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知道!”吴可双手一摊无奈道。

“不知道?”那位开口询问的朝臣脸露讥讽不屑撇嘴。

“呵呵……”

吴可眼睛微微眯缝,冷光闪烁语气依旧平淡无奇:“不管洋人是何目的,咱们做好最坏的打算准没错,俗话说得好‘有备无患’嘛!”

“哼,好一个有备无患!”

那位提问朝臣却是不依不饶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知道吴大军们这一准备,朝廷又要付出多少钱粮物资?”

“呵呵,尚书大人真会开玩笑!”

吴可心中火气蓬勃语气冷冷道:“多做准备又有何错?要是洋人野心极大直犯京畿……”

第370章放炮

“危言耸听!”

“绝无可能!”

“妖焰惑众!”

“……”

吴可话说的轻巧,却好似在朝堂这处深不见底的水潭中扔下一块大石,掀起水花无数不说,更是激起一片轩然大波。

当时便有朝臣转移目标严厉斥责吴可胡言乱语,附和者甚众一个两个气得脸红脖子粗,好似开万人批判大会一般气氛热闹之极。

“够了,瞧你们这副摸样成何体统?”

眼见朝堂真成了菜市场,高踞龙椅之上的咸丰帝再也坐将不住,拍案而起怒斥出声。

朝堂原本闹哄哄的景象顿时一静,之前还蹦达得欢实的朝臣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一个个浑身僵硬脸带惶恐不知所措。

哼!

咸丰帝很满意自己造成的局面,冲着一干惶恐朝臣不满冷哼出声,而后目光转向引起此翻轩然大波的罪魁祸首。

强压心头怒气,咸丰帝沉声质问吴可刚才所言何解,怎么洋人就能威胁京畿了,要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一个‘欺君之罪’是少不了的。

皇帝也是俗人一个,也喜欢听好话尤其在长毛将大清折腾得混乱不堪,各地民乱频繁整得他疲惫不堪之际更甚。

谁他马愿意整天耳朵就听朝臣说这里出事了,那里有出乱子了?

吴可心中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在众目睽睽之下出列,清了清嗓子将早就打好的腹稿娓娓道出,一点都没受到刚才被朝臣们群起而攻的影响。

“洋人为何如此嚣张不将我大清放在眼里?”

此话一出上到咸丰帝下到上百朝臣无不脸色微变,看向吴可的眼神极为不善。

吴可却是面不改色继续侃侃而谈:“船坚炮利耳!”

“我大清疆域广阔,沿海之地从南到北不下万里之遥!”

“洋人真要大打出手的话,不无长途跋涉从陆路远道而来,直接驾船直逼天津甚至——我大清龙兴之地!”

咝!

这话就严重了,好似平地起惊雷般在朝堂炸响,上至咸丰帝下至一干朝臣无不脸色狂变,倒吸冷气之声在朝堂之上连绵不绝清晰响起。

这时就再没人敢斥责吴可胡言乱语了,洋人真要是如此做了这个干系谁都担待不起,还是老老实实当一个忠实听众的好。

尼玛还真别说,这样的事情真有可能发生!

不然的话,对吴可不满的那些朝臣也不会在这时选择沉默。

当然问题也就来了,洋人会如此疯狂吗?

如果放在以前,朝臣大概会选择不会,虽然第一次鸦片战争败了,但朝臣心里的天朝上国傲气尤在,可不认为洋人有这胆子。

可是现在不同了,广州一日之内被拿下,就连两广总督都被抓了俘虏,要说洋人不会对京畿甚至大清龙兴之地动手,这个包票谁都不敢打,就连刚刚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的咸丰帝都不能!

但问题又来了,洋人为啥如此疯狂,甚至不惜挑起战争?

这问题被某朝臣提出来,顿时又在朝堂之上引起一阵议论浪潮。

有说洋夷化外之民不懂礼仪,不识皇恩浩荡,竟然还引来一片附和之声。

吴可听了这话嘴角一阵抽搐,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尼玛的用不用这么自大没眼界啊?

当然也有说洋人重利忘义,是喂不饱的白眼狼。

这话吴可就爱听,心想朝堂上还是有明白人的。

可是当有朝臣说出,洋人无非重利而已,派人跟他们好好谈谈,只要他们的要求不过分答应了又何妨,咱们现在的主要目标还是消灭长毛时顿时炸了毛。

“话说得轻巧,洋人连两广总督叶大人都敢抓,咱们算是彻底撕破了脸!”

他再也坐不住了沉声开口,将朝臣们和上头咸丰帝的注意吸引过来:“谁要是在保证我大清利益不失的前提下能够安抚那帮洋人,那谈一谈也无妨啊!”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又是一片寂静,尤其刚才提出跟洋人好好谈谈的大臣,更是紧缩脖子努力装作不存在,低着脑袋无视了周围同僚跟咸丰帝的目光。

“再说了,洋人狼子野心想必朝堂诸公应该心知肚明,他们想要什么大家都心中有数!”

吴可没理会装鸵鸟那厮,继续扬声说道:“为了修约之事,前几年洋人不是闹腾得厉害吗?”

听了这话,一干朝臣们不由自主点了点头,能站在这里的没一个傻子,洋人真正打的什么主意他们又不是不清楚。

“嘿嘿,又使修约又是要求放开长江航道的,把咱大清当什么了,予取予求的天竺阿三么?”

吴可不管不顾继续述说,要让朝堂上这帮家伙清醒清醒,明白洋鬼子的狼子野心。

这话自然又引起朝臣们一阵附和,不过后半句话就让他们有些闹不明白了,什么叫予取予求的天竺阿三?

天竺他们知道,不就是唐时三藏法师历经千辛万苦才到的取经之地。

《西游记》在此时可是热闹休闲书籍,对于佛教的发源地天竺自然很是熟悉。

可是从吴可这家伙的口气听来,天竺似乎出了什么大事不成?

心中存了疑惑,有那与吴可同一派系,最近关又搞得不错的朝臣问出心中不解,不知道此时的天竺又出了什么问题。

“呵呵,诸位大人应该知道安徽清军有独立的火枪队吧?”

吴可倒也没买关子的兴趣,只是有些东西最好能提前说清楚,否则被当成神棍就不好了。

一干被勾起心中好奇的朝臣连忙点头,安徽清军中的火枪队表现极为出色,无论是横扫淮南战役,还是后来两次入豫清剿捻匪,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和强悍的野战攻坚能力,早就引起朝廷关注想要装备其它部队。

当然此时清廷掌握军事大权的朝臣都是老派人物,虽然对火枪部队的强悍战斗力有些惊讶,但还没彻底意识到火枪将取代冷兵器这一发展趋势,动作难以迟缓效率也低得让人吐血,直到吃了大亏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

可惜的是,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将遭受前所未有之屈辱。

“因为采购大批火枪的原因,臣等跟一部分洋人军火商交好,恰巧臣又是个好奇心重的对外面的世界十分好奇……”

第371章迫不及待

“天竺也就是那帮洋人口中的印度,之前那也是有过风光历史的!”

吴可侃侃而谈,给朝堂上一干土包子们普及国外历史知识:“当初蒙古帝国后裔于天竺建立一个延绵三百来年的强大王朝!”

朝臣们顿时来了兴趣,好奇询问那强大王朝有多大现在情况又如何等等问题。

“天竺的那个强大王朝鼎盛之时,地域不比眼下大清少多少!”

吴可轻笑着回答,引来众多朝臣发出不可思议的惊叹。

“可惜了这么大一帝国,结果却灭亡在英国人手上,现在整个天竺也就是洋人口中的印度已经成了英国人的后花园!”

此言一出顿时满堂皆惊,尤其是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的咸丰帝,更是猛然从龙椅上站起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朝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低眉垂目做木桩状,努力的淡化自身存在感希望别触到咸丰帝的霉头上。

吴可的解说生生刺激到了咸丰帝,洋人之前的要求虽然过分让他十分不满,但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大臣们都知道的事儿难道他就是个睁眼瞎么,一群见利忘义的化外之民而已,对庞大的大清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

可是现在,他知道了洋人在天竺干的事儿,一下子汗毛倒竖紧张起来。

尼玛,天竺这么一个只比大清稍差(其实察觉很大)的国家,就这么被洋人给灭了还成了人家的后花园,那洋人们对大清是不是也是同样态度呢?

一想起这个,咸丰帝便忍不住有种炸毛的冲动,没想到那帮可恶的洋人竟然狼子野心胆大妄为到了这等地步!

一旦涉及到自身皇位江山稳定的事儿,就是再没心没肺的皇帝都会发飚,更何况咸丰帝登基多年脑子又没傻,怎么可能分析不出吴可想要的答应?

没错,让咸丰帝感受到自身皇位不稳,既而让他对洋人充满警惕跟防备,在接下来的一连串大战中不至于被洋人打个措手不及,这就是吴可想要达成的目的。

现在看来效果不错,感受到了深深威胁的咸丰帝,再也不敢将洋人的威胁当作小麻烦了。吴可自然要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加深咸丰帝跟一干朝臣对洋人的恶劣印象。

“印度此时已经完全成了洋人的殖民地,也是洋人向远东地区输送武力的最近基地,可以说那里已经完全是洋人的天下,当地百姓过着猪狗不如的奴隶生活,有的甚至还被卖到其它大洲充当免费的农奴矿工,日子过得惨不忍睹!”

咝……

果然,他这这一番惊悚的言论,直接导致朝堂之上吸气之声不绝于耳,一干朝臣真是被他的说辞也吓到了。

由吴可这一番折腾,接下来的朝议再无它论出现,上到咸丰帝下到每一位参与的朝臣,全都支持对洋人主动用武的决定,谁要是再敢谈什么绥靖政策的话,不用别人动手咸丰帝第一个灭了他!

既然决定了要跟洋人好好斗上一斗,那沿海的防御布置便是重中之重。

洋人船坚炮利,加上多年战乱南方沿海的防御基本上等于没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能命令当地清军各自为战不能给可能登陆的洋人任何好处可捞。

至于北方这边的海岸防线,最重要的当属山东与天津两地,山东暂时可以排除在外,那儿虽然距离京师不远,但因为黄河改道的事儿乱得不成样子,洋人只要脑子没坏就不会去趟这样的浑水。

关键还是天津海防,这地儿距离京城实在太近。洋人真要是从此登陆的话,用不着几日时间便能兵临京师城下,到时朝廷可就万分被动了。

至于朝廷怎么在天津港口布防重兵,又是派何人驻守这些都不关吴可屁事,他也没有插手的兴趣。

尽管有朝臣提议调安徽清军主力过来担此重任,可以看得出咸丰帝还动了心,可最后也不知出于什么思量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吴可自然乐得轻松,不调安徽清军人马最好,他可没心情替朝廷充当与洋人军队交火的实验品,搞不好是要吃大亏的。

他只需向朝廷提供自己知道的有关洋人一切信息即可……

“诸位大人也用不着太过有忧心,洋人虽然船坚炮但能动用的陆军人数有限得很,甚至可能还不能过万!”

“不用怀疑,毕竟洋人本土距离远东地区实在太过遥远,就算乘船也需要在还上飘荡好几月甚至半年时间。其中开支之大想必诸位大人应该有个大概印象,别看英夷号称‘日不落帝国’,也支撑不起如此庞大开销!”

“就算有印度这个大后方可以提供源源不绝的后勤支援,可以此时洋人舰队规模和运输能力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也就是说洋人根本就耗不起,就算情况再糟糕只要咱咬牙坚持最先顶不住的还是洋人!”

“当然咱们也不能大意了,安徽清军火枪队表现那般抢眼,想必训练比安徽清军火枪队时间更久的洋人军队实力只会更强,真要对上了还得多多注意一下!”

“至于咱们向外购买军火武器的炉子可能断绝,这完全不是问题,洋人那也不是铁板一快,各自之间矛盾重重甚至现在还正在世界某处大打出手,除了英法美俄等国心怀恶意的洋人之外,咱们可以向其它国家军火商人采购需要的军火武器,这一点朝廷完全不必担心!”

一番话说完,原本有些惶惶不安的朝堂顿时变得正常,既然吴可都说得这么通透了,他们要是还不知道如何做那真就是一群蠢货。

至于此时朝廷一时鞭长莫及的广州城和广东省,吴可也给出了意见:洋人不让咱好过,咱也不能让洋人好过了去!

“两广的官军也不要太清闲,还有给当地民团下发悬赏令,击杀洋人不仅有功还赏银子,杀一人给十两白银,还真就不信洋人都是钢浇铁铸的不死之身,让他们好好的尝尝咱大清的人潮攻势!”

这一次朝议吴可大出风头,甚至还让朝廷暂时改变了战略方针,让朝堂上下对洋人充满了警惕防备之心。

之后一直到过年的几次重要朝议,他都是参与的关键人员,可以说已经彻底进入了咸丰帝跟朝廷最核心圈子的法眼,被当作涉外事务全权专家在用。

谁想都不用吴可费尽口舌解释洋人有多贪得无厌,过年之前东北发生的事儿在朝堂上再次掀起滔天波浪。

这一次,迫不及待跳出来想捞好处的,是贪婪无度的北极熊沙俄帝国!

话说侵吞中国黑龙江地区,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历代沙皇政府的一贯图谋。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沙俄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加紧其侵略黑龙江的活动。

而1849年至1853年,俄国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随后,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大批俄国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沙俄政府得知这一情况,于1858年(咸丰八年)1月5日召开“特别委员会”会议进行密谋。

会议采纳了穆拉维约夫关于继续向黑龙江“移民”并与清政府举行以武力为后盾的外交谈判的意见。会后沙俄政府即通知清政府说,穆拉维约夫已受命谈判中俄边界问题,如果中国希望了结“黑龙江问题”,可以与他会商。

狼子野心,当真是狼子野心!

消息传到京城,顿时引起朝堂一片轩然大波。

朝堂上下这才刚刚对洋人起了防备和警惕之心,没想到俄国人便如此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别看意思说得好听什么‘外交谈判’,真正目的何在大家一眼就看了出来。

咸丰帝自然气得不轻,此时他真是万分敏感之际,俄国人便如此迫不及待跳了出来,而且目标直指大清的龙兴之地,这不是赤果果的打脸么?

怒不可歇的咸丰帝当即命令黑龙江将军,俄国人要是不老实就狠狠的打,一定要打下他们的嚣张气焰,真以为我大清好欺辱不成?

顿时,寒风凛冽雪花飘扬的黑龙江地区战云密布,沙皇俄国远东部队与黑龙江将军手下人马互相对峙火药味十足,随时都有爆发剧烈冲突的可能。

不说遥远的黑龙江局势如何紧张,话说吴可得到俄国人迫不及待准备趁火打劫的消息也吃了一惊,没想到北极熊如此的厚颜无耻,竟然抢在这时跟朝廷谈什么边界问题,这不明摆着想要占便宜么?

在广州发动突然袭击的英法联军都还没说什么,没想到俄国人便如此迫不及待,真以为便宜这么好占啊?

不过这事也给他提了个醒,他以前有些太过忽视俄国方面的威胁了,要知道后世认为对中国危害最大的列强就属俄国,一共从中国割占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让一副好好的枫叶地图硬生生变成雄鸡!

看来,是该好好了解一番俄国人最近几年的动作了……

第372章狼子野心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从军机衙门的档案室中查询有关沙皇俄国在远东地区的一切信息,吴可这才知道这头北极熊到底贪婪到了什么程度。

为了攫取领土利益,沙皇俄国简直到了不折手段的疯狂地步。

而大清的驻防将军呢,则是毫不在意一让再让,诱使沙皇俄国的野心迅速膨胀,小动作频频不说不愿放过任何可以趁火打劫的机会!

首先就是于咸丰元年,8月6日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要知道沙皇俄国与中国毗邻,长期独占恰克图边境贸易之利。随着俄国经济的发展与俄军在中亚地区的节节推进,从18世纪末开始,沙俄不断谋求扩大对华陆路通商范围、探索进入中国沿海各口开展贸易之道,并无视清政府禁令,鼓励俄人潜入中国西北地区刺探商情,进行非法贸易。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在中国获得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特权。

沙皇俄国因经济较西欧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落后,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恰克图贸易随之出现停滞与下降趋势。

为了避免经济利益受损,俄国官、商两界要求“在英人不易到达而距俄国较近”的中国西北地区开辟市场的欲望日益强烈,而俄军侵扰中国西北边境的事件也日趋频繁。

经过长期准备,沙皇政府授权驻北京东正教传教士团修士大司祭佟正笏(波里卡尔普)于1847年7月首次要求清政府允许俄商到新疆塔尔巴哈台(今塔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