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等,我明白了!”

杨应龙的话就像闪电一般,引起易象脑中灵光一闪,而后胖手猛一拍大腿惊叫起来,引来在座一干大佬们好奇目光,不知道这胖子想到了什么反应如此激烈?

“我明白了,乡勇队那帮家伙为何突然如此疯狂!”

易象双眼炯炯有神,缓缓扫视在座大佬,胖手一挥肯定道:“咱们忽略了太平军对乡勇队那帮家伙的重要程度,一不小心被当作配合太平军的零散武装被乡勇队盯上了!”

说到这儿他不由得连连苦笑,这日子过得太郁闷拉!

“等等胖子,你这话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太明白?”

杨应龙一脸疑惑,急忙开口向胖子易象问道。

“呵呵,也就是那百十来位太平军弟兄刺激到了乡勇队那帮家伙,所以咱们才被乡勇队当作太平军外围势力特殊照顾!”

易象双手一摊连连苦笑道。

“这他马真是……”

刘立简脸色一阵变幻,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是好。

祠堂顿时响起一阵意味不明的叹息声,一股复杂情绪笼罩在一干大佬心头。

这话怎么说的,纯粹的无妄之灾啊!

难怪乡勇队那帮清狗反应那般激烈,原来是把他们当作太平军进攻鄂南的先头部队了啊!

“嘿,想这么多干什么,反正咱现在已经跟乡勇队彻底杠上,想重新杀回鄂南就必须趟过乡勇队那一关!”刘林突然谈站起身来,挥舞着拳头冲着在座一干表情不自然的大佬怒吼道。

“对,小刘说的对,不管咱是受了牵连还是有其它原因,既然跟乡勇队杠上了,那就没有当锁头乌龟的理由!”熊光宇见气氛不对,立刻开口支持刘林的意见。

“好好好,那咱们就跟乡勇队那帮清狗杠上了!”

“怕个鸟啊,咱眼下的实力虽说不上多强,但与乡勇队周旋一二的本事还是不缺的!”

“说得是,弟兄们咱们就好好跟乡勇队斗一斗!”

“……”

熊光宇表了态之后,一干大佬们不管心中如何作响,表面上却是个个豪气干云,纷纷表态打算与乡勇队好好斗上一场!

熊光宇部与附属友军人马也不是开玩笑的角色,打定主意后立即行动起来,一时间通山,武宁还有修水三县交界连绵山林顿时战火大炽,本来被乡勇队压制得抬不起头的土匪武装,在援军的支持下一时板回不少劣势,竟然与乡勇队入山人马整个旗鼓相当。

……

熊光宇部的激烈反应,第一时间便引起乡勇队高层的极度关注。

“莫非那伙长毛军真是有阴谋不成,熊光宇那帮家伙这下可出了血本!”

蚊子将前线最新战报汇报完毕后,忍不住向吴可提出心中疑惑。

“哼,长毛主攻方向以定,就凭他们那么点人手也想掀起多大浪花,做梦!”

吴可连连冷笑,脸上满是不屑之色:“估计被咱们打痛了恼羞成怒,想跟咱们亮一亮鸡头才有如此反应,让弟兄们不要有其它想法狠狠的教训他们就是!”

“明白了!”

蚊子点头应承下来,这样的任务对他而言轻松至极。

面对熊光宇部匪帮挑衅,乡勇队不甘示弱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杀!杀!杀!

乡勇队入林战士只得到如此命令,顿时三县交界山林杀声震天随时都在爆发小规模激烈交战,双方对抗态势进一步升级。

熊光宇部人马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拼死厮杀,就像疯了一般拼命给乡勇队前线战士找着麻烦。

而乡勇队除了包出足够的警惕和攻击强度之外,则完全把此次山林大对决当作练兵之用。几大中队轮流上马,拼了一段时间之后便换另一支中队人马顶上。

可就是如此,乡勇队在与熊光宇部的山林大战中依旧占据优势,特别是当乡勇队战士逐渐适应了山林战的特点,将平日里的训练成果渐渐发挥出来之时……

“大人,武昌总督府传信,要咱们尽快返回!”

可就在乡勇队与熊光宇部人马在延绵山林中纠缠了近半月时间,逐渐占据优势整得熊光宇部与附属友军苦不堪言,估摸着再加把劲便能将其整残之时,武昌总督衙门的一纸调令却打乱了吴可的所有计划……

第304章半途而废

“堂哥,这么急着叫我们回来,出什么事了吗?”

水牛大大咧咧走进了通山县衙大堂,冲着端坐上首的吴可大声问道。

“你小子别没大没小,没见钟知县也在么?”

吴可没好气训斥了声,见水牛满脸风尘一副赶了急路的摸样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摆了摆手让水牛坐到一边先休息休息。

坐在下首的钟荣光有些尴尬,张了张嘴硬是啥都没说出来。

“我说老钟出啥事了,要我回来的这么急?”

水牛毫无形象的靠坐在太师椅上,有些摸不透此时堂哥的想法,他只得找一旁显得坐立不安的钟大知县。

“回大人的话,武昌总督府发来紧急调令,要求乡勇队尽快返回!”

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僵硬笑容,钟同光尽管极不情愿,但还是硬着头皮解释道。

“总督府调令?还要咱尽快回去?”

水牛有些摸不着头脑,回头望了眼静静端坐的堂哥,还是没忍住好奇开口:“大人,武昌这么急着叫咱们回去,那边发生了什么事吗?”

之前他一直坐镇通城九岭,防备修水的太平军地方武装,将全副心思都放到与太平军的战斗中,根本就无暇它顾。

“我如何知道?”

吴可一翻白眼没好气道:“这些天我可一直都呆在通山,也没接到武昌方面有什么紧急状况!”

“协台大人您可不能一走了之啊,通山现在的处境可不怎么好!”

钟荣光苦着脸插话道:“有乡勇队的弟兄在能压制得住邻县的长毛乱匪,你们要是一走估计通山日子就难过了!”

说心里话,他真‘舍不得’乡勇队离开。

有乡勇队的日子多舒心啊,他只管处理通山县境内部的事务,外部的威胁全部都由乡勇队解决,让他少费了多少脑筋啊?

可惜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总督府的调令哪有他置喙的余地?

眼下,他正琢磨着等乡勇队离开之后,通山该如何防备那帮丧心病狂的长毛逆匪,要不请求吴大人留下一部人马?

吴可此时心情也不是很好,任谁做事做到一般即将有结果时被打断,心情都不会怎么样。

不同于钟荣光跟水牛的一无所知,虽然武昌方面没有任何有用消息传来,但用屁股想也知道肯定又是哪出了事,湖广总督张亮基需要乡勇队出面解决。

这种救火队员的角色真不是他想要的,虽然这间接证明了乡勇队和他吴某人很受总督大人看重。可这种看重却是以乡勇队不停转战救火为代价,付出的实在太多不要也罢。

不过既然总督府的命令下来了,他也没理由拒绝不是?

三人怀着各种复杂心思闲扯打屁,渐渐的衙门大堂里的人多了起来,身处前线的二狗跟二牛,蚊子这个斥候队长是最后一个来的,还有不少新提拔中队长级别弟兄纷纷赶来参加此次会议。

“大家都准备准备,事儿是这样的……”

见人都到齐了,吴可也没废话直接把总督衙门的调令拿了出来,知会与会一干核心小弟做好撤离准备。

水牛他们倒是没什么,这样的生活他们机会习惯了,听老大命令就是,反正吴可又不可能害了他们。

钟荣光这下彻底坐不住了,不顾身份的巨大差距急忙道出心中忧虑,关键是乡勇队撤走了后那帮长毛乱匪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吴可表示,通山县民练不是吃素的,相信等乡勇队离开后能够肩负起对抗长毛乱匪的责任。

丫的你就瞎掰吧!

钟荣光也不罗嗦直接将要求提出,希望乡勇队能留下一部分人马,这样通山的安全才能得到基本保障。

吴可表示这没办法,他现在可不是临时主政鄂南期间,可以随意在辖下各县调派人马,所以钟表大知县的要求他不可能答应。

钟荣光脸色一下子变得十分难看,他也知道与乡勇队的关系虽说亲近,但还算不得亲密,吴可不可能为他的面子主动担风险的。

幸好他早有心里准备,对这个结果虽然难以接受但还在考虑范围之内。迅速调整好心态之后,他又提出备选方案,想要乡勇队帮忙训练士卒。

这个完全没问题啊!

吴可很爽快答应下来,表示通城就有乡勇队的新兵大营,钟知县只需将挑好的青壮送去就是,当然一次性人数最好不要超过两百。

幸福来得太过突然,钟荣光连连拱手表示感谢,一桩心事就此了结。

通城和通山紧挨着,沙堆那么大一训练营难道他不知道?

玩笑不是这么开的,钟荣光之所以一开始不提沙堆乡勇队新兵大营,那是不想破坏规矩把和吴可的关系闹僵,也免去了给人以窥视人家家底的不好印象。

话说乡勇队沙堆新兵大营,此时已成是通城,通山还有崇阳这三个辖区交界,与乡勇队关系又最亲近县境安宁的最强大保障力量。

虽说留守的吴天明军事才能一般,但胜在老实沉稳不盲目冒进,听从吴可吩咐一直守着新兵大营规规矩矩,没有让人眼睛一亮的表现也没露出让人不屑的漏洞来,总之新兵大营在他的掌握下那叫一个稳。

之前也不是没人打过新兵大营的主意,可惜吴天明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加上吴可跟乡勇队在武昌崛起速度太快,短短两个来月时间便一路扶摇直上,吴可更是成为堂堂的准二品大员一下子镇住了那些心怀不轨的家伙。

之前鄂南匪患四起,通城和崇阳两县基本上没受到多大波及,正是因为有乡勇队新兵大营坐镇的缘故。

新兵大营中那三百乡勇队老鸟,外加两百多新兵蛋子可不是开玩笑的。随便拉出一支五十人小队便可吓住不少匪帮。再配合两县民勇加上主场优势,妥妥的坐地虎五百人规模以下匪帮根本就掀不起浪花来。

钟荣光对通城和崇阳两县同僚那真是羡慕嫉妒恨,此时不抱大腿加入于乡勇队新兵大营为主的联防体系更待何时?

闲话不提,吴可一声令下原本散布在通山,武宁还有修水三县交界茂密山林里的乡勇队战士,在各自伍长什长的率领下迅速退了出去。

等派出去的弟兄全部到齐之后,一清点人数足足少了近两百,负责清点的水牛跟二牛兄弟那个心痛啊,差点忍不住违抗命令重新带人杀回三县交界之山林。

阵亡的弟兄都有这么多,受伤的更是足有三百出头。短短半月时间的山林作战,乡勇队便足足伤亡了五百来人马,差不多两个中队啊。

不要说水牛他们这些领兵头领心痛万分,就是吴可听到汇报也忍不住嘴角一阵抽搐,他怎么也没料到一场山林作战伤亡竟会如此之大。

直到后来将情报汇总,他们这才知道伤亡为何如此之大。

在与熊光宇部匪兵战斗过程中,直接伤亡的人数其实只有统计出的一半多那么一点,反倒是因为地形和环境因素造成的非战斗减员,达到了近两百来人,这结果实在让人好不咂舌。

其实仔细琢磨琢磨,非战斗减员人数虽然有些惊人,但还在可以理解范围,天了嘛,山林里各种毒虫猛兽度过难熬的冬天纷纷活跃起来,要是不小心遇到些狠毒玩意连命都有可能丢掉,因此受伤那只是小儿科了。

不过不管心头如何恼怒不爽,人都撤下来的总不能再杀个回马枪吧,总督大人的命令可不是那么好违抗的。

吴可跟手下小弟只得强忍心头不爽,先将受伤弟兄送到沙堆乡勇队新年兵大营疗养,同时也从新兵大营抽调四百青壮补充战损,使手头能战兵力始终保持在两千上下浮动。

待一切收尾工作做完,时间又过去了三天。

让吴可跟乡勇队上下,还有通山知县钟荣光吃惊的是,之前在熊光宇匪部手下吃了大亏差点全军覆没,最后更是匆匆奔回武昌的绿营苟大参将,竟然在乡勇队整军离开之前,带着近两千绿营官兵浩浩荡荡杀到。

再次看到姓苟的那张洋洋得意的马脸,吴可甚至一度怀疑之前总督府的调兵命令是这绿营的家伙搞出的手脚,为的就是抢夺乡勇队的剿匪功劳。

要不是理智告戒自己武昌绿营没这能耐的话,只怕他早就气炸了肺带着手下弟兄跟绿营这帮来得太过及时的家伙干起来了。

没理由苟大参将和新来绿营官兵的丑恶嘴脸,吴可只是礼节性的打了声招呼,便带着手下小弟急匆匆向武昌赶回。

他也不是没想过绿营兵马为啥来得这般及时,要说没张大总督的授意打死他都不相信。与那帮绿营傻子们想的不同的是,通山可不是什么善地想捡便宜简直就是做梦。

虽说熊光宇部人马被乡勇队整残了,但不要认为他们就没了再战之力,加上被乡勇队整得这么惨心中铁定憋屈到了极点,逮着了一帮捡便宜心思的绿营兵痞,那还不下死手狠揍啊?

哼哼,姓苟的苦日子还在后头呢……

第305章查漏补缺

“我说季高老哥,不带这么玩人的啊!”

武昌洪山乡勇队大营主帐,吴可一脸无奈的望向坐在对面的左宗棠。

话说他带着手下近两千小弟,紧赶慢赶花费十天时间急走近四百里,从通山一路赶到武昌,刚刚将手下疲惫不堪的小弟安置入营,他却没办法休息匆匆洗嗽一番又马不停蹄进城向总督衙门报备,同时也想问问把他这么急着召回有何要事?

拜见总督张亮基的时候问了句乡勇队之后的安排,谁知竟然得到‘先休整后再看’的答案,他顿时明白自己被‘忽悠’了。

果然随后一打听,这才明白都是被太平军西征给吓的!

武昌城内高度戒严不说,城外驻扎各路人马都被要求做好随时开拔准备,包括乡勇队在内也不例外。

搞得整个武昌地区的氛围都有些紧张,大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催的压迫感!

而左宗棠也第一时间找上门来,告诉了他为何这么匆忙将乡勇队调回来。

“没错,这主意是我出的,主要是因为制台大人担心武昌局势不稳,需要信得过的力量帮忙威慑弹压!”

“季高老哥是不是太过看得起小弟了,乡勇队区区三千人马能威慑得了偌大一个武昌么?”吴可除了苦笑还是只能苦笑,不满的抱怨了句:“要知道在通山我都把那帮土匪打残了,加把力就能全歼,结果这时调令来了……”

左宗棠微笑表示剿匪什么的弱爆了,只有跟长毛乱匪大打出手才能获取足够亮眼的功劳。而且此次急调他回来也不是专门做样子的,等休整好以后可能会另有重任。

人都回来了,吴可再说什么也没啥意思了,只能老老实实窝在洪山大营一边休整一边监督小弟们严格训练。

这次在通山的山林大作战,那惨重的伤亡数字可给他提了个醒,乡勇队远没想象当中那么强大。

可能仗着长时间的严格训练,小范围内战术配合娴熟,还有充足的食物供应,锻炼出来的不错体力等等优势,能在大部分时候与相等甚至相差两倍人数时占得上风,但乡勇队依旧有着不小的缺陷。

不说别的,乡勇队的人数就是一个大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乡勇队在崇阳的生意逐渐铺开,财政方面的压力得到全面缓解。而且乡勇队正式成员还能得到总督府的财政补贴,可以说已经摆脱了财政方面的问题,可以放开手脚量力扩充人手了。

可惜的是,乡勇队在武昌没啥根基,想要招揽符合要求的成年青壮并不容易。武昌可是经过太平军的一番搜刮青壮本就流失不少,加上驻防各路清军毫无顾忌抓壮丁补充自身损耗,或者急不可耐扩充势力都抢走不少成年青壮,可供乡勇队挑选的范围就更窄了。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吴可坚持乡勇队照兵时的福利待遇不变,只要被乡勇队选中其家庭便能获得最少五亩的低租田耕种。

在鄂南地区自然没问题,各地乡绅大都会给乡勇队这个面子,可是在武昌的话那就没可能了,谁知道你乡勇队是谁啊?

能在太平军和清军兵痞肆虐过的武昌周边存活下来的地主乡绅,不说家族底蕴如何身后单单他们本人就没一个是简单角色,就算吴可准二品大员的身份放不放在人家眼里还两说得很呐,奈之下,乡勇队也只能继续从鄂南地区征召合适青壮加入。

可问题来了,乡勇队眼下已经不再是鄂南地区的实际掌握者,加上各县新任官员们有意无意的削弱乡勇队在当地的影响力,乡勇队想像之前那般顺畅的征召合适青壮也不怎么顺利了。

也只有乡勇队的老巢通城跟崇阳,还有新近投靠的通山才能源源不断主动提供合适青壮,当地地方势力也不会明里暗里设置障碍阻拦什么的。

可问题是,乡勇队之前已经在通城和崇阳两县招收了近四千成年青壮。如果不想严重拖累两县基本农业跟商业发展的话,短时间内就不能再招收青壮人手了。

这时代的大清还是个彻彻底底的初级农业社会,地里的活全都需要青壮劳力操持,短缺了劳力对于农业生产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吴可可不想自家老巢出了大纰漏,因此没想着釜底抽薪般的继续在两县招揽合适青壮人手。也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