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雄-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点。

    毫无疑问,美台联军没有能够完成作战任务。

    按照美军公布的作战数据,到八月二十五日,美台联军摧毁的目标还不到五千个,仅为全部目标的百分之四。毫无疑问,这还有夸大成分在里面,实际摧毁的目标,恐怕连四千个都不到。

    受此影响,八月二十六日,帕特里奇不得不延迟美台联军发起地面进攻的时间。

    当然,这只是托词,因为这个时候,美台联军还在进行部署调整。乐观估计,最快也要到九月五日,美台联军才能完成地面进攻的准备工作。

    地面进攻打不成,美台联军就只能继续进行空中打击。

    在投入更多的空中力量之后,帕特里奇开始动用远程炮兵。虽然炮兵一直不是美军的强项,台军也没有多少性能先进的火炮,但是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吸取了很多教训,其中就包括重视炮兵。

    得益于此,美军在这场战争中的炮战能力远远超过过去。

    问题是,在打击坚固目标的时候,炮兵的效率并不是很高。更重要的是,美军仍然不太重视发展超大口径火炮与火箭炮,因此美军炮兵的战斗力很成问题。

    动用炮兵的最大好处,恐怕就是让南京的军民无法迅速修复被毁的防御工事吧。

    当然,这个影响并不大。

    本来被美军摧毁的防御工事就不多,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加上南京被困之后,美军动用了很大的力量封锁长江,使得长江南岸的军民难以及时获得工程物资,也就无法对被毁的防御工事进行修补。

    为了避免出现没必要的伤亡,陈必时甚至一再命令军民不要靠近美军的轰炸区。

    至于那些被毁的防御工事,只要不能从地面上抹掉,摆在那里,也有帮助,至少能够在美台联军攻过来之后,为守军提供掩护。

    对美台联军来说,唯一不需要担心的,恐怕就是弹药物资了。

    因为拥有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所以美台联军在作战的时候几乎不考虑弹药消耗,往往过分使用火力。

    对南京守军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

第二十一章 决战南京

    第二十一章决战南京

    轰炸与炮击一直持续到九月五日,美台联军像是用光了力气一样,在当天上午,几乎同时停止了空中打击与炮火打击。

    毫无疑问,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

    虽然按理说,以美日联军的能力,在发起地面进攻之前,没有必要暂停空中打击与炮火打击,毕竟美日联军从不缺少弹药,但是持续十七天的轰炸与十天的炮击,使得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与远程炮兵疲惫不堪,战斗效率大大降低。为了在发起地面总攻之前让支援部队回复到最佳状态,帕特里奇特意留出了二十四小时。

    也许有人认为,这会暴露美台联军的战役企图。

    问题是,守在南京的东南军一直处于最高战备状态,从来没有松懈过,即便美台联军没有暴露战役企图,在发起进攻的时候也会遭到顽强抵抗。

    当然,美台联军主动提个醒,东南军自然得打起万分精神。

    五日下午,陈必时亲自下达了战斗动员令,让南京守军全部进入了防御阵地。因为防区已经小到不能再小了,所以没有前线与后方的差别。

    别忘了,美军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直升机群,在城市攻坚战中,垂直突击往往是最佳进攻手段,特别是在得到了航空兵、炮兵与装甲兵的支援与配合之后,在城区内占领了制高点的垂直突击部队往往能够为地面部队打开突破口。

    在这场战争中,垂直突击应用得最多的一场战斗就是美日联军攻打沈阳。当时,美军第四步兵师利用三百多架直升机,夺取了沈阳城区里的众多制高点,让地面部队能够沿着主干道顺利挺进。

    也许有人认为,沈阳会战是个特例,因为当时指挥中**队的不是罗耀武。

    除了沈阳会战之外,美军还在攻打锦州、赤峰、福州的战斗中,大规模的使用过垂直突击战术,并且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即便在野外战场上,美军的垂直突击战术也大有用武之地。比如在进军赤峰的时候,美军就采用垂直突击战术,控制了进军路线上的所有制高点,让附近的游击队无处下手。

    当然,垂直突击战术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其他力量的支援与配合。

    在众多战例中,也不是没有失败的例子。在赤山会战中,美军在攻打山海关防线的时候就吃过大亏。当时,美军出动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打算越过第十五集团军,直接攻占秦皇岛,结果在突击行动中,因为没有得到航空兵与炮兵的掩护,突击部队还没有到达秦皇岛就遭到拦截,损失了近百架直升机。

    在东南战场上,也有类似的战例。比如在美台联军发起进攻之后,在没有打下溧水县的情况下,想用垂直突击的方式直接攻占禄口国际机场,结果突击部队到达之后,遭到地面防空部队的迎头痛击,损失了数十架直升机。

    由此可见,只有在航空兵与炮兵压制住了地面防空力量与防御部队之后,垂直突击战术才能取得成功,不然脆弱的直升机很容易成为地面防御部队的打击对象。别说用大威力的防空导弹与高射炮,即便是高射机枪也能把低飞的直升机打下来。

    如果守军兵力充足,而且准确判断出了进攻部队的机降点,还能在附近设伏,在突击部队机降的时候发起突然袭击,迫使进攻部队在突击失利之后,不得不出动更多的部队,救回被困在地面的作战部队,从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可以说,只要战术应用得当,而进攻一方又没有得到有力支援,别说正规军,民兵都能击溃突击部队。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十多年前美军在摩加迪沙展开的行动。在两架“黑鹰”被索马里游击队击落之后,美军被迫调整作战计划,出动更多的地面部队救援被游击队包围在市区里面的直升机飞行员,最终阵亡了十多名官兵。如果不是驻扎在附近的巴基斯坦维和部队及时出动坦克与装甲车,美军突击部队的伤亡还会更加惨重。

    事实上,在南京这种堡垒式的战场上,美军胆子再大,也不敢进行垂直突击。

    对美军来说,最有效的进攻方式,还是从地面挺进。只是在进攻中,垂直突击部队可以在地面直射火力的掩护下,夺取进攻路线上的制高点,掩护地面部队,引导空中力量与远程炮兵,将守军的反击部队挡在外面。

    在攻打承德的时候,美军就采取了类似的战术,并且取得成功。

    只不过,在南京,这一战术不见得能够取得成功。

    不管怎么说,东南军肯定吸取了第二十七集团军在承德保卫战中的经验教训,陈必时也格外重视城市制高点的防御工作。

    问题是,对守军来说,守住城市制高点并不容易。

    要知道,城市制高点,往往都是高楼大厦。这些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足够坚固,却完全孤立,没有退路。特别是在敌人进军的主干道两旁,高大的建筑物往往成为进攻部队的首要攻占对象。如此一来,进攻部队就会想方设法的控制这些建筑物。如果不能控制,则会出动地面部队将其包围。到时候,守在建筑物里的军队,必然插翅难飞。在承德保卫战中,第二十七集团军就吃过这样的亏。

    为了避免发生同样的事情,东南军在部署防御的时候,没有采用第二十七集团军在承德的战术,也就是把有生力量放在了建筑物外,或者连成一片的低矮建筑物里面。对于那些孤立的高层建筑物,最有效的防御方式就是将其炸毁。当然,不是指在开战前进炸毁,而是在建筑物里面安放炸弹,等到敌军进去之后再进行爆破。为此,东南军在南京市区内几乎所有高度在八层以上的建筑物里都安装了炸弹。如果有地下室的话,就主要将炸弹安装在地下室里,特别是建筑物的主承力柱上,而守军则躲在与地下室连通的坑道或者下水道里。如果没有地下室,则安置在建筑物的第三层或者第四层,这样就不易被进攻部队发现,守军仍然躲在附近的地下坑道里面。为了确保能够引爆炸弹,全部采用了有线遥控的引爆方式,没有使用容易遭到干扰的无线遥控引爆方式。

    至于这种防御战术能否奏效,还得看实战结果,因为在此之前,中**队还没有在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采取过这种类似于自杀的防御战术。

    当然,美台联军并不清楚东南军的防御战术。

    经过一天的整顿,九月六日凌晨,美台联军发动了攻打南京的地面战斗。

    因为前期火力打击持续了十多天,加上火力打击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所以美台联军只在地面部队发起进攻之前进行了不到两个小时的炮火压制,主要就是让守军无法集中,更无法动用分散部署在城区里的炮兵对付进攻部队。等到美台联军的地面进攻部队展开后,全面火力打击就终止了。

    不可否认,美军也吸取了北方战场上的经验教训。

    虽然前期炮火准备并不猛烈,但是在美军发起进攻之后,火力支援就没有间断过。即便在很多时候,进攻部队没有呼叫火力支援,部署在后方的美军炮兵都在开火,用弹幕阻挡附近的守军。

    与陈必时预料的一样,战斗打响后,美军就出动了垂直突击部队,配合地面进攻。

    只不过,在九月六日的战斗中,守军很少有机会用爆破的方式埋葬进攻部队。原因很简单,美军从郊区发起攻击,当天的战斗主要集中在外围工业区与卫星城镇上,而在这些地方没有多少可供爆破的高大建筑物,美军垂直突击部队的主要任务不是夺取制高点,而是控制进攻路线上的主要路口。

    接下来的两天里,美台联军主要在郊区作战,集中力量扫荡卫星城镇。

    因为战斗比较分散,所以进攻部队还能在完成任务之后得到喘息的机会,也让那些休息了十多天的官兵有时间找回感觉。

    直到九月九日,随着美台联军攻入江宁区的主要城区,战斗才变得异常激烈。

    仅仅在这一天,东南军就爆破摧毁了江宁区里的三十多栋高大建筑物,至少埋葬了上千名美军官兵。

    也直到这个时候,美军才意识到,东南军将与南京共存亡。

    可以说,当东南军爆破掉那些高楼大厦的时候,别说身临其境,就算在几公里外,都能感受到巨大的冲击力。

    对于南京的老百姓来说,这也许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吧。

    以往,那些地方的楼盘至少要卖几万一平米,比金子还要贵。现在,却成为了东南军手里最有力的防御武器。

    没能给老百姓住上,用来打击侵略者,也算是一种贡献吧。

    对于中**队这种不计代价的战术,美台联军也有点束手无策,或者说被吓住了,没有立即找到有效的应对办法。

    只不过,美台联军的进攻行动并没有停下来。

    杀入江宁区,等于攻入了南京市区,离占领南京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城市战本来就是高消耗高伤亡战争,从来就没有轻松过。如果没有做好付出巨大代价的准备,美台联军也不会攻打南京。

    打到这个时候,谁能坚持下去,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

第二十二章 骑虎难下

    第二十二章骑虎难下

    在中**队的顽强阻击下,美台联军用了五天才占领江宁区。

    这也仅仅是占领了江宁区的地表阵地,对于错综复杂的地下坑道与防御工事,美台联军基本上束手无策。受此影响,占领地表阵地之后,美台联军没有继续向北面的雨花台区与秦淮区推进。

    这五天的战斗,美台联军全面见识了中**队的抗战意志。

    虽然在很多方面,东南军都不如东北军,特别是在与台军作战的时候,东南军将士并没有将其当成真正的敌人,至少没有像东北军对待日军那样,但是在与美军作战的时候,东南军的表现丝毫不比东北军差。

    在东南战场上,美军是绝对的主力。

    因为从宁波到南京不算远,而且沿途城镇基本上都在美台联军的控制之中,地面交通又非常发达,加上台军在占领区内的治安工作做得比较到位,游击队的威胁并不大,所以美台联军的后勤保障负担并不大,大部分时候都是由美军负责后勤保障任务,台军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占领区。

    在攻坚作战中,美军更是当仁不让,是绝对的主力。

    江宁区的战斗,主要就是东南军与美军交战。

    虽然美军很想让台军承担更多的作战任务,特别是在一些高消耗与高伤亡的战场上,美军有苦难言,但是在站稳脚跟之前,美军也不敢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台军,不然功亏一篑的话,吃亏的还是美军。

    可以说,攻打江宁区,让美军尝到了苦头。

    因为损失过于巨大,参与进攻行动的三个美军主力师的伤亡数字都在三千以上,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主力师仅阵亡官兵就超过三千人,所以美台联军在占领江宁区之后,没有继续推进,不是为了铲除盘踞在地下工事里的东南军,而是进攻部队必须停下来休整,没办法继续前进。

    只不过,这一局面并没持续多久。

    随着美台联军控制了整个江宁区,在南京城区站稳脚跟,基本确保胜利之后,美军就不用冲在最前面了。

    九月十六日,在美台联军占领江宁区后的第二天,台军攻入了雨花台区。

    因为没有美军支持,所以在进攻的时候,台军把重点放在了西面,即避开了建筑物密集的主城区,把重点放在了郊区。

    问题是,这并没有改变台军战斗力差的问题。

    当天下午,台军就在铁心桥遇到了**烦。冲在最前面的一个台军装甲营与步兵营在遭到东南军阻击之后,没有立即撤退,也没有及时呼叫支援,认为能够击退守军,结果等到台军指挥官发现情况不妙的时候,东南军已经迂回到了台军身后,将两个营的近千名台军官兵包了饺子。

    为了救援这些台军,当天晚上,不但台军出动了两个旅,美军还派遣了一千多名突击队员、出动了数十架直升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最终才在美军装甲部队的支持下,在东南军的包围圈上打开了突破口。

    可惜的是,能够活着从包围圈里走出来的台军还不到一百人。

    受此影响,台军被迫暂停了在雨花台区的进攻行动。

    直到九月二十日,台军才重新整顿起来,再次发起进攻。虽然这次,台军在攻到铁心桥的时候没有遇到顽强抵抗,但是受上一次战斗影响,台军的进攻速度慢得出奇,每天的推进距离还不到美军攻打江宁区时的三分之一。

    到这个时候,美军也差不多休整好了。

    随着美军在九月二十一日重新投入战斗,战事再次变得激烈起来。

    因为台军把主力全都集中在雨花台区,使得美军没地方插手,加上台军一直在较为偏僻的城区徘徊,没有攻入雨花台区的中心地带,所以美军在部署进攻的时候,把重点放到了雨花台区北面的秦淮区。

    美军这一部署,也与中**队的部署有关。

    台军在雨花台区南面活动,为了防止台军北上,东南军将主力放在了雨花台区的中心地带,紧挨着秦淮区,其中又以守卫南京南站为主。如此一来,如果美军沿着台军的路线发起进攻,必然正面碰上东南军的防线。从秦淮区插入,不但能够避开东南军的主防线,还能绕到东南军主力后面。如果台军能够在南面配合,比如牵制住东南军的主力,美军就能包围雨花台区的几万东南军。

    事实上,这也正是美台联军的进攻计划。

    在美军发起进攻之后,台军就增强了进攻力度,还一度向北推进,只是每次与东南军主力遭遇之后,台军就迅速退却了。

    不管怎么说,台军的行动,确实起到了牵制作用。

    在美军进攻的头两天,东南军一直将重点放在雨花台区。不得不说,在战术安排上,东南军犯了一个较为明显的错误,即过分高估了美台联军的整体性,认为美军会利用台军在雨花台区取得的突破,以攻占雨花台区为主。

    万幸的是,随着美军攻入秦淮区,东南军迅速调整了部署。

    九月二十四日,美军攻到了南京南站附近,争夺秦淮区的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

    当天,双方主要争夺双桥门立交桥。

    虽然南京的火车站早就停运,而且长江南岸的铁路系统也处于瘫痪状态,但是南京南站是东南军在南京主城区南面的防御中心,更是兵力集结点,还是物资囤积中心。所以攻占南京南站,等于占领了南京市区的南部地区。

    因为美军是从东向西进攻,所以要想占领南京南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