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子叔’。

“是啊梦臣,咱们走的时候不是也有安排么,至少顶一阵子没啥问题!”

左宗棠跟着说道:“咱们此时已深入河南腹地,就是想要回援也需要一定时间,不如先派一支精干人马回去稳定军心,静观后效如何?”

要知道,之前淮北地区大兴土木之时,可是悠闲巩固了与太平军势力范围接壤处的防线,虽然没有后世的钢筋混凝土的夸张工事,但防御能力一点也不差。

别说太平军只是发动区区四万人马,就是再多一倍顶上一段时间也没啥问题。

除非太平天国以举国之力攻来,不然任何想要犯境之举都得崩掉几颗牙齿,撞得头破血流灰头土脸。

不是左宗棠吹牛,那些工事可是依托着吴可千辛万苦搞出来大威力火器,像是糠稀年间制造的大将军炮就有八樽之多,那威力他见识过那真是没得说。再辅助投石机跟弩炮这等利器,威力真的不要太恐怖。

按吴可的说法,这些家伙虽然射程比起洋人的火炮差了不少,但做到一定区域的覆盖性炮火轰击一点问题都无。

虽然在淮南战役时安徽清军无功而返,那是吴可跟他都没有拼命的心思所致。再说了防御战与进攻战能是一样的么?

太平军安庆守军都有那般韧劲,安徽清军只会做得更好不会差到哪去!

左宗棠的意见正好跟吴可不谋而合,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土狗当场就接下了这个回援的任务。

土狗虽然很不甘心,但军令难违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很快就在当天晚些时候,土狗便带着手下两个团六千弟兄,回合三万流民青壮浩浩荡荡向后方慢悠悠而去,先他们一步离开的信使已带着安徽清军于河南首胜的消息急感了回去,好先安张亮基跟安徽上下惊慌的心。

至于安徽清军主力,便自在离商丘近百里处安营扎寨,不理会河南驯服衙门一封紧着一封的催促文书,只是派出游骑打探周围形势,没有一点想要立即攻击商丘的想法。

与此同时,安徽清军加快了对周围流民的转移工作,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只邓安徽后方的准确消息送达,在决定是继续剿匪还是回援安徽。

这给了商丘城中捻匪们一口喘息之机,几大首领连夜商讨做出决定,安徽清军主力出马河南是不能待了,打算向灾难更加严重的山东等地发展……

第352章继续剿匪

结果没等来太平军枪法攻淮北的消息。倒是等来了天京内杠的传闻……

“长毛这是作死的节奏啊!”

再一次召集乡勇队和楚勇将官,将后方传小消息通报一声,吴可眼中精光闪烁摇头轻笑出声。

前世他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知道得太少,虽然知道‘天京事变’天王与东王内杠,但具体时间几何什么时候发生又是如何发生一无所知。

不要说‘天京事变’发生时间未知,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具体发生时间都不太清楚,他估摸着应该在咸丰十年左右。

所以,对于太平天国突然爆发的‘天京事变’,他真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太平军内部这就闹腾起来?

虽然对于‘天京事变’具体啥时间爆发,爆发详细内容又是什么几乎一无所知。但他知道一点,太平天国也就是在‘天京事变’后彻底由盛转衰,从此直到灭亡再没掀起过多大浪花,战略优势几乎丧失怠尽。

“哼,这叫做活该!”

“左大人说得对,长毛竟然这时候闹内杠,而且还杀得这么惨烈,朝廷可以彻底松口气了!”

“可惜咱们现在身处河南,不然非得凑凑热闹不可!”

“凑什么热闹,要不是咱们出来了,估计金陵城里也闹腾不到这一步!”

“张将军说得不错,真要是有强敌在侧,那逆贼洪秀全也不敢做得如此肆无忌惮自毁干城!”

“不得不说,那被灭门的逆匪杨秀清还是很有能力的,长毛几次与官军大战好象都是他遥控调度的吧?”

“……”

后方传来的好消息让乡勇队跟楚勇一干将官激动不已,不顾两位顶头上司就在跟前纷纷大声议论起来,一个个兴高采烈好象太平军全军覆没了般。

“梦臣你怎么看?”

没有理会一干幸灾乐祸激动不已的小弟,左宗棠脑袋凑到吴可耳边轻声问道。

“长毛这是自己找死啊!”

吴可轻笑着开了口,摇了摇头一脸可惜:“说句心里话,长毛那几位首脑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没想到就这么不明不白死在内杠中!”

左宗棠默默点头,觉得吴可这话说得还算好听,真要比较的话清军这边能比得上杨秀清的真没几人。

能够掌握全局,将太平军各部捏合成一个整体,并在屡次大战中战胜清军,尽管战略眼光稍嫌狭隘了点,但其能力觉得没话说。

左宗棠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可就算是他扪心自问,如果把他换在杨秀清的位置上可能做得更好?

结果不好说!

毕竟长毛从起兵之初,逆贼杨秀清便负责统领全局,多年历练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那是靠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锻炼出来的。

如果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左宗棠有自信比杨秀清干得更好,至少不会比性杨的逆贼差。

“长毛还是崛起得太过迅速太过突然,估计就连洪杨二匪也不一定能想到,没有经过足够的磨练和考验,这才会出现争权夺利发生内杠这样的糊糊事儿!”

吴可没理会左宗棠的沉默,端坐在帅椅上自言自语说道。

想想后世的华太祖,那是经历了多少坎坷挫折才最终上位,于抗战和建国后还得发起诸多运动,可见一个组织想要从初建到成熟需要经历多少挫折和磨难。

再看看太平天国的建立,简直就像白捡的一般,没怎么受到挫折磨难不说,清军更像是给他们送军功的小丑,加上从贫咋富根本没有慢慢适应的时间,一时迷失自我那是很自然的事儿。

“东西南北翼燕等等诸多伪王,再加一个伪天王这‘王’也太多了一点,危急时刻一心对外倒没什么,安稳时期不闹乱子才叫见鬼!”

吴可每每想及此处确实很是蛋疼,不知洪秀全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一口气分封诸王不说竟然还把自己的位置摆得跟诸王一般,一旦哪位外王手头实力强劲自觉能压过天王,不出乱子才怪。

尼玛的你是王我也是王,凭什么丫就能骑在老子头上作威作福?

“这样不好么?”

左宗棠从自己的思绪当中回过神来,轻笑着问道。

“当然好,以后对付长毛时可要轻松得多!”

吴可也跟着笑出声来,一脸轻松说道。

“这话怎么说的?”

左宗棠却有不同意见:“死了一个伪王杨秀清,不是还有另外几位能力不错的伪王撑场子么?”

“嘿嘿,季高老哥你认为韦昌辉这厮滥杀又擅权的做派,逆匪洪秀全能忍得下来?”吴可呵呵笑道脸上满是不屑之色:“刚刚才干掉了一个尾大不掉的杨秀清,傻子才会再培养出另一个来!”

两人互视一眼心照不宣轻笑出声……

他们猜得没错,韦昌辉的大规模屠杀和擅专朝政,不仅激起了天京内外太平军将士和群众的极大愤慨,也成功引起洪大天王的猜忌之心。

在此情况下,洪秀全下诏将韦昌辉处死,同时被杀的还有参与大屠杀的燕王秦日纲等约二百人。

事后,洪秀全派人将韦昌辉等人的首级送安徽宁国府交石达开验看,并召其回京辅政。

“长毛这是彻底的疯了,自毁干城的事儿还嫌一件不够?”

一直紧张关注着金陵局势的吴可跟左宗棠得到准确消息,又凑到一起小声议论着这事。

这次就是两人的私下聚会,没再叫两部其它将官过来旁听,倒也显得清净。

“我早就说过,长毛那边的外姓伪王太多,洪秀全逮着机会还不使劲多杀几个啊?”吴可轻笑着摇了摇头,撇了撇嘴不屑道。

“他就不怕杀得太多,长毛伤筋动骨损了元气?”

左宗棠对此很是好奇。

“呵呵,估计洪秀全早被金陵城的纸醉金迷晃花了眼,一心想着独揽长毛大权,哪还顾得了那么许多?”

吴可连连冷笑说道:“再说了,他有没有把官军看在眼里还两说呢,估计洪逆觉得死了几员大将不算什么,只要时间足够又能再多培养几位忠心听话的出来!”

“大将之才是那么好培养的么?”左宗棠睁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

“谁叫长毛涌出的悍将太多?”

吴可摊了摊手表示无语:“除了那几位伪王之外,胡以晃,林启容,陈玉成,李秀成还有坚守武昌的那位韦志俊等等,估计这些表现精彩的后备人才也给了洪逆下手的底气吧!”

“确实不得不承认,长毛能打的悍将不少!”

左宗棠长长叹了口气,摆了摆手岔开了话题:“好了闲话不说,我这次来是想问问你怎么打算的,是回去给长毛找麻烦还是继续剿匪?”

“回去干什么?”

吴可呵呵轻笑出声:“不等洪秀全将后续的事儿一块办完,长毛的实力怎么可能迅速滑坡?”

“怎么,你认为洪逆还会继续诛杀身边大将?”左宗棠睁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惊问道。

“这个谁知道?”吴可一摊双手轻笑出声,扫了脸有不豫的左宗棠一眼,轻松说道:“就算不杀,没有强敌逼迫的情况下,以洪秀全的做法肯定搞得人心惶惶离心离德,要是再出点乱子估计长毛也蹦达不了几天!”

左宗棠仔细一琢磨,还真有这个可能。不过这是以后的事儿,他现在关心的是安徽清军接下来的行动:“你打算好了,要在河南继续剿匪?”

“不错!”说起正事,吴可收起脸上玩笑,郑重说道:“既然淮北那边没有危险,那咱们就继续完成河南的剿匪任务,至于金陵城中的闹剧旁观则可,没必要急烘烘跑去凑热闹!”

“那好,咱们便在河南好好大展一番拳脚,让那帮捻匪听到咱们安徽清军的名头就心头颤!”

留驻于河南的安徽清军主力人马,在距离商丘百里外驻扎近十日后,突然拔营启程马不停蹄直奔商丘而去。

一路轻松击溃撞上的十来伙捻匪小股人马,自然毫不客气全部歼灭之。

待大军赶到商丘城下之时,商丘城除了留下不足五千捻匪之外,其余捻匪主力早已消失得干干净净不知所踪。

面对如此情况安徽清军自然毫不客气轻松拿下城池,审问过俘虏后才知道捻匪主力在张乐行的极力要求下,在安徽清军等待后方准确情报时,已全体转移向山东方向而去。

“张乐行那家伙还真是油滑,竟然连个照面都不打便转身就逃!”

吴可知道消息后也只得无奈摇头,除了将商丘交给河南当地的接收官员之外,只得带领手下小弟沿着捻匪主力逃跑方向一路追赶而去。

可惜商陵距离山东荷泽实在太近,还没等安徽清军追上逃跑捻匪主力,人家就已经逃入荷泽地区,并依靠当地百姓帮助向山东腹心之地横扫而去。

没错,就是横扫的架势!

黄河改道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就是山东,而朝廷又救灾严重不力,山东真是灾民便野盗贼便地,比河南的情况都要糟糕不少,有了群众支持的捻匪势力真不是开玩笑的。

安徽清军没有得到朝廷命令,也没收到山东巡抚衙门的求援公文,只得无奈于商丘与荷泽交界处停下追赶步伐,眼睁睁看着捻匪主力杀奔山东腹地兴风作浪却是啥都不能做。

无奈之下,安徽清军主力调转方向,气势汹汹横扫河南其它地区捻匪势力……

第353章亚罗号事件

而就在吴可率军横扫河南,欺负河南各地匪患之时,广州城发生一件微不足道的亚罗号海船小小外交冲突,却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亚罗号是一条划艇,这是一种用中西合璧方式制成的船。由中国人苏亚成于一八五四年在中国内地制造的,后来被卖给了一个在香港居住了十年左右的名叫方亚明的中国人。

方亚明在一八五五年九月二十七日,将亚罗号在香港殖民政府登记,登记后领了一张执照。

有了香港殖民政府的执照,亚罗号就可以悬挂英国旗和受到英国政府的保护。它的全部水手都是中国人,只有船长是爱尔兰人,名叫唐玛氏肯尼迪。

肯尼迪曾清楚地表示过,他只是这条船上的挂名船长。

一八五六年十月三日,亚罗号驶进广州。在这之前的九月二十七日,它雇佣了二位助理领水员,名叫梁明太、梁建富。

这两个人是海匪,在同年九月六日曾经抢掠了两条中国货船。被抢的两条船的主人是个绅士,名叫黄连开。

劫案发生时,黄连开正好在船上。双方从早上七点开始火并,到了下午四点时,黄连开的人渐感不支。

在他船上的四个水手被杀之后,黄跳水逃跑了。

同年十月八日,黄连开到了广州,发现梁明太就在亚罗号上,他立刻认出了梁明太,因为梁明太的重要标志是没有两颗门牙,而在双方交战时,梁明太腰缠红带,头缠红巾,不断招呼同伴,向黄连开的货船开火。

黄连开立刻向广州水师报信。水师千总梁国定马上带兵登上亚罗号,当时,亚罗号既没有悬挂任何旗帜,也没有任何外国人在船上,他们看到的只有中国水手,于是就把这条船作为一条中国船来处理,把水手作为嫌疑人犯带走。

当时亚罗号的船长肯尼迪——唯一的外国人,正在另外一条名叫大特号(dart)的船上和几位朋友一块吃早餐。他们从远处看到了整个事件的过程。

其实,亚罗号是一条海匪船。肯尼迪利用亚罗号来接赃,他当然不愿意看到其中任何水手被中国政府拘捕,以防东窗事发。

因此,当他在远处看到中国水师登上亚罗号时,连忙赶回船上,希望通过治外法权以防止他的任何水手被拘捕。

他向千总梁国定强调,亚罗号是一只外国船,他就是亚罗号的船长,同时,把英国国旗,重新升了起来。但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只好恳求梁国定留下来两位水手看管亚罗号。梁国定同意了他的请求。

没有办法之余,肯尼迪只能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尽快把水手抢回来。他要抢时间,抢在中国官员的前头,在水手们还没有被中国官员审查之前就抢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肯尼迪为了使英国驻华领事巴夏礼立即采取行动,而虚构了扯旗的事件。

当亚罗号的其他水手(十二位)被梁国定带走后,肯尼迪立刻跑到英国领事馆向巴夏礼报告。

他的报告内容可归纳为两点:一、中国水师拘捕了他管辖下的一条英国船上的水手;二、中国水师扯下了当时在船的桅杆上飘扬着的英国国旗。

当时巴夏礼半信半疑,不愿意草率地对这么严重的事件“听信一面之词”。当时就派人去调查。

而他自己又翻阅船只的登记簿。虽然巴夏礼对肯尼迪的诚实程度有所怀疑,但亚罗号的执照证明它是受英国保护的。(其实,亚罗号的执照已经过期了。)

因此,巴夏礼也觉得有责任去领回那批被拘水手。

当巴夏礼接获有关亚罗事件的口头报告,得知亚罗号的十二名水手均被拘禁在附近的一条船上后,立刻登船索人。

巴夏礼来到关押被捕水手的船上后,要求梁国定把水手们带到英国领事馆以备审讯,遭到梁国定的拒绝,巴夏礼于是虚声恐吓,以武力相威胁,并准备亲自动手放人。梁国定当然不允,于是双方纠缠起来,在纷乱中,巴夏礼挨了一记,他顿时怀恨在心;但好汉不吃眼前亏,还是先撤了回来再做计较。

这一拳改变了整个事件的性质。

挨了一拳的巴夏礼回到领事馆,心中忿忿不平,写了一份措辞尖锐的申陈,送给两广总督叶名琛。申陈一开头就说:“我赶忙让阁下注意一下需要立即洗雪的奇耻大辱……以你的才干来说肯定会使你立即承认,这种公开的侮辱一定要得到同样公开的洗雪方能罢休。”

“我要求阁下命令梁国定亲自带领被拘水手,在我面前送回亚罗号船上。”这份申陈以武力威迫作结束。

同时,还给他的上司驻粤公使兼香港总督司包令爵士写了份报告,说他在亚罗号事件发生后,亚罗号的船长来报案,他当时就派“人”去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他相信“英国船亚罗号在珠海炮台附近升起旗帜停泊的时候”,被中国水师拘捕了差不多全部水手,“还扯下我们的国旗,这对我们来说,真是奇耻大辱”。

可以看出,在动武之前,巴夏礼只是要求那些被捕水手被送到“英国领事馆”;动武以后,却要求梁国定在他面前将水手送回亚罗号。动武而带来的无名耻辱,对巴夏礼有莫大的影响,促使他对扯旗的事,作了些不实的报告,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对整个亚罗事件的态度。

正如上面提过的,在十月八日事发的早晨,在第一次听到肯尼迪的报告时,巴夏礼是半信半疑的,经过一天折腾之后,他给包令写信时,就变得言之凿凿,说英国国旗在亚罗号桅杆上飘扬时,被中国水师扯下来。

其实,除非亚罗号启航了,升起英国旗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亚罗号的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