的例子,几百万的成本拿到上亿的票房,让很多电影人羡慕嫉妒恨,暂列今年年度票房榜第六,被誉为年度最强的黑马。

写小说,玩音乐,做游戏能赚钱,但是最赚的还是拍电影,看好莱坞大片动不动就在全世界席卷几亿,十几亿美元票房,再加上周边,广告什么的赚爆了。

不说国外了,就说国内,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新的第二大票仓,举个例子,以前香江的电影公司,拍电影不能得罪台岛,不能在内地拍电影,否则在台岛一律封杀,梁加辉年纪轻轻拿了影帝,一下子成了台岛当局的目标,没戏拍只能去摆地摊,但是现在,香江的明星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内地捞金。

乘着电影市场一片大好,陈东想过要拍电影,进入影视圈。

陈东有剧本,发些积分就可从光脑中兑换到原时空优秀的电影剧本,也有资金,《长生记》第二个月的稿费有20几万到帐了,还有《明朝的那些事儿》的稿费分成有100多万,相信再过一个月这个数字还会增加到200W,加起来拍一部小成本的电影足够了。

原时空,陈东刚大学毕业那会,没找到工作,跟一个朋友跑到横/店影视城打过一段杂工,对于拍电影的套路很熟悉,做一个制片人足够了。

导演可以去请一个,出名有能力的导演难请,也请不起,不出名的但很有能力的导演一大把,就如原时空的宁浩,在拍疯狂的石头出名吗?不出名,宁浩这个人玩过画画,组建过乐队,到自行车厂打过工,从事过平面设计等职业维持生计,后来,拍摄过《星期四,星期三》,《香火》,《绿草地》,拿过奖,但是除了圈内的人,很少有人看过这些电影,知道宁浩这个人。在拍疯狂的石头之前有能力吗?有,没能力怎么会拍出一部让观众爆笑的电影。

很多导演并不是没有能力,只是缺少一个让他们成名的机会。

陈东做了决定,打算拍一部电影。

他打开光脑,点开娱乐列表,在娱乐列表点开电影兑换目录,从电影兑换目录中,寻找一部在成本在几百万,票房在几千万以上的电影,以小成本搏大收益。

国外有很多,比如《布莱尔女巫》成本只有6万美元,但是票房拿了1亿4千万,成本更少的还有《鬼影实录》,只有1万5000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也就10万元左右,票房拿了1亿700万美元,不过这两部电影第一时间都被陈东放弃了,不管是《布莱尔女巫》也好,还是《鬼影实录》也好,其间在网上做了很多如病毒式的传销模式,吸引观众的好奇心,才取得那么大的成功。

其实,这两部电影画质很差,演员没有名气,如《鬼影实录》只是用一个摄像机记录似的拍摄,画面模糊不清,镜头摇摇晃晃的,而其中的演员在当时没有任何名气,两部的成功之处在于利用网络病毒似的传播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

在国内,以小成本搏大收益的电影有《疯狂的石头》,《夜店》等等,其中最出色的要数《疯狂的石头》,200多万的拍摄成本,创造出3000多万的票房收益,虽然模仿的是《两杆大烟枪》,叙事结构跟两杆大烟枪如出一辙,不过陈东认为,模仿又怎么了,拍出了本土喜剧效果就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事实证明,《疯狂的石头》非常成功,观众进入电影院爆笑不止,好评如潮。

06年的200多万,计算货币贬值的原因,到现在要400多万,整部电影拍下来要接近500多万。

陈东算了下,自己只有200多W,还差300万,找投资,不可能,没人会给他投资,玩玩音乐,写写小说还行,玩电影吗?他一个电影圈外的人,没有人会相信他能拍出一部赚钱的电影。

好在演员以及剧组人员的钱可以在拍完戏再给,前期有200多W足够了,拍完戏已经差不多年底了,相信到时候《长生记》加上《明朝的那些儿》的稿费有300多万,足够了。

这时,电话铃声响起。

陈东掏出电话,看了看来电显示,是长江出版社杜文海的来电。“喂,杜总,有事吗?”

电话另一边,杜文海笑着道,“请你吃顿便饭,到时再说。”

现在陈东等于他们出版社的一颗摇钱树,而且是一颗能摇几年的摇钱树。

很多时候杜文海跟陈东说话低声和气,《明朝的那些事儿》一共七部,第一部就卖到50多万册了,预计还能卖100万册,七部一共可以卖到1000多万本,几年内就可以给出版社带来上亿元的利润,这只是开头,以后陈东出的新书也会优先给长江出版社出版,绝对是一颗挂满金元宝的摇钱树。

现在出版界谁不知道长江出版社挖到一棵摇钱树,听说,黄河出版社的总编听说《明朝的那些事儿》大火,一个月卖了40多万册,气得将办公室的花瓶都砸了,一座能给出版社带来巨大利益的大金矿就因为自已意气用事,从自己手里溜出去了,到了对手的手上。

这次他打电话请陈东吃顿便饭,一来聊络一下感情,二来,他知道陈东在起/点网上有一本连载的热书《长生记》,很适合出版,这次他想让陈东将《长生记》的简体出版权交给长江出版社。

陈东说道,“好,什么时候,那个地方。”

----

看得还可以收藏个,有推荐票的投给我。非常感谢!

第56节寻找导演(求收推)

杜文海说道,“今天晚上八点,就在上次那个餐厅。”

“好。”陈东答应了下来。

---

晚上八点,陈东准时出现在定海大学附近的好再来餐厅。

“先生,几位。”一位服务员迎了过来,向陈东问道。

“不好意思,我来赴约的,杜先生那个包间。”陈东说道。

“嗯,你是陈先生。”闻言,服务员对陈东问道。

陈东点了点头。

“陈先生,请跟我来,杜先生在梅花厅。”服务员在前面带路,陈东跟在后面。

一走进梅花厅,只见杜文海已经等待多时了。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陈东略带谦意地说道。

“不晚,八点不到,是我来早了。”杜文海笑着说道。

“杜总,找我有事吗?”陈东在杜文海对面坐下,说道。

“肚子饿了吧,我们先吃边聊,鲫鱼汤,野生的,味道不错,很补的。”杜文海说道。

他知道陈东有个习惯,不喝酒,所有没有叫酒。

“好。”陈东肚子确实有点饿,也不再客气,给自己舀了一碗鲫鱼汤。

饭饱之后。

“这次找你,一来聊络一下感情,二来是想让你把《长生记》简体出版权给我们长江出版社。”杜文海说道。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行,稿酬分成多少。”

反正《长生记》以后要出版,签给谁不是签,陈东很乐意跟长江出版社合作,其一,长江出版社能给出一个很高的稿酬分成,其二,自己跟杜文海两人关系相熟。

杜文海斟酌了一会儿,说道,“《长生记》跟《明朝的那事些事儿》不同,《明朝的那些事儿》很适合走实体出版的道路,而且以前没有在网上连载过,所有才能拿到15/100的分成。

而《长生记》在网上连载过,想看书的读者可以去网上去看,对应实体书就卖得少了,除了喜欢收藏实体书的《长生记》粉丝,还有一些不喜欢上网,喜欢有闲拿本书消遣的读者,所以《长生记》的简体书出版稿酬分成我只能给出9/100。”

“行。”陈东点了点头。

网络小说简体出版稿酬分成一般在5/100~10/100,再高也高不过10/100,能拿到9/100的分成算是非常不错了。

当即,杜文海拿出了一份合同,合同的内容是陈东将《长生记》的简体版出版权交给长江出版社出版,稿酬分为拿9/100。

陈东仔细看了下合同,见没什么问题,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合作愉快。”杜文海举起荼杯,以荼代酒向陈东敬了一杯。

“合作愉快。”

“小东,你那本三国的书什么时候能写出来。”杜文海装做无意地问了一句。

在《明朝的那些事儿》签售会上,陈东说过要写一本品三国的书,写作笔法跟《明朝的那些事儿》一样,同样是以一种幽默风趣的笔法描写那段英雄辈出、金戈铁马的三国年代,相比《明朝的那些事儿》文笔以及写作技巧更加精进,没理由写得比《明朝的那些事儿》还要差吧。

陈东笑着问道,“杜总,《明朝的那些事儿》七部还不够你们出版社吃吗?一部卖4、5个月,七部足可以卖两年半。”

杜文海解释道,“最近,出版社收到很多读者来信,信中大多提到了那本品三国的书什么时候出,很期待,希望你尽快写出来。”

其实,他还有一层意思没说,最希望陈东尽快把那本三国的书写出来的是他。

出版商吗?当然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畅销书出版权抓住手上,他也不例外,有了《明朝》大卖的例子,品三国的书他绝对不会错过的,恨不得现在就抓住陈东的脖子,对陈东说,‘马上给我把三国写出来。’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行,这段时间很忙,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吧,会把稿子交到你手上。”

得到陈东一个满意的答复,杜文海没在说什么,一边品荼,一边聊些最近有意思的话题。

饭后,陈东告辞了杜文海。

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拍电影,拍摄资金已经到位,接下来就要找一个好的导演。

陈东是个圈外人,即出名即有能力导演他请不动,也请不起,不出名但很有能力的导演不知道怎么去找。

所以,他打算去麻烦学校领导了,定海大学与定海戏剧学院、定海电影艺术学院等这些艺术院校有很多交流合作。

陈东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系主任周至福。

陈东很早就认识周至福,周至福对陈东很欣赏,在校庆晚会上表演了一首《我相信》我之后,周至福特意来陈东班级找过他,对陈东赞赏了一番。

“周主任,你好。”陈东走进周至福的办公室,笑着向周至福打了个招呼。

“坐,小东,找我有事吗?”周至福见陈东进来,热情地说道。

陈东向周至福说了想拍一部电影的想法,资金够了,剧本也准备好了,就差一名导演了,想找周至福帮他找一名有能力的导演。

“嗯,这是好事,学校应该支持。”一听陈东的一翻话,周至福很快答应了下来,笑着对陈东说道,“这样吧,我跟定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的主任老钱是朋友,我打个电话给他,看他那里有没有合适的导演人选。”

“好,那谢谢周主任了。”

周至福当即拨打了一个电话。

“老钱啊,我是周至福,我有个学生打算拍一部电影,请找一个导演,你那有没有好的学生介绍。”

“电影多少预算的。”

周至福看向陈东。

“450万左右。”陈东在一边小声地说道。

“老钱,450W左右。”

“你学生倒是有魄力,行,刚好王森正闲着,我叫他明天来你学校找你。小王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导演,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导演过五、六部中小成本的电影,都获得很高的票房,有内地影视圈内有一定的名气。”电话另一边,钱长春笑着说道。

话里把自己的学生夸赞了一翻,450W的拍摄预算不少了,他希望王森能够顺利拿到这部戏的导演位置。

周至福笑了笑,说道,“好,明天你叫他来我学校办公室找我,先说好了,要不是王森做导演,我说了不算,要我学生说了才算。”

第57节说服陈东(求收推)

感谢蔚蓝怡夏,eviljohn的打赏,万分感谢!

---

挂了电话,周至福转身对陈东说道,“约好了,明天上午见面,你放心,老钱这个人,在影视圈里人脉很广,张任,吴江国,赵一波等国内很多著名的导演,都是他的学生,而他推荐的王森,我认识,01届导演系第一名毕业,拍过一些得奖的艺术作品,拍过的商业片都有很高的票房,在影视圈有一定的名气,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导演。”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好,周主任,只要他真的真材实料就选他了。”

有资金,有剧本,电影导演好找,国内没戏可拍,又有能力的导演一大把,很多时候在剧组里面把着钱袋子的制片人才是老大,导演都要听制片人的,当然像张一谋,陈剀歌只是个例外,因为他们单单名气就是票房的保证,有这个底气去跟投资商甩脸。

像有些小说里面写的,主角拿着资金、剧本去找一个没名气的导演拍戏,导演装做牛A哄哄的,跟主角甩脸,提这要求,提那要求,又说剧本不合理,要改,又说演员全由他选,这纯是扯蛋。

-----

王森,40来岁,正当壮年,拍过一些拿奖的艺术片,也拍一些中小成本的电影,票房不错,但是名气一直火不起来。

相比同一届的赵一波,小一届的吴江国,两人已经在国际上扬名了,他还是一个二流垫底的导演,名气跟已成一流导演,国际大导演的同学差得太远了,导演基础知识他不差于赵一波,吴江国,要知道他是01届第一名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