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人恨不得点头哈腰的,跟蔡家攀上关系,张野这一路比去会盟的时候走的还要顺畅,直接一路到了巴郡。(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九章 科举制
从巴郡到三江城,这一路以来,张野走的倒不辛苦,终于回到了三江城。
偏僻的南蛮之中,三江城现在已经颇有名气了,至少在张野看来是这样的,因为现在大街上已经有了零零散散卖东西的商户。
甘宁的那三十艘战船被张野停靠在三江的源头,不过之前也说了,这里并不适合训练,甘宁想要发展水军还是不行。
张野倒是从三江城中选出了三千的青壮,让甘宁来选,首先先把水军的雏形给拉出来,最终甘宁只是选出来了一千人,兵在精不在多,张野倒是没有过多的关心水军的发展。
这方面甘宁是行家,自然全部交给他就好了。
回到三江城之后,自然少不得要拜访一下蔡邕了,蔡邕对张野退出盟军的事情表示遗憾,二人又谈了很多,张野倒是一点也不遗憾,他现在只想安安生生的发展自己,因为他知道乱世马上就要来了。
盟军的失败早已成为定局,而怎么在盟军失败之后,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已经成为张野的重中之重。
张野觉得目前的自己也是在改变,经过盟军之后,他似乎变得更加的成熟了,现在的他更像是一个势力的首领了。
之前的他一直都是被人推着的,就像是被牛拉着的犁,而现在他则是变成前面的牛了,开始主动的想要做这做那。
首先感到张野变化的就是乔老和法衍二人了,现在的三江城已经初步上了正轨,而几个军事要塞张野虽然还没有去看,但是听说已经建的差不多了。
回到三江城的这些日子也没少见蔡琰,这个时候的蔡琰跟走时候的她有些不同了,具体的感觉可能还是对张野的态度上。
兴许是发现了张野的改变,觉得张野可能是在盟军之中受了刺激,蔡琰对张野的态度好了很多。
自小就在洛阳长大的蔡文姬自然知道中原人对南蛮是有多么的看不起,他认为张野是受了刺激,才变得这么有干劲。
其实只有张野自己才知道,他是受了刺激,但是不是受到侮辱,而是看到了这个大汉深深的腐朽了,需要赶快建立一个新王朝的刺激。
这一次回来之后,每天晚上张野都在想事情,他已经有了一个想法,他回来之后,乔老和法衍来找过他一次。
三江城已经初步上了正轨,现在需要大量的低级的官员来填充到三江城之中,这样才能够更加的有利于管理。
这些人究竟该选谁,该怎么选?
是让各个种族自己推举还是通过什么别的方式,他们二人不能做主。
而张野这个时候却是在想,既然如此,何不趁着现在把科举制度给弄出来呢?
诚然科举制做为在隋朝才出现的制度,用在现在的汉末是有些问题的,特别是在南蛮。
不过正是因为在南蛮,所以张野才觉得这里是最合适的地点,此刻的南蛮就像是一千多年后的美国,仍旧在刀耕火种的阶段,这个时候的人是能够接受任何东西的。
就像是现在张野建了城市,这些人也接受了,张野办了南蛮第一书院,那么也有学子在里面学习快要超过一年了。
虽然不多,但是有些学子也已经适应了,南蛮并不缺乏聪明人,只是他们从小就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而已,而偏偏蔡邕的到来就是让南蛮彻底改变了。
南蛮一直都是实力为尊,谁最厉害谁就是族长,而且就算是你当着族长的时候,族内的勇士若是挑战你,你也得接着。
那么科举的意义就跟这个差不多了,有实力的人能够脱颖而出,受到重用,在张野看来,这在南蛮是丝毫不受到限制的。
而且以张野目前的威望,在南蛮想要施行这个东西的话,应该是不会受到阻拦的。
连续几个晚上之后,张野开始把乔老和法衍二人叫到自己的府邸。
“二位先看看桌子上的东西。”二人到来的时候,张野正拿着一个瓜果往自己的嘴里塞,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劳动作业之后,张野还真有些饿了。
乔老和法衍二人似乎也习惯了张野这样,径直走到桌前,拿起张野写的东西看了起来。
起初的时候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倒是还没有怎么在意,只是到了后来,二人越看越是惊讶,没想到这个东西竟然会是出自张野之手。
张野吃着瓜果的同时,其实一直在观察着二人的表情,他对二人的表现道目前为止都非常的满意。
吃惊!!
肯定是吃惊,现在不管是谁看到这个东西,都会大吃一惊的。
超时代的产物,科举制,完全颠覆了大汉举荐制,可以说如果这个东西施行起来以后,整个大汉的体质都会从中改变,而大汉也将被颠覆。
“主公,是准备在咱们三江城推行这科举制?”
法衍自然看得出来这科举制的厉害,不过他自然有他的原则。
“怎么?季谋觉得不行么?”
“岂止是不行,如果此制度在咱们南蛮施行开来,那么主公将会变成天下公敌。”
乔老这个时候也插话进来:“主公此举可算是把整个大汉都给颠覆了,几百年了,大汉一直都在这些世家大族的手中,主公此番可以说是动摇了他们的根基,那些人岂能容你?”
法衍接着说道:“天下的几大家族之中,汝南的袁术、太远王氏、颍川荀氏、河东卫氏、弘农杨氏等等这些家族一直都是朝廷的顶梁柱,主公这般行径肯定首先受到这几家的打击。”
张野认认真真的听着,他也在想着这件事的好坏,不过经过这一次的盟军事件他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
就算是他不这么做就不是天下公敌了么?
斩杀华雄此等大功,无功也就算了,竟然还被众人奚落,特别是那袁术,公报私仇如此明显,竟然都没有人站出来说一句话。
就是因为怕这些大家族背后的势力,大汉真的是经历了太久太久了。
“我意已决,就这么办,你们二人尽快拟出一个草案来,我要把这件事给闹的沸沸扬扬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章 盟军的结局
张野所准备的东西都还没有发出来的时候,荆州的战书就先到了南蛮,刘表终究还是为张野在荆州所做的事情有了动作。
这个东西虽然在其他地方闹的沸沸扬扬的,特别是南阳的袁术竟然罕见的支持刘表,让刘表跟张野干一仗,但是这个东西在张野看来不算是什么,只是一笑就把战书扔一边了。
同时张野也对刘表的信使说了,要战便战,别废话。
这个东西在张野看来,简直就跟小时候两边打架,一个小孩说:“你有种别走,给我等着。”是一样的,南蛮跟荆州根本就不接壤,下什么战书?
中间还隔着一个益南呢!
刘璋会让你过来么?
只是说句狠话谁不会,没想到就这竟然还获得袁术那个二愣子的支持了,这些个诸侯也就会打打嘴仗过过瘾了。
张野根本就不理他,就像他对信使说的那样,有本事来战,磨磨唧唧的又不来,不正是跟个娘们一样么?
想到在荆州的时候送给刘表的那套女人衣服,张野就想要笑,没想到他那么有先见之明。
不过不管张野是怎么想的,荆襄大族的心算是被安稳住了,刘表的所为他们看在眼中,刘表是一个有担当的州牧,甘愿为了这件事为他们出头。
只不过是中间还隔着一个益州,所以才没有办法跟南蛮开战。
张野没空跟刘表在这打嘴仗,他现在有他要忙的事情,科举制已经在准备了,他还是跟蔡邕知会了一声。
“小野已经做了决定了么?”蔡邕并不说自己的意见,而是反问。
张野点点头,既然做了就不后悔,这件事是必须要做的。
蔡邕:“小野这件事如果做成了,那么绝对是功在千秋,可惜目前只能在南蛮试行,中原大地恐怕就会寸步难行。”
张野点头:“一件小事都不一定会一帆风顺,更何况是这种大事,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随着努力,会成功的。”
蔡邕亦点头,同时叶子啊思索张野的这番话,一番斟酌之后蔡邕道:“每次跟小野一起谈话,总会让人有新的感悟,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让老夫也感悟良多,可惜了,小野如果愿意做学问,恐怕成就不会再老夫之下。”
张野苦笑,他也想借助蔡邕的名声,奈何谁让别人已经误会他是道家的子弟了呢?
在这个年代,根本就不存在一个人可以同时学几家之所长这件事,不会有老师愿意同时教你,除非你自学成才。
张野可没有这个本事自学成才,以后只能披着一个道家子弟的头衔生活了。
二人又聊了一些科举制的东西,蔡邕提出一些意见,张野倒也虚心的接受,想要弄一个接地气的东西,必须经过众人的集思广益,这些张野知道,所以现在初步的科举制急需大家的意见。
直到日过晌午,张野才离开,他离开之后,在二人的屋外才有一个女子默默的离去,同时嘴中念叨着:“有志者事竟成,没想到他竟然还有如此远大的理想,这可是要成为天下公敌了呀!!”
科举制如火如荼的完善着,这些日子以来,乔老和法衍几乎都住在张野这里了,三人不停的商议着,有时候偶尔会有一人突然想到什么事情,然后三人又是一起讨论。
这段时间,关于盟军的消息也是不停的往这里送。
张野同样是在逐条的梳理着,华雄死后,董卓果然派吕布前往虎牢,而由于张野的出走,果然又是恢复了那般刘关张三人大战吕布,这个出风头的机会留给了兄弟三人。
刘备在这场战争中大出风头,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制鞋贩履之辈竟然能够跟天下第一的吕布战成平手,而且刘备本人竟然也有蓝阶的实力。
这场大战之中,吕布还是发了威的,豫州刺史孔侑、兖州刺史刘岱分别死在这场大战之中。
而袁术借机吞了孔侑的兵马,算是正式入住豫州,同样的道理,曹操在兖州一众大族还有还有鲍信的支持下,正式入主兖州。
吕布不胜,李催和郭汜等人自然不敢再出战。
那袁绍手下颜良文丑二人同样未出战,相传早已是紫阶的高手,二人自是不敌,也不用出战了。
董卓跟演义中写的一样,果断的放弃了洛阳,走之前一样是把整个洛阳劫掠一空,只是留下一个空城给这么多人。
西凉军三十万大军退守长安,然后董卓,命徐荣守潼关,算是把整个盟军西进的道路给堵死了,徐荣乃是西凉军悍将,尤其善于守,盟军再无西进的可能。
“想不到盟军如此势大,竟然还救不回来陛下。”乔老还是有些唏嘘的,他还是有些情节的。
张野倒是一笑,他本来就知道这个结果,结果果然是这样的,历史的小蝴蝶并未因为他的到来就发生改变了。
“天下大乱之势已成,恐怕袁绍现在根本就无心把陛下给救出来,如果换做我是盟主,能够统领天下群雄,又会怎么想呢?”张野说道。
乔老和法衍二人无奈的点头,张野说的是这个道理,恐怕一时半会之间,盟军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袁绍肯定是想要维持现状,但是别人也不是傻子。
果然,孙坚在首先冲入洛阳的时候,还是发现了传国玉玺,然后整个事情就发生了,孙坚首先离队,袁绍再一次跟刘表写了信,让刘表在半路伏击他。
刘表本人其实也想要把孙坚给干掉,孙坚这个人太有主见,只要他在,长沙一刻都不在刘表的统治之下,对他来说就像是一颗钉子,一直扎在心上。
其实还有一件事,主要是刘表的侄子刘磐最近无所事事,如果长沙太守孙坚被赶走了,那么刘磐正好可以去接掌长沙。
孙坚果然同样没有准备,被黄祖伏击大败,而且本人也受了伤,只得逃往扬州。
不过孙坚未死,倒是给整个荆州留下一个祸害。
袁绍本想得到传国玉玺的,不过此刻也算是功亏一篑,而手下的众多诸侯此刻也有些混乱了,曹操率先找个机会离开,直接回到兖州,算是给整个盟军开了一个先例。u(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一章 诸侯对科举的反应
曹操走后,袁术算是彻底没人能够弹压的住了,这厮早就等着这个机会,现在有人先行一步,以准备回去找张野报仇为由,袁术开始回到南阳,然后袁术开始把大本营搬到豫州,同时观察周围的动静。
袁术走后,接着离去的就是公孙瓒,按照公孙瓒的性格,能够待在这里这么久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不过这样做终究还是得罪了袁绍。
曹操乃是他袁绍的好友,曹操的离去袁绍无话可说,因为追击的时候曹操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可以说曹操是负气离开的。
见曹操损失这么多的人马,袁绍于心里面也觉得有些对不住曹操,就没太往心里去。
到了袁术这里,自家兄弟,虽然不是亲的,但是出自一个家族,他有气没处发,可以说是一直都在积攒着呢,终于到了公孙瓒。
算是彻底的爆发了,袁绍算是把公孙瓒给恨上了。
最终公孙瓒离去,袁绍和众诸侯聚在洛阳,袁绍始终不提西进的事情,而这些诸侯有些也开始动摇了。
直到董卓派人送来一封天子的诏书,整个盟军开始散了,各自心怀鬼胎。
诏书上的计谋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把众人的官职给换换地方,这样就让这么多人开始疑神疑鬼了。
那些太守直接升成刺史的人高兴了,但是那些刺史贬为太守的人自然害怕了,他们几乎是连夜就走了一大群,根本都没有跟袁绍打招呼。
因为袁绍这厮也是被封为冀州刺史了,而韩馥早早的就回到邺城坐镇了,生怕袁绍夺了他的冀州。
人渐渐的开始走了之后,剩下的继续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纷纷离开,整个十余万盟军彻底的分崩离析了,
而本来身为盟主的袁绍,现在最为郁闷,什么都没有混住,只博得了一个名声,担任过讨董联盟盟军的盟主。
无奈之下,袁绍弃了洛阳,重新回往渤海。
而就在这个时候,天下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成功的就把大家的眼球给吸引到南蛮来了。
由于三江城初立,而且加上六个军事要塞,继续内政型的人才,于是南蛮大都督张野发布召令:
凡是在南蛮认为自己有才干者,可以参加一个在三江城举办的考试,内容也很简单,不需要写,不需要记,只需要回答考官的几个问题就可以了。
而凡是能够被看中的人,将直接被南蛮大都督授予官职。
而这一整套的程序被成为科举制。
兖州东郡。
曹操拿着传过来的信息,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对着他对面的一个老人道:“仲德公,观此制度如何?”
老人结果曹操手中的密报,观看了良久,都久久不做声。
而曹操也颇为有耐心,坐在一旁静静的等待。
“主公,此人大才胜我等十倍,奈何这东西在咱们兖州恐怕不太可行。”
曹操亦是点头道:“此物已经动到了那些人的根本,在咱们兖州自然是行不通的,不过我们也可以出一个东西,而我已经有了一些腹案。”
“就叫唯才是举令如何?”
曹操简单的把他心中的东西跟程昱说了一番,程昱点头称赞,然后整个唯才是举令就开始在兖州发行。
徐州。
陶谦同样手中已经有了一份这个东西,然后他对着手下人吩咐道:“去把玄德给我找来。”
么过多久,刘备就从殿外走了进来。
“玄德快来看看这个东西如何?”
刘备尚未拜见陶谦,陶谦就把手中的东西递给刘备,刘备看完之后点头称赞道:“想不到张野手中竟然有此人才。”
说完之后,刘备露出一脸的羡慕,陶谦则是在一旁道:“哎!果然天下英雄出少年,老夫老了,感觉过不了多久了,现在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老夫走后,这徐州就让与玄德如何?”
“陶老如何这般说话,折煞刘备了,公尚且年轻,况且还有两位公子,切不可再提此事。”
陶谦见刘备不应,只得暂时作罢。
至于他到底是在演戏还是在说真的,刘备心中没有答案。
同时,其他地方的人同样收到这个东西了。
刘表:“张野小儿,竟然敢做出这样的事情,丝毫不把天子放在眼中,我等身为皇亲国戚自然应该声讨他,异度、子柔这件事交给你们去做。”
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