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雄-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真正的耗油大户不是军车,而是装甲部队的坦克战车。

    全部算上,d集团军每天就算不作战也要消耗一百万加仑的燃油,大约是三千吨。如果执行作战任务的话,这个消耗量还会增加三到四倍。原因很简单,作为耗油大户的坦克与战车在不作战的时候,即便执行巡逻任务,也只需要用较慢的速度行驶,而且在很多时候,用来执行巡逻任务的都是军车。作战的时候,坦克战车都得开足马力,特别是在野战中,坦克就算开足马力,也只能达到每小时四十公里左右的速度。在开足马力的情况下,坦克与战车的耗油量非常惊人。拿m1a2来说,装满一吨多燃油之后,即便在公路上行进,也只能行驶四百公里,而在野外,最多行驶二百多公里。实际上,因为操作不当等因素,m1a2的野外持续行军能力往往只有一百多公里。也就是说,一辆m1a2在进攻中推进一百多公里就要烧掉一吨多燃油。一个师的上百辆坦克同时出动,即便只冲击很短一段距离,都要烧掉数十吨、甚至上百吨燃油。实战中,装甲部队经常迂回前进,也经常折返,甚至得在停下来的时候让发动机照常运转,燃油消耗速度肯定非常惊人。

    当然,别忘了,运送补给物资的车辆在到达大张庄之后,还得加满油。

    照此计算的话,当时囤积在大张庄的五十万吨燃油,也最多只能保证美日联军一个月的战斗消耗,实际上能坚持到二十天就很不错了。

    除此之外,大量被摧毁的补给车辆也给美日联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要知道,燃油只能由特种车辆运输,而这些车辆在补给车队中占的比例并不大。在以往的战斗中,油料车的损失不是很大,也就没有必要准备太多的油料车。

    这些因素合到一起的结果就是,美日联军不得不停止进攻。

    虽然从理论上讲,美日联军在大张庄损失的物资不足以造成战略影响,而且抓紧时间的话,在一周之内就能完成补给工作,但是对于打得如火如荼的天津会战来说,停止一周不进攻,绝对具有灾难性的影响。

    要知道,在这一周里,东北军肯定不会在一旁看热闹。

    即便在损失了最后一支装甲力量之后,东北军再也难以发起像样的反击,特别是在建筑物并不密集的郊区,东北军不可能派官兵去送死,可是在此期间,东北军有足够的时间调整防御部署,加强防线强度,甚至能够趁美军转守为攻的机会,把战线推进到主城区之外,重新巩固外围防线,使美军在此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事实上,即便东北军什么都不做,美军也无法追会损失的时间。

    一周之后,也就是十二月十日。到时候,就算美日联军全力进攻,恐怕也不可能在接下来的二十天之内打下天津主城区吧。

    ''

第五十一章 骑虎难下

    第五十一章骑虎难下

    d集团军进攻乏力,让帕特里奇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虽然在十二月七日,得到紧急调运的弹药物资之后,d集团军再次发起进攻,并且在当天就突破了第二十六集团军设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外围的防线,打过外环线,进入了天津主城区,比计划提前三天取得突破,但是此时天气已经非常寒冷,昼间最高气温还不到零下十摄氏度,夜间最低气温在零下二十五摄氏度左右。

    恶劣天气对美日联军的进攻行动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让部队无法发起进攻。

    问题是,拖下去,也不会有好结果。

    在战场东面,美日联军的四个师已经占领了化工厂,打到了津昆桥东面。可惜的是,在这座特大型立交桥上,美日联军遭到了东北军的猛烈抵抗。

    东北军沿着天山路与天山南路设置了一道交错防线,用部署在建筑物内的直射火力给予美日联军巨大杀伤。战斗中,东北军甚至将高射炮搬到屋顶,以伏击战术击落了好几架美军的直升机。

    在争夺电子建设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的战斗中,东北军还利用埋设在大楼里的遥控炸弹,将盲目挺进的一个日军步兵营的数百名官兵送去见了阎王。

    相似的战斗,在各处都可以见到。

    受到阻击之后,美日联军一度退下来重新组织进攻。只是,数日下来,美日联军都没能突破津昆桥防线,甚至没能到达津昆桥。

    南面的战斗好不到哪里去,因为物资运送不力,打到七日的时候,美日联军仍然在双港镇,既没有攻入主城区,也没有按照帕特里奇的部署向西推进。

    当时,在东面与南面作战的c集团军的最大问题就是物资匮乏。

    虽然大张庄的战斗对c集团军没有造成多大影响,因为c集团军的物资主要囤积在天津东面的军粮城,但是大张庄遭到袭击后,美军不得不重点保证d集团军的物资供应,甚至从军粮城调运了一批作战物资去补充d集团军的战斗消耗,让d集团军能够在建立起新的补给线之前站稳脚跟,而不是被第二十六集团军赶出天津。

    调运一点物资,本来不会有多大的影响,毕竟c集团军囤积在军粮城的物资不比a集团军囤积在大张庄的少,而d集团军所需的只是很少一点。问题是,d集团军的物资运送车队也在战斗中遭到了重大损失,特别是油罐车,几乎全部被炸掉了。因此要向d集团军运送物资,就得调用c集团军的车辆。

    因为稳住北面战线比在两个次要方向上发起进攻重要得多,所以在十二月三日之后,c集团军将近三分之二的运输力量都被派往d集团军。

    运力减少三分之二,c集团军的作战行动不受到影响才怪。

    相对而言,南面进攻部队受到的影响最大。主要就是,补给车队从军粮城出发,沿着一零三国道、津滨高速、京津塘高速都能到达东丽区与河东区,而要前往双港镇,还得改走省道,并且在河网密集的战场上行军几十公里。

    由此可见,快到十二月中旬了,美日联军在天津的作战行动仍然很不顺利。

    d集团军再次投入战斗,能够有一些帮助,但是意义并不明显。

    打到十二月十日,d集团军只在主城区里推进了不到两公里,而c集团军在东面攻占了津昆桥、在南面扫荡了双港镇。

    平心而论,d集团军的进攻速度不算慢。

    问题是,d集团军没能有效控制住占领区。东北军利用天津主城区里四通八达的地下管网、以及挖掘去来的坑道系统,能够轻而易举的渗透到d集团军的防线后方。虽然在渗透作战中,东北军只能出动步兵,而且规模不是很大,也很难组织起来,但是此起彼伏的零星战斗给美日联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还毙伤了不少官兵。

    在九日与十日的战斗中,d集团军就有将近六成的伤亡与后方的零星战斗有关。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在九日下午就为d集团军增派了四个日军二线师团,增强战线后方的兵力密度。

    毫无疑问,对于d集团军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

    日军二线师团的战斗力本来就很弱,编制规模也很小,与东北军的步兵师相当,在缺乏主战装备的情况下,与东北军拼刺刀,日军没有任何胜算。

    最典型的一场战斗发生在十二日凌晨,当时一支日军巡逻部队在宜兴路遭到伏击,随即退到盛强科技研究所等待援军,而驻扎在万顺小区的一个日军步兵营在接到呼叫之后,立即整顿部队,沿着宜兴路南下。一路上,日军遭到了东北军的猛烈阻击,埋伏在街道两旁建筑物内的东北军用交叉火力打得日军抬不起头来,更别说继续前进了。随后,日军又先后从庞家园子与赵家台出动了两个营的兵力,还派出了一个装甲连。两路部队都在行进路上遭到东北军伏击,没能到达盛强科技研究所。直到美军派来一个装甲营与一个机步营,强行打通了宜兴路,日军的两个步兵营才赶到了目的地。这个时候,被围困在盛强科技研究所的日军巡逻队已经全军覆灭了,而执行救援任务的三个日军兵营与一个装甲连也损失不小,就连美军都阵亡了十多人。让美日联军怎么也不敢相信的是,在这场典型的围点打援伏击战中,东北军只出动了一个营的兵力。

    可以说,在天津主城区内,这场战斗非常具有代表性。

    问题是,打到这个地步,美日联军已经是骑虎难下。虽然帕特里奇考虑过暂时放弃攻占天津的想法,但是东北军在天津主城区里的顽强战斗,让他不得不相信,如果不能及时打下天津,别说进军北京,能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站稳脚跟都是个问题。拖下去,居高不下的战斗伤亡最终会拖垮美日联军。

    不管帕特里奇怎么想,在这个时候,美日联军只能咬牙坚持。

    毫无疑问,最大的问题就是居高不下的战斗伤亡。

    打到十二月十五日,美军的伤亡数字就超过了四万,其中阵亡官兵一万四千余名,超过了帕特里奇在战前订下的最高标准。这个时候,d集团军仍然在北辰区南部与河北区北部地区与东北军鏖战。

    虽然c集团军在东面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在十三日夜间打下了东兴路立交桥,并且在十四日夜间攻到了东风立交桥,前锋部队距离天津市政府的直线距离不到四公里,但是在攻打东风立交桥的时候,c集团军没能速战速决,最终被东北军的增援部队赶了回去。更重要的是,打到这个时候,东路进攻部队已经深入天津主城区十多公里。因为兵力单薄,所以该路部队一直沿着津滨大道推进,在道路两旁的防御纵深不到五百米,最险要的地方甚至不到两百米。

    可以说,东路进攻部队已经走到了尽头。要想继续前进,除了增添兵力、扩大突击范围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相对而言,在战场南面,美日联军的表现最为糟糕。

    虽然在十五日上午,美军的先头部队到了大寺镇,但是受到道路交通等因素影响,美军没能打下这座位于一零七省道上的重要城镇,甚至没有能够取得重大突破,在遭到东北军抵抗之后就停了下来。

    原因也很简单,南路进攻部队本来就最弱,又在双港镇消耗了太多的兵力。

    就算到了大寺镇,也是强弩之末了。

    总的来说,天津主城区的战斗已经变成了帕特里奇最不想看到的消耗战,而且帕特里奇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从理论上讲,增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在很多时候,美日联军的进攻部队都是因为兵力不足,不得不放弃进攻,甚至不得不退回出发地。

    问题是,帕特里奇手里没有可以增派的部队。

    a集团军正在后方休整,即便乐观估计,也难以在二零一五年一月中旬前返回战场。

    e集团军已经到达锦州,正在进行战地整编,即便是不需要整编的三个王牌师,也得在赶赴战场之前换上冬季作战装备,并且熟悉美日联军的通信指挥体系。受此影响,e集团军最快只能在十二月底投入战斗。

    以当时的情况,唯一可以动用的就是b集团军。

    问题是,b集团军又是唯一不能动用的,因为该集团军直接面向北京,对面是东北军的第四十集团军、第二十七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与第十五集团军。别说增援天津,在只有四个美军主力师的情况下,b集团军要单独面对东北军的四个主力集团军,还得守住长达数百公里的山区防线,已经很不容易了。

    打到这个地步,除了战斗力极差的日军二线师团,帕特里奇根本派不出增援部队。

    毫无疑问,在天津战场上,日军二线师团根本发挥不了作用,派上去也是送死。

    对于这样的结果,帕特里奇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只不过,在即将进入十二月下旬的时候,帕特里奇不得不考虑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即如何使用即将参战的e集团军。

    ''

第五十二章 敌后战场

    第五十二章敌后战场

    天津只是双方的主战场,而不是唯一的战场。

    在天津会战期间,美日联军还遭到了敌后游击队的全面袭击。虽然在敌后战场上,战斗规模都不是很大,交战双方也不是主力部队,但是汇少成多,波澜壮阔的敌后游击战,成为了压垮美日联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总体规模上讲,敌后游击战的规模并不比天津会战小。

    如果按照双方投入的兵力计算,敌后游击战甚至超过了天津会战。

    根据北方战区司令部的作战记录,到十二月十日,敌占区内一百四十七支游击队全部参与了敌后游击战,总共有七十八万余名游击队官兵参与了作战行动,另外还动员了相当于游击队规模三倍的敌占区民众。

    为了对付这支规模庞大的武装力量,美日联军部署在后方的兵力高达一百二十万,其中用于作战行动的就高达八十万。

    也就是说,在敌后战场上,双方投入了四百余万军民。

    这个数字,是天津会战的五倍

    敌后游击战的最大特点就是战场大、兵力分散、战斗规模小、以打了就跑的突袭与遭遇战为主,很少有大规模战斗发生。

    只不过,这些并没有影响敌后游击战的重要性。

    让敌后游击战成为主要战斗方式的,还是对美日联军造成的重大伤亡。

    根据美日联军的作战记录,到十二月十日,在对付游击队的战斗中,联军总共伤亡官兵近十万人,其中七成是日军。虽然美军的伤亡比日军少得多,但是接近三万的伤亡数字,特别是一万二千余人的阵亡数字,仍然大大超过了美军的预先估计,甚至赶上了美军在天津战场上的阵亡数量。

    别说帕特里奇,就连美国的政客都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伤亡率。

    要知道,算上在天津战场上阵亡的官兵,打到十二月十日的时候,美军已经阵亡了二万五千名官兵,而天津会战连一点胜利的苗头都没有。

    当时,美国众多的新闻媒体对天津会战的最终伤亡数字做了猜测。虽然具体数据有很大差别,但是几乎所有媒体都认为,美军将为这座城市牺牲十万名官兵,而且还得准备好二十万张病床。

    真要如此的话,在打下天津之前,美国总统就得考虑撤军了。

    受此影响,在十二月十五日,美国数十座大中城市爆发了大规模反战游行,以“母亲反战团”为首的和平人士高举反战示威标语,喊着反战示威口号,要求美国当局立即从中国撤军,让无辜的美国大兵返回家园。

    在民意的影响下,之前一直支持美国当局战争行动的很多主流媒体也改变了态度。

    在报道战争消息的时候,美国的主流新闻媒体不再只关注取得的胜利,更加重视美军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美国人所承受的巨大损失。

    毫无疑问,这不仅仅是生命上的损失。

    在北方战场上,美日联军在装备物资上的损失更加突出。

    可以说,与敌后游击队造成的破坏比起来,大张庄的那场大爆炸根本算不了什么。虽然与游击战一样,游击队的破坏都是分散的,没有形成规模,但是聚少成多,持续不断的袭击战打下来,美日联军在交通线上损失的装备物资就不可低估了。

    事实上,在敌后战场上,游击队更加注重消耗美日联军的作战物资。

    这也很好理解,如果以打击美日联军的有生力量为主,那么主要消耗的是美日联军的二线部队、特别是日军的二线师团,对正在前线作战的美日联军的主力部队几乎没有影响,而要牵制美日联军在正面战场上的作战行动,就得消耗美日联军的作战物资,让美日联军的主力部队无法正常作战。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游击队不但伏击美日联军的运输车队,还联合当地群众,偷袭美日联军的物资仓库。

    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场战斗发生在十二月八日,辽西地区的五支游击队协同行动,出动将近两万名游击队官兵,在当地民众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下,偷袭了位于锦州与义县之间的日军物资仓库。在半天的战斗中,游击队不但消灭了保卫这座仓库的近千名日军,还炸毁了大约二十万吨物资,抢走了大约五万吨粮食等生活物资。为了抢走物资,游击队还在南面设置了一道防线,与前来增援的美日联军战斗了数个小时。虽然在这场战斗中,游击队牺牲了将近一千名官兵,但是抢到的物资,足够五支游击队的四万多名官兵、以及逃入医巫闾山的十五万民众熬过严冬。更重要的是,这场战斗,使得即将到达锦州的e集团军没能及时获得所许的军辅物资,不得不在锦州多耽搁了两天。

    事实上,这也是敌后游击队在这场会战中,第一次有组织的袭击由重兵把守的美日联军营地。

    袭击得手之后,其他地区的游击队深受鼓舞,也纷纷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