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雄-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能够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该地区,就能使中**队失去二零一四年的夏粮。

    对于已经处于粮食危机中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最为沉重的打击。实际上,对于急于在大陆建立政权,得到民众支持的台湾当局来说,如果能够控制这一产量区,也能使其形象得到极大改善。

    即便对美国来说,并不存在粮食问题。

    别的不说,美国在二零一三年的粮食产量至少能够养活二十亿人,除掉本国过分消费之后还能供养十亿人。

    可是要将这些粮食运往中国,确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美国当局还得为此买单。

    与之相比,控制中国的产粮区,让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无疑是最划算的办法。

    受此影响,从九月下旬开始,美军就把重点放在该方向上,首先集中兵力攻打之前数次没有打下来的上饶市。

    因为王虞珉将主力部署在了安庆,所以上饶的防御相对薄弱。

    在突出部战役结束之前,美台联军就占领了上饶。

    问题是,突出部战役耗费了大量资源,使得美台联军的进攻行动后继乏力。等到美台联军在十月底调整好部署,从上饶出发的时候,王虞珉已经及时调整好部署,在上饶西面的横峰部署了数个集团军。

    结果就是,一直打到十一月中旬,美台联军都没能在横峰取得突破。

    不是美台联军不肯进攻,而是无法发起足够强大的进攻行动。

    原因也很简单,从浙江进军江西,也只能依靠铁路与公路,而且交通条件更加糟糕,美台联军最多只能投入数万兵力。

    这点兵力,显然难以在如此重要的战略方向上打开突破口。

    从这两条线路上的进攻行动来看,都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过于漫长的战线,使得美台联军在大陆腹地的进攻行动举步维艰。

    虽然针对这一情况,美台联军想出了很多解决办法,比如在美军各营级部队中,都有数名精通中文的翻译,以此避免在军事行动中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为了维持军纪,美台联军甚至在前线设置了特别军事法庭,严惩那些扰民的官兵。台湾当局更是卖力,通过建立临时政权来维护地方秩序,甚至邀请不少地方民众参与管理工作。但是这些举动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主要就是台湾当局的合法性没有得到普通民众认同,使得台湾当局在施行战区管理的时候遇到了不少麻烦。

    显然,这些问题都无法在占领南京之前得到解决。

    受此影响,美台联军不得不调整方向,把重点放在沿海地区。

    ''

第一百五十五章 进军华南

    在攻打中国本土之前,美军就明确了基本战术,即在登陆成功之后,分南北两路分别向江苏与福建进军。在此之后,美台联军也确实按照这一计划行动,向南推进的主力部队就是两个美军陆战师。

    到阜新会战的时候,美台联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个福建。

    七月底,美台联军在奋战一个多月之后,最终打下了福州。虽然占领了福州,但是福建战场上的局面仍然非常复杂。

    原因也很简单:福建的地理环境太复杂了。

    看一下地图就知道,虽然福建是沿海省份,而且面对台湾,但是却是一个以山区为主的省份。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福建没有任何优势可言,除了极为狭窄的沿海平原之外,几乎全是山区。

    受此影响,在历史上,福建一直属于边远地区。

    虽然在最近几十年,借助改革开放之风,福建发展得非常迅速,甚至与广东齐名,但是这并没改变福建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这一点,从美台联军的部署情况就看得出来。

    在进攻福建的作战行动中,一直是两个美军陆战师担当主力,除了后期投入的几个国民警卫队师之外,美军并没向该方向增派作战力量,反而是台军一再增兵,以增强对沿海公路线的控制力度。

    福州一战,使得美台联军充分认识到,福建并不适合大规模用兵。

    在狭窄的沿海平原上作战,就算投入重兵也无法展开,也就无法发挥出部队的战斗力。

    问题是,如果不能开辟新的进攻线路,始终沿着沿海平原进攻,中**队就能在沿途的各个城市阻击美台联军。

    事实上,这也正是陈必时在福建的基本防御战术。

    虽然这种中小规模的战役很难做大大量歼灭美军有生力量,但是战役次数增多,仍然能够给美军造成不小伤亡。

    打下福州的时候,美军已经在该方向上付出了近三万名官兵阵亡的惨重代价。

    正是如此,美军才不得不向该方向增派了数个国民警卫队师,以补充陆战队的损失。

    按照美军估计,就算不占领整个福建,仅仅攻占福建的沿海地区,也要花上大半年,并且付出近十万名官兵阵亡的巨大代价。

    显然,美军无法承受这么巨大的代价。

    受此影响,在打下福州之后,美台联军不得不寻找更加有效的战术。

    正好在这个时候,之前支持美军登陆中国本土的两栖舰队完成了休整。按照帕特里奇的计划,两栖舰队将在八月份支持陆战队发动一场两栖登陆行动。当时,帕特里奇仍然考虑把重点放在北面,比如在山东半岛登陆,控制黄海与渤海湾的沿海地区,从而让美军舰船能够进入黄海与渤海湾。

    可惜的是,中国对长崎的战略打击打乱了帕特里奇的部署。

    虽然帕特里奇并不认为中国会用核武器打击美军舰队,如果中国当局真有这个胆量,早就出手了,绝不会等到打击了长崎之后,但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美国当局仍然否决了帕特里奇提出的在山东半岛登陆的作战计划。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当局主要还是担心过分刺激中国,使中国当局在战争决策上做出无奈之举。

    登陆山东半岛,显然会刺激中国当局。

    原因很简单,美军已经把重点转线东北,帕特里奇一直在为进军山海关努力,美军攻打北京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如果在这个时候登陆山东半岛,美军的战略意图就很明确了,即以攻占北京为主要目的。

    受此影响,中国当局很有可能对美军进行战术核打击。

    当然,从军事上看,美军最多只能在山东半岛投入两个陆战师与几个国民警卫队师,而这点兵力根本无法占领整个山东半岛。对于在兵力上已经有点捉襟见肘的美军来说,开辟第三个主要战场的压力非常大,必然会对其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产生影响。在东北战局胜负未定,南京仍然在中**队控制之下的情况下,就算美国当局认同了帕特里奇的战争计划,台湾当局与日本当局也会反对。

    事实上,连帕特里奇都知道,在山东的进攻,只能起到分散中**队兵力的作用。

    如此一来,登陆山东半岛的作战计划就被束之高阁了。

    正是如此,在八月初,美军才有能力在福建方向上组织起一次规模宏大的登陆行动。

    按照这一规划,美台联军最初选择在厦门上岸。

    不是说厦门是经济特区,而是厦门在福建南端。占领厦门之后,就能通过福州控制福建的沿海地区。也就是说,接下来,美台联军只需要投入很少的兵力,就能逐步占领福建的沿海地区,没有必要在福建部署主力部队。

    到了八月底,帕特里奇却否决了这一作战计划。

    原因很简单,登陆厦门,只能占领福建沿海地区,而此时攻占福建沿海地区的最大好处只是确保台湾本岛的安全,对接下来的作战行动没有多大帮助。毫无疑问,美台联军的主要目的显然不是保护台湾本岛,而且要保护台湾本岛,也不一定要在厦门登陆,完全可以依靠部署在台岛的空中力量。

    在帕特里奇看来,美台联军应该有更加宏远的目标。

    正是如此,美台联军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广东。

    毫无疑问,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宏远的目标。

    帕特里奇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把战火烧到中国南部地区,在这个最为开放的省份打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从而瓦解中国的抗战意志。

    要知道,数十年来,广东的开放度最大,一直是中国的对外门户。

    虽然在日本参战之后,中国人的抗战漏*点被全部激发了出来,特别是在罗耀武主持的东北地区,民众的抗战行动非常积极,给美日联军造成了不少麻烦,但是在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在两广,因为距离战场较远,重商思想浓重,又邻近香港与澳门,所以当地民众的抗战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这一点,也反应在了军事动员上。

    对于拥有近八千万人口,还有两千多万外来务工者的大省,在一年的战争中,动员起来的军事人员不到一百万。这个比例不但远远低于东北地区,也低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已经受到战火影响的地区,甚至比不上四川、湖北、重庆、湖南等内陆省市。

    更重要的是,战争期间,想方设法离开大陆的中国人中,以广东人为主。

    仅在二零一三年的上半年,从深圳进入香港的广东人就多达五十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持有香港居民身份的明星、商人、学者等等。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在广东开辟新的战场,肯定会产生深远影响。

    这一点,正好体现出了帕特里奇的政治头脑。

    从根本上讲,美军不可能彻底占领中国。别说美军,以及协助美军作战的台军、日军与韩军,就算把美国的所有盟国都算上,也不可能完全占领中国。

    对美国来说,这场战争的最终目的是推翻中国政权,而不是占领中国。

    为此,美国就得在战争期间扶持一个新的政权。问题是,如果台湾政权在大陆的认同度不够高,无法做到单独统治中国的话,就会形成格局局面。为此,美国就得做更加长远的打算,即在战争期间扶持更多的政权,最终肢解中国,至少在政治形式上,使中国成为一个没有强大中央集权的国家。

    在广东下手,就是针对这一结果。

    明确目的之后,就该采取行动了。

    当时,有人提出直接在珠江口附近登陆,以直接攻打广州为主要目的。只是这一提议还没形成方案就被否决掉了。不是帕特里奇不想占领广州,而是美军只能投入两个陆战师的主力部队,根本没有能力打下广州。

    在中**队的主要防区登陆,甚至有可能在上岸之后就被击溃。

    帕特里奇别无选择,只能在较为偏远,远离中**队主要防区的地方登陆,然后在海空力量的支持下向广州推进。

    当时,中**队的主要防区就在珠江口附近。

    因为离战场较远,前线又一直吃紧,所以部署在广东的兵力不会超过一百万,主力部队就只有两个集团军,总兵力不到十万。这点兵力,也只够守卫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口地区。

    事实上,因为香港与澳门都在珠江口,附近城镇密集,也没有合适的上岸地点。

    即便以美军的实力,要想在珠江口登陆,都得准备好几十万作战部队,并且在此之前进行长达一个月以上的火力准备。

    帕特里奇手里没有这么多的军队,也无法提供如此长的准备时间。

    受此影响,也就只能选择较为次要的地区,比如邻近福建的汕头。

    九月初,从日本海撤出来的美军舰队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增强给东南战区的航空兵也在台岛完成了部署工作,美军的登陆行动准备到位。

    九月七日,美军两栖舰队在福州马尾港载上了两个陆战师之后火速南下。

    三天之后,随着第一批美军陆战队在海门湾上岸,美台联军攻打华南地区的作战行动拉开了序幕。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南方战场

    按理说,广东属于华南战区,只是当时华南战区还没有正式开始运作,加上东南战区的战事并不是很激烈,所以由陈必时代为指挥。

    这场登陆作战从一开始就不是很顺利。

    不是说陈必时非常厉害,而是美军的准备工作严重不足。

    在指挥上,帕特里奇就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即在为东北战场上的决战做准备的时候,分心去指挥南方战场上的登陆行动。

    虽然美军有着完善的指挥机制,但是在重大决策上,仍然得由司令官定夺。

    在指挥登陆作战的时候,还有很多琐事困扰着帕特里奇,比如合理分配用与打击导弹部队与战场支援的作战飞机,以及部署东北战场上的作战部队,使得他在部署登陆作战的时候忽略了很多问题。

    最显著的影响就是两栖舰队在到达预定海域之后,因为负责运送作战物资的船队在夏威夷多耽搁了一天,没办法及时赶到,结果帕特里奇不得不把登陆作战时间延迟一天。在这二十四小时内,美军不但暴露了战役企图,还让中**队获得了调整防御部署,进行防御组织的机会。

    结果就是,美军上岸之后就遭到了中**队的顽强抵抗。

    当然,这也与中**队在抗登陆作战中积累的经验有关。

    当时美军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支援力量不到位。

    虽然汕头距离台岛并不远,但是部署在台岛的作战飞机大多被派去执行打击导弹部队的任务。更要命的是,直接支援登陆作战的只有一支舰队,而且该舰队在此之前已经持续活动数个月,仅在撤出日本海,进入那霸港的时候休整了数天。虽然舰载战斗机可以轮替,但是航母却无**替。

    因为美台联军仍然在内陆战场上作战,所以在东海南部海域活动的美军舰队无法南下。

    如此一来,支援登陆的航空兵非常有限。

    如果不是帕特里奇紧急向台岛增派了一批制空战斗机,说不定连美军舰队与两栖舰队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糟糕的开始,使得美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举步维艰。

    别的不说,仅在美军上岸之后,就花了五天时间才巩固了滩头阵地,并且向北面的汕头港进军。

    在这五天中,不但上岸的两个陆战师伤亡惨重,就连被派上去的两个国民警卫队师也遭受了不少损失。

    受此影响,在攻打汕头港的战斗中,美军的表现更加糟糕。

    如果不是美军在九月十七日,也就是进攻汕头港的第三天攻入港区,并且依靠海豹突击队控制了几条主要码头,使得运载作战物资的船队能够顺利靠港,使得即将耗光物资的作战部队得到了补给,帕特里奇很有可能在当时宣布登陆失败。

    与之前在浙江登陆相比,美军的这次登陆作战行动只能用失败来形容。

    当然,在军事上,美军并没彻底失败。

    只少在占领了汕头港,保住了几条主要码头之后,美军有能力派遣更多的地面部队,并且攻打汕头市区。

    问题是,帕特里奇派出的部队非常有限,也压根没有想到会遭到如此激烈的抵抗。

    说得准确一点,是帕特里奇根本没有想到会打得如此糟糕。

    受此影响,接下来的三天中,美军没有发起像样的进攻。

    直到九月二十日,随着第一批协同作战的台军到达,并且完成了集结行动,美军才在台军的支持下攻入汕头市区。

    因为给中**队留下了充足的防御准备时间,所以美台联军攻打汕头市区的行动也不是很顺利。

    按照帕特里奇的计划,美台联军必须在九月底之前占领汕头市。

    原因也很简单,东北战场上的诸多情况让他相信,罗耀武肯定会在十月初发起进攻。更何况,帕特里奇也希望在十月初进军朝阳,就算东北军不主动进攻,他也会积极主动,不会继续耽搁下去。

    如此一来,南方战场上的作战行动就得在此之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问题是,就算台军参战,美台联军也没能在九月底打下汕头市。

    打到十月二日,即突出部战役打响时,美台联军仍然在汕头市区内与中**队鏖战。

    两日之后,帕特里奇不得不做出一个极为艰难的决定,让美台联军就地转为防御。正是如此,他才能在突出部战役打响后不久,将美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派往韩国,以加强东北战场上的空中力量。

    没有航空兵的支持,美台联军很难在汕头市取得重大突破。

    当然,中**队要想在汕头市发起反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陈必时部署在汕头市的作战部队中,没有一支主力集团军,全是新编集团军,而且半数以上是临时武装起来的民兵。

    客观的讲,仅靠没有实战经验的新编集团军,以及战斗素质奇差的民兵,能够打成这个样子已经非常不错了。

    美台联军无力进攻,不等于没有办法进行防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